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苞谷糊涂(散文)

精品 【家园】苞谷糊涂(散文)


作者:郑安怀 童生,693.1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01发表时间:2015-12-29 21:59:37


   故乡山高坡陡,土地瘠薄,陡峭的山坡地只能广种苞谷。苞谷之物,虽然位列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身价却无法与前两位的小麦水稻相媲美。稻麦是人们心目中的细粮,苞谷却只能屈居粗粮之列。而整个商洛山中的山民们,祖袓辈辈只能以苞谷为主食。最常见的饭食就是把苞谷磨成粗面,熬成粥,称为糊汤。故乡漫川比邻湖北,偏离了商州及县城的称谓,称苞谷糊汤谓苞谷糊涂。缘何称其为糊涂,已不可考。但这个奇特的叫法,令称其为糁糁的关中人及其它的远乡客人听了,真的是一沓糊涂,不知所云。而漫川人的叫法,是把“糊”说得轻,“涂”咬得重,以此来区别精神层面的那个“糊涂”。
   幼小之时,年年闹春荒,一碗不加野菜的苞谷糊涂也成为生活中的奢望。粮食不够吃,人人都巴望着政府的那点救济粮。每岁春荒给的那点救济粮其实根本不够养命,人们只能变着法子填饱肚子。一大锅野菜或嫩树叶,抓一把苞谷磨的粗面搅进去,将那能照见人影的清汤糊一下,就被称为菜糊涂。记忆中,好象所有的粮食瓜菜树叶草根都能与苞谷面配伍,搅成糊涂,但不管哪类瓜菜搅成的糊涂都没有纯苞谷面搅的糊涂香。纯包谷面搅糊涂,放点碱面,文火多熬一会儿,不时翻搅,让水与苞谷面充分融合,结成金黄粘稠流质状,舀在碗里稍晾,表面结一层油膜。干稀要达到筷子能剜起一疙瘩送进嘴里为最美。揪一把干辣角,剥几瓣蒜,加一勺粗盐,放在蒜臼里杵捣,捣碎后和上温水,挑一疙瘩金黄粘稠香气扑鼻的糊涂,蘸一下蒜泥辣椒水,那个美,那个舒坦,那个得意和满足,是幼时的我等常常彻夜饥腹怒号而想念的美味。有时馋得极了,缠着大人哭嚎撒赖。大人只好深更半夜起来偷偷熬一碗,以满足我的份外之欲。为什么要三更半夜起床偷偷为孩子们熬点稠苞谷糊涂呢?因为那时的一点可怜的救济粮分派到村队,各家能得多少,是要党员干部贫下中农们来评的。评救济粮那晚,人人抢着奔向会场,人人巴望着干部党员能垂怜自己,多评一斤二斤。故尔,倘若谁家主妇缺心眼没成色大白天给满面菜色,头大脖子细,肋骨根根的孩子吃一口粘稠而不掺野菜树叶的苞谷糊涂又碰巧被干部党员贫下中农们撞见,久旱盼甘霖般盼来的下一次救济粮必定没你的份。谁敢冒着一大家人被饿死的危险在白天大胆地去满足孩子们的小小贪心?有时,大人实在无法招架我们的肠腹之欲,便将磨苞谷面筛出的糠皮放锅里炒熟(那本是喂猪的糠),架石磨磨碎,哄我们吃炒面。一碗粘稠金黄用筷子能剜起疙瘩的苞谷糊涂啊,曾催生我辈童年多少的眼泪和馋涎。那是一碗纯粹的粮食饭,是看着橙黄,闻着贼香,入口绵甜,下腹滋润养命的晶莹似玉的玉米呀。是故乡遍地都能生长且不需人类花费多大精力,使用多少肥料就能迅速结实的高产粮食种类,为什么守着大山守着黄土过活的农人就吃不上呢?
   上初中了,家离公社的初中横亘着一座高山,一上一下十里路,必须住宿。每星期去上学,一根小扁担,一头一罐炒酸菜,一头一小袋苞谷面。星期一下午交给学校食堂,加几角柴禾钱,换成餐票。学校食堂一天开两顿饭,早饭十一点半,午饭下午四点。一礼拜五天半,吃十一顿饭,顿顿一碗苞谷糊涂。学校食堂的苞谷糊涂,虽不加菜或其它瓜类薯类,却也被炊事员把握得恰到好处,说它稀,它却略呈粘稠状,照不见太阳和人影,说它稠,筷子却挑不起来,只能抱着碗,转着圈儿往口里喝。挟一筷子酸菜,咕嘟冒个泡,全沉下碗底。毎开饭前一节课,看着老师的脸,不争气的肚子必逼迫着心事全想到浓烟滚滚,蜗居在草场一角的食堂。下课铃声好不容昜盼着响起,老师前脚捧着教案本本出门,我等男生必奔走如飞,一手提溜着洋瓷碗,一手提溜着饿得系不住的裤子扑向食堂。满校园突然响彻云宵的是扑沓沓狂奔的脚步声,为一碗把嘴都喝如鸭嘴般尖尖外突的稀苞谷糊涂,男孩子们不惜暴露薄情寡义、视吃如命的饕餮相。
   食堂炊司员每每从学生微薄的口粮中剋扣下来的苞谷面养肥家里的几头大肥猪,而我们这些终日饥肠辘辘的住宿生,个个头大脖子细,满面青筋。女生总是文明些,她们虽也如我等一样饥肠响如鼓,却能表现出人性斯文温柔的一面。男生们挤破了食堂的窗口,甚至不惜撕破面皮诉诸武力,她们却能静候一时。待男生们都抢到嘴,捧着大碗,操场里响起一片喝糊涂的吸溜声之后,她们才在窗口外排起长队。炊事员向来是偏向女生的。炊事员舀糊涂大有学问。同样是一勺一两。文明些的女生们碗里的一两就明鲜比男生多。经过长时间的细心观察和揣摩,我发现,糊涂这种半流质食物,一勺连着一勺舀和一勺一勺慢慢舀,结果大相径庭。一勺连着一勺,前一勺还没沥尽,就舀第二勺了,这样三四勺下来,装在你碗里的,比慢慢舀要少半勺。炊司员在舀饭的技巧上亏我们男生之外,锅里的糊涂也在无形中亏我们。糊涂之饭,百多人吃,熬一大锅。灶中尚有柴炭的余烬,抢先食者稀,后食者稠,且越到最后越稠。那些弱不禁风的女生们,那些假装斯文的女生们开饭时故意姗姗来迟,原来胸中也藏有奸巧!怪不得我等整天饥肠怒号,而女生们却能一身淑静,稳坐桌前。
   当时最羡慕高年级一位赵姓学长。这位学长学习一般,但却掌握着学校敲铃一职。学校的铃是垂挂在房檐下的一根粗铁管,他进出总捧着一台红色外壳钟表。上下课或晚自习后熄灯睡觉,也不管老师是否正在给他班上课,时间一到,他便走出教室,操起一根细铁管,当当地敲那粗铁管。羡慕的不是他司敲铃之职,不知什么原因,也不知他是不是与食堂炊司员有亲戚关系,每吃饭,他总能捞到帮炊司员洗那大牛头锅的美差。我们称比家里最大的头号铁锅还大得多的锅为牛头锅。一牛头锅不论稀稠的苞谷糊涂舀干刮净,锅底总还粘有一层铁勺刮不掉的东西,我们称之谓锅巴,县城近郊人称之谓粘粘(这里读作Ran)。那一层焦黄干稠甚至焦煳干硬的锅巴就是赵姓学长洗锅的丰厚回报。他怀抱着大铁锅铲,蹲在灶台上,汗流满面,把那铁锅铲得呼呼生风。在奋勇猛铲的间隙,抓一团填进嘴里大嚼。末了,那黑黄间陈的饭团锅巴能堆起一大海碗,且高高冒尖,如一座金秋黄叶遍陈的小山。偶尔被我们这些肚里稀汤寡水的男生看见,那个艳羡,那个嫉妒,那个愤恨,简直肝肠寸断,悲痛欲绝,口水泛滥。那是在家里吃稀菜糊涂,兄弟姐妹中最小的老幺才能享有的特权啊。我的赵姓学长,怎的就能捞到这份荣耀呢?长大后才知道,这种紧贴锅底焦煳的东西,不宜食用,久食有致癌的风险。不知我那学长日后身体如何?当然,我无意诅咒学长患病,但在那个年代,只要入口嚼着生香,入腹能饱肚肠,哪还管得了久后的恶果呢。
   后来上县办职中,政府体恤我们这些家在百里之外的农家子弟,特许我们交粮站百分之二十麦子,百分之八十苞谷,入校发百分之四十细粮票,百分之六十粗粮票。苞谷糊涂才在我们一日两餐的绝对霸权地位中让出一餐的位置,给了浆水面。但苞谷糊涂在生活中仍占据着半壁江山,且雷打不动。这一吃,又是三年。我告诉后来的朋友,说我身体百分之九十的骨骼和肌肉都是由苞谷这种粗粮长成的,他们不信。听似言过其实,其实的确如此。只要是我同时代成长的山里娃,相信他们都有切身的感受。
   苞谷面夏天最爱生虫。虫在苞谷面里吃之屙之,结成一条条的面絮,那万恶的蛆似的小肉虫就藏在絮絮里,下锅百搅而不散,熟后结成指蛋大的硬块。学校大伙食的苞谷糊涂,夏天之时,碗里出现小疙瘩,你千万别以为吃到了便宜,那疙瘩中间必有一僵死了的肉虫,食之虽也无害,可能还给你孱弱的身体补充了微量的动物蛋白质,但想一想,真是很恶心。
   离开农村在城市生活,白米细面吃得久了,肠胃出现不适,口舌也感寡淡,不觉间,各种细粮美食过后,又思念起苞谷糊涂。有亲戚自乡间来,电话里先问想要什么,我总是索要苞谷糁子。三天两头里,偶然熬一锅粘稠的苞谷糊涂饭,炒几盘时令鲜菜,怡然食之,象是又回到了故乡。久久不适的肠胃食过苞谷糊涂之后,那个滋润,那个舒坦,用一两句话难以形容。我终于明白,苞谷养大的我这一生是离不开苞谷糊涂的,它就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不可分割,不可舍弃。
   西安街头偶有近郊农妇推三轮车叫卖搅团,总被城市人围住,初不知为何物。偶近观之,方大悟。所谓搅团,不过是用酸咸的调和水烩隔夜的稠苞谷糊涂,加一撮碧绿的葱花香菜,换一种文雅些的叫法而已。那搅团,就是我们山区农村的烫剩饭呀,锅台高的稚童都会做。近年,城里人的生活富裕了,大鱼大肉白米细面受追捧一阵也日渐没落。人类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健康才是生命中的重中之重。因此,人们开始返璞归真,追捧野菜粗粮。我幼年愤之恨之的野菜和粗粮一夜之间身价百倍,全走进了大饭店。这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什么东西金贵,什么东西卑贱,那也不是一成不变。任何东西,当人们都追捧它时,它就是金贵的,反之亦然。我如今便视苞谷糊涂为稀有之食物,每想它,必怦然心动。
   2013年12月9日于半坡
  

共 352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饱含深情书写了对家乡“苞谷糊涂”的缅怀和想念,文字干净、精准,用词非常讲究,可以看出作者是有若干年文字修养和沉淀的,是一篇好散文,推荐大家欣赏!建议加精!【编辑: 扬眉出鞘}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1230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伊蕊        2015-12-29 23:13:52
  感谢赐稿人生家园!祝创作愉快!伊蕊问好!
时光里流淌着的是故事的足迹。
2 楼        文友:伊蕊        2015-12-30 19:10:59
  祝贺作品获精!祝创作愉快!
时光里流淌着的是故事的足迹。
3 楼        文友:成敏        2015-12-31 05:56:24
  一篇佳作美文,全篇充满家乡浓郁的感情,欣赏拜读了!
4 楼        文友:范晓生        2016-01-03 07:24:56
  一段穷苦记忆,一段辛酸往事。读之,往事跃然心头!我们所记述的不仅是一段往事,更是对生活的一次凝视!
5 楼        文友:怡然若梦        2016-01-06 04:42:04
  一种记忆,在岁月里永不褪色…问候师友!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6 楼        文友:马上立刻        2016-02-26 07:47:03
  我们这里叫“包米糊肚”或“糊肚粥”。令人感动的美文。学习了!
怕忘了,马上立刻记下来。 马上源于马年马上体。 立刻的汉语拼音与英语的喜欢形状一样,like。 马上+like=马上立刻。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