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照进老屋的那一缕阳光

精品 照进老屋的那一缕阳光


作者:糊涂飞扬 秀才,2306.9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54发表时间:2015-12-23 21:39:38

夏天的清晨,我们兄弟四人还挤在床上兴奋地叽叽喳喳的时候,阳光已从老屋顶上的瓦缝里探进头来,一束亮光像剑一样扎在床头边上的灰堆上,留下拳头大小的椭圆形光斑。二哥睡在另一头,他的脚故意顶住我的腹部,我在被窝里猛揣了一下二哥的腿,蛮狠地卷起铺盖伏在床沿上,惊喜地盯着那束亮光,看着浮尘在亮光里自由活动,幼小的心灵早已追向光束的源头。睡里头的大哥没了被子,一大截身子露在外头,有点不高兴,装作凶巴巴地说干啥呢,把被子连同我一起拽了回去。于是,我更兴奋地在被窝里乱蹬一通,搅得大家不得安宁。只有三哥自始至终一言不发,因为三哥是最能容忍我的。
   母亲可能在堂屋里听见了我们的吵闹声,催我们快起床,太阳照屁股了,还不起来?在床上玩够了,我光着身子下床在灰堆上的便桶里撒了一泡尿,完后还抖了两下。尿的骚味引来哥哥们的一致不满和抗议。我穿上衣服,笑着跑到堂屋里,看母亲在忙啥。堂屋里地面上竟有好几个椭圆形光斑,像太阳的眼睛,或大或小,光束都一样地斜着。我好奇地问母亲,为什么这么多光斑呢?母亲说瓦盖得太稀,或者瓦裂了,太阳在提醒我们要及时加瓦和检修,否则下雨时会漏雨。漏不漏雨,那是大人们的事,我管不了那么多,转眼就忘得一干二净。那是我最快乐的时光,如同那缕阳光一样照亮了我的童年。
   母亲的话,我深信不疑,老屋漏雨是常有的事。每当暴风骤雨来临时,屋顶上的瓦片是抵挡不住风的淫威,被吹得哗啦啦地响,有的甚至坠落于地,咣当一声摔得粉碎。摔得我胆战心惊,也摔疼了我的童年。风裹挟着雨呼啦地一阵紧似一阵,从瓦间的缝隙钻进来,落在屋里。外面大雨不断,屋内小雨如注。有次,我们睡得半夜,雨水淋湿了我们的床和被子,老屋成了水帘洞,我们赶紧拿盆接水,无论大盆小盆,能用的都用上。雨水弹奏出叮叮咚咚的急促的乐章,像在演奏《十面埋伏》。就在这样的乐章声中,我们站在老屋里,站在雨的间隙中,愣愣地等到天明,等待雨歇。
   大雨过后,父亲不顾危险,爬上湿滑的屋顶将瓦重新盖好,防止再次大雨突袭。我仰望屋顶,屋顶一片凌乱,宛若站在林中,看到许多细碎的天空。我盼望天晴,盼望阳光,想把那一缕缕阳光请进来,晒干屋内湿漉漉的地面,晒干我的床和被子,以便我晚上睡个好觉。
   其实,漏雨算不了什么,最难熬的是饥肠辘辘的时候。那时候家里特穷,常饱一顿饥一顿,红薯是主食。我从小熟谙红薯的吃法,最简便的是生吃,洗净后拿来就啃,可不能多吃,否则,容易引起肚疼和放屁。煮熟吃,煮一大锅,未等到全熟就揭锅,抓一个就吃。太烫,又不愿放手,让滚烫的红薯在两只手中腾挪跳跃,而后朝它猛吹几口,稍凉就往肚里吞,红薯从嘴一直烫到胃里。吃一两个,就难以下咽,天天如此,早就吃腻了。上学后,早上书包里除了书本以外,还有我的早餐红薯,吃不下时又舍不得丢,就把它挂在路旁树上的隐蔽处,回家路过时饿了再吃。做红薯汤,将红薯切成小块,放点辣椒、葱和蒜,味道不错,我喜欢这种吃法。还有红薯饭,烤红薯和干薯条等,总之吃法较多。但我最爱吃的,当属米饭,可米饭成了稀罕物,不常有,吃顿米饭像过节一样高兴。有次,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家中连红薯都没了。幸好包谷熟了,母亲从地里掰回包谷棒子,煮了一锅,当午饭。其时阳光已偏西,从亮瓦照进来,照在灶前,默默地注视着我们蹲在灶前狼吞虎咽的样子。包谷老了,嚼起来费劲,第二天我的两腮很疼,疼得张不开嘴。
   童年是不会太在意有多少苦恼,转瞬又会沉浸在快乐之中,将苦恼抛之脑后。我喜欢听姐姐唱戏,唱亚克西。我还没上学时,姐已上初中,经常不上课,而是下乡唱戏。有天晚上,我睡觉了,迷迷糊糊听见外面锣鼓声和喧闹声,爬起来走出门一看,屋前下一个台阶的空地上围了一圈人,打着火把,中间有一帮人在唱戏,唱亚克西,其中就有姐姐,她们腰上扎着长长的红布条,跳着舞着,非常高兴地样子,很好看。可惜就那么一次,后来再也没有了。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父亲也是这么做的。当我上学时,我们兄弟四人都上学,大哥上初中,我们三人上小学。我常盼天黑,因为放学后我要帮家里做事,只有天黑后,我们才能学习做作业。天黑了,该是我们学习的时候,在堂屋里有一张八仙桌,我们四人围桌而坐,中间点一盏煤油灯,罩上纸做的灯罩,我们就在灯下专心地做作业,看书。屋内非常安静,静得能听到我们的呼吸和沙沙的写字声。只有大哥时不时地吹几下口哨,哨声悠扬,让人如同置身空旷的原野。我凝视灯光,思绪却在灯光里走得很远,很远。我常以为,灯光,就是晚上的阳光,晚上有灯光的屋子,才是温暖的。
   当我们学习的时候,父亲收工后还走在回家的路上。父亲回来了,将一身夜幕抖落在家门口,而母亲喂猪后提灯在屋前已等候多时了。
   父亲是家中长子,自母亲随奶奶来到爷爷家后,组成一个大家庭,最多时有十一口人。爷爷有点好吃懒做,从不耕田,因此,父亲早早挑起家中重担,下地耕田。父亲由于过度劳累,落下一身病。这或多或少影响了父亲了脾性,父亲脾气不好,做事武断,我从小就怕他。父亲与母亲结婚后,没有住的地方,住在牛棚里。一年多后才买下老屋,买下时老屋仅是空架子,经父亲自学木匠,锯木板,装墙,又将屋顶瓦片翻盖了一遍,老屋变得完整和充实,焕然一新。从此,我们才有了一个完整的像样的家,才有了遮风挡雨的地方,阳光似乎也照进了我们的生活。
   在我的印象里,父亲与母亲感情不和,他们常常争吵,父亲恶言恶语,甚至拳脚相加,多少次善良温顺的母亲暗自垂泪。可能是父亲与母亲从小一起长大,仅有兄妹情,没有爱情。既然没有爱情,为何又要走在一起呢?我百思不得其解。那是个冬日的下午,苍白的阳光从大门来到堂屋里的灶前,其时我正往灶膛里添材。灶膛内火燃得正旺,灶上的大锅内是过滤后红薯糖水,热气腾腾,要熬干多余的水分制糖。灶旁放着几个木桶,这时母亲阴差阳错把桶里的水当成糖水倒进锅里,身旁的父亲见状,立即火冒三丈,顺手操起脚边的柴块挥向母亲的背部。母亲哎哟一声,疼得眼泪直流,转身与父亲争吵起来,吵得很凶,母亲去了隔壁房间,传来长时间的呜咽声。阳光下,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把我惊呆了,愣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竟然没替母亲说一句公道话,不能保护母亲,现在想来愧疚不已。那一柴块打在了母亲的背上,也打在了我心里,心一直痛着。
   老屋在我成长的岁月中和父母亲的争吵声中,渐渐老去。那年春节过后,老屋被拆了,老屋完成了他的使命,他倒下了,倒在阳光里。随后新的砖房在原地取代了老屋,新旧更替,这也许是时代不可逆转的潮流。老屋走了,我也再见不到照进老屋的那一缕缕阳光,随同老屋一起走进我童年的记忆里。几年后,母亲也走了,带着遗憾和绝望走了。母亲的一生,是勤劳而又不幸的一生。照进老屋的那缕阳光没有照进母亲的生活,却照亮了我的一生。
   后来,我上了高校,参加了工作。我这个在外的游子,常想起老屋,想起照进老屋的那缕阳光,心早已回到了故乡。
  

共 279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小时候,家里穷,人口又多,甚至常常不饭吃。住的房子漏雨是常有的事,雨天漏雨,晴天漏阳光,尽管父母很愁,但孩子们却很开心。描写了那时候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帮父母做事,只能在天黑以后才能围坐在桌前学习写作业。描写了父母的婚姻及感情,以及母亲内心的痛感。拜读一篇记载过去那些日子里真实的穷苦生活,以及真实的农村生活。【编辑:紫气东方】【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1226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紫气东方        2015-12-23 21:39:55
  那年那月那生活,贫穷无法改变,也无法逃避,只能一家人共同努力去面对。
紫</span>
      </div>
      
       <!--回复评论-->
      	      
         <div class=
2 楼        文友:千里追梦        2015-12-23 23:10:11
  那些年,那些人,那段消逝的记忆。春秋洗礼,岁月流逝,仍有余温。欣赏飞扬老师的精品之作!
千里追梦,始于足下。
回复2 楼        文友:糊涂飞扬        2015-12-24 07:50:05
  谢谢老师的关注和留评!
3 楼        文友:张道建        2015-12-25 15:40:51
  那个年代,最真实的农村生活写照!读感慨万千。
回复3 楼        文友:糊涂飞扬        2015-12-26 07:27:45
  谢谢老兄!
4 楼        文友:千里追梦        2015-12-27 20:37:59
  恭喜又摘一精!
千里追梦,始于足下。
回复4 楼        文友:糊涂飞扬        2015-12-28 07:29:58
  谢谢老师!问好!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