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墨海放牧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墨海】家乡冬韵(散文)

精品 【墨海】家乡冬韵(散文)


作者:雨春 进士,11483.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60发表时间:2016-01-07 09:52:19
摘要:家乡冬天的味道,首先是甜的,一种比糖更有韵味的甜,哪怕是最普通的水。春夏秋三季,渴了,双手捧起一掬就喝个痛快,是一件最常见的事,那水里充满着阳光的味道。而冬天的变成为固态的水却又多了些嚼头,除了冰外还有那洁白的雪。

迁居烟雨江南已经二十多年了,可一直不习惯同样有四季却又四季难分的江南气候,特别是江南的冬天,明明是生活在冬季,可那气温嗳昧地在零度以上徘徊。倘若冷不丁地走进那些依然花绽蕊吐的公园,不仅可见蜂蝶的翩舞,还有许多鸟儿在鸣唱,总让我在心里问自己,此时是秋天还是春天?
   这似冬却又非冬的季节,常常使我人在曹营心在汉,情不自禁地去回眸家乡港城,特别是处在沿海滩涂那个村庄的冬天,那里有着与江南大相径庭的冬季。
   我的家乡,离开那条滚滚东去的长江的距离只有四百公里,但十里路不同天,光从主色调来看,家乡的冬季就迥异于江南的氤氲的绿色,是一种灰白与土黄交错的旋律,似那些年代久远的老照片的色彩。
   我的家乡地处在黄海之滨的盐碱滩涂地区,每当秋风吹走源于春夏的青绿后,留给冬季大多是枯黄。千林万梢都光着臂膀,临风杵立,颇有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阴柔的当数那密布水域之滨的那些芦苇的花朵——洁白的荻花,随风起舞的荻花,恰若低垂的白云漂浮着。没有高楼大夏的村落,云天自然清明,与白云相连的是那一道道袅袅升腾而起的炊烟。有炊烟升起的地方是家,也是游子的根,难怪无论是谁也无论谁走到哪里,都不会摆脱对家对家乡的思念,每一个地方的天空都有那么一片云,一片与家的炊烟相连的云,一片携带家乡味道的云,一片承载家乡原风景的云。
   多年的风化终于将沿海大地的黑色拿走,留下了永不变色的土黄,只要你生养在那方土地上,谁都抹不去那简朴的色彩。秋收获了春夏的成熟后,把敞开胸怀的土黄彻底留给了冬天,也将土黄定义了那方人的性格。那一年的冬季,当我迁居江南时,八十高龄的双亲的眼角嘴角都布满了微笑,可我知道他们的心里不知承载着多少痛。妈妈不停地给我、我的儿女唠叨着几乎是重复的几件事,搁下老烟袋的父亲一声不吭地从床沿上站了起来,走到院前的小园地里,抓起了一把干燥的细土,然后不停地用手搓揉,直至手中的泥土成为了土黄的粉末,才放在一张家乡的火纸上包得严严实实,递给我时轻轻地说:“水土不服时,撒少许即可!”那把土黄的泥土至今还收藏在我厨房间的橱柜里,尽管一次没有用过。
   家乡冬天的味道,首先是甜的,一种比糖更有韵味的甜,哪怕是最普通的水。春夏秋三季,渴了,双手捧起一掬就喝个痛快,是一件最常见的事,那水里充满着阳光的味道。而冬天的变成为固态的水却又多了些嚼头,除了冰外还有那洁白的雪。
   每年,岁月刚刚靠近冬天的门楣,几场西北风吹过,就将曾经川流不息的河面给覆盖上一层厚厚的冰。由于当时的水质好,不要几天,那白玉般的冰面上,不仅我们孩童可以在上面抽陀螺、滚铁环等,就是那老牛拉着大车也可同通行。每一次玩累玩渴的时候,就直接到人家挑水食用的洞口,去捞一块如同玻璃一样透明的冰块,就放到嘴里,“嘎嘣、嘎嘣”地大嚼起来。现在看起来是不卫生的举动,却很少有人因此而产生什么疾病,其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当时的孩童的身体抵抗力极强,二是那个时代近乎零污染,人们食用的水大多直接从河水里挑回家的。
   雪,在那时是家乡冬天里常客,不仅雪量大,往往深达及膝,而且经常是一下就是数日。每逢大雪纷飞时,不仅大人们十分高兴,瑞雪兆丰年嘛!更乐坏了那些孩童,不管父母们怎么嘱咐,孩童们还是置若罔闻,不是去堆雪人,就是去打雪仗。即使不口渴,也不顾手被冻得彤红,双手捧起一大把雪,几下就搓揉成为圆圆的雪球,不停地大嚼起来,其滋味一点不低于今日的夏日冷饮。
   那时的冬天,是一个农闲的季节,空旷的田野中很少看到昔日忙碌的身影,只有那些三麦静静地覆盖着地面。看似寂静的大地上,却脉动着无尽的生机。三麦不仅在地面下生根扎须,根部也在分蘖生长。那些野菜野草的种子,也在冰雪融化的水的润泽下,伺机撑破土层,去顾盼梦想中的南天白云、丽日阳光。我说那些冬天的静是表面现象,不仅是指那些田野的土下生机,也包括那些村庄。每到冬季,闲了下来的妇女就会利用当地生长的大量芦苇,去编织苇席和日常使用的生活用具,也形成当地特色的一种副业。纯手工的操作,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不要说平素要起五更睡半夜地忙碌,倘若接近交货期时,通宵达旦是经常的事,村庄就成了不夜天。
   真正能够让那时冬天静下来是那连续数日的雨雪天。雨雪坠落那些茅草上,雨雪溶化为水后,慢慢地流到屋檐,就会在屋檐形成一排排长短不一的冰柱,晶莹剔透,似玉雕的帘子悬挂着。那时的道路特别是乡村之间的路大多是土路,遇上雨雪就泥泞不堪,人们大多宅在家里,没有要紧的事一般不会轻易上路。要不是那袅袅升腾的炊烟,世界就好像走回了洪荒时代。
   尽管那时的我们的衣服单薄,气温也相对的低,但好像一直没有怕过那个冷字。每天早晨无论西北风如何吼叫,背起书包,一路小跑,到达学校时虽然没有满头大汗,手脚的暖气一直可以保持到下课。一旦下课了,仅有的十五分钟,又成为活动取暖的时间。每天放学后,赶紧将作业做完,一丢下饭碗就会聚集到生产队的社场上,去玩游戏,好多时候是去模仿当时的战争片,去表演玩打仗。没有导演也不需彩排,完全是靠记忆和临场发挥,却也能够演得绘声绘色。往往玩得热火朝天,动不动脱去自己的外套棉衣。
   家乡的冬天往往冰天动地,却从来阻挡不了人们追求幸福的脚步。每年的冬季,人们除了积极准备欢度中国年外,好多人家会为适龄的青年去准备或者举行婚礼。当地有一句俗语——有钱没钱,娶个媳妇过年。吹吹打打的迎亲队伍,撒下一路喜庆。婚嫁的人家到处荡漾着中国红,就连前往贺喜或者观看的人也会穿戴一新。有时候,同一个村庄上,张家的鞭炮的硝烟还没有散去,李家的爆竹又冲天而起,使得整个村庄都欢天喜地。
   在我童年的心中,划分冬季好像不是那节气上的什么立冬,也不是植被上那些枯枝萎叶,而是父亲是否在门楣上挂起吊搭子。吊搭子是二张用芦苇编织出的席子合在一起,四周在用篾子和麻绳牢牢扎紧,上方用二个麻绳做成的扣子,正好悬挂在门楣左右的二个橛子上。吊搭子一般只有门的五分之四高,其上部为了透光通气,而下部则严实封闭。有人出入必须从二侧掀起缝隙才可以通过,而一旦人通过则有靠着自重自动垂下,既保证了室内温度,也挡住室外的冷气进入。
   在农村没有电力的时代,冬天的取暖都是靠柴火,由于生产力落后,那时的柴火都是比较紧张。一般人家往往将烧饭时那灶膛的火烬用铲子再掏出来,装进秋天就制作好的火盆(泥巴加工出来的)里,将热量散发到室内。只有到了天气特别冷时,人们才会在居住的室内燃起一些树枝和树根,而且一般是在晚上。一旦谁家燃起这样的篝火,左邻右舍的人就会过来串门,在一起谈天说地。岁数大的人动不动用火剪夹起一块炭火去点自己的老旱烟,而儿童们一边在火盆周围烧山芋、爆米花吃,一边去听那些陈旧的故事。那些故事为了儿童的安全,常常被讲述的人加进了许多善意的谎言。
   有一幅关于冬天田野的画面,一直剪影在我脑海里。一头老牛低头奋蹄地拉着月色的犁,一个健壮的农人一手扶着弓形的犁柄,一手扬起手中的大鞭在空中抽着响鞭。当牛、犁、人都进入角色后,吆喝牛的人就会情不自禁地哼唱其信天游来,那种连他自己都听不懂但牛却明白的歌声,不仅亢奋了牛拼命去耕地,也在赶走自己的孤寂的同时,解了自己的困乏。一人一犁一牛共同构成了生机盎然的冬耕图。那个时代一直提倡深耕细作,只有土地深翻过来,经过一个冬天冰冻,土壤才会疏松,来春的庄稼才会粗壮,所以冬耕实际是在为明年的丰收在打基础。
   在那些年代的冬季,有一个事也是让人无法忘却的,那就是一年一度的上河工。那些年为了旱涝保收,政府年年都会安排新修或者拓宽的水利工程。成千上万的青壮劳力云集工地。河岸上彩旗飞扬,河道里挥汗如雨。尽管干着又苦又累的活儿,但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从来没有人叫苦叫累,相反的是歌声不断,号子不绝,无不展示了人民战争的威力无穷。
   无怪有人说:冬天来了,春天就不远了。因为冬天的尾部是春节。千家万户一到年三十的午饭后,都会在门窗上贴上鲜红的春联。那些祝愿的话语和美好的期待,共同将家乡的冬季推进了喜庆的巅峰。除夕夜的零点钟声一响,鞭炮四起,将整个村庄照亮得如同白昼一般。同时地方特色的麒麟调在震天的锣鼓声中,轮流唱响在家家户户的门前。
   大年初一的开门鞭炮一响,人们在喜庆中彻底告别了冬季,也迎来了充满希望的新春。
  

共 335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怀旧的文章,一篇记叙故乡冬季情景的散文。在作品中,作者详细叙述了故乡的冬季与现在居住地在温度和节令上的不同,把儿时的记忆翻了出来,叙说了一番,展现了一番。故乡的冬天是寒冷的,绝不像作者居住地这样是在零度以上徘徊。故乡的冬季又是温暖的,那是因为年少的作者和小伙伴们都有一颗滚烫的,不怕寒冷的体魄和心灵。作者用深情的笔触描写了那个时代冬季农村的风情:小河封冻了,上面可以过牛拉车,庄稼在地里蛰伏着,外表的宁静中却涌动着忙碌。那是妇女编织苇席的身影,那是河工修筑河堤的身影,那是新人们结成秦晋之好的身影,那也是人们期待着来年丰收的身影……作品语言优美大气,看似信手拈来的词语,却反映出了作者深厚的功底。佳作,力荐!【编辑:透明秋语】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107003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6-01-07 09:53:00
  一篇佳作,一篇美文!拜读了!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6-01-07 09:53:22
  感谢赐稿,期待精彩继续!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6-01-07 09:54:01
  问候雨社,新年快乐!创作丰收!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4 楼        文友:软浪细沙        2016-01-07 17:26:12
  感谢赐稿墨海,放牧心情!
5 楼        文友:云水逸        2016-01-10 16:39:10
  拜读雨社的美文,继续学习中,呵呵!
缘于文字我们相识在江山!
6 楼        文友:雨中太阳        2016-01-11 19:19:35
  老大能把家乡的冬天写活写熟,莫非还想蒸了不成,好文,点赞!
女人不仅要丽质更要励志!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