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杨柳春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杨柳】镇海郑氏十七房 (散文)

编辑推荐 【杨柳】镇海郑氏十七房 (散文)


作者:宁波人 白丁,90.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04发表时间:2016-01-06 10:40:41

【杨柳】镇海郑氏十七房  (散文) 郑氏十七房,坐落于宁波市镇海区澥浦镇南面1公里,择山之西南面。距宁波市区22公里,镇海城区13公里。至目前为止是全国范围内发现的最大规模明清建筑群,总占地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达4万余平方米,比号称“全国第一”的湖南张谷英村明清建筑面积大一倍多。
   郑氏十七房是由郑氏先祖在南宋时期,从河南荥阳迁徙镇海而建。据清光绪《郑传笈朱卷记》载:“郑氏始祖靖候,宋南渡迁居灵绪乡择山之阳塘路沿,称路沿郑……”后繁衍成望族。据明代嘉靖42年版《定海县志》、清代光绪七年刊刻的《澥浦郑氏宗谱》记载,十七房郑氏是闻名中外的“宁波帮”中发源最早、绵延时间最长的商业家族,其经商人数之众,势力之大实为罕见,可是这些史实至今尚鲜为人知。经保护性修复、开发,现已形成民俗文化旅游胜地和中华传统节庆文化传承基地。村落设计呈棋盘形,整体建筑以幢为单元连成庭院,融合了北方“合院”的大气,浸染了南方楼榭的玲珑,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且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落。景区一期保护工程占地100余亩,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据史书记载:郑氏十七房有三宝,一是马头墙最多,台风吹不倒;二是旗杆最多、最高,宁波看得见;三是龙河水长流,无雨也不干。这一保存完整、格局完善的建筑群具有独特的历史研究价值。郑氏十七房江南民宅特征明显。建筑群内墙河环绕、家家有埠、宅中有街、街中有市,建筑规模恢宏,工艺精湛,画梁飞檐,精雕细刻。宅内还遗留有乾隆年间成亲王亲笔题词“淇水烟波半含春色”的木刻手迹和清代牌楼石刻的“圣旨”匾额。
   郑氏十七房自十年前被发现以来,新华社、《人民日报》、《文汇报》、《中国文物报》、《浙江日报》、香港《文汇报》等众多媒体竞相报道,一时间成了海内外的焦点新闻,在新一轮的《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把十七房列为保护区域。
   镇海十七房郑氏的经商历史,在史志谱牒中记载始于明代。初步推算,郑氏十七房原有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占地面积达8万多平方米。如此庞大的古建筑群体,它不是靠做官发财,而是靠一代一代外出经商发迹起来的。据宁波帮研究资料证明,在宁波帮早期商人中,十七房家族是与众多商帮氏族集团相媲美的最早商帮发源地之一。根据《澥浦郑氏宗谱》和《定海县志》记载,在明代,郑冲、郑文麒已外出经商致富。又据《宁波帮研究》载:十七房郑世昌,承父命外出经商,康熙中叶在北京东四大街开设“四恒银号”,即恒兴、恒利、恒和、恒源,在全国钱庄、银号业中产生巨大的影响。
   据时任顺天府的陈夔龙在其《梦蕉亭杂记》载:“四恒者,恒兴、恒利、恒和和恒源,均系甬商经纪,开设京都已有二百余年,信用最著,流通亦广。”四恒银号是当时京都最著名的合股店铺。京中大宗商务,如各种店铺、票号等,都向四恒借贷银两,直至1900年庚子事变,八国联军抢掠京都,四恒发生火灾,“市既被毁,炉房(铸银火炉)失火,京城内外大小钱庄,银号汇划不灵,深受影响。越日,东四牌楼著名钱铺四恒首先歇业。”开设京都已200余年。“关系京城数十万人财产生计,举国惶惶”甚至掠动了慈溪太后,并下令拨库银100万两接济四恒。这是宁波商帮萌芽时期的最早外出的郑氏巨商。
   第二支外出经商者为郑光礽,他在清乾隆初,“精于白圭之术”,在嘉兴、苏州一带经商。据《澥浦郑氏宗谱》载:“弃取废举,屡能奇中,数致千金,而慷慨好施。”乾隆十六年(1742)宁波大饥,郑光礽是第一个捐资者。又据《澥浦郑氏宗谱》“郑光礽传”:“公善助其乐,公所出凡千数百金,出田一百十亩,以养其族之鳏寡孤独废疾而贫无依者,自此澥浦之郑人无失所者矣。公又尝出田十亩,瞻其小宗之读书。”,“澥浦居慈下流,时水道淤塞,夏患旱干,公募工疏浚,兴建周家桥,吴家桥、林家桥三桥。”“时海盗猖獗,公捐金千金,募弁勇守泛营,严缉海盗”人人称颂。
   郑维嘉是第三支商贾家族的开拓者。乾隆中后期,在宁波开渔盐业,家日兴起,捐职布政使司后,因年迈,让长孙郑德标弃儒学贾。年21岁的德标便承担起宁波一带的生意。“内理琐屑,外权奇赢,蓄积于羡,以浸为蛟川巨室”(《澥浦郑氏宗谱》“郑德标墓志铭”)。德标除办鱼盐外,还办起了钱庄。发迹后资助慈善事业。“发仓储,以赈饿者,又于萧山养寄堂施寒衣数百袭,增祭田,设义冢、修治桥梁、道路……诸义举”。随后,德标四子郑勋继承父业,是十七房郑氏商人中官品最大的,他也是郑氏家族商帮的核心。
   郑勋,字南琴,号竹溪,早年“弃儒业贾”,发迹后举家迁居宁波城内,成了宁波钱庄业的巨头。兼营盐业、鲜咸鱼货、丝茶、银楼、当铺诸业,他“器识过人”,“筹筹屡中,屡获倍息,家日隆,隆起后,生计益饶”。蓄资数千万,在商界呼风唤雨,“同业者皆倚君为重,由是声望震一郡,自当道群公,荐绅乡彦,下至牙侩杂流,及泰西各国诸彝商(英法商人),无不信服仰赖君者”,“盖屹然为甬江之砥柱二十年”。(《郑氏宗谱》)又据《镇海县志》载:十七房郑氏“以商起家,至勋业益盛,为郡(宁波)商领袖”,郑勋暴发后,热心公益。另据《郑氏宗谱》载:郑勋曾出巨资为浙江省筹军饷,1844年为重建上海四明公所捐银4000两,重建杭州四明义园又捐银5000丙,为抵御太平军“护守郡城”捐巨资创立宁波保卫局,为掩埋“道旁遗骸”捐田110亩创立宁波“文仁局”,为宁波“体仁局”捐银1000两,为周济“孤寡困乏者”建“宝田庄”捐田百余亩,其他如“恤嫠赈饥,修桥梁,平道路,施寒衣药物”等,共捐出数百万两银子,土地几百亩,咸丰九年(1859)一月经浙江巡抚胡兴仁保举,郑勋被咸丰皇帝诰授正二品资政大夫,叙议道台,盐运司运同衔加五级,顶戴红珊瑚,坐绿呢轿子,出入县府、知府、州府如履平地,见了巡抚亦可不必下跪。
   郑勋又请弟郑熙至绍兴、上海“别营居积”,他智慧过人,勤慎周练,屡获信息,在越郡数年,许多商人、富豪“咸乐与订交”。道光甲辰(1844)复经商上海,又发展到嘉湖、汉口、广州等地,各业所得益饶,家业隆隆起。郑熙也捐了官。1841年,英国侵略者攻打镇海,郑熙为了保卫国家,出资筑炮台,请政府庆其功被赐为“议叙通判”之职。1844年郑熙为重建上海四明公所,捐银数千两,后又为宁波府筹军饷首捐银万两。在家乡捐资办义庄、义垫、浚城河、赈灾民,后被清政府敕赐为朝义大夫。这些都是宁波帮精神的体现。
   郑天治又是一支经商家属。他到岱山经营鱼盐业。其长子郑开芳,年17岁随父到岱山经商,“禀承父训,筹划屡中,业日起。”后来其父看到儿子经营有方,把岱山全部事业交给了儿子,自己回到十七房过着晚年生活。由于开芳经营得当“岱人暨同业者重公行咸推为领袖。”后来开芳又把经营管理权交给了弟弟开圻,开圻又把生意传给了儿子,他们一代接一代经营下去,目前在岱山郑氏子孙仍有许多。
   清国学生郑伟烈也是一支商贾集团。他“夙有才干,自少即业贾甬江。”嘉庆年间其兄郑谦中进士,官福建归化南平知县,因“拙于催科,亏负南平县额课,”降为嘉兴府教授。为了替兄还清南平县债款,郑伟烈仍回宁波“理旧业”,“焦劳拮据,晨夕竭心力为补苴亏负,越数年经营终于替兄偿还清了南平县巨款”。郑伟烈后来捐了朝义大夫官衔。
   郑惠舜、郑德阶是最后二支经商家属。他们一族多在广东、苏州、宁波、上海等地开设木行、米行等业。十七房郑氏以商业信誉著称,百年来创造了一批“中华老字号”、“中国第一”,为中国民族工商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843年上海开埠,1844年郑熙便赴沪开设钱庄,并在嘉兴、绍兴、湖州、汉口、广州等广设分号,派驻店伙,随时通报金融信息。1848年郑熙又在上海小东门方浜路创办“凤祥银楼”,前店后场,银楼收购金银器皿熔炼制成首饰出售。店内有一批技艺精湛的把作师傅,所制作的金簪、镶玉簪、项链、扣花等金质饰品,成色足赤,款基新颖,精镶细嵌,玲珑剔透,生意十分红火,获利甚厚,为沪上银楼业巨擘。1853年“小刀会”攻克上海前夕,郑熙预先将店铺临时搬迁至宁波,宁波“凤祥银楼”即始办于该年。1855年上海局势稳定后,重新在豫园旧址开业,改称“老凤祥银楼”,1857年郑熙病重回十七房。不久病故,之后“老凤祥银楼”转卖他人。
   十七房商人郑景丰幼年在沪学酒业,后回甬,1852年在宁波创办“全盛源记民信局”,设总局于上海、宁波,在杭州珠宝巷、绍兴大江桥、定海南门外等地广设分局、联号代理信局等,形成通信网络,为国内民间信局中最有影响的一家。全盛信局主要服务对象为商业行庄,同时亦为一般群众服务。全盛信局的邮件运输方式:早期为水陆两路,利用租船及自雇脚夫专程运递。后亦利用火车、轮船运送,争取快递,节省费用。1934年前后经营了83年的全盛信局在当局的排挤下被迫宣布关闭。
   1916年十七房人郑芳正在上海十六浦创办“承余蛋公司”,1920年改称“茂昌蛋业公司”,任副总经理。1927年改组为茂昌蛋业冷藏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广设分号,开国人兴办冷冻业之先声。
   十七房人郑尊法(1899—1970),字玉川,1918年留学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化工系,1923年毕业回国,1924年在上海集资创办“民生墨水厂”,任厂长,该厂为我国民族墨水工业的开拓者。起初产品除墨水外,有印油、印水、胶水、白糊等。1931年成为全国最具信誉和影响的墨水厂之一。1948年产量达25万打,创历史最高水平。1963年该厂更名“英雄墨水厂”,郑尊法仍任厂长。该厂现称“上海墨水厂”。
   郑氏家属经营发迹以后,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他们是宁波帮早氏族经商集团也是宁波最早的领衔商人,其商业集团形成为宁波最早、最大、最多的一支的商业队伍;二、发迹以后,资助慈善社会事业,捐资达数亿计,为国家、为家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三、由于封建社会思想的传承,这些商帮巨子,多数都捐了官,致使郑氏一族有权有势,为其发展商业之路打下了结实的基础;四、商帮发迹后,大兴土木,在宁波、舟山、上海、杭州、镇海城内等地都兴建了许多豪华的宅院,在十七房也扩建了许多宅院,如:后房楼、立房、新屋、恒德房等这些民宅,都是在清中后期发迹后兴建起来的。郑氏早期商业集团的兴起,十七房郑氏作为宁波帮的发源地宁波帮的摇篮,是宁波人的骄傲。

共 413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写了郑氏十七房地理位置、面积大小、悠久历史。经商的,讲究信誉良心,盛名在外。以大量的笔墨,写了经商的成员构成以及有关经商的事。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字里行间,流露钦佩和仰慕之情。那股自豪感油然而生。脉络分明,也给作者普及了有关十七房郑氏的知识,给人振奋。引经据典,可见才识渊博,博览群书。有历史底蕴,也有现代气息,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作者是宁波人,为家乡的文化和繁荣代言,这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欣赏。推荐【编辑:云儿飘】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云儿飘        2016-01-06 10:53:31
  满腔热情,一路高歌。喜悦之状,清晰明了
本末终始
2 楼        文友:云儿飘        2016-01-06 10:53:46
  感谢献稿,祝更进
本末终始
3 楼        文友:云儿飘        2016-01-06 10:53:59
  期待更多精彩
本末终始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