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游桃花源随想

编辑推荐 游桃花源随想


作者:樱花雨 布衣,334.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71发表时间:2015-12-30 14:19:38
摘要:游桃花源随想甚多。《桃花源记》的艺术效果和社会作用,其价值远远超过了文学本身!人的本性就是向往平等自由,追求和谐快乐的幸福生活的。


   游桃花源,是我久有的一个夙愿。我十多岁的时候,在故乡读私塾,塾师授我《陈情表》、《出师表》,也授我《桃花源诗并记》…那时我就知道了世上有个桃花源,那是武陵渔人发现的一个“洞天福地”。那里桃花夹岸,芳草鲜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民风淳厚,人们过着自由自在、丰衣足食的生活,那里居住的人非常好客,如有客人来到,就争想迎迓至家,杀鸡温酒以待。
   过去,一直俗事缠身,没有时间,加之,桃花源山偏地僻,路途遥远,故一直未去一游,然“规往”之念始终未泯。
   今年,惊蛰刚过,学校组织游桃花源,我们便乘富丽旅行社安排的一辆大巴,沿株长、长常高速公路,风驰电掣,不过五个多小时的车程便到了那里。看来,高速公路,把过去感到很远很远的距离大大“缩短”了。现代化的交通条件,给了人们多么大的方便啊!
   在桃花源宾馆用完中餐,我们便去游桃花源。门首,矗立着一个高大的牌楼,横额上镌刻着“桃花源”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两旁是一幅对联:红树青山、斜阳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导游举着一面小旗,带我们跨进了大门,面前的秀丽景色,立即把我们吸引住了。只见道路两旁,青山脚下、溪水岸边,到处都是连绵不绝的桃树。也许我们尚来早了一些,桃花开的还不多,每树疏疏朗朗,开着十数支花,红艳艳的,如同胭脂。然满坡满岭的桃树上都缀满了灿若朱唇的花蕾。“桃花嫣然含蕾笑,似开未开最有情。”看着这些花蕾,你会感到那个“千朵浓芳倚树斜”,桃花盛开的时刻就将要来到了。
   穿过桃树林,跨过穷林桥,便进入了桃花源又一景区。这里高山幽谷、古木参天、绿竹依依、鸣鸟啁啾……古老的亭台楼阁掩映在万绿丛中。走进集贤祠,里面墙上书写着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这是晋代陶渊明写的一篇很有思想价值的优秀奇文。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之一。他自幼博览群书,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处在动乱社会,很难有所作为。他喜爱山水,不慕荣利,为了养家,做过祭酒、参军等小官。41岁时任彭泽令,仅80余天,以“不为五斗米折腰”为由离职,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直到去世。
   《桃花源记》,它有点类似于英国作家莫尔笔下的“乌托邦”(莫尔的《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利益又有趣的金书》写于1515-1516出使欧洲时期),但《桃花源记》要比“乌托邦”早一千多年。
   以作家的年龄比,陶渊明是莫尔的爷爷的爷爷了,所以,可以说陶渊明是人类理想王国的鼻祖。他这篇“世外桃源”文字,至今已流传了一千五百八十多年,现在仍然令许多人向往不已。
   《桃花源记》这样的艺术效果和社会作用,是陶翁当时创作时做梦也想不到的,其价值远远超过了文学本身!人的本性就是向往平等自由,追求和谐快乐的幸福生活。
   读完“记”,我问导游:“这桃花源是何时按‘记’仿建的?”导游小姐一听,有些不高兴地说:“你怎么说仿建?这景是这里本来就有的。”我愕然!众多游客都笑了起来。不知是笑我不该“如此问”,还是笑她不该“如此答”,也许这笑里既包含“所问”,也包含“所答”。逗笑了大家,我自个儿也高兴。出门旅游,“物我两忘”,不就是为了“乐天”、“乐地”、“乐山”、“乐水”……将山水之乐,得之于心吗?其实,全国有多处桃花源,都是根据《桃花源诗并记》仿建出来的。比如重庆市酉阳苗族自治县大酉洞,洞门也用斗大的隶书字镌刻着“桃花源”,石壁上也镌刻着虽遭风蚀但尚可辨认的七绝诗:“洞前流水渺漫漫,洞里桃花渐渐残。曼情不来渔夫去,道人闲倚石栏杆。”那里,还有按“记”仿建的“问津亭”、“桃涧流红”、“松峰耸翠”、“千丘田”、“飞泉洒玉”等桃花源八景。汪曾祺老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中国有几处桃花源,都是后人根据《桃花源记》附会出来的。是先有《桃花源记》,然后有“桃花源”。(《中国名胜诗文鉴赏辞典》第638页)。当然,湖南桃源县这处桃花源仿建最早,隋在此设武陵县,唐代就开始营建。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又从武陵县析出设桃源县。所以,如果要在中国选出一个最具有代表性的桃花源,我看应该是在这里。前年,中央领导来此,又为这里题写了“桃花源”三字。这几年,地方政府投入了巨额经费,景点建设愈益完美,这里确实成了有影响的著名旅游景点了。
   我们再往前行,便来到了八角亭(又名方竹亭),这里有由一块块高大的石碑构成的碑林。因年代久远,碑上镌刻的诗文已经模糊不清,然唐人张旭写的《桃花溪》诗尚可辨认:“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此诗句构思婉曲、情趣深远、虚实相间、画意甚浓,能引发人们种种美妙的遐想。再往前行,便是一座颇有特色的拱桥——过仙桥。穿过拱桥,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条又窄又陡、迂回曲折的山道,一些山民抬着一付付轿子在此揽生意。“花十元钱,坐轿上山”。如今俗谚云:“九十年代一大怪,六十老人爬山比猴快!”虽然我们这批来游桃花源的人都已离退休,但仍逞强好胜,谁也没有坐轿,一个个倚着仗,猫着腰轻捷地上了山。复往前行,山谷便特别狭窄。最后,面前横亘着一道山壁,令人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感。然仔细望去,山壁上有一石洞,便是“山有孔,仿佛若有光”的所谓“秦人古洞”(其实是今人开凿的一条长十多米的隧道)。走出山洞,视野豁然开朗,面前便是“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那一丘丘油菜田,开满了金黄色的油菜花。田塍边还竖了一块牌子——“千丘田”,实际上面积并不大,不过是开垦出来种了稻子应景的。沿山坡及水池旁,用竹子修了千米长廊。长廊旁边有宽敞简朴的擂茶馆。过去,我在桃花江喝过芝麻豆子茶、也在华容喝过姜茶,但尚未喝过擂茶。何谓擂茶?导游说:“擂茶是桃花源招待客人的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风味茶,是把茶叶、老姜、芝麻等加盐放在擂钵里,用硬杂木做成的擂棒花工夫擂铸成的,所以又叫做“工夫茶”。饮之,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祛风去湿之功效。走了几个小时的山路,大家都累了、渴了,又得知擂茶有如此功效。于是,有人热情地招呼大家入座,请大家喝擂茶。本来,喝擂茶要吃十多个碟子的佐食,如油炸花生、油炸锅巴、油炸糯米糍粑、炒黄豆、炸红薯片、脆萝卜条、泡菜、酸辣蕌头……像广东人喝早茶那样,边吃边喝,边喝边聊。然而,大家都很节约,所以,也未提出要“佐食”。一个个接过服务员送来的擂茶,像“梁山兄弟”大碗饮酒那样,一仰脖子,便咕咚咕咚地把擂茶喝了。喝完,有人说:“太咸”,有的说“太苦”,有的说“太涩”……是啊!从没享用过这擂茶,一下子还不怎么习惯!
   喝完擂茶,已日色西斜,我们便取道下山。眼前,出现了一处处村落。导游介绍说:这一带叫做“秦人村”。有一位教授诘问道:“这地方的人是避秦人乱隐匿至此的,怎么叫‘秦人村’?不叫‘楚人村’?!”导游未答。我倒想起了在这里看到的一幅对联:
   开口说桃源,昔耶?今耶?难为外人道也;
   源头寻古洞,秦欤?汉欤?欲呼渔者问之。

共 324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游览桃花源,把我们带回到了陶渊明那高绝奇美的世外桃源,特别是作者提到的这幅对联“开口说桃源,昔耶?今耶?难为外人道也;源头寻古洞,秦欤?汉欤?欲呼渔者问之。”意境厚重,寄寓遥深,诚如作者所言,《桃花源记》的艺术效果和社会作用,其价值远远超过了文学本身!人的本性就是向往平等自由,追求和谐快乐的幸福生活的。佳作给人唯美的艺术感染力和深深的思想启迪。拜读。【编辑 上善若水的心灵花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善若水的心灵花园        2015-12-30 14:33:23
  期待作者更多佳作!问好!
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中学时代开始发表作品并获得中外文学大奖多次,语文老师,共和国先锋人物,全国多家图书馆特聘文化讲师,长期致力于古典诗词底蕴的探讨赏析和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播。
2 楼        文友:樱花雨        2015-12-30 18:17:10
  谢谢编辑上善若水的心灵花园雅评并美称佳作给人唯美的艺术感染力和深深的思想启迪。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