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阳关,一种诗意是向往

编辑推荐 阳关,一种诗意是向往


作者:知行合一 童生,942.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84发表时间:2015-12-24 12:56:45
摘要:游记

中国的古代没有职业文人。我们今天看到的那些诗、词、歌、赋,都是那些做官的人留下来的。这些人,都在朝廷里面做着不大不小的官。他们或处于顺境,或处于逆境。在闲暇的时候,有的放浪形骸,寄情于山水;有的附庸风雅,吟风弄月。这些活动,或者抒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或者宣泄了他们对现实的不满。不管是哪一种情况,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极大地丰富了文学这块繁华圣地,也为我们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由于时间的漫长和人数的众多,他们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无论是游山玩水,还是吟风弄月,只要他们的文字涉及的地方,都不同程度地提升了其人文价值。特别是在今天,凡是那些名人涉猎的地方,都成为了旅游业的黄金地段。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李白之于庐山瀑布,白帝城;崔颢之于黄鹤楼;苏东坡之于西湖,以及著名的赤壁;沈从文之于凤凰城……
   今天我要去的阳关,就是因为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就是这样一首意境优美,感情真挚的送别诗,让我多少年来久久难以释怀。而且,心中隐隐约约的,对阳关充满了一种情感的温热,诗意的向往。
   进入阳关景区,首先看到的是张骞骑马的雕塑,气势磅礴,刚劲有力。然后参观了阳关遗址博物馆,里面陈列着众多的文物。那些锈迹斑斑的兵器,古旧残损的战车,零零散散的竹简,似乎向我们昭示着金戈铁马的严酷,和丝路花雨的辉煌。接着,拿到了“通关文牒”,走上了阳关大道,爬上了阳关的旧址,在新建的碑廊下面乘凉休息。
   看着那一块块刻着诗词的石碑,我不禁思潮汹涌,浮想联翩。
   站在高处,我把目光投向了西面。那里矗立着的,就是充满沧桑感的阳关烽燧,又叫烽火台。千百年时光的磨砺,千百年风沙的侵蚀,它已经坍圮了。看着它,我想起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看着它,我想起了“狼烟四起”的成语;看着它,我想起了“大漠孤烟直”的诗句。不错,古时候,人们就是在它上面点燃烽火,报告军情的。因为那上面燃烧的是狼粪,狼粪燃烧起来烟特别大,而且是直直地向上的,很远就可以看到,所以,烽火又叫狼烟。我想,那“大漠孤烟直”里面的“孤烟”,写的一定就是狼烟了。现在,历史已然远去,那遍布中国北部边疆,遍布长城内外的一个个耸立着的烽火台,有很多依然存在。就像眼前这个烽燧一样,如同一个垂暮的老人,虽然腰弯了,背驮了,可经过时光的磨砺,岁月的洗礼,似乎更加面貌清癯,骨骼清奇,在用它那一双睿智的眼睛,注视着它曾经保卫过的华夏大地。
  
   我把目光投向了南边。那里正是古阳关的遗址。“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是唐代的军事重镇,是南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在繁华而且繁忙的丝绸之路上,阳关是从西往东的第一个关口;是从东往西的最后一个关口。也就是说,阳关是丝绸之路上大唐与西域通商的一个“海关”。在这个“海关”上,有肩负重任出使西域的官员;有身穿戎装远赴边关的军人;有千里迢迢前来贸易的商贾;有浪迹天涯云游四方的僧侣。阳关,真的是战马嘶鸣,人声鼎沸,驼铃悠扬。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我们知道,诗人这首离别诗所表达的感情,是多么真诚而深挚。其实,当时的阳关,这种送别的场面应该是很多很多的,可以说每天都在发生,每时都在发生。试想,大家面对的是大漠戈壁,是遥远而艰险的道路;是“枯藤老树昏鸦”的苍凉,是“古道西风瘦马”的凄凉;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恶劣气候,所以,这样的离别,对于许多人来说,也许就意味着永别。通过资料得知,诗人在送别朋友六年后,就溘然长逝了。
   人们说,出了阳关,就走上了阳关道。不错,对于那些得到擢升的官员,利润丰厚的商人,以及得胜回朝的将士来说,也许确实是这样;如果情况是相反的呢,恐怕就不是什么阳关道,而是一条不归路了。
   历史在发展。随着丝绸之路的日渐衰落,昔日人欢马闹的阳关,也渐渐地衰败了,沉寂了。昔日悠扬而清脆的驼铃声,已然成为了遥远的绝响。曾经高耸的敌楼,威严的关隘,繁华的闹市,已经变成了模糊的记忆。唯有千年不断的凄厉的朔风,裹挟着漫漫黄沙,把这段辉煌的历史,无情地掩埋,再掩埋;遮盖,再遮盖,直至彻底湮灭。留给我们后人的,唯有无尽的沧桑和彻骨的悲凉……
  
   我把目光投向了东面。那里曾经是一片古战场。那里有无数的坟墓。无数的坟墓里埋葬着无数的白骨。无数的白骨来自无数战死的将士。无数的将士来自无数的家庭。无数的家庭因亲人的战死而遭遇了灭顶之灾……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唐朝无疑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一个朝代。可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个朝代的强大与辉煌,更是建立在数不清的累累白骨之上的。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我忽然想起了这样的诗句。望着古战场上那重重叠叠的坟墓,真是感觉惊心动魄啊!丈夫出征,早已经血洒疆场,连尸体都变成了森森白骨,可他痴情的妻子却依然日日倚门眺望,夜夜梦中相会。这样强烈的反差,让人不禁唏嘘不已!环境的恶劣,战争的惨烈,通讯的迟滞和落后,造成了这样的人间悲剧,而且在不停地上演着。
   如果说,上面这些诗句充满了人们对连年的兵燹,残酷战争的厌倦和排斥的话,那么,下面我们读到的诗句,却反映了将士们面临战争时那种豁达和从容的态度。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朋友,我多喝了几杯,请别嘲笑我的酒醉失态吧。我们是国家的军人,也许是明天,也是是后天,我们就血染疆场了……这样的诗句,让我们感到了些许开阔和豁达。他们面对着死亡,面临着牺牲,却是那样的镇定自若,这真是大唐人才有的胸襟和气度。但是,我们似乎也从那开阔和豁达的背后,体味到了一丝淡淡的悲凉和凄怆。
   导游的招呼,打断了我的沉思冥想。我跟着大家,顶着火辣辣的太阳走出了阳关。在阳关的东南面和北面,有着两块难得的戈壁绿洲。这是符合历史常识的。古往今来,凡是有驿站的地方,凡是有关隘的地方,就一定有水。其实,那些驿站,那些关隘都是依水而建的。水是生命之源。阳关北面的这块绿洲,是专门用来种植葡萄的。看来经济效益很不错。我们就在这里的“农家乐”里面吃了午饭。这是这次西行第一次坐在清凉的葡萄架下面吃饭。感觉非常惬意。
   就要离开阳关了。我一次次回望着那风烛残年的阳关烽燧,一次次回望着举着酒杯吟唱送别诗的伟大诗人;一次次回望着那早已被历史尘封的阳关古城;一次次回望着那埋葬着累累白骨的古战场。我知道,这一次离别阳关,也许就是永别了。想到这些,我不禁悲从中来,竟然有一种想流泪的冲动。是啊,此时此刻,我多么想,也有一个人,手里也擎着酒杯,与我“执手相看泪眼”,为我轻轻地道一声“珍重”,然后,再轻轻地为我吟唱那余音袅袅,暖人心扉的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我猛然转身,把一句灼热的话撂在了更加灼热的空气里:别了,阳关!
   车子绝尘而且去!
  

共 282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样一首意境优美,感情真挚的送别诗,多少年来久久难以释怀。而且,心中隐隐约约的,对阳关充满了一种情感的温热,诗意的向往。心动加行动,成就了阳光之行。阳关景区,张骞骑马的雕塑,气势磅礴,刚劲有力;沧桑的阳关烽燧,经历千百年时光的磨砺、风沙的侵蚀,已经坍圮;古阳关的遗址,恍若战马嘶鸣,人声鼎沸,驼铃悠扬;古战场,那里有无数的坟墓,无数的坟墓里埋葬着无数的白骨……沧海桑田,历史变迁,物是人非,今天以常人的心情、心智来理解千百年前的阳关,回味诗句的苍凉和豪迈,心有灼热,也很自然!非常棒的一篇游记,诗歌与景物意境相融,相辅相成,令人共鸣!推荐共赏!【编辑:航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航帐        2015-12-24 13:21:52
  感谢赐稿,期待精彩继续!
我手写我心! 航帐文友群:231199696,欢迎参与交流!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