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红尘中的宁静(散文)

精品 【心灵】红尘中的宁静(散文)


作者:透明秋语 举人,5844.3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00发表时间:2016-01-06 10:32:41
摘要:在我和一般人的心目中,寺庙总是隐在山之深处,隐在林密之中。既然看破红尘,就得远离喧嚣,既然遁入空门,总要肃穆无为。青灯古卷,木鱼磬声,历来都是出家人的象征。然而,罗汉寺却是这么的另类,将自己置身于俗世的漩涡里,置身于滚滚的红尘中。 离山越近,就越凉爽。当走下拥挤的公交车,来到通往涂山寺的岔道时,就已经摆脱了盛夏的酷热,径直走进清凉的秋了。


   一、红尘中的宁静
  
   一道厚重的大门,隔开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外面涌动着滚滚的红尘,里面却萦绕着渺渺的梵音。
   现代与传统,时尚与古朴,躁动与宁静……仅仅隔着一堵墙。
   这里是重庆的罗汉寺。
   在我和一般人的心目中,寺庙总是隐在山之深处,隐在林密之中。既然看破红尘,就得远离喧嚣,既然遁入空门,总要肃穆无为。青灯古卷,木鱼磬声,历来都是出家人的象征。然而,罗汉寺却是这么的另类,将自己置身于俗世的漩涡里,置身于滚滚的红尘中。
   罗汉寺位于重庆市中心,离最为繁华的解放碑直线距离不过数百米,这在重庆乃到全国都是极为罕见的。
   此刻,我就站在罗汉寺的山门前。
   晨钟早就敲过,每天早上五点,寺院就在庄严的钟声中开启厚重的大门,怀着一颗平常心,面对喧嚣,迎接着四方的信众。门前的两只石狮像是忠诚的士兵,守候着大门内的安宁。
   眼前是熙来攘往的车流、人流,身后是平静安详的所在。“法门平等人天共仰,觉路光明凡圣同游”,我久久回味着镌刻在山门两旁门柱上的楹联,调动全部的生活积累,努力理解着它的含意,心中有一种难以言诉的情感弥漫着。
   走进寺中,走进这繁华中的静地,立刻就沐浴在佛的境界里。佛乐以恰到好处的音量播放着,让我这颗因被生活所累而变得伤痕累累的心,渐渐平息了下来。
   罗汉寺建于公元1064——1067年北宋治平年间,开始时就以年号为名,称为治平寺。据古籍介绍,此寺是在早就存在于此的古罗汉洞的基础上而修建的。那个时候,这里还是偏僻的一隅,有不知名的先哲在洞中修行。《蜀中名胜记》中记载:“治平寺……有罗汉,先天二洞,皆古洞。”
   一尊笑咪咪的罗汉塑像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就是那位有名的布袋和尚弥勒佛吧,当年,他也在这里的山洞中修行过么?那大度和蔼,笑迎一切风雨的神情,是想告诉我什么呢?
   古籍中有这样的记载,清乾隆十七年,也就是1752年,因前殿坍圮,改龙神祠,后又称罗汉寺、古佛岩。光绪十一年,也就是1885年,隆法和尚重修庙宇,并仿新都宝光寺建罗汉堂,泥塑五百阿罗汉,方更名为罗汉寺。
   在重庆这地界上,如果说华岩寺大气,慈云寺灵动,涂山寺俊美,那么罗汉寺则精致而不失其气度,小巧却更蕴含着广阔。它深厚的文化底蕴,早已弥补这地域上的狭小,使它成为一代名刹而闻名遐迩。远看大雄宝殿,整个殿堂古朴庄重,青石的阶梯,精美的雕塑,都给人一种新奇的感觉,经过近年的整修,显得更加恢宏、更加金碧辉煌。
   行走在这古佛岩前,欣赏着从宋代遗存下来的摩崖石刻,体味着那种沧桑。历经劫难才得以保存下来的400余尊佛像,向人们无声地诉说着过去的事情,给人以无尽的暇思。
   前面就是著名的罗汉堂了,这座仿新都宝光寺的建筑里面,供奉着500尊精美的阿罗汉塑像。1940年7月,正值抗日战争时期,罗汉寺被日机轰炸,寺院化为一片焦土,仅存大山门和古佛岩石刻群像。二十多个僧人冒着日寇的飞机轰炸,开始在废墟中重建罗汉寺以罗汉堂。到1947年,在宗仙法师的主持下,大殿、藏经楼、罗汉堂和山门牌坊等得以恢复。
   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卫兵冲进罗汉堂,将500阿罗汉打得粉身碎骨,甚至连安置罗汉的基座也撬得七零八落。
   1986后5月1日,罗汉寺迎来了千年历史中的又一次盛典,由重庆市政府出资,经过两年的重塑,罗汉堂再次开放。
   沿着一道古老的石梯向上行走,走过那条被称为“觉路”的小道,来到一个小巧精致的佛厅中。这是寺内的一个至高点,朝下望去,寺院古老的建筑透出一种历史的厚重,精美的建筑飞檐翘角,承载着佛教文化特有的底蕴。
   千古的古刹被高楼大厦包围着,现代的都市处处都充斥着横流的物欲。无数汽车发出的阵阵轰鸣穿过厚重的院墙隐隐传进耳中,身处灯红酒绿,却独守一方清静,静观繁华都市的霓虹闪烁,笑对红男绿女的俗世尘缘,罗汉寺更像一位得道高僧,处闹市却不染红尘,居嘈杂而自得心宁。像亭亭玉立的荷出污泥而不染,向世间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千年的晨钟暮鼓成就了这方净土,使这里成了喧嚣都市中供人心灵小憩的圣地。
   几个年老的居士聚在一起,将平日里省吃俭用攒下的三、五块钱捐出来,用以修缮庙宇和印刷经书。她们刚刚虔诚地在菩萨面前祈祷过,为了家人,也为了自己。一时间,我似乎对佛教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不伦你处在怎样的境地,心安处即身安处,只要面对诱惑独善其身,你就在净土中,就在天堂里。
   “大隐隐于市”,“心静自然凉”……平常的话语却揭示出深刻的哲理。
   佛乐还在曼妙地响着,罗汉寺沉浸在一片安详之中。我却得走了。我等不到晚上九点在暮鼓声中关上山门的那个时刻。
   外面还是滚滚红尘,经过短暂小憩的心灵,又将投入到为了生活而努力打拼之中……
  
   二、盛夏的涂山寺
  
   无独有偶,红尘中的宁静处所还有一个地方让我眷念,那就是涂山寺了。
   离山越近,就越凉爽。当走下拥挤的公交车,来到通往涂山寺的岔道时,就已经摆脱了盛夏的酷热,径直走进清凉的秋了。
   此刻,我站在涂山的半山腰上,正打算向着目的地涂山寺走去。
   天蓝得可爱,在一年有100多天都被美丽的雾景笼罩下的重庆,能在这么凉爽的空气下静静地欣赏蓝天,的确是一件幸事。至少在市区,在气温高达38、9度甚至40度的桑拿天里,是没有心情观赏那蓝色的天空的。
   沐浴着在市区里难得享受到的凉风,向着南山的方向望去,满目都是醉人的绿色,那一幢幢精巧的建筑在灿烂的阳光下那么的显眼。
   放开脚步,一路上行,不久,坐落在涂山之巅的古老寺院就展现在了眼前。寺院大门两侧的墙上颜色斑驳陆离,透出一种历史的沧桑,与现代建筑大相径庭的风格顿时使心中为之一震,不由升起一种敬畏的感觉。
   涂山寺是重庆现存历史最为悠久的寺院之一。它始建于何时已不可考。据史籍介绍,早在西汉年间,涂山顶就建有禹王祠、涂后祠、供奉大禹与涂后的塑像,纪念为治理水患做出杰出贡献的大禹伉俪。史籍还有这样的记载,大禹治水时在涂山娶涂山氏“女娇”为妻,古人为纪念大禹治水的功绩,在山上建禹王祠,其后又建了禹王庙、真武寺。
   当年禹王祠、涂后祠,以及后来修建的禹王庙和真武寺的原貌今天已经看不到了,历史上,涂山顶的各种寺庙都经历了不断完善、扩充的过程,大约在唐朝时期,寺庙再次扩建,真武寺与禹王祠合并,改称为“涂山寺”。
   这是一座被“克隆”得太多的山,在华夏的版图上,有多处叫涂山的地方,也建有许多的禹王寺、禹王庙,用以纪念华夏民族这位卓越的治水英雄。史籍中关于禹王娶涂山氏为妻的记载也有多个版本,争论古来有之。
   “巢县争涂山,会稽争禹穴,夏王不再生,此疑谁能决?”出生于四川遂宁、清乾隆年间任吏部郎中的大诗人张问陶,就曾写下过这样的的诗句。
   但我仍然相信眼前的涂山才是真的,眼前的涂山才是大禹与一位叫着“女娇”的姑娘结为百年之好的地方。这里有太多百姓口口相传、流传久远的故事,这里众多的江河都留下了当年大禹治水的遗迹。“飞瀑落长虹,登临见禹功”。清代名人王士祯曾用这样的诗句描绘过这里的景象。
   唐朝时,因直谏而从左拾遗位上被贬为忠州(现重庆忠县)刺史的大诗人白居易,独身一人赴任途中,夜宿此处的驿馆,清晨开窗偶见涂山寺庙宇的身影。出于对大禹夫妇的尊重,上得山来,曾在涂山寺小住数日,与和尚谈古论今,共话诗韵。临行时,应寺院老和尚所请,作有《涂山寺独游》一诗,诗人写道:“野径行无伴,僧房宿有期。涂山来去熟,唯是马蹄知。”可见当时这里的民众就已经在心底记载下了大禹治水,在涂山娶妻的故事。而那个时候的寺名也已经称为涂山寺了。
   史记涂山寺占地1万多平方米,有殿宇8重,房间百余。这些古老的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雄伟庄严。主殿之内既供有释迦牟尼佛像,又供真武祖师像,第三层殿中则供有禹王、涂后像,立有“禹王治水碑”,可称是佛道和睦共处的庙院。可惜的是,禹王、涂后塑像及禹王治水碑已在动乱的年代里毁之一旦,然而,留在人民心中的丰碑却依然高耸。
   寺院里的一尊白色滴水观音塑像显得格外的醒目。观音法像面容庄严,手中净瓶的水不停地滴落,落在下面的一方池子里。池子里面搭着一根狭长的木板,三只小龟伸长脖子望着观音,沐浴在山顶灿烂的阳光下,像是在惬意地享受着生活,更像是在乞求菩萨的救渡。这生动的景象不由引人生出许多的联想。
   漫步在涂山寺里,心情格外的平静,一种祥和的气氛在周遭弥漫着。脑海中不由呈现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那是远古洪水滔天的画面,那是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画面,那是巴国人民纪念这位英雄人物的画面,还有无数信众朝拜理佛的画面……为民众的利益而奋发努力做出卓越贡献的人,人民会把他当着神来供奉,直到永远……
   这是一株巨大的黄桷树,从胸径来看,至少要三个成年人才能将它环抱。据说,这是涂山寺开山门时所种下的树,至今也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坐在树阴掩映的长廊里,一种清新的凉意扑面而来,迅速掠过全身。
   蝉鸣阵阵,鸟语欢歌。
   站在长廊边上向着山下望去,朝天门码头在一层薄雾中朦胧着,一时间,产生了一种奇特的感觉,前方是现代的都市,而身后却是一段古老的文明。我仿佛站在历史长河的一个节点上,前观如潮水般流逝的悠悠的岁月,后看不断走入眼帘的新鲜事情。
   长廊下面的一处平房顶上传来了叽叽喳喳的叫声,几只雏鸟抖动着翅膀围着亲鸟讨食吃。我不知道这是几只什么鸟,但那温馨的场面却深深感动了我。其实,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不也是如此么?
   一代一代繁衍,一代一代传承。
   我相信,涂山的将来会更加美好,华夏的将来会更加灿烂……

共 389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介绍寺院的优美散文,罗汉寺置身于繁华之中,是个另类。但在喧闹之中显平静,在繁华之中,安详地迎接四方信众。罗汉堂曾历经磨难,但一方净土,凝聚的那种无上哲理,却不能磨灭那份普渡众生的愿望。作者游览罗汉寺最终得以净化心灵,最后悟得“大隐隐于市”“心静自然凉”的境界。 涂山寺,又是另外一幅景象。同样是宁静,同样是安详,但作者的感悟却不一般,在涂山寺作者更多的是从历史的角度,来感悟一些更加文明的积淀。两座寺院都经历了苍伤磨难,但都奇迹般地复活了过来,说明留在人民心中的丰碑,永远不可磨灭。整篇优美的散文,让读者跟着去游览了古迹,又净化了心灵,在欣赏了优美的文字过后,又学到了知识和佛学哲理。谢谢作者带来美文,赞一个!力荐!【编辑:镜师】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108002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镜师        2016-01-06 10:36:23
  一篇优美的散文,值得欣赏的散文,好文,力荐!(镜师)
回复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6-01-06 13:25:48
  感谢镜师精美的编按!
2 楼        文友:镜师        2016-01-06 10:38:04
  读透明老师的文字,就像去一次难忘的旅游。谢谢透明老师带来美文
回复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6-01-06 13:28:25
  平时喜欢到寺院走走,喜欢那种安静与人无争的氛围。
3 楼        文友:镜师        2016-01-06 10:39:43
  希望经常能够在心灵读到透明老师的精彩文字。
4 楼        文友:木石语        2016-01-06 17:31:46
  感谢赐稿心灵之约!期待更多精彩点缀心灵、溢美江山!
5 楼        文友:雨春        2016-01-06 17:33:42
  感谢赐稿心灵之约!期待更多精彩再现,展示你的风采!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6 楼        文友:范晓生        2016-01-06 21:49:21
  大美重庆,非去不可!嘻嘻…
回复6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6-01-09 11:51:07
  欢迎晓生来重庆参观罗汉寺。感谢点评。
7 楼        文友:漂泊的云        2016-01-09 10:32:37
  老师的散文也这样美,欣赏了。
喜欢文字,喜欢音乐,文字和音乐都是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
回复7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6-01-09 11:53:13
  谢谢飘泊老师拨冗赏读留言。恭祝在新的一年里,在教学和创作上都取得佳绩。
8 楼        文友:晴空依旧        2016-01-11 17:03:17
  拜读老师的佳作,做一次不花钱的旅行,跟随老师观赏古寺风光,领略风土人情,听梵音袅袅。谢谢老师的分享!
晴空依旧
回复8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6-01-12 11:09:54
  谢谢留墨鼓励,恭祝老师永远睛空依旧!
9 楼        文友:太阳爱光明        2016-01-14 21:16:44
  佛法无边 修心去业 无论身在何处 闹事喧街 深山古刹 心无挂碍 便是净土
回复9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6-01-15 12:29:47
  谢谢老师驻足留墨。
10 楼        文友:太阳爱光明        2016-01-14 21:19:05
  拜读老师精品佳作 如沐清泉 置身世外 回归净土 荡涤心灵
回复10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6-01-15 12:31:09
  心安处既身安处。心无挂碍便为净土。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