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宅院·女主

编辑推荐 宅院·女主


作者:轩洁 童生,865.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05发表时间:2015-12-22 19:52:06
摘要:曾几何时,宅院深深几许,几分阴寒薄凉之意,若不是那一把无情大火,则勾不起世人对往昔的记忆,也听不到世人对容奶奶的赞誉。


   曾几何时,宅院深深几许,几分阴寒薄凉之意,若不是那一把无情大火,则勾不起世人对往昔的记忆,也听不到世人对容奶奶的赞誉。
   ——题记
   【嫁入宅院】
   一头花白的头发,因汗水两鬓湿湿地贴在脸上,看起来很疲惫,但是两眼却神采奕奕,岁月的风霜在脸上刻下沟沟壑壑,却掩饰不住她曾经的美丽。身上蓝底白花的衬衫已经洗得有些泛白,却很整洁,裤子也是那种过时的款式,脚上的布鞋倒是很吸引人,手工做的千层底,鞋码上绣着单色兰花,淡雅别致,仿若一个由深山而来却不沾俗世烟尘的她。
   她,卢氏宗亲儿媳,只知姓容,因辈分悬殊,村里人跟孩子一道称之为荣奶奶,贫困宅院里的女主人。虽称她为容奶奶,却不是“三寸金莲,千金大小姐,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之主,更不是阔家大少奶奶,而是一个很平凡的农家妇女。她来,只为给支离破碎的家撑起一片艳阳天。
   若不是她的及时到来,谁能想象宅院里发生的那一幕幕:婆婆离世、公公病痛、儿女出嫁、无情大火等残局谁收拾?
   她,没有一丝一毫怨言,甘愿倾其一生默默守候宅院,任青丝变银发,青春埋葬宅院,开出人间最美花朵——亲情之花。
   六七十年代的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否则聪明伶俐,长相又好看的容奶奶断不会嫁给我的憨包爷爷,进入古旧宅院执掌一家生计。娘家人也是看上其家室:独子,四合院,十几亩薄田。那年岁,能嫁独子,日后能独享其家财,算得是上等婚姻。日子虽艰难些,照顾公婆的重任全落在自己身上,但却可以早早把当家,独霸其家产。
   因遗传基因或多或少不太优良,宅院之人智商皆平庸。公婆均老实本分,一世清平,一无所获,连那老旧四合院也是祖上遗留下的。
   关于容奶奶,我早期记忆最深的是:某年春天,晴空万里,水沟边,为争夺水源放到秧苗田里,双方吵架不解恨,打斗起来,她打得满身满头是泥浆,大声哭了出来。她为了家人利益,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常与外人吵架、打架。嫁入宅院后他生育了两女一男,智力低下,难以与常人相比,大把年纪了才勉强成亲过各自的生活。
   容奶奶的生活纷纷扰扰,旁枝错节,上了点年纪的人更知晓其一生的辛酸史。女人要做好一家之主,确实不易,特别是做那个深深宅院的女主人。
   【婆婆病世】
   那年冬天寒风凛冽,特别寒冷,黄泥做的土墙,屋顶盖黛色瓦片,及其古老的村庄里,屋前屋后的片片竹林,挂上了长长的银条儿,从半空垂下,用孩子的说“美了!美了!”
   孩子的世界立刻鲜活了起来,一会儿围着火炉,一会儿跑去屋外,抬起小棍敲打一泻而下的“冰链子”,落地的清脆之音就是孩子爽朗的笑声,假如能使冰块恰好掉落每位孩子头顶,那笑声更甜更美。
   深秋一过寒冬来临,村里人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推着石磨,踩着咯吱做响的石碓(木头做身体,石头做石碓窝,组合制成)。把制好的玉米浆与大米面混合,搓、揉、筛、上屉(勤劳的劳动人民用木材制作的大蒸饭工具),娘亲婶婶们不停地往灶塘添柴,红红火焰,随风一次次哄笑,揭开竹盖子,冒出热气,熏得厨房瞬间变仙界。蒸好的饵块饭一盆盆送往清洗干净的石碓窝里,智慧的叔叔、大伯们,脚一下一上踩着积木,咯吱咯吱,传出很远……偶尔,夹杂着几声宰杀年猪凄厉地惨叫声。
   宅院内平静如水,没有石磨声,也没石碓发出的咯吱声,更没宰杀年猪的惨叫声。院里的老妇人(容奶奶的婆婆)早已病入膏肓,全身浮肿,要流出水来似的。宅院轻盈地传出老妇疼痛的哀嚎声,孤独,寂静,耳贴院墙都未必能听清楚。
   那个清晨,迷雾重重,乌云密布,好似天空大怒,欲将降罪与人间。宅院中一阵噼里啪啦炮竹声,当地习俗,家中有人离世,需放爆竹宣告某家有人归去,村寨人便主动上门帮忙办理丧事。
   两位不懂事的孙女,四处向村里孩子说,她们奶奶死了,可以吃到肉和豆腐了。听到这话的容奶奶,很是生气,把两位孩子叫回院中,狠狠地打了一顿。其实,她生得是自己的气,恨自己没头脑,家贫吃不上好的,还生出两个蠢货来,一切是自己的错,换做她人,也许不会如此。一边哭一边打,最后她瘫坐在地,狠狠地甩给了自己一巴掌。
   丈夫是他人口中的“憨包、日脓包、怂包”,吃饭做事没有一样不让容奶奶操心的。每日大清早都能听到,容奶奶叫丈夫“兴红”起床的唠叨,有时加一句老的少的都让我操心。病榻上的婆婆,就她日日为其端茶送水,直到婆婆撒手人寰。公公只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懂得如何照顾老伴。
   眼下,丧事全落在她身上,她怎会不着急?孩子还四处说可以吃好的,她怎会不痛彻心扉?痛在孩子身上,却把伤口深深烙在她自己心房里。
   村子虽小,但好心人还算多,大家纷纷站出来帮忙办理丧事,按当地习俗一步一步地把老人送上山,入土为安,葬礼虽简,但未遗漏任何程序。当儿媳妇她的倒比儿子还贴心窝,疼爱公婆,对家人也照顾有加。
   孝顺的儿媳在守孝期间,担起做儿子的职责与孝心,按家族仪式,一七、二七烧纸钱到七七,满白天,满周年到满三年,黄泉下的婆婆也应心满意足。自从她嫁入,两位老人穿得破旧些,但足以做到防寒御冷,干净整洁一说。把好吃好穿的留给老人、孩子,宁愿自己清苦些,也不让家人风餐露宿。
   日子逐渐平静下来,在她的努力付出之下,不说富裕,还算衣食无忧,给家里添置了电视、沙发、热水器……让公公、孩子过得更舒服。
   【公公病榻】
   遥望四周,乡村四面环山,一出家门,就能见到美丽的风光,碧绿的山,色彩鲜艳的野花,把这缤纷的世间染得更加绚丽无比;山涧的溪水,清清的,凉凉的,要是用它洗一下脸,瞬间让你感到心旷神怡;最美的是那金黄的农田了,远远望去,就像一片闪闪发光的大海,在微风下,荡漾着金黄的波浪,漂亮极了!
   光阴荏苒,风烛残年的公公,怎奈风月花鸟惨蚀?
   过去,她的公公一直很康健,连感冒药都不曾吃过一粒。关于她公公的记忆,最深的当属夏季,正值故乡雨季,一场接一场的雨,有时会持续数天,人坐在家里闲着倒是饿不到,牲口就不一样了,要是不牵出去,哪能吃得到田间地头带露珠的青草。雨天,年轻人走家串亲,公公披上蓑衣,戴上斗笠,牵着耕牛行走乡间小径,好让耕牛吃上鲜美青草,准能吃得饱饱的。无数的蓑衣斗笠陪伴着他风里来雨里去,身体一直安好无恙。如今,不知是他老了,身体逐渐衰老病魔缠身,还是过于思念另一世界的老伴。那个秋天,身体健康的公公一病不起,四处投医未果,病情越来重。深秋还未入冬,几声鸦鸣,宅院平添几分薄凉、凝重。
   村里一片丰收景象,小径上人来人往,忙忙碌碌,大家忙得不可开交。见面打招呼就问你家收了多少袋稻谷,多少袋玉米,我家收获了多少,某家又是多少。乡里相亲的,加上人家稀少,村里老人小孩都知道她公公病倒一事,与她家人打招呼,问得都是“你公公怎样,好些了没”的话语。
   载着丰收喜悦的情怀,家家户户紧密锣鼓地筹备着中秋佳节,宅院中人忙着给公公治病。医生来了一批又一批,中药治疗的,西药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就是不见任何起色。家家院里欢声笑语,唯独那老旧宅院里传出的是病痛呻吟,医生的脚步声,女主人的叹息声,探望病人的询问声与病人家属的安抚声……
   有病乱投医,也不知是谁给女主人的建议,她居然相信了迷信活动,从很远的地方请来巫师,在宅院里闹腾了一周之久,杀鸡宰鸭,做法事,又是请神,又是送鬼。把所有能为病倒在床的公公所做的事情,大奶奶统统做了一遍。
   那年岁里,交通闭塞,加之家家贫困,即使病倒死都上不起县医院,更别说是省医院。很多人劝大奶奶放弃,一个外来人能做到如此地步,已是仁至义尽,好不好就看老人的造化,老天爷的安排了。她眼泪鼻涕一把,对村里人摇摇头说:她不能放弃,婆婆之事已经很让她遗憾了,公公之事不能在让她留下半点遗憾,还发誓要坚持医治公公到最后一刻,即使倾家荡产。
   只要听说好草草药药,她都毫不犹豫,立即找来做了给公公服下。不知是机缘巧合,还是做法真的管用,抑或是下对了药。那个桃花红,梨花白,笔盈盈竞相开放的季节。病痛卧床两季之久的公公,终于肯下床,在宅院里沐浴阳光,驱赶进屋的鸡群。
   庭院桃李之花芬芳凋落,天空湛蓝湛蓝,麦田青青,分蘖,抽穗,灌浆,有序进行着,油菜地也跟上节拍,分枝,开花,蜜蜂嗡嗡舞。她的公公是个忠实的庄稼汉,坐在院落里掐指一算,也是来年之春,诚然在这美好的时光里,他很是想出去走走,看看宅院外的世界。站在院门口,放眼望去,远山青绿,鸟儿飞来飞去,一切还是那般美好,遗憾的是老伴看不到。回到院中,零落的杏花迷人眼,抬头望去,枝头花儿跃动,想起杏子是她老伴生前的最爱。如今,只能在老伴墓碑前献上两株残杏花,等青涩果实成熟,在挑选几枚饱满色泽圆润的供奉墓前。他看着院中的杏树发呆,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想法:等到性命终止,求与老伴合葬,生前种好一墓地杏树。
   他一股脑想到这些,板着手指算,枝头花谢,果实成形,子房膨大,青涩变黄,收集果实,种下种子……
   谋划着,计划着,一幕幕呈现脑际。
   硬朗壮实的庄稼汉,历经这一病故,瞬间老了几十来岁,眉毛、胡子一夜间变白了,背脊越发佝偻,整个人憨了一大截。蓑衣斗笠也被搁置一旁,饥饿的耕牛只能在圈里打转、鸣叫,无不深深地触碰他心弦,很想牵出去,让它活动活动颈骨,可他实在牵不动了,只好眼巴巴地看着。好心儿媳多次力劝,不要他做地里家里的日常琐事,连做饭都不让做,唯独支持他去墓地看老伴,答应他过世后与其合葬。他总闲不住,趁家人上山下地干活,前脚迈出,他后脚跟上,到院外菜地除草、施肥、浇水,晚了回家做饭、喂鸡猪。
   他行动比思想快,才两三年的光景,墓地长出一株株青绿小杏树,叶子随风翻飞,时光静静流动,一切安好,……
   【摔断右腿】
   “春去秋来,长夏无冬”的故都,气候温暖湿润,真可谓是“养生天堂”。入冬了,老桃树枝头零零碎碎地开着几朵挑花,雀跃枝头,娇羞无比。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的改革,免缴农业税,农民生活水平日月提升。多数家庭买来了电视机、辗米机等等家用小型电器。宅院女主很会持家,懂得俭省开支,自然多数人家能有的家电用具,她家也不缺啥。
   年尾,人们忙碌着置办年货,做饵块粑粑,杀年猪,买炮竹、香纸、添新衣,容奶奶也一样不落置办着。年三十了,家家户户烟囱里冒着袅袅青烟,随风飘摇,直到化为乌有。村庄里散发着熬猪头与猪尾巴的香气,当地习俗年三十晚要用猪头与猪尾巴祭祀祖先。大年初一至十六,不驾耕牛,不动用机电,除了要看春晚节目的电视机外,使用得放鞭炮,燃烧香纸,祷告。容奶奶见米缸已见底,预计吃不到正月十六,拿袋子上楼,从谷仓里装满袋稻谷,扛到辗米机前放下,闸刀一拉,机器嗡嗡作响,金黄的稻谷瞬间变成白花花的大米。妇道人家,上学少,知识文化浅薄,不太懂用电常识,刚到一半,机器突然停息。因电路损坏,常年失修,连接电表的总线路起火,看到这一幕,她手忙脚乱,不知如何处理。于是找来木质楼梯搭在土墙上,爬上去用湿手巾抹起火的电线,被电触到,整个人从楼梯上滚落。院心青石板铺就的,身躯受外伤不严重,头也无大碍,就是摔断右腿。
   幸好她的小儿念过几年书,懂得些生活常识,及时把她送进了医院。荣奶奶考虑到医疗费用,提出转入一家中药治疗的私人医院就医。即便如此,医药费还是东奔西凑,小儿回村里挨家挨户借钱。好在有那么一个儿子,否则家里的事,家人也真不知如何面对,她又岂能安心在医院里医治。小儿子为她端屎端尿,家里医院两头跑,要照顾家母,还要让家里人过个像样的年。还好容奶奶把一切安排妥当,饵块做好,肉用盐巴腌制好,年货买到家。只要小儿子把东西摆出来,交代清楚,做些简单的饭菜家里人还是会的。
   年还未过完,憨包爷爷就驾上耕牛,拉着牛车上山挖芭蕉芋(美人蕉的一种),块根可磨粉做凉粉、粉丝的植物。每天挖四五袋装上车,拉倒二三里远的地方,卖给唯利是图的专业打粉商贩,商贩子看他本分好欺骗,少算了斤头。逢人打招呼,说他去挖芭蕉芋,多少给跛脚凑点钱。
   清晨起床下地,带上两个二十几老几的笨女儿,说说笑笑,中午回家吃家父做好的简单饭菜。一天又一天,日子叠日子,悲痛之余还算平静。
   那天,天空阴沉,没有一缕阳光,他们依然下地挖芭蕉芋,把耕牛拴住,丢些干稻草给,便安心地挖芭蕉芋了。刚离开母牛的小牛,不知是恋伴还是它口渴了,挣脱木桩跑了,他们三人都没看到。天空渐渐暗沉下来,不知道时间的他们,直到暮色降临,才迟迟收工,装好车去牵牛,拉车的牛却没了踪影。

共 10393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女人,就是半边天。小说中的容奶奶,嫁给了一个独子,按说,应该会幸福一生的,可是因为,丈夫以及家人因为智商平庸,只能平淡的生活。也正是因为这样,就需要容奶奶付出超出常人的坚强和毅力。小说就给我们塑造了容奶奶这个令人钦佩的女人形象,孝敬公婆,抚养儿女,还要经历那场无情的大火。不论生活如何艰难,只要不放弃,就会有云开雾散的时候。小说以简明扼要的手法,记叙了容奶奶光辉而平凡的一生,但情节的设置还有点散,不是很集中。对于人物的刻画,还不够细致,没有通过动作和心理描写进一步深化,只是单方面的讲述,因而,缺乏一定的感染力。欣赏推荐。——编辑:哪里天涯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哪里天涯        2015-12-22 19:55:42
  问好作者,感谢赐稿短篇栏目,祝写作愉快!
哪里天涯
回复1 楼        文友:轩洁        2015-12-22 20:17:28
  谢谢编辑老师百忙中抽时间为我捉文精心排版,写精美的编者按,在此学习了,感激不尽!祝冬安!
2 楼        文友:哪里天涯        2015-12-22 19:56:20
  按语不周之处,望见谅。
哪里天涯
回复2 楼        文友:轩洁        2015-12-22 20:19:04
  您提出的不足之处甚好,非常感激,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进步。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