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梧桐】我的大学生活(散文)

编辑推荐 【梧桐】我的大学生活(散文)


作者:宁夏何老三 举人,3709.0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82发表时间:2016-01-10 20:46:56

说来很有意思,俺上大学时,已经是35岁“高龄”了,不是俺上高中时不用功,而是俺家成分高,没有考上大学,直接上山下乡去了宁夏。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时,俺又超龄了。但是,俺“贼心不死”,老是怀揣着大学梦,看到有机会考大学了,就当仁不让地参加了多个大学的招生考试。嘿,老天爷还挺眷顾俺的,让俺一下子考上了好几个大学,最后,俺上了中国人民大学中文专业本科。俺打小就喜欢写作,再说,人大名声在外,好听呀!于是,俺以一个在职生的身份上了5年函授大学,直到40岁的时候才拿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毕业证书。
   俺那阵上大学苦呀,每周最少三次要骑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破自行车,从北京南城的蒲黄榆,无冬立夏骑到北京城西北的中国人民大学上课,每次上课都在晚上6点半左右,俺当时还在一家劳动服务公司下属单位当经理,每天工作极其繁忙,下班最少也要6点多钟。于是,刚一下班,俺就推上破自行车玩命骑。路程大概有个10多里地吧,可能还不止,50来分钟就得骑到教室。这一路上连买个烧饼、吃根冰棍的功夫都没有,而且,俺那阵只挣四五十块钱,还得养活两个上学的孩子呢,哪儿有钱买冰棍!渴了,就趴在路边的自来水管上喝两口。饿了,就紧着咽吐沫充饥,熬两个小时,再骑车回到东城东四的家中。就这么拼了5年,总算是毕业了。
   说起大学生活,就不能不说俺们的老师。
   俺们的老师,都是人大著名的教授和讲师。比如那位芦荻教授,就是曾经给毛主席讲“水浒”的那位教授;教我们其它课的老师,也都是赫赫有名或者是著作等身的教授、讲师,没有一个不是身披彩虹的。
   说起芦荻教授,大家可能从一些报道中看到过,她老人家还是小动物保护协会的会长。她的家中,经常豢养着三四十只流浪狗、流浪猫,有时还更多。她一个月的工资,差不多都得花在这些动物身上。她家的沙发,都让猫呀狗的祸害得稀巴烂。她家虽然经常打扫消毒,但是也掩盖不了那种呛人的骚臭味道,邻居们都受不了这种恶臭。甚至经常把她告到居委会、派出所。
   芦荻教授是一个特别坚持原则的人。俺们当时分大专和大本两个阶段。如果读大专时门门功课是全优,就可以免试外语上大本。我们班的一个班长,就有一门芦荻教授的“古代汉语”没有得到“优秀”,班主任看到这位学生是一位班干部,学习也很认真,就到芦荻教授那里去求情,请她高抬贵手,求她给班长的考试成绩提高两分,这样班长就可以得到全优的成绩而免试进入大本学习了。班主任、学校领导都为这位班长求情,芦荻教授就是不答应。那位班长由于是带职上学,平日工作很忙,也就没有再上本科了。俺们都替班长打抱不平,不过后来仔细一想,俺们的很多事情,就是缺乏这样一种较真的精神和较真的人。如果大家都能按照规矩办事,俺们的所有工作就不会扯皮而没有成效了。
   俺的老师们都有真本事。教俺们哲学课的老师,有一次在课堂上讲的一节课,俺曾基本上笔录下来了。然后稍微加工一下,试投给了一本国内著名的哲学杂志,俺对这本杂志一无所知,更没有一个熟人,稿件寄出去不久,居然被这个杂志一字不改地发表了;另一位教俺们美学课的老师,让俺的毕业论文《论反面人物的美学价值》成为课堂教学的范本。
   俺们的老师都是一些精英级的专家,俺们的同学更是了不起的人物,甚至比老师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们之中,有国字号的领导,有中纪委委员和领导,有中央委员、中央和国务院部委领导,至于司局级干部,更是很多很多。俺和他们其中的一些人关系不错。比如那位中纪委委员,上大学时还是北京一个公司的宣传部长,他做课堂笔记的水平不如俺,每到考试前,他都会请俺到他家去,抄录俺的课堂笔记,并一起复习。俺那时挺会猜考试题的,俺们两人就基本按照我蒙的考试内容复习。嘿,还真准!像古代汉语考试题,俺蒙上了80%,俺们两都考了90分以上!俺们每次复习完毕,都要到他家附近的餐馆去喝啤酒,吃饭。他爱喝啤酒,经常上完课也请俺们去喝啤酒。他还是一个著名的集邮爱好者,他的专题邮集曾获得过全国大奖。他看过很多书,知识很丰富,在一次北京知识竞赛中,他自己得了个一等奖,帮俺也寄了一份答案,俺也获得了三等奖!现在,他担任了重要的纪检工作,俺们就再也没有和他联系,怕影响他的工作。
   俺们同学,以著名作家、著名新闻工作者为多。
   郝在今,八一电影制片厂宣传科科长及文学部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报告文学《跨出国门》、《超级大军的兴衰》,纪实文学集《亡命闯天下》,报告文学集《生存大战》,长篇纪实文学《八千万流民部落——中国人口大流动纪实》、《没有国籍的女人》,长篇报告文学《英雄莫问出处——香港的移民与出入境》,电影文学剧本《肝胆相照》(合作,已拍摄发行),电视专题片撰稿《京城浙江村寻访》,电视连续剧剧本《未来就在眼前》(4集)、《没有国籍的女人》(20集)等。杂文《强项何在?》获1991年《人民日报》黄河杯征文优秀奖,人物通讯《放火专家》获1993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征文一等奖,报告文学《大军魂无归》获1993年国防科工委神剑文学奖三等奖、《立交桥神话》获1994年《光明日报》中国改革潮报告文学大奖赛三等奖,电视连续剧剧本《兵家纪事》(17集,已录制播出)获1998年全军电视剧金星奖三等奖。
   杨菊芳,《北京青年报》党委委员、高级记者、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
   最近,《中国作家》以大篇幅刊登了李战吉的纪实抒情长诗《柴生芳之歌》。诗歌的作者李战吉也是我们同学。他是人民日报甘肃分社原社长、高级记者。李战吉在甘肃任职13年,深入甘肃的大地和人民,写了一批有影响的新闻通讯特写。柴生芳同志因公殉职十天后,应甘肃省委宣传部和临洮县委之邀,李战吉赴临洮采访。111天里,他先后深入柴生芳同志生前工作过的定西市临洮县、安定区、陇西县,走访了11个乡镇、18个行政村、14个企业和产业园区,行程1500余公里,采访150多人次,采写了柴生芳的50多个感人故事,创作了纪实抒情长诗《柴生芳之歌》,生动地践行了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倡导的“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文艺创作主张。
   阮援朝:北京作家协会会员,现任北京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秘书长。组织出版其父、著名作家阮章竞诗集《晚号集》,举办了《诗人诗情诗趣——作家阮章竞艺术作品展》,还曾向山西省武乡县政协、图书馆赠送书籍,在“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时,阮援朝女士将父亲阮章竞抗日战争中获得的一把日本制作小提琴无偿捐赠给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说来惭愧,和这些优秀的同学们相比,俺就太微不足道了,有时候竟有点自惭形秽的感觉。但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俺是一个大家信赖的组织者,俺曾担任过人大函授同学会中文分会的会长,俺现在也是他们的召集人之一。俺们同学之间有说不完的话题,有着亲密无间的友谊。俺珍惜这种友谊,俺爱俺的同学们!

共 278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相比我们的多彩斑斓而自由的大学生活,作者似乎更有一种年光感怀的怀旧感。因为政治成分,因为知青下乡,直到1977年高考恢复,作者才在而立中年走进大学的校园。以一个在职生的奋斗,抒写了一段无无穷年的心路历程。本文诙谐幽默,用一种调侃的语气加轻松的言谈自述,感慨了昨日时光,曾经的大学生涯。昔日的同窗,昔日的师长,哲学讲师,荣誉教授,在一笔涓涓细水的长流中窥探到精彩纷呈的知识梯田。期间,有遗憾,比如那个因为古代汉语没得到优秀失去大本机会的老班长;当然,也有知交收获,比如现在的中纪委郝在今,高级记者杨菊芳;作协会员阮援朝……这里,作者以人怀志,抒发了韶光逝去、荣华瞬过,而情怀不老的情真,也抒表了天降大任于斯人,必苦心志,劳筋骨的志向。用作者的一句话说——俺们的很多事情,就是缺乏这样一种较真的精神和较真的人。其实,大学就是这样,生活就是这样。【编辑:甲申之变】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甲申之变        2016-01-10 20:47:49
  相比我们的多彩斑斓而自由的大学生活,作者似乎更有一种年光感怀的怀旧感。因为政治成分,因为知青下乡,直到1977年高考恢复,作者才在而立中年走进大学的校园。以一个在职生的奋斗,抒写了一段无无穷年的心路历程。本文诙谐幽默,用一种调侃的语气加轻松的言谈自述,感慨了昨日时光,曾经的大学生涯。昔日的同窗,昔日的师长,哲学讲师,荣誉教授,在一笔涓涓细水的长流中窥探到精彩纷呈的知识梯田。期间,有遗憾,比如那个因为古代汉语没得到优秀失去大本机会的老班长;当然,也有知交收获,比如现在的中纪委郝在今,高级记者杨菊芳;作协会员阮援朝……这里,作者以人怀志,抒发了韶光逝去、荣华瞬过,而情怀不老的情真,也抒表了天降大任于斯人,必苦心志,劳筋骨的志向。用作者的一句话说——俺们的很多事情,就是缺乏这样一种较真的精神和较真的人。其实,大学就是这样,生活就是这样。【编辑:甲申之变】
文盲
2 楼        文友:甲申之变        2016-01-10 20:59:36
  大学是个好去处,走进里面,不光成为太学生,监生,还因为谨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同时,大学又是为政之道。因为明德修身,就是治国平天下。何老文中的学生,正是后者。《大学》有语: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欣赏何老美文,我猜何老是老三届的毕业生吧,嘻嘻
文盲
回复2 楼        文友:宁夏何老三        2016-01-12 08:52:59
  谢谢甲申富有激情而又富有启发性的点评。老朽很是感动。不过,点评稍有瑕疵:郝在今不是中纪委委员,他只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编剧。我不愿透漏那位中纪委委员的名字,免得给人家找麻烦。我不是老三届,而是老三届的大哥,我1963年就高中毕业了。因家庭出身而没有考上大学,又上了两年函授学校,还是没有考上。1965年上山下乡去了宁夏,1979年才回的北京。回京后第二年即1980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函授大学中文系,1985年大本毕业。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