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天涯】聚会(散文)

编辑推荐 【天涯】聚会(散文)


作者:吴润涛 秀才,1311.3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31发表时间:2016-01-15 09:18:09
摘要:13名原海工一团七连的战友,来到首都聚会。有第一任连长、指导员和副指导员,有在七连成长起来的几位排长,还有连部的工作人员。其中除个别能常见面外,大多三十多年未谋面。

11月4日,北京天气暖洋洋的,感觉不到半点冬天将至的味道。
   这天,13名原海工一团七连的战友,来到首都聚会。有第一任连长、指导员和副指导员,有在七连成长起来的几位排长,还有连部的工作人员。其中除个别能常见面外,大多三十多年未谋面。
   聚会没别的事由,就是见见面,在一起好好叙叙旧聊聊天。单位两位年轻同事非要为我送行。路上,一位感慨地说,你们不远千里,专程赶着去聊天,可见友谊非同一般;看来战友间的感情,比起一般同学同事来,要深厚纯粹得多!我没吭声,心里却非常认同,并为能拥有当兵的这么一段经历,而感到无比自豪。另一位接着说,其实同学之间的友谊也是蛮真诚的,尤其是高中和大学的同学。我说,是吗?他庄重地点点头。望着他那认真执着的神态,我笑了。心里话,你年纪轻轻的,又没当过兵,哪能理解战友间的深情厚谊呢。
   虽然三十多年没见面,但第一眼都能认出对方,一点儿不显陌生。果真应了伟人的一句话:“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分别后的漫长岁月,霎时竟变得像今天和昨天那么短暂,仅仅只隔了一个晚上做了一场梦而已。如今,天亮了,睡醒了;睁开双眼,大家又在一起了。
   不过,唏嘘感叹总难免。昨天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年轻人,今天竟全成了两鬓斑白的爷爷辈。人生如梦,岁月无情;转眼之间,青春不再。我与连首长和有的排长们,年龄相差五六岁。当年总觉他们年长好多,那么的成熟老练和高不可攀。如今再看,间隔五六岁,简直可以忽略不计,看不出有太大区别。连首长们一句“我们都是同一个年代的人”,轻而易举就把年龄的悬殊给抹掉了。
   但敬重仍一如既往。待把三位连首长簇拥到主位上坐好后,我们方才各自落座。居住北京的老蒋和老杨,是聚会发起人。老杨为人厚道,向来都做无名英雄;老蒋干练利落,现成一个好主持人。开场白言简意赅,特别“煽情”, 立马把大家思绪,带入当年一起战斗与生活的场景之中,表情不由得全都凝重起来。我们七连,其前身是全团有名的后进单位;正是在新班子的带领下,通过全连指战员的共同努力,第一年(69年)便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跃入四好连队行列。连队的先进事迹曾上过人民海军报,登了整整一大版。在座的好几位,都是在七连刚组建的那几年,由战士提拔为排长的,可谓连队建设的中坚力量。
   聚会少不了要喝酒。侯指导员首先举杯。一听到亲切的天津口音,不禁想起他在连队讲课的情景。老高中生在当时可谓大知识分子,绝对的文化人。他讲课很少照本宣科,也从不强加于人。旁证博引,深入浅出;滔滔不绝,引人入胜。于轻松愉悦之间,便能学到很多知识;如果再经过仔细咀嚼,还能悟出一些人生真谛。听他讲课,的确是一种享受。可他总爱拖延时间的习惯,又让大家特别无奈。相邻连队早吹号开饭了,而他却谈兴仍然不减,没有丝毫刹车的意思,几乎每次讲课都要延长半个多小时。我曾当面提醒过他;他却说,太简单了,怕大家听不明白。也难怪,那时的战士,有三分之一只上过小学,有的甚至还是文盲。真要真让每个人都能明白,实在是难为他。今天倒挺干脆,话语不多,特别动情,带头喝了满满一杯酒。
   陈连长温文尔雅,儒将风度。我曾听过一位老首长的评价,说他是块搞政工的好料。我也很认同。而他却像躲瘟疫似的,硬是没上政工的套;一直在军事行政岗位上干到退休。陈连长端起酒杯深情说道,我们不仅是好战友,更是好兄弟,分别三十多年后能在这里重逢聚会,没有深厚的战友情谊,是绝对不可能的。他与每个人都碰了一大杯啤酒。我在部队就数与他接触时间最长,深知他为人的豪爽,也不止一次见证过他的海量。陈连长与侯指导员在七连只呆了不到两年时间,却都赢得了大家的敬佩与赞誉。从人品德行到才干魄力,没有不佩服的。陈连长后来当营长、团长再到工区主任;侯指导员回到地方后,在一个大厂当了多年书记、厂长。
   孙副指导员憨厚随和,特别有亲和力。当年在一起时,大家最爱与他开玩笑。他在国防施工中负过伤,从此落下个头疼毛病。支部只要安排他讲课,就摇晃脑袋喊头疼;硬愿整天泡在工地上,也不肯坐在连部备一会儿课。后来升任连长,还经常喊头疼。多次要求之下,转业到了秦皇岛。大家开玩笑说他装病,头疼也全是想媳妇想的。
   连首长祝酒过后,互相间又频频举杯。中心来回转移,话题不离当年。老蒋与老杨,早早离开连队先后调到海军大院。时间不长,我也去了团政治处。老刘与小陈(如今早已是老陈了),一直坚持到连队整编解散。他们对七连历史演变的全过程,最有发言权。
   忽然,老刘举起酒杯指着我冲大家喊道,这位可是咱七连的有功之臣!不是他的材料写得好,我们七连的事迹,哪能上得了海军报。老刘的话,让我羞赧。当年写《用毛主席哲学思想打翻身仗》的时候,竟然对哲学的基本概念还懵懵懂懂呢!我清楚,这只是老刘要与我碰杯的一个由头。
   酒逢知己千杯少。难得的战友聚会,酒喝不醉,话说不完。没怎么觉着,就到了晚上十点多钟。大家围拢到三位老领导身旁,让服务员拍了张“全家福”。
   从酒店回到宾馆,又接着聊到十二点过后,才意犹未尽各自休息。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情绪渐渐平稳,思绪却异常活跃。像江河决堤的洪流横冲直闯,像草原上脱缰的野马恣意奔跑,像天空中离线的风筝随风飘荡,一时很难停得下来。
   后来的姚指导员与崔副连长英年早逝;另一位冯连长,虽然身体康健,却不肯出门走动;听说有一位战士,回去后竟然蹲了监狱;不少战友目前境况非常拮据;还有很多联系不上……
   铁打营盘流水兵。七连从成立到解散,起码不下千十号人。我们这十三个人的聚会,哪能代表七连的全部?能前来参加聚会,都是身体状况还可以,经济收入不太困难,当年关系融洽又联系紧密的。就这小范围的聚会,在过去电话未普及的年代,恐怕连想都不敢想。当年离开部队时,就以为从此“永别”了。
   老蒋是主持人,也是具体策划人。我与老蒋的接触,始于训练69年入伍的新兵。他代理排长,我在他手下当班长。几年后又在一个排里给他当副手。老蒋像老大哥一样,对我循循善诱,确实尽到了传帮带的责任。他表达能力极强,个别交谈时,情理交融娓娓道来,正式场合中,干脆利落从不拖泥带水。一次主持连队晚点名,不到五分钟即讲明事由宣布解散,顿时掌声骤起,爆发出一片欢呼声。最另人佩服的当属活动能力,战士复员干部转业,都争着要他去联系工作。他只要出马,就没有办不成的事。那年月不兴送礼,全凭满腔热情与恰到好处的晓之以理,主要靠嘴上功夫。老蒋就有这个能耐。
   想老蒋肯定忘不了老杨。他俩同住北京又是老乡,绝对的黄金搭档。老杨曾当面调侃说,明明是我联系的大家,功劳却全记到了老蒋的头上。老杨68年当四班班长时,我还是刚分到连队不久的新兵。由于三班在千里之外单独执行任务,便在他的班里“寄放”了几个月。老杨同时兼任连队宣传队长。可能新兵分配时介绍情况有误,我竟当作表演人才补充到宣传队。怎么解释也没用,只能背上道具箱陪着去周围农村演出。直到被证明确实弄错后,才饶了我。与老杨的亲密接触中,不仅能深切感受到真诚的关爱,同时也欣赏到出众的才华。他多才多艺能编会演,每次开演前先要来段开场白;正规潇洒的军礼、浑厚洪亮的嗓音和标准纯正的普通话,立马就激起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当年的老杨,可谓一表人才,相貌堂堂;言谈举止,风流倜傥。
   一想起与老刘初次见面就特别好笑。他68年从部队院校警卫连分来时,与我铺挨着铺。记得很清楚,他报到时是个下午时光,全排“四班三倒”正轮休息。太阳从窗户斜射进来,正好照着我俩身上。他没吱声,先掏出一本袖珍毛主席语录给我。当我欣喜之余向他表示感谢时,他却忙着卷喇叭筒自顾自地过开烟瘾了,理都不理我。当时想,这大概就是院校老兵的派头吧。后来我当文书他当班长,连里抽他、老杨和我一起编写“连队史”。接触时间一长,才清楚老刘是个极豪爽之人。不拘小节,却粗中有细;肝胆相照,无半点虚伪。
   突然间又想起为我送行的两位年轻同事。他俩都是能在我面前讲真话的人。一位顺着我说。暂且不管他是否由衷,我可是当做肺腑之言听的。战友间的情谊的确不同其他。因为在那个人生阶段,人的思想既单纯,又不太幼稚;既相处时间较长,又来自五湖四海;既无所顾忌,又受部队特殊环境的潜移默化。因此所形成的友谊就非常纯洁、高尚和牢不可破。
   而另一位则逆着我说。我当时听了很不以为然。他的话,实际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直接意思,同学间的情谊也可以与战友相提并论;二是弦外之音,战友之间并不全都有深厚情谊。这会儿仔细琢磨,似乎也很有道理。不管怎么说,战友与同学同属于朋友的大范畴。既然如此,又何必把战友间的情谊,从地上捧入天空呢?接点地气不是更好吗?
   朋友是一种缘分,可遇而不可求。缘分又特别需要情分去不断滋润。离开彼此间的真诚、信任与付出,缘分自然也就走到尽头了。朋友间没有像亲情那样固定不变的名分。与朋友相处,千万不要希求过高。只有这样,才会有朋友。尽管人们都想拥有很多朋友,却不能去强求,也不必刻意维系。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恐怕才是拥有朋友的真谛。
   干嘛要钻这个牛角尖呢。但思绪仍然收不住。又想起事先老杨在电话中说,我们这次聚会实行AA制;只有这样,聚会才有生命力。我怎么回答的呢?好像说,可以给战友添麻烦,但绝不能加负担。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在迷糊中渐渐走进了梦乡。梦中又在一个新的地点举行聚会。七连的战友全来了,大部分竟然不认识。大家举杯相碰,一杯接着一杯;都在争相喧哗,可一句也听不清楚。好在都还是原来年轻的模样,没有一个像如今这么老的。
  

共 380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用详实生动的语言为读者再现了一次战友聚会的情景。这是原海工一团七连的13位战友,在首都北京的聚会。来自天南地北的三十多年未谋面的战友重新相见了,他们是多么兴奋和激动呢?不言而喻,他们之间要有多少话聊呢?读了这篇文章,我们也认识了诸多作者的战友,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岁月,他们的感情依然是如此清澈,令人由衷向往和赞美。一次聚会,既写了眼前之景,又有记忆深处的回忆。欣赏吴老师的真情聚会散文,推荐阅读欣赏,祝新年快乐!【编辑:馨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落晚逸        2016-01-16 16:05:06
  人生的久别重逢,让人感概,文章刻画的深刻、生动。感谢赐稿!
落晚逸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