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渔舟唱晚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渔舟】读《三个三重奏》(赏析)

精品 【渔舟】读《三个三重奏》(赏析)


作者:阿之 秀才,2831.7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58发表时间:2015-11-30 21:38:33
摘要:阅读是一种修炼

【渔舟】读《三个三重奏》(赏析) 我在2011年就听过《三个三重奏》的作者的讲课。他当时讲的是他的《天.藏》,结合《天.藏》的某些片段,他讲了自己八十年代在西藏支教的那段生活感悟,从他的话语中可以深刻感受到他对西藏那片土地的热爱和敬仰。他说,西藏的一草一木,太阳、云和天空都充满着令人感动的神性。现在我该真诚地叫他宁肯老师。
   我这个人虽然在西藏生活了这么多年,对这片热土的情感却经常忽热忽冷的,远没有宁肯对西藏的热忱和依恋。另一方面,我又说不出任何理由地另眼相看那些爱西藏的人们。正是因为这样的因素在里面,我先是阅读了他的《天.藏》,后来阅读《蒙面之城》。今年的旅途中,我竟然在内蒙乌海的新华书店看到了他2014年10月出版的《三个三重奏》。2014年我在鲁院学习那会,一次小说研讨会,宁肯和李洱等几位作家参加并给我们辅导。那时才是初夏,距离《三个三重奏》的出版面世还有四五个月呢。
   今年的7月底,我开始旅行。如果我今年不离开拉萨,不经过乌海,可能我就会晚些时日看到这本书了。其主要原因是拉萨城的书店里的读物都是以旅游为主,新出版的文学作品相对要推迟,有的在拉萨一些书店根本找不到;而那些私人开的书店,环境不好,也就没有心情涉足了。不愿意网购,还是习惯在实体书店选书阅读。
   一路走来,忘记是从哪里开始阅读《三个三重奏》这本书的,到了成都我还没有看完一半。我看得非常慢,一边阅读一边留心这部作品的写作风格,甚至阅到触动我的片段,还中途停下来闭上眼睛,脑子里像放电影那样,回想作者这一段为什么要这样写?还可以如此用文字来描述人物细微的举动和心理暗示。甚至还在笔记上记下哪些是神来之笔,哪些篇章又是他的不足之处。竟然说一个大家作品的不足,真是有点大言不惭,然而,这又是我的诚实阅读法,这是写作者阅读时的习惯,是阅读加学习,也是阅读者对一部作品的尊重。不写作的阅读者,他可以只重视一篇小说的故事性;作为写作者就是要读出一部文学作品的质量和作品的深刻,当然还要从字里行间揣摩出作者写作的真实用意。
   为什么是这么一个书名?
   《三个三重奏》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就不再对书里面的人物感兴趣了,而是思考书名。这部小说为什么要叫这样一个名字?为什么不是“一个小学女教师的爱情”,或者是套用外国文学作品的名字,可以叫什么“毁灭”之类的,现在不是有很多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名字,为了省时省力都“洋为中用”了嘛。再说了,里面那个企业家杜远方和居延泽最终还是走向了毁灭。那个谭一爻看上去是病魔断送了他的生命,但他临死前硬吞进肚子里那些透明的石头子,冒充舍利子,想要自欺欺人地证明没有出家没有修行过,而且还不信佛的俗人竟然能留下舍利,——我认为这真是宁肯的神来之笔!因为也只有谭一爻这样生前有这样的条件,做这些“假作真时真亦假”的伎俩,因为他根本不相信人世间有什么佛,佛只是一种弱者文化。也许作品并没有想表达这些,只是作为读者的我,以自己的生活阅历感受出来的,如果现实中很多因素又使我不应该这么胡思乱想,那么就此打住,把这样的思想苗头扼杀在脑细胞的萌芽状态,不能让它产生任何火星才是。
   说到这里,就基本该说我认为的作品里面的三个三重奏了。
   先说人物的三个三重奏。
   敏芬的三个三重奏:1,小学校长黄子夫。无论再厌恶这个叫黄子夫的丑男人,为了工作,敏芬必须面对。——这是一重奏。2,一个被通缉的私企老板杜远方。如果不是无处躲藏,小学女老师敏芬可能一辈子也不会认识这么一个看上去衣冠楚楚的有钱男人。这是敏芬与两个男人之间的重奏,同时,她还有一个关系好得不得了的闺蜜,还有一个乖巧聪慧的、在外地读大学的女儿。这些与敏芬关系密切的男男女女,使她的生活丰富多彩,然而又喜忧参半。在这本书里,这个叫敏芬的中年女人的生活就是围绕着这几个人在发展的。
   杜远方的三个三重奏:他过去的重奏是以回忆表现出来的:李离,居延泽,这回忆中的人物,作者用了好几章来描述。后来的三个三重奏则是小学女教师敏芬和她的女儿云云。从杜远方的身上我发现了几个问题。第一:作者越是把他的个人喜好描述得细致,越是衬托出他的无路可逃,正是这些因为身份所养成的个人喜好决定了他的人生结局;第二:他经筒《周易》,预算到自己末日很近了,但是他还要做最后的挣扎。作者并没有直接描述杜远方的挣扎,甚至给读者一种错觉,认为杜远方是被冤枉了的,是在等待翻案的时机,但他却是在等待另外一种解脱的到来,因为他相信那些人会保护他的;第三:杜远方有那么多的钱带在身边,他甚至还带着敏芬和云云出去游山玩水,这其实说明他从来没把法律当回事,即使在这样四面楚歌的情况下,还企图想做漏网之鱼。第四:我要说不愿意说的部分了。这便是杜远方的性嗜好,这些读了叫人惊讶,甚至恶心。恰恰就是这些令敏芬这样的女人不能接受的发泄方式,断送了这个道貌岸然的企业家。给她做再多好吃的饭菜又有什么用?给她买再奢华的项链又有什么用?即使要给她留下一笔钱也没有用的!敏芬最终不堪忍受杜远方的性取向而出卖了他,还是从大义正义这方面考虑而揭发了杜远方的呢?这时再清楚不过了。
   居延泽的三个三重奏:他出场的时候,面对的人首先是那个看似始终隐藏在这本书背后的女人李离,然后才是杜远方;到了他仕途风生水起之时,似乎生活太繁杂了,但又与本作品的主题距离太远,被作者几行字忽略带过。到了他在监狱之中最后的日子里,出现了谭一爻、巽,那个艺术家方未未的白色审讯对于居延泽这个人物,算是点缀,有点不沾边,只不过是三十一区的到处游荡的空气而已。他只是把这些事情作为艺术看待了,他只对艺术感兴趣,他觉得审讯的犯人也是一种行为艺术。然而这个把艺术用到审讯学的艺术家认真体会,还真是位异人了。
   最后才是作品的结构。作者别出心载的把注释作为一种写作格式,作为一种作品的画外音,甚至像电影镜头那样很随意地就切换过来,一条是粗线条的,另一条就是细线条的,一阴一阳,然后被作者运用得好似丝竹管弦,作者本人也出现在文字中,他也是一条线。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独创。
   书中的那些男性
   1,杜远方,——这个曾经在商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典型人物,甚至以自己非凡的财力人力撼动了地方政要大员的升迁起落,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个多么不简单的成功人士,这是一个多么让无数有幻想的女人们眼里的成功男人;在中国,一旦被人们认为是成功的商人,他的事业乃至人生便没有了退路。商人们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之下,只能孤注一掷,到最终的覆没,这覆没包括了竞争对手的凶狠,或者是天不遂人愿,或者是自绝,或者是后继无人,或者是惨淡的生老病死。然而杜远方的失败与这些因素似乎一点边都不沾,他是走了一步险棋,一失足成千古恨。
   以上是远观杜远方。
   本书开卷不久,小学女教师敏芬的家里,就出现了杜远方这个衣冠楚楚的神秘男人。接下来,用敏芬的眼睛看到杜远方用的高档的男士护肤品,男士的高档香水,还有杜远方与敏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男士们所不一样的整洁和他无比讲究的饮食。等于说,杜远方的到来为敏芬的生活带来了梦幻般的感受,并且身不由己被诱惑从而被这种诱惑所摆布和俘虏。从敏芬与自己的闺蜜的交谈中可见她内心对此的惊喜。她毕竟是一个良家女子,不过,前提是她十几年被一个丑陋的叫做黄子夫的男人所纠缠,好不容易身边有了杜远方这棵大树可做依靠,她哪里不接受呢?有了杜远方的庇护,敏芬认为自己就不再怕黄子夫之流了。
   遗憾的是,杜远方已经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男人,已经不能呼风唤雨了;他为敏芬付出的在他看来那真是算不得什么,他用自己认为已经不重要的东西从女教师这里换来自己短时期的残喘和欢愉。他如果不是赌输了商业赌徒,怎么会认识和看得上敏芬这样女人呢。可以说是此一时彼一时的原因吧。作为一个曾经的权力拥有者,权力观已经深深渗透到他的一举一动乃至性爱关系中,他对女性的做爱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摧毁对方独立意志、寻求绝对控制权力的过程。他对于权力的力量非常清楚,因此断言敏芬无法逃脱上司黄子夫的纠缠。
   其实,从杜远方这个划时代的红顶商人的身上,还可以读出更多内容来。
   2,居延泽,——“三个三重奏”的最后一重奏可以说是居延泽,居延泽曾经想逃离杜远方的控制,但最终不能不屈从于现实,走进杜远方设计的权力路线图。这是个悲剧人物。从他的生命当中展现当代权力的形成和毁灭过程,从他充满幻想的青年时代与“教父”杜远方和李离相遇,他就已经被这两个人牵着鼻子走了,他只是小小挣扎了一下,便屈服了生活的不得意,到他从新回过头来再次找到杜远方和李离,注定了他生命的陷落,他的陷落早在他走上社会就已成定局,他走上社会的那个年代看似有很多机遇,实则危机四伏。从某种意义上说,居延泽的人生也暗含了杨修的命运,后者只显示了情感的角逐而隐藏了权利的部分。
   他的成功是因为太感性,但是权利又是冰冷的,他在权利上的失败同样是因为他的感性,“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有时候,仕途是不需要感情的,甚至说仕途上的男人是忌讳动真情的。就这么简单。
   3,谭一爻,——从现实的角度来分析,谭一爻这样的男人只有蓝那样的女人爱他。如果让女人们在杜远方和谭一爻这两个男人之中选择哪个最招女人喜欢,恐怕对谭的厌恶甚至超过了杜远方。
   不得不肯定,谭一爻是个事业型的男人,性格之中坚韧而冷静。但那个崇拜他爱他愿意为他付出的女学生蓝,其实就是谭一爻生理需求上的牺牲品,因为谭一爻是无视男女情感的男人,与蓝同居并且还定下了许多冷酷的撇清责任的协定。
   特别是当他知道自己快死了,却突然要不出家而坐缸留下舍利子。这其实是对宗教文化的一种亵渎。这么一个没有敬畏之心没有信仰可依的男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当读到谭一爻要求寺庙主持自己死后坐缸,本读者在佩服作者对人物入木三分的刻画的同时,内心却像是着魔了一般,升腾起读者对世间事和世间强人的愤怒。
   总之,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形容谭一爻就是“不做死就不会死”,这个人物已经被现实塑造得不可救药。
   她们,只是异性的附属品
   从敏芬这个女人生活中,只能感受不易和不幸。平民阶层的女人的物质生活永远匮乏,在现今物欲横流的物质生活中,很难做到洁身自好。排斥像黄子夫那样的男人容易,防备杜远方这样道貌岸然的男人很难,他这样的男人几乎是所有平民妇女的梦想毒药。
   1,敏芬,——这是一个标准的无依无靠的弱女子。在工作环境中被那个黄子夫欺负,在遮风避雨的门户中被不负责任的弟弟介绍过来一个杜远方扰乱。看来,这世间是没有她一片清静之地了。当杜远方这个男人带给她的情感迷乱中,把她惊醒的却是杜远方变态的做爱方式。在敏芬的传统意识中,男女人的爱以及爱的位置和方式都是中规中矩的,然而,这位看似讲究整洁的杜远方却不是这样,他给她的情感是一种征服性质的,给她生理上乃至心理上带来的是一种不适应甚至是恶心与痛苦和难受。她觉得这征服不是人性之美,是一种兽性的表露。正是在这样的痛苦中,让她意识到这个男人的可怕,她对杜远方的依赖之心产生了动摇。杜远方变态的、专制性的性欲最终引起了敏芬的反抗。在这个时候,上大学的女儿回家过春节来了,看上去什么都懂而且精明古怪的云云,怎么也猜不出来敏芬这些难言的苦衷的,可是,当她看到缺少父爱的女儿与杜远方在一起时的喜悦和快活,她又不忍心了,觉得自己痛苦一点难受一点没什么,只要女儿快乐就好。
   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再怎么着,与其遭受黄子夫那类男人的欺凌,还不如就迁就了杜远方在自己肉体上的为所欲为,因为有杜远方在,女儿云云看上去是多么开心啊!杜远方给予云云的爱护,作为母亲的敏芬是给不了的。明知道这个女人是作者虚构的,但是不经意间联想到自身,忍不住眼眶湿润。
   2,李离,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女子,也是一个复杂的女子,但也是个弱女子。她灵魂中的一股怨气和灵气首先被老奸巨猾的杜远方扑捉到了,这看似是李离的幸运,实则是其不幸。她为杜远方做了许多见不得光明的事情,包括拉拢居延泽。虽然她与居延泽私通是为了报复杜远方,其实这些杜远方都是知道的,她也知道杜远方知道这些事情,正因为如此,恰恰表现了李离这个女人的可悲。她就像杜远方手中扯着的风筝,一只诱惑男人的风筝,这些男人之中最多的还是上层的男人,这些男人是杜远方需要她去拉拢的,所以,李离在这样一群男人之间千杯不醉,所向披靡。
   李离同时也清楚,随着自己年老色衰,终有一天会被杜远方弃之如履。《三个三重奏》阅读到最后,作者对李离这个女人的处理是模糊的,是死了又好像活着,但好像是自杀了,这自杀现象表明,随着杜远方和居延泽的死,她这个附属品还能生存吗?
   最后一个重奏就是读者。风是流动的,人生也是流动的,“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共 513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部好的小说,看过之后当让人有所思,有所悟。作为当代作家宁肯的长篇力作,《三个三重奏》主要探讨了生活里的权力与腐败。这样的主题乍看之下,很容易走向通俗小说领域,但这部小说却在内容里加入了大段注释,算得上一种创新。本文作者在熟读作品的基础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作家的创作意图。文章将重心放在人物分析上,从小说中的几个主要出场男女人物谈起,通过一系列对比,铺排,充分阐述了其作品的精髓。回过头来看,这三个三重奏,其实也就是男人、女人与读者组成的重奏,文章对于人性剖析得十分深刻,而且通过层层深入,让这些有密度的文字,忽然间变得清澈了起来。 【编辑:柳约】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120300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柳约        2015-11-30 21:50:22
  此文围绕小说里的人物塑造解析精辟,观点突出,有独到的一面,如果可以再全面一些,分析一下小说里的艺术特色,就更完美了。不过管中窥豹,可见一斑,阅读本来就是件愉快的事。
   问好,敬茶。
一笑寂寥空万古,三分明月照大江。
回复1 楼        文友:阿之        2015-12-01 11:18:40
  宁肯老师是一个神秘主义者,他的作品都这样那样表现着一种神性,一种宿命。从自身的体验出发,我还是欣赏他作品里的人物。我虽然赏识杜远方的优雅,特别是他对于酒与酒文化的通透,那就是一种艺术,但是我写这篇文字的时候,尽量避免像其他评论者那样,把很多西方作家作品中的语言拉进来,不喜欢这样,跟充数似的。也避免写杜远方与他的酒,他是《三个三重奏》中的主角。可是酒给他带来了生,也带给了他最终的灭。
  
   谢谢柳约!
2 楼        文友:阿之        2015-12-01 11:30:08
  《三个三重奏》中最叫我不能释怀的不是那几个女性,也不是被判了死刑的罪犯,我到现在还纠结与那个以第一人称存在的作者。他明明可以走路却喜欢坐在轮椅上,甚至习惯身边的人推着他的轮椅,这难道就是隐喻了中国知识分子与普通人的关系?这难道是隐喻着一种文化的惰性?想了很多……他说自己习惯了轮椅,身边的人也习惯了一个健全的人坐轮椅。大家相信吗?
   神性就是一种隐喻,不可知的东西始终又存在于现实之中。
3 楼        文友:柳约        2015-12-02 00:11:28
  神性是一种隐喻,我极为赞同,从某个方面来说,神性其实存在于人性之中,人性的升华就是神性,神性就是人性内在的潜能。那么将小说中的神性如何有力地表现出来,是一件非常考验写作能力的事。比较有神性的小说,近一点的,我读过阿来的《尘埃落定》,远一点的,就是沈从文的《边城》,至于西方小说就更多了,说下来确实有些充数。我觉得小说里的神性倘若由人物表现出来,那一股撼人心魄的内在力量,其实对于写作的挑战会更大。
   《三个三重奏》这本书,有空我会去读一读。
一笑寂寥空万古,三分明月照大江。
回复3 楼        文友:阿之        2015-12-02 16:22:36
  随意!不勉强柳约去阅读。《三个三重奏》算得上是中国的新贵族题材写作了。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