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具象里的哲学---读执人默笔组诗《满汉全席》

编辑推荐 具象里的哲学---读执人默笔组诗《满汉全席》


作者:俺是王月 布衣,402.0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02发表时间:2015-12-29 13:40:38

《满汉全席》全诗四章32组108节,一个在个人资料里从无自吹自擂的女性诗者所作。大约在今年国庆时,在深圳一个诗歌聚会上有人提起这组诗。这是个关于诗歌哲学的讨论,我喜欢这次的结论,诗歌以呈现为主,一定要有叙述的话,哲学是心灵的叙述。
  
   这组诗歌被用来举例,很多人没读过,现场翻找出作者的博客。我那天喝得有点多,国庆的深圳还很热,出门时这组诗歌如清风,轻拂我的灵台。
  
   作者应该不是吃货,满汉全席是象征,人生百态具象化而已。这样的题目很有意思,直坠红尘再一串串拎起来,吹吹掸掸,让我们看见透明,哲学的透明。
  
   比如第一首《柴》,枯峻皲裂的枯枝,在诗歌里没有提起,提起的是它的生命。葱茏得意的树,倔强而铺张的生命,白云流水间,做了人间逍遥客。宽容的容纳鸟儿的疲惫,怀抱里安抚女人的眼泪(雨),这样的雍容,当然是果实累累(结满能够采摘的离奇)。“离奇”用得真好,水到渠成的韵,我们放佛看见一个孩童新奇而愣怔的眼睛和伸出的稚嫩小手。
  
   喜欢这一首,是我一直想做这样的大叔(大树)。
  
   第二首是转折,凋零。我们似乎看见漫山的昏黄和间或的红叶,那样的深沉和倔强。作者却用了窃窃私语来结尾。那是叶和叶相互勉励的咬耳朵或是观赏者的幸灾乐祸,都可以吧,大和小的对比,雍容和世俗的对比,呈现本就该是多层次的呀。
  
   第三首是用茫然的笔触呈现茫然的情绪,以坚定结尾。山顶最高的颧骨是黄山迎客松似的具象,最高处却是最脆弱之时啊,于是折断;然后是最细小,探寻着的蚂蚁的触须迎面撞上最单薄的雾,限于一隅的茫然,依然是对比。这种茫然轻易被冲破,醒来时,换了一种形式举义,我们看见炉膛里熊熊的烈火。
  
   柴的一生,是生命的从容、奔放、宽宏、坚定和燃烧,是女人眼里天一样的男人。
  
   第一组是完整的形态和脉络,逻辑也是完整的,接下来,是细节或片段。
  
   太喜欢关于玉米的呈现了,生活小院里悬挂的玉米,平庸的车前草和邋遢的男人。天亮前先满足生存的必须吧(喝足水),特别有意思,水是动植物同样的需求,生命的平等或混淆。作者的对比无处不在,这和《柴》这一组的恢弘比起来,一定隐藏了某种情绪,于是我们看到良知这个词:我和我的良知满地打滚。
  
   这很难理解,没关系,结尾告诉我们逻辑的方向:拴在木桩上的米粒已被谎言蒸熟。弥漫的蒸汽是谎言,在充满谎言的世界,我和我的良知在我的院子里,无奈着无赖。
  
   可怜的玉米,在作者的笔下,在世界和良知之间煎熬,被煮熟。玉米既是我,又是良知,这种悖论式和分裂式的逻辑,是我最爱的描述,正应了诗歌的叙述是哲学的叙述。
  
   《米》的第二首作者的情绪难以自拔,使用先锋主义不负责任的特质。破坏土地却色彩鲜明的红砖,让土壤成了缝隙;陈旧的种子钻进线条被迫扭曲成整齐形状又狭小的土里。其实这是一种失落,我们疯狂的徒手挖掘我们的失落,却被腐朽和曾经被腐朽弄死的人们的不甘包围。
  
   米呢?失落了啊。(这里的米,用了种子这个称谓)
  
   《米》的这组是破裂的逻辑,我们仔细捕捉,却捕捉了作者的情绪。甚至出现了作者的爱情或其他交流性质的情感,包括和世界的交流。作者不想说,因为没人能计算出得失或伤害,有针锋相对,更有慈悲。
  
   米该是果实啊,该是营养的吸收啊,该是得到的馈赠啊,《米》的结尾却那样忧伤。星月和思念一起结成霜,成熟的悬挂在枯败和寒冷里。
  
   油滑带有贬义,所以《油》的第一首被借来怒斥。这一组视角被放大了很多,开始呈现社会意义。贫瘠的土地需要复原啊,鼠辈却将罪恶掺入,我们需要如何阻止?
  
   第二首:纯洁和良知寻找着出路,发出怒吼。海洋给黄土文化带来出路,坚定的托力。
  
   第三首:目前是残羹似的混乱,害怕挤压和迫害,炼油的高温会让我们弯腰、低头。可是飘零最终会坚定,因为有了方向。
  
   结尾这一句位置的颠倒是害怕的隐藏或是象征重复,抑或是我的评论刻意颠倒,因为热血。
  
   盐是用来腌渍的,所以这一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扯不断的关系。
   海空了,把色彩给了天空;动物死了,虽努力保留生命之源依然死了,命运是什么?当然是腌渍。又是对比,第一种是赠与,而腌渍是被迫。
  
   第二首:困惑啊,那些些微的继承还夹杂着卑劣,残缺的世界是现状。我们哭,什么时候真相大白。
  
   最后,我深深的爱着你,因为和你有扯不断的血缘。真理虽远,我当孜孜以求之。
  
   太多了,就不一一解析了。刚读到时,以为是婉约,女性作者的特质吧,然后是强大的冲击力,深沉而睿智的情绪直透心灵。
  
   最惊讶的是,整篇冲击力被内敛,带上生活的帽子,柴米油盐的局部形态或特质用哲学来演绎,然后放在橱柜的每个格子里,组诗成了整体。
  
   诗名也成为诗歌的内容,《之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生存的基本需求;《在人间》是日月星辰等宇宙和天道;《味道》是悲欢离合等情绪;《之后》是感叹怨恨等情绪。合起来,是世界的满汉全席,文字是色,韵味是香,哲学是味道。
  
   作者是个女性,自然是任性的,只是没有超出理性的范畴。这种性格表现在衔接上,很多转折副词和内容的转折,出现在句尾,如同切分音,将弱音延长而成为重音。我后来知道作者懂得乐理,这有点调皮了,叫不懂音乐的人情何以堪。
  
   转折后的呈现有铮铮之声,比如:任时光—在陡峭的倔强中一寸寸剥离。又在结尾处收敛或释放:一朵朵芳香自然绽放。“一寸寸”和“一朵朵”的应和,如打击乐后的弦音,用音乐逻辑来关联。
  
   还有悖论的使用,如:招摇过于直白,挤眉弄眼间急于流露等,是将任性拔高到理性了,正是我上面说到的哲学的叙述。
  
   如果是我,写不出这样一以贯之的繁杂,且没有功利。这种不需要那么多读者,只是遵循文学的原则表达,反倒不是任性了,是严谨。独立的思想,独立的表达方式,抑或独立的责任。在这样的天气,如清风,轻拂我的灵台。
  
  
  
  

共 245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柴米油盐何其简单,诗歌以《满汉全席》做标题,以小见大,细微处蕴藏丰富无限的哲学意义。正如本文所言,柴米油盐构成饮食的基本原色,诗歌用象征主义的写法,将人生的百态具象化,让读者看到诗者深邃的思想、透彻的哲学理念。本文用专业的语言、深度的思考、透视诗歌,探讨诗中隐蕴的思想和灵魂。文字是色,韵味是香,哲学是味道,构成世间的满汉全席。欣赏王月关于诗歌的深刻解读。【编辑:琴声悠扬】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琴声悠扬        2015-12-29 13:43:48
  欣赏作者关于诗歌深刻的解读。诗歌有幸遇知音。
精神领域的宽广远比物质力量的强大更令人叹服
2 楼        文友:一支小荷        2015-12-29 18:32:42
  老师,来看您新写的文,可惜,原诗我没读过,您写的对我来说太深奥了,我没看懂。郁闷!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