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留得残荷听雪声(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留得残荷听雪声(散文)


作者:清风一笑 童生,505.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007发表时间:2015-12-10 13:24:50

【流年】留得残荷听雪声(散文) 很偶然地,见到朋友山高水深的一帧摄影:留得残荷听雪声。
   苍茫天地间,上下一白。镜头里,宽阔无边的莲池,除了白,没有一丝杂色。在纯白的背景下,几枝枯荷垂败于眼前:荷梗折而不断,阔大赭黄的荷叶倒垂于白雪之上,似乎在掩罩着什么。一支黄褐色莲蓬半掩于雪面。或许有阳光射过来,整个画面的色彩并不是想象中的暗淡,而是给人希望的明亮 。
   在人们脑海里,残荷总给人枯萎败落的形象,而这帧摄影却给人无限地遐想,给人明亮的希望。
   曾经,这里是一池碧波,荷叶田田。“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满塘素红碧,风起玉珠落。”诗人,画家常常给我们摹写了美好的意境。夏日午后,得一闲暇时光,如果和朋友徜徉在荷花丛中,脑海里冒出一两妙句子,不妨旁若无人大声朗诵,嬉笑喧哗中探身卧剥莲蓬,该是一种别样的享受 。
   而此刻,湖边一片寂静。寂静的氛围需要一颗同样宁静的心灵去感受它,聆听它。
   在这样一个冬日的夜,我的小小的书房也是一片寂静。书架上一排排厚薄不一的老朋友静默不语。电脑音箱处于关闭状态,柔和的光氤氲开来,和眼前的几枝枯荷融合在一起。爱人轻轻过来,落一杯茶于桌前。
   这几枝枯荷,曾经也有过灿烂妖娆的生命。在阳光这个大自然最美的霓虹灯下,尽情舞动自己的靓丽青春。如今繁华落尽,独守一份寂寞与苍凉,并不哀叹命运的不公。
   我为枯荷这样的心境所震撼。
   一个人,活在这尘世间,沉沉浮浮,不容易 。生命的轨迹常常如抛物线一般,起起落落。如何看待得与失,起与浮,荣与败,是人们常探讨的大问题。儒释道以及泊来的基督教都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眼前的荷,花开时尽情绽放,枯萎时静默不语。宠辱不惊,是我欣赏的状态。
   我想到了老校长,我所任教的中学创始人刘书屏先生。
   刘书屏老校长只是乡间一位普普通通的教育工作者。在艰苦的年代里,老人白手起家,带领一帮年轻人,艰苦创业写华章,创办了分路口初中。在改革开放初期,小小的分路口镇,走出了一大批贫寒人家学子。现在这些人已扎根祖国四面八方,成为诸多领域佼佼者,社会的栋梁之才。老校长的长子刘文飞即是其中杰出代表,他是俄罗斯文学领军人,因俄罗斯文学研究的突出成绩曾多次获奖.2015年11月4日刘文飞荣获“俄罗斯人民友谊勋章”,普京总统在克里姆林宫亲自为老校长之子刘文飞颁奖。全国仅此一人。
   老校长的一生,可谓厚德载物,造福桑梓,恩泽后人。
   2007年6月,刘书屏老校长不幸病逝,享年69岁。根据老人家生前遗愿,他的夫人蒯世芬老师及其四个子女将老校长一生的积蓄30万元捐献给分路口初中,设立“书屏老校长奖、助学金”,以奖励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扶助生活困难的农村孩子完成学业。
   如今,老校长的铜像静静地立在分路口校园内,每天清晨傍晚 ,含笑注视着来来去去的农家学子。
   2014年第一场雪,我曾拍摄老校长铜像周围的雪景。几竿翠竹,一棵雪松,静默于铜像前,芭蕉叶上驮着沉重的积雪。老校长睿智平静的目光,望着远方。
   我想,老校长的一生,也曾如荷花一样精彩绽放。如今,繁华落尽,叶落归根,每日静守心爱的校园,听孩子们朗朗书声,是人生的一种圆满归宿吧。
   能够于静默中听雪声,要有一种良好的心态。拥有这种心境,需要人生的大智慧。
   我有一位忘年交老友,如今退休了。前些年在位子上,是市里一名负责教育招生考试的老领导。老人家是一位极其认真负责的人。在其位谋其政。主事的十多年,严格纪律,黑包公一般,严厉打击招生考试工作中的黑幕,购置先进设备,建设一批规范化考点学校,从源头抓起,堵技术漏洞堵人情关系。从而净化了全市招生考试风气,确保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学子能够脱颖而出。
   老人是一位在主席台上聚光灯下风光多年的人物。
   如今,从台前退到幕后,老人又有了快乐的时光。重拾年轻时的爱好,吊嗓子唱京剧,赏玩石头,一个人骑自行车去僻静的乡下钓鱼。在老人身上,全然见不到位高权重者常见的失落感。用他的话说,退休了,感觉是一次重生。以前我这一百几十斤是共产党的,现在,自由也自在,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去活。台上有台上的精彩,台下有台下的风景。
   老人一生活得明白,热闹时且热闹,该静默时又能够如河东先生一般,“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近两天,我教学张岱的《湖心亭看雪》。非常喜欢这篇小品文的意境。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作者以空灵之笔来写湖中景色,景物描写凝炼传神。“上下一白”是模糊混沌的状态,而“一痕”、“一点”、“一芥”、舟中人“两三粒”,则是水墨画的技法,大量的留白,加之镜头渐渐推远,给人无限地遐想。也不难感受作者那种淡淡的愁绪和天地间人生渺茫的慨叹。
   文末,借舟子之口“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个“痴”字,写尽了作者痴迷山水淡泊孤寂的心境。
   张岱为何有这样的情怀?与他的经历有关。 张岱出身于官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披发入山,安贫著书。
   湖心亭上的酒,是寂寞的酒。湖心亭上的雪,是寂寞的雪。不善饮酒的张岱与湖心亭上铺毡对坐的二人“强饮三大白而别”,他联想到自己亡国之痛和故土难寻的身世,自然有了孤独寂寞和知音难觅的怅惘!
   夜色沉静,几枝枯荷仿佛沧桑的老人在与我默默对视,无声的言语穿越时空穿越心灵。光与影在纯白的天地间缓缓流淌……

共 225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残荷不败落,不枯萎,反而还充满了生机,给人以激励,给人以希望,让人沉思,让人遐想。一帧照片,引发了作者的遐想,高雅的荷花,当繁华落尽,却不枯萎,只为冬来听雪声。荷有着高贵的品质,有着出污泥而不染的圣洁,它的高雅终始如一,从繁花似锦,到静静的默守。犹如刘校长的一生,又犹如教育界的那位老友,他们何不是像莲一样精彩的绽放过?如今,又像荷一样沉静,这是一种人生积淀后的结果。走过人生的辉煌,当繁华落尽,走向暮年时,也应该像这残荷一样,不衰败,不枯萎,挺直腰板,迎着阳光,找好自己的人生坐标,使自己幸福,快乐地生活,安然地度过余生。文章明则写残荷,实则写人生。一篇富有寓意的文章,形象地阐述了人生的哲理,积极上进,充满了正能量。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感谢赐稿流年!【编辑:五十玫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5-12-10 13:29:16
  很有质感的文字,欣赏学习了!感谢分享,祝写作愉快!
五十玫瑰
回复1 楼        文友:清风一笑        2015-12-10 13:38:30
  谢谢玫瑰阅读荐评,辛苦了!
2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15-12-10 16:36:46
  1、《留得残荷听雪声》好有意境的一篇小品文。
   2、本文作者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喜欢的人生的一种境界:花开时尽情绽放,枯萎时静默不语,宠辱不惊。
   3、台上有台上的精彩,台下有台下的风景;热闹且热闹,静默时也可以“独钓寒江雪”。这样的生活智慧,我也欣赏。
   4、清风老师的散文,越来越有质感。可喜可贺!【赞】
3 楼        文友:静如画        2015-12-10 19:14:48
  能够在这样一幅画面下,去联想,并生情,想必那份情怀必然真挚可贵。
   再次阅读清风老师的文章,依旧唇齿留香,芬芳四溢。
   残荷,别样美啊!
4 楼        文友:女女        2016-03-27 12:42:23
  此篇散文耐读,文字凝练,耐看。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