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石堤那些老乡

编辑推荐 石堤那些老乡


作者:绿叶草根 探花,19138.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813发表时间:2015-12-06 21:58:02

石堤是山区,是边远贫穷的山区;但是,它是我的故乡。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我深深地爱着石堤山区,深深地爱着生我养我的亲亲故园。
   石堤是山区,是贺龙元帅带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开创的川鄂湘黔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属于革命老区,这是我们的幸运和光荣。
   总之,我爱故乡,我爱石堤。我在那里成长,我在那里教书,我在那里度过了大半生。虽然一退休我就进了县城,但是我把石堤放在我的心里,不时又回去看一看、亲一亲。石堤的山,铭刻在我的脑际;石堤的水,奔流在我的心头;石堤的那些老乡活动在我的心灵深处,更是一个个呼之欲出。
  
   77岁的党员学雷锋
  
   中共党员吴太中,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里仁乡苗洞村一组人,现年77岁,党龄35年。他虽年老体弱,仍时刻不忘为党为人民做贡献,是个人老心红的“活雷锋”
   他长期订阅《川东南报》和《湖南科技报》,经常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科学文化知识,主动当义务发行员,负责在全村发行报刊杂志。他和他的儿孙们大搞科技兴农,全家人平有粮500公斤,人平有钱上千元。1990年春,村民王翠兰、吴文全无钱买化肥、农药,正为影响全年生产担忧,吴太甲主动给他们各借了50元钱,解了燃眉之急。为了丰富村里的文化生活,他拿出20元钱请电影放映队给全村村民放了一场电影
   苗洞村人因“农经并举”致富,大种烤烟,但在交售烤烟时,没有较好的装载工具。他自己编了一个大背篼,很合用。群众纷纷请他帮忙。他为村民编了110个大背篼,没吃别人一口饭,没收别人一分钱
   他从《湖南科技报》上看到一种针刺耳穴治病法,就试着做,很快取得了成功。村民纷纷前来就诊,他在家义务治病上千人次,既方便了群众,群众治病又不花钱。
  
   李勇与便民桥
  
   位于川湘(今渝湘)交界处的石堤乡大桥村,辖4个组,160户,500多人。村内一条小河将该村一分为二,给该村的交通带来不便,每遇洪水季节更是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及儿童上学造成困难,而且困难严重制约着该村经济发展。全村人民早有架桥的愿望,但因无人组织及缺乏资金,只能望河兴叹。
   1995年8月,下派到大桥村任支部副书记的李勇,进村后不久就听到干群纷纷向他提出要求——架桥。
   李勇心想,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便民、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自己的天职,于是就答应大家的要求,表示要尽力把这件事办好。
   于是,在大桥村小溪上架便民桥的规划,就成为李勇下派该村后的第一个规划。
   为老百姓办实事,既是乡党委的嘱托,也是自己到大桥来的初衷。想到这里,事不宜迟,李勇立即开始行动了。
   为拿出可行性报告,他深入实地考证,与村干部一同商量,又与村干部一起号召广大干群集资,并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挤出500元予以捐助。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共集资3000多元,但与工程预算相差还很远;于是他又到学校、供销、县交通局等单位和部门请示、协调,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再筹资金。
   李勇,大溪乡丰联一组人,1967年1月22日生。其父李绍科原在石堤公社任党委副书记,1983年退休;同年,李勇参加工作,接受其父教育,要为民办实事。1983—1988年在保安乡,1989—1993年在海洋乡,1994年调石堤乡,均任计生专干。
   李勇和全组干群说干就干。他为民办实事、上下奔波、不知劳苦。他的精神和无声的行动,赢得了干群的理解和支持,全村干群主动投劳600余个,架桥工程顺利启动。1995年冬,李勇和广大干群一起不畏严寒,昼夜奋战,他们艰苦创业的精神感动了比邻的湖南省保靖县黄连乡大桥村人民,因而邻省邻村人民也伸出援助之手,捐钱投工,并派出技术力量协助。
   经过4个月的努力,一座长12米、宽3米、高5米的钢筋混凝土平板桥,在1996年春暖花开的阳春三月竣工了。
   川湘交界处的两个大桥村(川湘各一个),男女老幼都兴高采烈地庆贺便民桥的竣工,小孩们更是欢腾雀跃,在平板桥上跑来跑去。
   干部群众都称赞李勇是个实实在在为民办实事的好干部。
   石堤区工委油印刊物《石堤党建》第七期(1996年3月14日)刊载了此事,并报送地县各单位予以表扬。
   1997年,在石堤乡第十一届党代会上,李勇被补选为乡党委委员。
   在党的教育下,李勇继续努力学习、积极工作,2001年在秀山县党校取得大学本科文凭后,他打算为老百姓办更多的实事。
  
   经济卫士龙跃福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石堤区粮站龙跃福,中共党员,1987年2月起任保卫干部,几年来破获了多起经济案件,仅1990年就破获了4起,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经济卫士。
   区粮站有一个付款员,只把油菜籽收购单的第四、第五两联给卖油菜籽的群众,因价钱现出错发生争执。龙跃福在解决双方争执过程中,发现这个付款员把第三联改了,于是请示领导顺藤摸瓜,在财会人员的配合下,查出这个付款员以涂改单据(第三联)转账的方法贪污公款100余元,并立即追回。
   有人检举大溪粮点某仓库保管员用钱大手大脚,龙跃福经过多方查证,证实了此人用开假收购单的方法,让别人代领油菜籽钱,然后分赃的方法侵吞公款880元。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那个保管员只好退赔,完璧归公。
   石堤乡兴河村五组村民彭某,冒领别人油菜籽钱。龙跃福得知此事后,让被冒领者回忆当时有谁代人领钱,由代领钱者又查冒领者,终于查得水落石出,将彭某冒领的全部赃款退回给原卖油菜籽的村民。
   酉阳县渤海乡杨通学,不务正业,到处诈骗,在酉阳、秀山两县相邻地区的龙潭、渤海、白竹、溶溪、溪口、官庄等粮点和秀山县粮食局直属库,采取相同的诈骗方法,诈骗总金额多达1840元。他来石堤区粮站作案时,把17公斤油菜籽改为97公斤,想要石堤区粮站付给他157.14元钱,付款员发觉有诈,即将领款单交龙跃福。龙跃福在本单位领导石邦玉、职工白开轩帮助下抓获此次作案未遂的流窜诈骗犯,并交给区派出所审理,给酉阳、秀山两县除了一害。
   依靠上级,依靠群众,因而龙跃福的经济保卫工作做得很出色。
  
   能工巧匠龙焕新
  
   龙焕新,苗族,渝秀里仁乡老寨村二组人,1943年3月2日(农历正月二十六)生。当年,在报送干部呈批表时,县委书记龙正学看龙焕新年纪偏大,上级肯定不予批准,为了提拔重用这位农民出身的科技干部,龙正学令其“年轻5岁”,写作“1948年2月出生”;与此同时,他在里仁乡初中毕业也改作“1963-1966年在重庆市长寿县中学读书”。
   1977年7月,龙焕新以民工身份到三角滩参加电站建设,主要做木工模型工作。当时,负责机组安装工作的总设计师陈某和工地指挥郭生扬让参加建设的所有木工按图纸施工。龙焕新之外木工因为文化低,谁也看不懂图纸,只有龙焕新一看就懂,但他建议按设计图纸简化模型,陈、郭二人听他说出了想法,就让他试做。龙焕新十年不鸣,一鸣惊人,他的简化模型,投入工地试用,既适用又标准,深受陈、郭二人称许,便要他当木工施工员兼木工组长,开始负起了木工技术指导责任。接着,龙焕新又做了三个尾水模型,同样一举成功。发电机安装施工指挥严天银又令龙焕新做发电机组蜗壳模型。这种模型的设计图纸相当复杂,连张希令从川汉路建设工地带来的木匠都做不来。严天银又叫龙焕新做蜗壳模型。
   木工组的人大多不熟悉此模型制作,又因龙焕新是地主子女(当时左倾流毒尚存,地主子女低人一等),不听他的指挥,逛街玩耍去了。严如钢铁、急如星火的三角滩电站工地副总指挥(突际全权指挥者)张希令到木工房检查工作,看到只有龙焕新在兢兢业业地工作,立即动了重用此人的念头。他马上向龙焕新询问蜗壳模型的有关问题,龙焕新对答如流,张希令十分高兴。
   蜗壳模型做好了,许多人都认为此物太大,要拆开后放入发电机房安装。张希令坚决不准,要原物运输到发电机房边,并在与龙焕新作技术磋商后,令龙焕新主持搭跳工作。吊装蜗壳模型,要用绞磨和土办法把蜗壳模型吊放进发电机。为了保证成功,房张希令亲自作一线指挥,指挥起吊组起吊,安放。
   又一次成功了!
   此后,只要与木工技术或其它施工技术有关的问题,张希令都要找龙焕新商量。
   电站竣工后,因当时秀山县工业不发达,发电量根本用不完。龙焕新又帮助张希令为电源找销路。龙焕新建议向湘西重镇里耶送电。张希令欣然采纳,亲自派人把电杆送到里耶,请他们用电。
   但是,这只是杯水车薪,电源浪费现象仍然非常严重,令人心痛。
   张希令从一个材料上看到电解金属锰耗电多、效益高,便准备搞电解金属锰试验,龙焕新坚决支持。张希令亲自挂帅,让龙焕新带领倪光友、杨秀良、雷万成、白开军、涂春厚等七人组成试验组具体操作。
   在试验过程中,龙焕新、余家玉等人用电瓶盒做电解槽。后来,龙焕新模出了门道,又依照压液机发明了木制压滚板。经过夜以继日的百日苦战,试验初步成功。
   电解金属锰出来了,但大家不认识,用二锤一敲,冒火星,才认定是电解金属锰,但没有办法从压滤板上取下来。
   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听了汇报,立即派出一个阵容强大的参观团去重庆水轮机厂道角电解锰分厂(年产200吨)学习,由孟中秋带队,一行共九人,其中有朱钟鸣(县科委负责人)、郭生扬、龙焕新、吴丽蓉(化验)、石邦汉(压滤)、黄成河(电工)等,还有县政府交通局去了一人专买车票(当时买车票是件难事)。
   人去了,但技术学不成,因为人家保密。于是,小个子龙焕新装成一个工人“混”进去,“偷技术”,“偷”得一个东西,另八人就研究、探讨,从中悟出了一些技术内涵来。接着,又到贵州遵义观看了小型电解二氧化锰,回来后,电解金属锰就能从压滤板上敲下来了。
   这次“偷”技术回来后,对试验设备作了改进,用锅炉烧煤加温制液,在塑料板上作电解槽(外有1.3米长的木架作支撑),用抛光机代替整流器。给电解槽输电,得到的电解金属锰比前几次增多了。但这次的电解金属锰又敲不下来了。
   张希令又派孟中秋、龙焕新去湘潭学习。好不容易借得了一本技术资料,人家只借半天。孟中秋、龙焕新二人急忙赶往长沙(当时只有省城才有复印设备)复印好,火车去,火车来,半天后又把资料退还给了提供者。
   经过反复试验,电解金属锰试验成功,并经长沙、上海、成都、北京多处检验,都认定产品纯度达到99.9%。电解金属锰正式投产后,1984年,打出了“三角滩电化厂”的牌子,张希令任党委书记兼厂长(主管技术),龙焕新当副厂长(管产、供、销、财)。从此,张希令、龙焕新成了黄金搭档。为了使龙焕新安心工作,张希令把龙焕新的妻子杨竹英安排进厂当了工人。
   龙焕新在各方面都表现出了出色的才能。他1987年12月16日当选四川省第七届省人大代表,(1988年1月11日得代表证,证号第631号),同时,他又是秀山县二届、三届、四届政协委员。
   1992年离休后,张希令与龙焕新的友谊日久弥深。1995年2月18日,两位老搭档在龙焕新的家里(秀城西八家院子)重逢,格外亲热,立即合影留念。1997年,三角滩锰业公司把张希令请到三角滩发挥余热,张希令与龙焕新再度合影。
   龙焕新有二女一子。长女龙梅在三角滩公司医务室工作,次女龙红梅,原在秀山福利厂工作,后在大华超市经营;其子龙泉,在里仁乡信用社工作。
  
   群众信任的好党员
  
   一个共产党员,处处关心群众、联系群众,执行政策,带头致富,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和好评。他,就是四川省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保安乡建设村三组的村民组长罗英江同志。
   他带头以劳动致富,家里办一个代销店,一个加工大米、面条、粉条的加工房,年收入3000元;喂养10头猪、3头牛,出栏商品猪、牛收入3000元;收油菜750公斤,收入1200元。
   三组共有“五保”老人10人,1980年以来,先后有7人谢世。罗英江带头出钱称米,发动全组村民凑钱凑米,给7个老人开追悼会,扎花圈,闹闹热热盘上山。在世3位老人,只称给大米,不给粗粮,家家安上了电灯,如有线断等事故出现,他经常过问,一发现就找人修理好。
   1990年农历七月十九,罗英江正与全组村民一起安埋五保老人罗英德,发现邻村下尧村六组30个村民和建设村一、二两个组的五个青年正在械斗,他赶忙跑去制止。在混乱之中,他挨了两扁担,忍着浑身疼痛,对械斗双方反复做工作。通过了解,原来是下尧六组一村民在李家庄街上看电影时踩了建设村一女青年的脚,建设村一、二组青年路遇那个村民,打了那村民几耳光,因而那村民才领来一群人来报复的。通过罗英江舍身做工作,感动了械斗双方,不但停止了械斗,还协商好双方在械斗中受伤的人各自回去治疗、护理,使得这次械斗参加者都放下了扁担、锄头与匕首,没有造成更大的恶果。

共 797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石堤是作者难忘的地方,文章开篇把作者对石堤乡的热爱之情写到了极致。然后文章以石堤乡的老乡为线索,挑选出他们中的代表人物,依次讲述他们的故事,有做好事的老党员,有造桥干部,有反腐败干部,有能工巧匠,有科学种田反对伪科学的村干部,有农村教育的热爱者……这些人物构成了石堤乡感人的正能量,特别是在特殊环境中的人物,处处以民的生存为重任,而不考虑个人利益,这是非常可贵的,也是非常感人的。这也是作者难忘石堤乡的原因。【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5-12-06 23:03:09
  文章回忆的是往事,写的是过去的人物,这些具有历史感的故事和人物,带给今天的思考是不少的。每个人,都是我们今天社会的榜样。选取的人物,都具有很好的代表性,有着广泛性。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