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谒陵沉思录

精品 谒陵沉思录


作者:樱花雨 布衣,334.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32发表时间:2015-11-29 10:27:43
摘要:到南京中山陵谒陵,是海内外的中华儿女都向往的。因为大家都崇敬孙中山先生这位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山先生的人格魅力是一座高山。“高山仰上,景行行止”,他的精神是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

南京,是我国的六朝古都,它位于水势浩淼的长江之滨。南京东郊有一座中外驰名的钟山,钟山南麓是民国之父孙中山先生的陵寝所在地。
   钟山源出自江苏南部的茅山山脉,它北延至南京、镇江间,称为宁镇山脉。钟山是宁镇山脉的最高峰,海拔约四百六十米,走向东西,长约七公里,南北宽度仅三公里,由于这里的地形大多是冲积平原和小丘陵,所以钟山就显得分外雄伟高大。钟山坡陡崖峭,峰石突兀,十分险峻;但山腰以下渐趋平缓,松柏森郁,草莽绵连。苍翠的林海与山巅紫红色的页岩相互衬映在蓝色的天幕下,形成了一幅十分艳丽而又和谐的大自然图画。
   到南京中山陵谒陵,是海内外的中华儿女都向往的。因为大家都崇敬孙中山先生这位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
   台湾著名作家、诗人余光中先生来南京谒中山陵就在诗中写道:
   白发拓落的海外浪子,
   历劫之身重九再登临。
   不管路有多崎岖,多长,
   不管海有多深,多宽广,
   父啊!走失的孩子,
   他终于回来看你了。
   ……
   我到南京之后,先去中国陆军指挥学院、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处拜会了几位老朋友。次日,便由他们陪伴我到中山陵谒陵。我们乘车进入中山门,就进入了宽阔的陵园大道。从中山门至陵园前约长六公里,两旁栽种着许多法国梧桐,枝繁叶茂,丫杈交错,形成了一条浓翠蔽日的林荫大道。道外的丘岗坡坨之上,密植着众多的落叶树和常绿树,林丛复叠,莽苍深邃,使人在未到达陵墓以前,就已经感受到了那种庄严肃穆的气氛。
   坐在车上,久居南京的朋友们,一路上向我介绍和讲述中山陵的陵园设计及总体布局。
   从他们的口述中,我得知当年中山陵园的设计是十分慎重的,因为陵园的设计方案是通过竞选的形式择优确定的。当年中山先生陵园设计评选委员会对送选的四十余份图纸,采取了密封评议的方式。有许多中外建筑师参加设计,但入选的前三名都是中国建筑师。首奖是年仅三十一岁的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由于他较好地考虑了与周围环境、地形的结合,并参照了我国古代建筑中若干优秀的传统经验,故他设计的陵园总平面布局获得好评。他的钟形设计大致分为南、北两部。南部包括入口的石牌坊和缓长的墓道(在总图上表现如钟下的悬索)。北部包括陵门、碑亭、石阶、大平台、祭堂、墓室等(在总图上表现为钟的本体)。他的设计,采用了中轴对称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手法,基本上达到了表现陵园庄严气氛和不朽精神的要求,在实用上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工程于一九二六年一月动工,三月二十六日奠基,至一九二九年基本完成。同年六月一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由北京香山碧云寺运来安葬,但末期工程直到一九三一年十月才全部竣工。陵园用地面积达四万六千亩,先后施工六年,使用的经费按当时的币值计算,共达四百余万元。
   我们进入陵墓的入口处,面前是一座石牌坊。石坊北就是通往陵门的缓长坡道,汽车可循此直达陵门前。墓道北端有一倾斜台地,东、西侧各建面阔三间的硬山卷棚小屋一所,为过去守陵卫士的驻所。正面建陵门,高十五米,宽二十四米,深八米,蓝琉璃单檐歇山顶。屋身用花岗石砌成无梁殿式样,正中拱门门楣上镌刻着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几个金色大字,格外显目。
   循陵门后石阶走不多远即至碑亭,亭内在龟趺上立八米高的石碑一座,上刻嵌金楷书:“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
   自碑亭再向北攀登,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石阶分为八段,每段三十余步至五十余步不等,共三百九十二级。石阶尽头,就是宽一百三十五米、深三十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七十米。这里视野开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万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在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鳌,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象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所以,这里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大自然都在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祭堂是一座宽二十七米,深二十二米,高二十六米的重檐歇山建筑,堂内立有十二根黑色花岗石圆柱,护壁则采用黑色大理石,石上刻着中山先生的《告诫党员演说词》全文。中央偏北处,置有这位伟大革命家的白大理石石像一尊,雕像端坐平视,神态安详,栩栩如生。我们一行即向我们民族的伟人行三鞠躬礼,以表达我们对先生的深深敬意。
   再向后,便是墓室,墓室直径约十六米,高十米,地面中部砌圆形凹穴,以安放中山先生的大理石棺及卧像,周围有环形走道及石栏以供人们徐步瞻仰。室顶为半球形穹窿,对外不开窗,用电气照明及机械通风。中山先生的灵柩安葬于地下五米深处,外用钢筋混凝土加固,以策安全。室外砌有环形围墙,外铺草地,并植以寒梅、玉兰等花木。
   谒中山先生陵后,我们又购票去看当年孙先生近世后,在北京公祭以及奉安南京钟山的历史记录片。孙中山先生于1925年3月12日上午9时30分,病逝于北京铁狮子胡同行辕。噩耗传出,山河呜咽,举国同悲。全国各机关(包括北京段祺瑞政府)皆下半旗致哀,驻北京的外国使节团亦下半旗相吊。3月19日,当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从协和医院移至北京中央公园时,沿途护灵致哀的民众约计12万人。24日发丧致祭,十天之内,北京各界前往悼祭致哀者达数十万人。4月2日,当孙中山先生灵柩移往北京香山碧云寺暂厝时,送殡者约30万人。就是当时孙中山先生的政敌段祺瑞也在唁文中褒扬中山先生“倡导共和,肇兴中夏。辛亥之役,成功不居;仍于国计民生、殚心擘画,宏谋毅力,薄海同钦”。四年后,即1929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灵榇奉安于南京钟山。当灵车进入南京市区,沿途90华里,道旁站满数十万民众肃立默哀,悲泪滚滚,目送着自己的总理去紫金山落葬。其场景十分动人。直到今天,孙先生灵车经过的南京市90华里的长街,仍名为中山大道。这在全国乃至世界,这样长的街道以同一名字命名,都是没有二例的。
   今天,在我国的北京、南京、上海、广州、天津、青岛、兰洲、沈阳、重庆、桂林、西安、张家口、大连、开封、杭州、苏州、许昌、邢台、长沙、哈尔滨、宁波、武汉、贵阳、郴州、合肥、台北、梧州、泉州、通州、汕头等城市仍有以“中山”命名的街道和公园。在上海和广东中山县翠亨村保留着孙中山故居,北京香山碧云市有孙先生的衣冠冢。北京和广州设有中山纪念堂,上海设有中山纪念馆,台北建有国父纪念馆,长沙设有中山纪念亭,广州还有以孙先生名字命名的全国著名学府——中山大学。
   一百多年来,不论是在祖国大陆,还是在港、澳、台地区,抑或是在旅居世界各地的海外侨胞中,人们为什么都永远永远地崇敬和怀念孙中山先生,这不能不令我们深深地思索。我们几位一同来谒陵的老同学都认为:孙中山先生的爱国情怀感人,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公仆意识感人,一往无前的精神感人,清廉自律的高尚操守感人。一句话,中山先生的人格魅力是一座高山。“高山仰上,景行行止”,他的精神是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
   孙中山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上海《申报》撰文说:“中山先生真爱国者也,于为国之外无其他杂念,可谓纯洁之爱国者。”“先生之爱国……不知有身,不知有家,不知有敌人,不知有危害,不知艰难,寝饋食息,必于救国,造次颠沛,不忘奋斗。”孙中山说自己“爱国若命”,“平生以爱国为前提”,直到孙先生卧病弥留之际,他念念不忘的仍是“和平奋斗救中国”,这充分体现了孙中山先生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情怀。
   孙中山先生是一位平民总理,从不讲排场,不摆架子,不搞特殊化。南京的学友告诉我:当年中山先生在南京任临时大总统期间,无论出席何种会议,一律不特别设置台上座位,总是待坐在会场前排,要作报告则从台下走向台上讲台。学友还告诉我。1911年10月,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后,12月30日孙中山先生与上海《大陆报》记者谈话。他说:“南京新政府无庸建设华丽宫殿,昔日有在旷野树下组织新政府者,今吾中华民国如无合宜房宇组织新政府,则盖设棚厂以代之,亦无不可也”。当时,南京临时政府就设在旧总督府衙门内东侧的一间平房里,的确是因陋就简。孙中山大总统与秘书长胡汉民还共住一间寝室。当然,此乃民国肇造之际,条件不容奢华,然此种精神,还是应该提倡的。现在一些政府机关大楼越建越大,越修越豪华,对照孙中山先生,此风还是应该有所遏制才好啊!
   孙中山先生宣布主权在民,自己总是以身作则,身体力行。1912年2月间,广东都督陈炯明提出辞职,广东党政军各社会团体纷纷向孙中山先生发来电报,共计达100多封,要求任中山先生之兄孙眉为广东都督,教育总长蔡元培也热心支持此议。孙眉对民国革命有很大贡献,在檀香山时,为支持革命而倾家荡产。1907年他迁居香港九龙后,仍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民国肇建,受一席之职,也是理所当然的。然中山先生坚持不同意,他电复广东各界予以拒绝。电文说:“家兄质直过人,而素不娴于政治,一登政界,人易欺其方。未登舞台,则众民属望;稍一失策,怨亦随生。为大局计,先宜专其所长……办理实业之类,而不必当此重任。且闻有欲用强力胁迫他人以举兄者,以此造因,必无良果,尤不可不避也。”孙中山先生硬是拒不从众,足见其办事皆出于公心,“权为民用”也。1912年,孙中山先生到南京东郊祭朱元璋陵。祭事笔,与吴汉民等到钟山一游。他说:“这里山势雄峻,百年之后,愿向国民乞此一抔土,以安躯壳。”你看,堂堂民国总统,竟说逝世后要一抔土落葬,还说要向国民乞取,可见他多么谦逊严律,尊重国民啊!
   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他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自己的座右铭,强调要“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孙中山先生注重学习世界上的先进知识和有益思想成果,并希望结合中国的实际用来改造中国。孙中山先生十分关注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敏锐地认识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变革的重要影响,毅然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赋予三民主义思想以新的内涵。三大政策是孙中山先生的重要政治主张,是他倡导的民族民主革命从屡受挫折转向成功、进而取得显著成就的正确道路。
   孙中山先生十分关心祖国的统一,他不顾个人安危几度北上与北洋军阀政府谈判,奔走呼号,直到病逝,都是在致力于国家的统一大业,他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他还强调:“‘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今天,我们重温孙中山先生的主张,更能体会到他始终不渝地维护国家统一,并为此不懈奋斗之感人精神。
   孙中山先生十分清廉。他在中华民国肇造的历史上,担任了总理,大总统,两度出任大元帅等职,到他临终时,仍清风两袖,身无分文。他在《家事遗嘱》中写道:“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作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所谓“住宅”是指上海莫利爱路39号的一幢小楼,这幢小楼也不是孙中山先生的自置产业,而是四位加拿大华侨集资替他购买的。熊希龄对孙中山先生的清廉有一段评论:“孙先生力行革命,四十年毫无懈怠,故能使全国人士,一致钦佩,足见公道自在人心。先生做过大总统,仅遗数箱破书与夫人,其持身清廉,非其他伟人所能及。”
   从中山陵下山,清风徐徐,金桂溢香。我想:孙中山先生总是站在时代的前面,胸怀光复中华与振兴中华之历史重任,为推动中国之发展和进步,苦心劳累,奋斗不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孙中山先生的高尚品德,是永存于中国人民心底里的。
   孙中山先生光耀千古!永垂不朽!

共 486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佳作娓娓道来,文笔质朴厚重,字里行间,流淌着对中华民族的杰出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无限崇敬之情,感人至深。佳作讲述作者到南京拜谒中山先生之陵的过程,作者始终心怀仰慕之情,字里行间联系先生一生的丰功伟绩和“天下为公”的伟大追求,联系今天的机关作风,有的放矢,赞佩先生之清廉自律,赞佩先生的与时俱进,赞佩先生的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等等伟大作风,令人感佩先生的伟大精神,真可谓光风霁月,千秋流芳!欣赏佳作,推荐阅读!【编辑 上善若水的心灵花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113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善若水的心灵花园        2015-11-29 10:31:06
  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先生的伟大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光大!
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中学时代开始发表作品并获得中外文学大奖多次,语文老师,共和国先锋人物,全国多家图书馆特聘文化讲师,长期致力于古典诗词底蕴的探讨赏析和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播。
2 楼        文友:樱花雨        2015-11-29 12:03:17
  谢谢上善若水的心灵花园 的评语,确实,先生的伟大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光大!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