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水】关不掉的收音机(回首·散文)

编辑推荐 【山水】关不掉的收音机(回首·散文)


作者:周会涛 秀才,1411.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19发表时间:2016-01-18 12:52:35
摘要:回忆收音机在我人生不同阶段带来的乐趣和知识。

记得小时候,我们的娱乐方式总是很简单的。那时,不要说功能繁多的电脑,小巧玲珑的手机,赏心悦目的家庭影院,就连黑白电视都没见过。那时,我们了解外面世界的最普通的方式便是大队里整天声嘶力竭地叫唤的大喇叭,以及靠一条条的电话线连接各家各户的小喇叭。那小喇叭是黑色的,有一个圆盘子那么大,正中间是一个铜钱大小的古铜色扩音器。由于内部结构太过简单,因此发出的声音就像劈柴那么难听。那时,谁家要是有一台收音机的话,便是大家羡慕的对象。而我家,则是村子里为数极少的令人羡慕的拥有一台收音机的人家。那时,父亲是省城的正式工,母亲在村小学当民办教师,因此家境自然要比一般人家过得好些,因此,我家的收音机也就给我的儿时生活留下来一段极富优越感的记忆。
   那台收音机主体是天蓝色的,砖头大小。那时,收音机的频道特别少,在我的记忆里,只有中央一台、中央二台、河北台,山东台四个频道,而且,节目一天到晚大部分时间被革命样板戏所占有,要么选场,要么选段,要么全剧录音。虽说如此,很少的时间还是能够听到一些相声段子的,比如《铁姑娘》等等。更难能可贵的是,每天中午和晚上的固定时间内还能够听到为数不多的长篇小说联播。到现在,虽说小说的内容已经淡忘,但小说的名字至今记忆犹新:《大刀记》《万山红遍》《山呼海啸》《小铁头夺马记》等等。小时最难忘的,还要属每天早起七点钟听样板戏的演员们教场样板戏的节目。当时我虽还没上学,但依然清清楚楚地记得,每天早起,邻近的两位跟母亲一起教书的阿姨便会准时聚集到我们家里,听《杜鹃山》的主演杨春霞老师一板一眼地教唱“家住安源萍水头,三代挖煤做马牛,汗水流尽难糊口,地狱里度岁月不识冬夏与春秋……”直到教完后,三个人才有说有唱地高高兴兴去学校。说实在的,从那时起,我对样板戏就非常喜欢的,这与母亲她们的喜好和熏陶是不无关系的。直到现在,一听到电视里或街头票友们唱起样板戏,一种怀旧的温暖便会油然而生。
   上初中的时候,收音机里的频道已经多了起来,伴随着拨乱反正的春风,节目也开始丰富多彩起来。安徽台播放的刘兰芳老师的一部《岳飞传》犹如一股春风,给我少年的生活带来了一片葱茏的绿意。“枪挑小梁王”“岳母刺字”“八百破十万”“大战金兀术”“岳云锤震金蝉子”等精彩情节往往令人废寝忘食。接下去的便是单田芳先生的评书《隋唐演义》,秦琼、程咬金、徐茂公、单雄信、罗成……隋唐好汉英雄贾家楼结义四十六友名单,以及“四猛”“十三杰”的名字和顺序在当时竟能倒背如流。每天中午放学急匆匆地赶回家里,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收音机,按频道一段段听精彩的评书段子,直磨蹭到一点四十几分,才在母亲再三催促下,和我的要好的同学怀着依依不舍的纠结赶往五里地以外的东小漳中心校去上学,好几次都因迟到被老师点了名,甚至罚了站,而听评书的兴致却丝毫没有减小。那时,物质生活是贫困的,但是,评书带来的乐趣几乎占领了所有的少年时光的回忆,生活的贫苦几乎没有留下丝毫的踪影。
   到县重点中学读高中之后,由于学习负担的加重和考大学的压力,我与广播曾一度隔绝了一段时间。等考上邢台师专后,伴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的生活已经有所好转,家里就专门为我买了一台精致的收音机。由于我报的是中文专业,而中文专业的一些必修课程大多是讲一些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很少涉及作品本身,要靠到图书馆借阅图书。而收音机恰好能弥补这方面的缺憾,能对所学知识起辅助作用。那时,我主要关注的是收音机里与文学有关的内容,比如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早间的《阅读和欣赏》节目,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周二晚间的《文学欣赏与评论》节目,都是我们每期必听的。另外,通过小说联播我们还欣赏了诸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家》《复活》《高老头》等古今中外的一些名著,还收听了当时文坛上名噪一时的《高山下的花环》《凯旋在子夜》《新星》《唐山大地震》等等当代作家的力作。我的收音机不但让我受益匪浅,同时还引发了同宿舍同学收听广播的爱好。每当精彩的节目播出的时候,喧闹的宿舍里便会立刻安静下来。同学们在欣赏节目的同时,增进了感情,也为我们的大学生活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参加工作后,电视机已经相当普及了,而我所工作的学校离县城不远,有时晚上还可以骑车到七、八里远的县城去看电影或录像。虽然如此,听广播的爱好始终没有改变。因为我觉得比起纷乱的画面,收音机那原生态的声音更能缓解工作压力,闭目养神间便可愉悦身心,增长知识,缓解疲劳,产生联想。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自己竟然养成了一种习惯,午休要跟随长篇连播的精彩故事产生奇妙遐想入睡,晚间则要枕着《千里共良宵》的优美旋律入眠,一觉醒来,发觉收音机还响在耳边。值得一提的是,我还有幸参加了2003年岁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节目的“关爱女童”征文。我的稿件《我的女儿丽媛》被采纳,并在征文结束的最后一期节目中播出,为此,还获得了100元钱的征文奖呢。
   最爱听的要数单田芳先生讲的评书了。一句话叫凡有井水处,皆有单田芳,可见其评书的受欢迎程度。应该说,单田芳先生的音质、音色在高手如云的评书演员中不是最好的,但是,他的声音苍凉沙哑中富有磁性的声音却透着一种特殊的魅力。更主要的,单田芳先生是一位多产的艺术家,他的历史评书,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一段段小历史组成的一部大历史。从大周的《封神演义》讲到《隋唐演义》,从近代屈辱的《百年风云》,讲到民国的军阀纷争。单田芳的历史评书,绝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简单的讲解,其间,既有王侯将相的文治武功,又有市井人家的悲欢离合;既有历史事件的起承转合,又有英雄才俊的卓越功勋;既有生动的故事,又有精到的评论;既有忠臣良将的忠肝义胆,又有奸佞小人的谄媚狡诈;既有金戈铁马的恢弘气势,又有离奇情感的缠绵悱恻……听他的这部分评书,让我们在很过瘾的娱乐中尽情畅游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感受到作为华夏子孙的自豪与伟大。他能让人在娱乐中大开眼界,学到教科书上根本学不到的东西。一段时间兼任历史课,教学中由于融入了单田芳评书中的内容,驾轻就熟,游刃有余,使得课程讲得通俗生动,很受学生的欢迎。而单田芳评书中的武侠小说,诸如《三侠五义》、《七杰小五义》、《白眉大侠》、《童林传》、《三侠剑》等等,更是塑造了像展昭、白玉堂、徐良、白云瑞、童林、圣英……一个个万般神通的豪杰侠士,一段段离奇曲折的江湖传奇。江湖险恶,血雨腥风;刀光剑影,侠骨柔情;前仇旧恨,九阴真经;机缘巧合,绝境逢生……与电视剧画面上残酷的血腥场面,阴森的场景和怪笑,虚假夸张的人物造型不通,单田芳则是通过评书的语言艺术,娓娓道来,从平和的讲述中演绎一出出惊险刺激的成人童话,给人以想象空间,让深处激烈竞争中的人们边闭目养神,边得到精神上的解脱和愉悦。
   如今,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各种各样的娱乐工具和方式一下子眼花缭乱地涌入我们的生活。当人们越来越多地沉醉于QQ、微信带来的便捷,在网络上与认识的或不认识的网友们聊得昏天黑地,死去活来的时候,我依然不改初衷,同时又享受了高科技到来的听觉盛宴。我让女儿在我的手机中下载了一个蜻蜓FM的软件,通过WIFI,在远离高辐射的氛围里欣赏诸如《柴巍爱阅读》、《慕容故事会》,山东广播电台经济频道的《叶文有话要说》,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的《建楼读报》等等都是我喜欢的节目。今年,我文学创作的一些题材和灵感,许多都来源于广播。另外,我还通过蜻蜓FM软件下载了一些小说,上下班途中或晚上出来散步的时候,把手机放到上衣口袋里,边走边听,其乐无穷。

共 305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关不掉的收音机》一文以饱蘸深情的笔触及了一段段和收音机有关的岁月,可以说,作者听收音机的历史,就是他的成长史也是他思想成熟的过程:小时候听的样板戏,初中听的历史小说,大学时听的文学欣赏讲座,都成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美好回忆,滋养着他的人生。甚至是在参加工作后,电视普及了,他也不改对收音机的一篇痴心。听收音机,成了作者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在睡梦中也要听收音机,伴他入梦。而在叙述中,作者又用大量的笔墨写出了对单田芳老师的评书的喜爱之情。现在,科技进步了,电子产品层出不穷,但作者听收音机的痴心不变。此篇文章紧紧地围绕文题来选择材料,组织文章,让读者们也随着作者共同回忆了那一段有关收音机的历史。回首美文,推荐共品。【山水神韵编辑:孔夫子门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孔夫子门生        2016-01-18 12:55:37
  在编辑的同时,也在回想着自己小时候听收音机的场景,那真是一个美好的回忆。
回复1 楼        文友:周会涛        2016-01-18 17:06:23
  多谢吕老师的精心点评,我们是同行,又有共同的爱好。
2 楼        文友:在河之洲        2016-01-18 22:21:30
  一下子想起我家的收音机了,正像作者描写的一样,听收音机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