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乱世灌河口 鱼燕草头王(散文)

精品 【心灵】乱世灌河口 鱼燕草头王(散文)


作者:周春军 布衣,363.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37发表时间:2015-12-01 16:47:28

“鸡心滩,流滚翻,四河交合水转弯,初一十五捞船板,二十两边拾鸭蛋。”
   这是一首流传在灌河上口的民谣,说的是三星古镇埠头前河心的鸡心滩。旧时五图河、东门河、长流河、潮河(又称灌河)在三星市(旧杨集镇)埠头前交合,东门河水从盐河由西往东,长流河从伊芦山由北向南,五图河从凤凰嘴从东往西,三条淡水河到此汇入潮河,向南直往大海。而海里的潮汐又把海里的咸水倒灌回这三条河,这四河的潮水反反复复,周而复始在汇合处交流、交融、旋转,巨大的水流冲击泥沙在河心形成了一块鸡心形的河滩,心头朝北,心尖向南。
   潮河的水流潮汛很特别,农历每月初大兴潮,初三最甚,潮大浪急,宽阔的水面上浪涛如巨毯在河面上翻卷推涌。中旬时潮水平流停滞时间长,尤以十八时最为明显,潮河里水量充足,达到最高水位,二十左右潮水来得急,退得快,潮水涨耗疾速,水流湍急,稍有疏忽船只就可能搁浅落滩。渔民和船民据此总结出“初三潮、十八水,二十两边追命鬼”的潮汛规律。潮河上口的鸡心滩处在四河交汇中心,会随着潮汐变化时隐时现,初一到十五因潮水来去凶猛,涨耗潮间隔短,鸡心滩现滩时间短,还没等滩上的泥沙晒去水汽,又被潮水淹没,过往船只往往搁浅,巨大的潮流撕扯、拖拽着木船在暗滩上打转推磨,只几袋烟功夫,木船就解体满河漂起碎板。
   到下半月,潮汛缓迟,滩头露出时间长,就有鹅鸭在上面找鱼虾螺蚬吃,在上面晒阳下蛋,胆大的人就会游上去捡蛋。
   “金和尚”是河滩上的人,有一条小船,专门从大船上驳盐到岸边码头盐廪,挣些力气小钱,因收入惨淡,无法糊口只得卖了小破船,靠帮人放木排到三星镇贩卖谋生,木排一节一节连起来很长,不能停在埠头上影响其他船靠岸,只能停靠在鸡心滩周围,首尾链接在滩的周围形成巨大的围栏。这倒给过往船只提供一道防护撞滩搁浅的屏障。
   过完年,金和尚就和伙计们去江西放排,到春讯结束木排就放到家。这些木材主要是杉木,多用来造船、盖房、打家具、做棺材。放一次木排够一年贩卖,金和尚除了放排,还负责看守和销售,金和尚两个儿子,大儿子几岁出天花夭折,他老婆在生二儿子后死于产后风,儿子金二从小就跟着父亲金和尚在木排上,木排上搭有三角形木舍就是他们的家。
   放排工生活很苦,冬天、春天寒冷,金二只披一件他爹的旧短衫,时常双臂抱着膝盖,蹲在木排上的木舍旁晒太阳,河风夹杂着凉气冻得他直哆嗦,颤抖的双臂支开来像练翅的小燕子,忽扇忽扇的。但他水性好,能空手扎猛子到水下捕鱼,还曾在水底替人家捞过金戒指。有人就送金二外号“鱼燕金二”。别看金二小时候可怜,让人瞧不起,可到成人后的名声就响遍了整个潮河口。
   那年,岸上有一商家用船从南方带新娘,船行到潮河口遇到枯潮底,停在河心中泓无法靠岸,偏又遇匪打劫,劫匪乘几只小舢板快速地登上大船,把船上的人绑在船舱里,盖上舱板压上铁锚,把新娘绑在船桅杆上,洗劫了船家财物和新娘的嫁妆,又要上岸绑架新郎,新郎商家有护院家丁,发信号求连庄会,顿时河上岸上枪声连成一片,双方均有人伤,新郎家怕土匪报复,收拾家当细软趁机逃遁,远走他乡,土匪也怕常备队问罪收拾,丢下新娘顺潮水退往东海口。
   这下可怜了远嫁而来的小新娘!被绑在大船桅杆上老半天,惊吓冷冻饥饿昏厥过去,两岸无人敢救。
   夜晚到来,霜降草头,河两岸一片死寂萧杀,半夜东岸出现一簇黑影,登小船靠上大船,上去几个大汉,拿刀割断绑绳,解下新娘往小船上抬。此时金二已在河边堆后观看了多时,知道这是有人趁机抢新娘,一不做二不休,一头扎进渐已涨潮的河水里,猛泅到小船底下,一个白条穿浪跃出水面,登上小船,左右踩晃,只几下就把小船蹬翻,夹住落水的小新娘快速地游到岸边,一头扎进茫茫夜色中……
   那以后,金二就不在潮河口露面了,直到日本鬼子进犯,世道混乱才回到潮河口谋生。
   当年寒冬潮河流稳,日本鬼子小汽艇来炸鸡心滩,想为大型军船疏通往上游去的航道,几次爆破只在鸡心滩中心炸了个坑。有一包炸药没响,就叫人找来金二下水捞,金二喝一瓶高粱酒潜到水底,在水下摸到炸药包挪动位置埋到沙泥里,然后浮上水面深吸一口气又潜下水底,闭住气静静地呆在水底,然后再浮上来,再吸气下潜,反复多次,假装找不到炸药包。鬼子看金二都不能找到炸药包,以为被暗流冲走,或者被炸碎散掉,就打发了金二几块钱。是夜,金二下水捞出炸药包藏起来,联系一个和土匪熟悉的人和土匪换了一杆短枪和十发子弹,双方交接后没等三个土匪走远,金二就抬枪撂倒三个匪徒,抢走三支长枪和数发子弹,连夜奔走,拉起队伍,凌晨时分摸到匪窝连烧带打,降服余匪做了草头王。金二队伍不大,人员不多,没有来头、不在派别,亦邪亦正,亦匪亦盗,时常分散劫财救济穷人,也会干些拦船劫货,打家劫舍的勾当。
   时值国难当头,这支散兵游勇自然引起国共两派及汪伪的注意,和平军团长莆开喜最先和金二取得联系,应允赠几杆新枪几箱弹药和几十块大洋,给番号,赏头衔。金二暗中接受应允,但又不甘心受制于三方,决定夜袭三星镇日军炮楼,搞大动静提高自己名声。
   是夜潮河平流,寒潮来袭,河面渐渐结冰,金二带领手下十几人,从五图河南泅渡往三星镇埠头,准备上街袭扰。结果上岸时有人腿脚冻麻没站稳,栽倒河里发出响声,引起狗叫,惊动炮楼里的日伪军,叽哩哇啦一阵吆喝,金二见行动暴露,又没有退路,开枪攻击,无奈泅渡时枪支进水受冻,子弹受潮,光听枪机撞击声,子弹却呲呲冒火哑在膛内。好不容易有一支枪打响,却引来数支枪反击。金二眼见不妙赶紧下令撤退。哪里还来得及,连滚带爬游到半河就有的被乱枪打死,有的受伤淹死……
   第二天,金二尸体落滩,浑身弹孔像筛子,几个船工捞到船后艄下,天黑后偷偷运到外河滩,金二的媳妇(那个抢来的小新娘)用面糊把他身上的弹孔抹拇填满,用三张芦席裹起尸首偷偷地埋在芦苇塘里。
   活命的只有一个左秃爪子(旧五图河疏浚前我家邻居。姓左,右手除拇指、小指,其他三指被哑膛枪炸掉)游回河南岸捡了条命。
   后来,这个姓左的还找到了莆团要功、要赏,结果因为冒犯的又是皇军,再加上残疾不能再扛枪打仗,人家也没要他,解放后,尤其文革的时候,因为这段经历,他受了不少罪……

共 250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讲的是潮河口乱世草头王鱼燕金二的故事。灌河上口三星古镇埠头前河心的鸡心滩,有个金二和尚,靠帮人放木排到三星镇贩卖谋生。金和尚大儿子夭折,二儿子金二从小跟着金和尚在木排上摸爬滚打,练就好水性。在乱世之中,曾经名噪一方。土匪绑架当地一商家新娘,双方激战后留下新娘没人管,有人乘机抢走新娘,被金二劫走做了老婆。日本人让他到河里捞炸药,他瞒天过海,事后将炸药跟土匪换枪,还鸠占鹊巢成了山寨王。国共及汪伪政权想拉他过去,金二假装答应和平军团长,决定夜袭三星镇日军炮楼,搞大动静提高自己名声。人算不如天算,出现意外,金二被乱枪打死。文章借助民谣,将鸡心滩潮汐描写得淋漓尽致,给人深刻印象。故事描写鲜活,跃然纸上。佳作,推荐阅读!【编辑 梧桐夜语】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120200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梧桐夜语        2015-12-01 16:49:09
  环境描写细腻,人物特征鲜活!
2 楼        文友:梧桐夜语        2015-12-01 16:50:27
  一个人物故事,一段历史尘烟。
3 楼        文友:梧桐夜语        2015-12-01 16:50:48
  期待更多佳作,溢美心灵!
4 楼        文友:木石语        2015-12-01 17:17:34
  感谢赐稿心灵之约!期待更多精彩点缀心灵、溢美江山!
5 楼        文友:雨春        2015-12-01 17:42:16
  感谢赐稿心灵!期待更多精彩再现,展示你的风采!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6 楼        文友:周春军        2015-12-01 18:16:35
  杨集往事
   听老渔民、老船民讲,灌河和云台山是古代天崩地裂形成的。传说当时东方天门洞开,苍穹裂了大口子,天火从天而降,把海水烧干,把海底烧裂,形成了从开山开始环绕灌河到云台山的马蹄状的环形断裂,宽大的地裂形成大河(即灌河),岩浆涌出处形成了大山(即开山、潘小山、伊芦山、大岛山、云台山等诸峰数岭)。
   东天开天门一说可能跟古人的认知有关,天降烈火很可能是地震云,发生的时间估计在早晨或者下午,阳光斜照朝霞或晚霞,血红如火,地下洪流涌动,地面燥热难当,随即地震发生,岩浆涌出,天崩地裂。便以为天门洞开,天降烈火,地裂沟壑形成大河,岩浆涌出形成大山,这就是灌河和云台山的成因。这发生的时间应为某个夏季的下午可能性要大一些。
   当年农家肥、化肥紧张,土地肥力不足,我县东部农民翻黑土(把地表上一层黄土翻到底下,把下面约一半尺的黑土翻上来)改良土壤质量,还从地下翻出海船上生锈的铁锚,其实那黑土就是海震时火山灰沉积在海底,后黄河的泥沙冲击覆盖在上面。黄泥是黄河水从黄土高原一路带下来,土中的腐殖营养被冲掉,只剩下硬泥,所以板结。火山灰沉积的黑土富含多种矿物质,肥力充足就是这个道理。
   灌云岗岭一带都是沙地,没有黄板土,更没有黑土层。而当时的海岸线恰恰就在那,所以很多迹象指向一个结果,过去这里是海床,发生过巨大的地壳震动,海床撕裂,形成沟壑,地壳拱起,海岸线东移,海床露出海面。后黄河入海泥沙随潮水冲击海床,掩盖了地震、海震痕迹。但黄土下面的黑土即火山灰还是告诉后人这里曾经发生过地壳运动变化。曾经是地震断裂带,潮河就是地震时被撕开的沟壑,属于天然河流。
   灌河的潮汛很有规律,多发于晌午之前,有“初三潮、十八水、二十两边追命鬼”之说。因早汛为潮,晚汛为汐,所以这条大河又称潮河。潮河从东海口到龙王庙称为大潮河,从龙王庙到杨集四河交汊处叫小潮河。
   潮河到杨集分汊,向东叫五图河(五图河原来向东只到图河的凤凰嘴,河水向西流淌,到四河交汊处向南经潮河入海,后因沂河大堤修筑,五图河才向东疏浚,河水向东流经吊尾河,直达燕尾港入海),向西叫东门河(到伊山与盐河相接),向北叫长流河(到伊芦山)。杨集一段时期还是灌云县城所在地(当时连云港大部分地方都属灌云),是水陆交通的重要埠头,相当于重庆的朝天门,灌河又称“苏北黄浦江”。灌云县就是因为南有灌河,北有云台而得名。
   灌河、云台山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年日本鬼子就是乘汽艇从灌河口直上,沿盐河到达南城进攻海州,占领云台山。国民党徐继泰、蒲开喜部、混世魔王郝鹏举曾占据这里,土匪周法乾也曾在灌河流域作恶。张爱萍将军、刘少奇主席、罗荣桓元帅当年曾率部战斗在灌河一带作战。
   当年潮河左岸(即以站在灌河口面向东为坐标)产盐,右岸产粮,是富庶的鱼米之地,有“走千行万,潮河两岸”之说。历史上有记载的只有康熙五十年和民国二十八年发生过两次海啸(海震),其他年头都是风调雨顺。要不是战争我们海灌地区真是个好地方。
   杨集就在这十字交叉的四河交汇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河里樯橹林立,舟楫交错,街上商铺比肩,繁华热闹,路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杨集当时称作三星镇(是海州三大家族的属地,“福、禄、寿”三星,代表海州周、杨、杜三大家族,后周、杜两家逐渐败落,杨家独领风骚,改称杨家集,解放后该称杨集),杨集是集水运、海运、陆运之要埠,每年的农历二月二前后会有成群结队的虎鲸等逆流而上,到龙王口“朝拜龙王”(交配产卵)。自新沂河大堤修筑以后,潮河里的四眼鲈鱼、珍珠贝等珍品就逐渐消失,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也跟着消失,灌云县政府也搬到大伊山,杨集失去旧日风光。
7 楼        文友:周春军        2015-12-01 18:31:06
  本文就是发生再旧杨集河口的事,鱼燕草头王金二亦正亦邪、亦匪亦盗,心高胆大,可惜空有一身本事,却没有选对方向,乱世中只留下短暂的一个传说,可悲可叹。
   如果不是心大眼高,投奔光明,很可能就是一个民族英雄。
   往事似流水,世道如云烟……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