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情感小说 >> 【绿野百善孝为先征文】荣辱兴衰一念间(小说)

精品 【绿野百善孝为先征文】荣辱兴衰一念间(小说)


作者:雪落黄河边 进士,6786.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43发表时间:2016-01-07 20:57:20

【绿野百善孝为先征文】荣辱兴衰一念间(小说)
   人这一生,哪怕是默默无闻地活着,也千万不要走错路。一念之间的恶念就会导致捶胸顿足的懊悔,所以人世间花多少钱也买不到,挽不回的就是后悔药。正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悔之晚矣-----可是有这样一个人,虽然做了错事,也曾一度被人们误解,甚至付出名誉的损伤,最终的结局却是被人们赞美与钦佩,而不是唾弃。知错就改,善莫大焉。-----题记
   【一】
   八月的乡村早晨是处在安静之中的。因为这个时节,也正是地里没有任何活计的时节,棒子还没成熟,正是生长期,既不需要除草也不需要浇水,一切该干的活都已干完,人们无需惦记地里的事。加之伏天天气炎热,知了也吵叫不停,让乡村显得焦躁不安。人们白天懒得出门,晚上也很难入眠,只有早晨还算清静凉爽。所以大家伙都在安心地睡着早觉,村里静悄悄的,我也在睡梦中享受早晨的清凉。
   突然,村长的广播破例唱起了国歌。我迷迷糊糊地睁开双眼,想听听村长要说什么事。村里人都知道,只要大喇叭唱起国歌,不是村长要传达上级的什么指示就是村里准有事情发生。村长是老村长,干了快二十年,村民们对他的印象还不错。他的声音极富表情,传达好事的时候,比如领个补贴养老金啥的,声音就特别兴奋。要是上面计划生育来检查啥的,声音就有一些紧张。要是谁家有个红白喜事啥的安排帮忙人也是不一样的,或伤感或高兴,人们一听就猜个大概。今天这么早就放起了大喇叭,不惜打扰村民们的睡眠,肯定有重要的事情要讲。所以,我必须得听听。不但是我,村里很多人肯定都被吵醒了。
   国歌唱完之后,就听见村长声音沉重地说:“大家注意了,大家注意了,家西的张学成家有丧事,张学成家有丧事,需要安派忙乎人。下面我念一下忙乎人的名单,请大家注意听。凡是念到名字的劳力们,不管你手里有啥活计,都要放一放,都要过去帮忙!谁家早晚都有这样的事求人,所以,你们必须去帮忙!这是人之常情……”
   “啥?张学成家有丧事?他爹张华死了?”村长的这一消息公布,我的心一沉,能够想象得到村长发布的这个消息不亚于一枚重型炸弹在村里爆炸,令安静的村庄早晨一下子沸腾了。真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早已将沉寂的老故事又在回想,那个关于老教师张华的话题瞬间又爆发了。
   我走出家门,果然如我所料,大街上已是三五成群的男女村民们在十字路口聚集,表情惊讶,或者愤懑的都有。大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不用打听我就知道,他们都在说老教师张华的过去荣辱兴衰和晚年清白不保的丑闻。村民们就这样,别看平时憨厚,但有啥丑闻发生,瞬间就会传的满村人皆知,鸡飞狗跳的才算心理得到平衡。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听说老教师张华死了,我也很难过,心里说不出的滋味。我想村民们也都和我一样的想法吧?人死了,万事皆无,没有功过是非。该原谅的大家伙自然都会原谅的。更何况,张华是七十多岁快八十的人了,并且已经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蹲了三年的监狱,还有什么可计较的?村民们大都是聚在一起说着同情的话题,也有一些人提起张华的过错仍是津津乐道。甚至会骂上一句:“早就该死了,死了肃静,死了村里也少了一个祸害。”“就是,这么大年纪了,还想老牛吃嫩草,臭不要脸,遭报应了吧?这就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做人要心底坦荡才不会落得人人指脊梁骨的下场!”骂这些话的人都是另一个姓孔的族人,他们和张华家有着天大的恩仇,村里人都知道。但他们的骂声,唾沫声没人会阻拦。因为村民们心里还是同情孔姓人家的。想起几年前村里发生的张华强奸少女的丑事,真是让人恶心痛恨,千夫所指!大人小孩谁不指指点点说三道四?这样没人性的人哪配做人?更何况还是身份地位显赫的教师?
   读者看到这里可能会糊涂了,到底是咋回事?一个七十多岁死者咋会让人这么痛恨?且听我慢慢道来。
   其实村里所有的人都是矛盾的,即恨老教师张华,又同情孔姓人家。但现在大家伙好像都在同情张华了,毕竟张华最后的做法是让人始料不及的,更是令人拍手叫好的,所以对原告孔姓人家的做法有些不满了。真的,这种想法我也有过。
   【二】
   提起这件事,要追溯到三年前的冬天。张华是村里的一名退休老教师,老共产党员。三年前他已经七十二岁的高龄。他个子不高,偏瘦,但特有精神。尤其是他的那双睿智的眼睛特别有精神,对人也是微笑三分,人缘极好。不像村里那些整日在地里干活劳作的老人们晚年那样苍老,萎靡邋遢。他张华在村里的声誉也很高,因为他在村里是功臣,老共产党员,凡是都积极带头,干教师工作将近四十年,教过无数的学生,可谓是桃李满天下。就在他五十五岁退休那年,因为教学经验丰富,讲课风格多样化,接受新事物善用新事物,不拘于形式化教学,所以又被学校返聘回去,又干了十几年教师和名誉校长。只要他在学校讲课,学生和家长都安心。虽然他教的是小学毕业班,但他的班级升入重点中学率总是独占鳌头,名次也总是乡里教育战线前三名。家里的证书,奖状一摞一摞的,很耀眼。所以,他的教师声望在附近乃及县城的教育界里地位极高。
   退休以后,赶上政策改变,教师的工资也一再提升,每月领着三千多块钱的工资,生活惬意安闲。两个儿子,四个女儿都早已成家立业,日子无牵无挂,和老伴两个单独在一处院子生活。日子过得滋润幸福,村里人人羡慕。逢年过节的,儿女们都争着给张华老两口买好吃的好穿的孝敬,或许都想着以后能多分一些财产。但都是村里孝顺的带头人,曾一度被村里人评为五好家庭。就在村里人对冰箱和空调和太阳能这些时髦玩意还很陌生的时候,张华家早已有了。洗衣机,太阳能,也先后入驻张华家的两间小院落,这让村里人更是羡慕不已。平时他家的大门口总是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村里的老头老太太们都喜欢去他家打麻将或者闲聊天。张华家的女人也会热情地烧上两壶开水,泡好上等茶叶给这些人喝。张华老两口很随和,没有一点高傲架势,平时人们还想巴结不着呢,谁不想和他家走得更近一些?
   每逢村里集市,张华便和老伴一起去赶集,专挑新鲜的时令蔬菜买。村里人都尊敬张华,见面都会喊一声张老师或者张大哥什么的。而张华也是带着一份骄傲微笑地回应着。人们都说张华的老婆也有福气,过着和城里人一样的日子,不用干活每月领着工资,花不完就分给儿女们,所以儿女们都争着抢着孝顺,这是多好的事啊!而且,每年逢年过节,凡是他教过的学生有了出息的,都来看望他。
   张华也不小气,毕竟是当教师出身,爱心还是有的,对邻居们的孩子们偏爱一些。也总会拿出家里吃不完的零食分给附近邻居们的一些小孩子们吃。这样,他的威望更高了,人们对他的尊敬已经养成了习惯了,这种出自于内心的尊敬顺理成章的在人们心里生根发芽,自然天成。
   他的妻子年轻时也是村里最漂亮的女人,曾经很多后生追过的美丽女人。她干过多年的村里妇女主任,也是老党员,威望也极高。而且退休之后,也领着几百元的退休金。这样的双党员家庭在村里也是唯一的,儿子儿媳们和孙子孙女们对他们恭敬有加,唯命是从。这样的家庭在村里可以说是条件第一屈指可数了。
   张华的两个儿子也因为老爹是教师的缘故,在村里也是混得如鱼得水,名气和财气大大提高有加。大儿子张学成虽然文化水不多,但以前在生产队时是拖拉机站的司机,开得一手好拖拉机和脱粒机。后来土地承包到户,他家里购置了一台大型东风脱粒机和犁地用的拖拉机,村里人哪家都得用,所以对张学成也都很尊敬甚至是巴结。二儿子张学虎身材瘦小倒也伶俐,嘴甜如蜜,逢啥人就说啥话,很会圆滑打诨腔,村民们倒也喜欢。也因为文化墨水肤浅而在家种地打工,却娶个媳妇强悍能干会超持家务打点日子,加上平时张华的接济帮助,日子倒也过得惬意。两个儿子没有一个能接父亲张华教学的班,这始终都是张华的一辈子遗憾。
   就在张华退休后不久,妻子因为突发性的高血压的毛病而引起了偏瘫,这一病不要紧,躺在床上再也不能自理。而且这一病就是十几年,都幸亏是张华手脚勤快,心地善良,耐心极好地照顾,才让老婆活得有滋有味,吃嘛嘛香。平日里两个儿子都忙碌,儿媳们倒是经常过来侍候婆婆。终是农村的,有地里活要做,尤其秋收的时候更忙,很多时候还是张华一个人侍候老伴的时间多。
   四个女儿都已结婚成家,倒也经常提着好吃的来看望母亲,只是自己有家有业的,总不那么及时。擦身子,喂药,喂饭,洗衣,做饭,铺床叠被等等的活计张华全都一个人包揽了。老伴嘴歪眼斜,说话口齿不清,平日里口水直流,张华从不嫌弃,对老伴始终疼爱怜惜,殷勤周到。这些都源于他们夫妻几十年的感情基础好,张华又因为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很正直,对妻子有些溺爱。只要妻子想吃啥就做啥,想要啥就买啥,言听计从,从不惹老伴生气。张华逢人就说:“都七十多岁的人了,能在一起陪伴着,哪怕是一种照顾也是温暖的。少年夫妻老来伴,儿女们再好也不如老伴照顾得好。要是他妈走了,这个院子就空落了,我也会孤单的。”
   人生七十古来稀,能够有爱人相依相伴走过一生那才是幸福!
   【三】
   可是这么一个五好家庭,人人尊敬羡慕的老党员之家,却在三年前传出了一件最蠢的事和丑闻,也是他张华一生当中最后悔的事。更是让儿女们都抬不起头来的羞耻事,以至于全村人都在议论指点,鄙视唾骂。连附近十里八村的人都惊动了,听说那件事的人都把他当作特大新闻去互相传播,一个传俩,俩传仨,七十二个传十八,人人知晓。大家伙奔走相告,交头接耳,远近皆知,可谓家喻户晓。
   到底是咋回事?原来,张华退休后就和老伴一起搬出二儿子张学虎家。因为二儿子的子女也都长大成人,他的儿子也到了娶媳妇的年龄,祖孙三代人再挤在一个院子里不方便。可是张姓人家的宅基地已经划完,村里就把张华的宅基地规划到孔姓人家的一方宅子里。这个地区有个习俗,凡是同姓的家族都在一处居住,我们这个村也是。虽然张华被划到姓孔的一片居住,他的教师威望以及平日里乐善好施的善良品行,在哪里都是备受尊敬和好评的。所以,张华就盖起来两间平房,和老伴两人居住。
   张华的邻居是一户年轻的家庭,男人叫孔亮,三十出头,女人叫小艾,也快三十。他们有两个女儿,因为第一个女儿是脑瘫后遗症,有些憨傻,所以特批允许生第二胎。可第二胎也是个女儿,于是不甘心,就想尽各办法又怀上了第三胎,大有不生男童不死心的架势。孔亮每天都去城里干泥水工,小艾在家带孩子种地。因为孩子多,他们的家庭条件非常贫困,平日里连新鲜的蔬菜都舍不得买,水果,零食就更不舍得买了。
   小艾的大女儿叫乐乐,已经十二岁了,因为脑瘫的缘故,平日里就知道吃,嘴特别馋,捞着好吃的狼吞虎咽恨不得能撑死。因此,没心没肺的除了吃啥也不想,她的智力有障碍也没上学,就整日里在家闲逛,偷这家一颗石榴偷那家一把枣的,气得小艾也是没辙。村里人都知道那孩子憨傻,谁也就不追究什么。
   小艾的大女儿乐乐别看才十二岁,却发育得像个十七八岁的女孩,身材粗壮肥胖,模样倒也俊秀。个子也比同龄的孩子高一头,扎着两个小辫子,刺刺挠挠,十天八天的不梳一回。小艾整日忙碌,也没心思打理憨女儿。乐乐皮肤白嫩,脸蛋白皙。尤其是那两个小乳房好像成熟的孩子一般,走路时一颤一颤的,让村里人都笑话当话题议论。都说着孩子长得太快,或许好吃懒做和脑瘫有关。
   自从张华搬过来之后,邻居小艾的大女儿乐乐就喜欢去老教师张华家玩。张华本人随和惯了,不管谁家的小孩去了都给零食吃,对乐乐是有啥好吃的都给她吃。虽然老伴瘫在床上,不会说话,平时也很寂寞,也想有个人来玩来说说话。只要乐乐来玩,张华妻子就斜着眼睛用另一只能动的胳膊招呼乐乐,让乐乐陪着自己看电视。
   时间久了,小艾也没多想,女儿乐乐去老张家玩,一玩就是一上午,很多时候还在张华家吃午饭才回来。回来时还拿着各种吃头给弟弟妹妹吃。这让小艾也很不好意思,感觉亏欠张华家什么似的,也就经常把自家地里的嫩苞米,山芋什么的送给张华家一些,以作回报。
   他们的邻里关系这么和谐,融洽,也是自然的。村民们也都习惯了安静地日子,大家伙没事的时候就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摇着蒲扇拉着呱,说着说着都夸张华家的好日子让人羡慕眼馋,除了老太太有病之外没啥缺陷的地方,想吃啥有啥,多姿!
   【四】
   冬天的乡村很冷也很安静也很萧条,大街上静悄悄的,人们都猫在家里的炕头上不出来。让大家伙没想到的是小艾有一天竟然和老教师张华吵了起来,而且越吵越凶,大骂不已。周围的邻居们都很纳闷:他们两家做邻居好久了,关系一直很好啊?咋还发生激烈的口角战?于是,大家伙听见吵骂声都围拢过来看究竟看热闹。只见小艾怀里抱着最小的孩子,脸红脖子粗发疯似的走进张华家,还一边走一边大骂“:老张华你个不是人的老东西,老不死是!你把俺妮咋了?臭不要脸,老不死的,缺八辈子德老牲口,你不得好死的东西!”

共 12585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看完这篇小说心情沉重,张华是个好老师,为人师表,却真的做出了这等事情,强暴了一个孩子,真是天理难容。一失足成千古恨,那么这样的悔恨能挽救得了什么?难道一个人就这样不堪一击吗?落得个锒铛入狱,最后悲惨死去的下场。还好,他知道自己犯下不可饶恕的事罪行之严重,把自己所有的三万元存款捐献给了教育基金扶贫会,算是良心上的得到了一些安慰。这里要说的是子女们并没有抛弃老人,还算孝心一片,尽心尽责的对待老人。文章语言流畅生动,情节连贯,人物个性,心里矛盾的表现都较突出。推荐阅读,问好黄河妹妹,祝福创作愉快。【编辑秋心】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108002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心契相依        2016-01-07 21:07:57
  雪落妹妹好想你,今天看到你的大作高兴死了,妹妹的文总是有新的亮点,一个人民教师做出了与为人师表相反的行为,让人无法理解和想象,也更加痛恨,他的觉悟和捐款不能弥补他的过错,只能减轻一些他的心灵罪恶的负担。子女们还好让人看了心里舒服了许多。有时间还要来细读妹妹的佳作,学习。祝妹妹创作愉快,希望多来群里我们想你。
2 楼        文友:云舞蓝天        2016-01-10 11:15:44
  做人啊,就怕起邪念走错路,前半生的清誉被一时之念给毁了还要进监狱,晚年的悔恨和自责让他为教育捐献了存款,好在子女没有抛弃他,欣赏姐姐来自生活的文字。好久不见姐姐,很忙吧?
3 楼        文友:有你幸福        2016-01-11 04:02:15
  可惜张华一世英名最后却晚节不保。本来有一份不菲的退休金,令人尊敬的身份、名誉,儿女们也都混得不错,老人也该知足了,可欲望和贪念却毁了他一生的成绩。事发前的人人敬重与出狱后的冷嘲热讽,让习惯了被人仰视了的张华做出来最后捐款的举动。故事发生在小山村,却和现在的打虎反腐相呼应,告诫人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遵守做人的基本准则,追求真善美是历来的真理,无论谁违反了都要遭受道德和良心的谴责,甚至国家法律的审判和惩罚。很成功的一篇小说,祝贺雪姐!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