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边城冬夏

编辑推荐 边城冬夏


作者:绿叶草根 探花,19138.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52发表时间:2016-01-24 09:29:13

重庆秀山边城洪安伸出一只手,湖南花垣边城茶洞伸出一只手,两只手紧紧牵在一起,就牵出了一个美妙绝伦的边城。美妙绝伦的百美图里,有清江荡波、翠翠婆娑、老爷爷朴质、拉拉渡过河、大黄狗旋涡……黄绢幼妇,妙不可言。
   乡土文学是一条蹊径,是一条捷径。文学大师沈从文挥笔一划,蹊径顿生,捷径顿成,于是,美妙绝伦的百美图就带着渝东南、湘西和黔东北典雅的民俗风情和瑰丽的文化精华、带着边城各族人民厚重的人文历史和淳朴感情,风风火火地走向了世界。
   乡土文学有着最为真挚的情感,有着浓郁的人间味与乡土味,贴近生活,记叙风物,写照人生。有关乡土文学的作品,大多是务实细描、平实写意、怀故深谙、情透纸背的,所以她总会给人一种欣欣向荣、向往美好的品类眷故之感,如饭后清茶,其淡香能沁人心脾,在不断回味中体会着什么是烟火的气息,什么是民间的静怡;如茅台美酒,其浓香能喷洒全球,在反复品尝中享受着雾涌云蒸般的舒畅,玉液琼浆般的神秘。说一千,道一万,总是难以表达,总是莫可言状。
   边城秀山,武陵福地,西南毗邻云贵高原,却没有云贵高原之高寒;东接湘西群山,却比湘西群山更肥沃。六十多年很少离开秀山,徜徉和酣睡在同样有四季却又四季难分的江南气候里。江南的冬天,明明是生活在冬季,可那气温嗳昧地在零度以上徘徊。倘若冷不丁地走进那些依然花绽蕊吐的公园,不仅可见婚纱的拍照,还有许多鸟儿在鸣唱,总让我在心里问自己,此时是秋天还是春天?
   六十九年了,一直在有四季却又四季难分的江南气候中徜徉或者酣睡。特别是江南的冬天,明明是生活在冬季,可那气温嗳昧地在零度以上徘徊。每每走进那些依然花绽蕊吐的公园,不仅可见婚纱的拍照,还能听到许多鸟儿在鸣唱,梅江中的野鸭子在水面顽皮地画了一圈又一圈。人们摸了摸我的单衣薄裳、听我海吹铁骨,不去管此时是秋天还是春天。
   这似冬却又非冬的季节,使我六十九年不肯烤火。当人们点赞我身体的时候,我又谦虚了起来。从远处大处说,我首举全球温室效应立论;从近处小处说,那些中青年妇女,还穿着短裙,短裙下面的万能无敌袜比夏天的文明无底袜也厚不了多少。
   我的家乡,离开那条滚滚东去的酉水与梅江河之距离只有十来公里,主色调始终是那氤氲的绿色,这是一曲昂扬奋进的旋律,这是一支吐春流绿的凯歌。
   我的家乡地处渝湘交界处的丘陵地区,每当秋风吹走源于春夏的青绿后,留给冬季的小半是枯黄,大半是常绿,最显眼的是秋枫无意中留下的残红。千林万梢针叶阔叶混杂,有的光着臂膀,临风矗立,颇有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有的四季常青,就是五彩缤纷中最具优势的主宰。没有高楼大夏的村落,云天自然清明,与白云相连的是那一道道袅袅升腾而起的炊烟。有炊烟升起的地方是家,也是游子的根,难怪无论是谁或者无论谁走到哪里,都不会摆脱对家对家乡的思念,每一个地方的天空都有那么一片云,一片与家的炊烟相连的云,一片携带家乡味道的云,一片承载家乡原风景的云。这云,在脑际,在记忆深处,在魂牵梦绕的情感和梦幻之中。
   一斤岩石四两屎。多年的风化终于将黄泡岩的一部分变成了土地。只要你生养在那方土地上,谁都抹不去那简朴的色彩。秋天收获了春夏的成熟后,把敞开胸怀的土黄彻底留给了冬天,也将土黄定义了那方人的性格。
   那一年的冬季,当我离开家乡到中学任教时,父老乡亲亲的眼角嘴角都布满了好奇:为什么那些干部,那些整人专家,像围猎野猪一样,四面八方都有围堵截阻的攻击者,结果却不知道我何以轻而易举地走出了他们预设了将近二十年的包围圈,走出了高山大林。
   可他们不知道我的心里到底承载着多少苦痛、多少遗憾、多少屈辱。他们在好奇之后,都慢慢地改变了以前对我那种冷漠无视的态度,改变了以前对我那种不屑甚至敌视的眼光,改变了以前对我那种肆意践踏的语气和口吻。有的人甚至感慨地说:“有福终究在,石头有翻身之日!”
   故乡冬天的味道,首先是甜的,一种比糖更有韵味的甜,哪怕是最普通的水。春夏秋三季,渴了,双手捧起一掬就喝个痛快,是一件最常见的事,那水里充满着阳光的味道。而冬天的变成为固态的水却又多了些嚼头,除了冰外还有那洁白的雪。
   每年,岁月刚刚靠近冬天的门楣,几场西北风吹过,就将门前的几块大田给覆盖上一层厚厚的冰。家乡叫作桥堡寨,几块大田的名字叫作当门大坵。由于当时的水质好,不要几天,那白玉般的冰面上,不仅我们孩童可以在上面抽陀螺、滚铁环等,还用桥堡儿童造的滑板车在当门大坵纵横驰骋。每一次玩累玩渴的时候,就直接到人家挑水食用的泉眼,去捞一块如同玻璃一样透明的冰块,或者到芭茅上、竹叶上去摘一根如同玉石一般晶莹的冰锥,顺手牵羊地放到嘴里,“嘎嘣、嘎嘣”地大嚼起来。现在看起来是不卫生的举动,那时却很少有人因此而产生什么疾病,其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当时的孩童的身体抵抗力极强,二是那个时代近乎零污染,天旱时人们食用的水则大多是直接把大后山的田水挑回家的。
   雪,在那时是家乡冬天的常客,不仅雪量大,往往深达及膝,而且经常是一下就是数日。每逢大雪纷飞时,不仅大人们十分高兴,瑞雪兆丰年嘛!更乐坏了那些孩童,不管父母们怎么嘱咐,孩童们还是置若罔闻,不是去堆雪人,就是去打雪仗。即使不口渴,也不顾手被冻得彤红,双手捧起一大把雪,几下就搓揉成为圆圆的雪球,不停地大嚼起来,其滋味一点不低于今日的夏日冷饮。
   那时的冬天,只有小麦、油菜和各种蔬菜静静地覆盖着地面。看似寂静的大地上,却脉动着无尽的生机。小麦不仅在地面下生根扎须,根部也在分蘖生长。那些野菜野草的种子,也在冰雪融化之水的润泽下,伺机撑破土层,去顾盼梦想中的蓝天白云、丽日阳光。
   真正能够让那时冬天静下来的,是那连续数日的雨雪天。雨雪坠落在那些茅草上,雨雪溶化为水后,慢慢地流到屋檐,就会在屋檐形成一排排长短不一的冰柱,晶莹剔透,似玉雕的帘子悬挂着。那时的道路特别是乡村之间的路大多是土路,遇上雨雪就泥泞不堪,人们大多偎在家里,没有要紧的事一般不会轻易上路。要不是那袅袅升腾的炊烟,世界就好像走回了洪荒时代。
   尽管那时我们的衣服单薄,气温也相对地低,但好像一直没有怕过那个冷字。每天早晨无论西北风如何吼叫,背起书包,一路小跑,从美女山西麓爬上去,又从山顶走下去,到达学校时虽然没有满头大汗,但是手脚的暖气一直可以保持到下课。一旦下课了,仅有的十五分钟,又成为活动取暖的时间。每天放学后,年龄大一点的就放牛割草或者煮饭喂猪;年龄小一点的赶紧将作业做完,一丢下饭碗就会聚集到生产队的社场上去玩游戏,好多时候是去模仿当时的战争片,去表演玩打仗。没有导演也不需彩排,完全是靠记忆和临场发挥,却也能够演得绘声绘色。往往玩得热火朝天,动不动就脱去自己的外套棉衣。
   家乡的冬天有时候冰天冻地,却从来阻挡不了人们追求幸福的脚步。每年的冬季,人们除了积极准备欢度中国年外,好多人家会为适龄的青年去准备或者举行婚礼。当地有一句俗语——有钱没钱,娶个媳妇过年。吹吹打打的迎亲队伍,撒下一路喜庆。婚嫁的人家到处荡漾着中国红,就连前往贺喜或者观看的人也会穿戴一新。有时候,同一个村庄上,张家的鞭炮硝烟还没有散去,李家的爆竹又冲天而起,使得整个村庄都欢天喜地。
   在我童年的心中,世上最热闹最好玩的事情就是看别人接新娘,因为那时那地一切都美不胜收,一切都异乎寻常。鞭炮一响,新娘一进入视野,一溜烟的童稚亢奋的喉咙立刻放开,刹时儿歌雷鸣:新姑娘,头发长,一批批到肩膀上……
   在农村没有电力的时代,冬天的取暖都是靠柴火,由于生产力落后,那时的柴火都比较紧张。一般人家总有木炭、刺炭,有火盆的在火柜里或者地板上用火盆烤火;没有火盆的就在地面上烤火。只有到了天气特别冷时,人们才会在居住的室内燃起一些树枝和树根,而且一般是在晚上。一旦谁家燃起这样的篝火,左邻右舍的人就会过来串门,在一起谈天说地。岁数大的人动不动用火钳夹起一块炭火去点自己的老旱烟,而儿童们一边在火盆周围烧山芋、爆米花吃,一边去听那些陈旧的故事。那些故事为了儿童的安全,常常被讲述的人加进了许多善意的谎言。
   有一幅关于冬天田野的画面,一直剪影在我脑海里。一头老牛低头奋蹄地拉着月色的犁,一个健壮的农人一手扶着弓形的犁柄,一手扬起手中的竹枝牛刷条在牛背上抽着响鞭。当牛、犁、人都进入角色后,吆喝牛的人就会情不自禁地吼唱起山歌来。农民不会对牛弹琴,却能对天高歌。那歌吼得地动山摇,不仅亢奋了牛拼命去耕地,也在赶走自己的孤寂的同时,解了自己的困乏。一人一犁一牛共同构成了生机盎然的冬耕图。那个时代一直提倡深耕细作,只有土地深翻过来,经过一个冬天冰冻,土壤才会疏松,来春的庄稼才会茁壮,所以冬耕实际是在为明年的丰收在打基础。
   在那些年代的冬季,有一件事也是让人无法忘却的,那就是一年一度的扎潭坝。那些年为了旱涝保收,政府年年都会安排新修或者拓宽的水利工程。成千上万的青壮劳力云集工地。河岸上彩旗飞扬,河道里挥汗如雨。尽管干着又苦又累的活儿,但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从来没有人叫苦叫累,相反的却是歌声不断,号子不绝,无不展示了人民战争的威力无穷。
   无怪有人说:冬天来了,春天就不远了。因为冬天的尾部是春节。千家万户一到年三十的午饭后,都会在门窗上贴上鲜红的春联。那些祝愿的话语和美好的期待,共同将家乡的冬季推进了喜庆的巅峰。除夕夜的零点钟声一响,鞭炮四起,将整个村庄照亮得如同白昼一般。同时地方特色的花灯调与山歌在震天的锣鼓声中,轮流唱响在家家户户的门前。
   大年初一的开门鞭炮一响,人们在喜庆中彻底告别了冬季,也迎来了充满希望的新春。
   大气温室效应,并没有挡住今年北美、欧洲与俄罗斯的风雪甚至暴风雪,但是在武陵山区内的平坝地区,在边城,在我们这里,美丽可爱吸人眼球冰清玉洁的雪花是越来越少见了、于是,男女老幼都盼雪。盼呀盼,盼呀盼,盼得望眼欲穿,县城市民尤甚。
   1月22日、腊月十三晚上,终于天从人愿,下起了一场雪,虽然只是中雪转小雪。今天一早,人们无不欢呼雀跃。虽然才到八点钟,大街上、道路上冰清玉洁的薄雪已消融净尽,好在房屋上多的是银装玉砌,草木上多的是玉树琼花。人们情不自禁地高举智能手机,兴冲冲地把万千雪景收入囊中。
   最亢奋的还是儿童,想打雪仗不见武器,就跑到公园甚至郊外,从草坪上、从草丛间抓起积雪、团成雪球,在嘻嘻哈哈的枪炮声中打得热热闹闹,打得痛痛快快,打得欢天喜地,打得心旷神怡。妈妈拍出了一连串战火硝烟,摄像机收获了一段段精彩视频。
   更精彩的还在后头。
   活到六十九,又见太阳雪。两次见太阳雪,都是在退休之后。退休前有没有太阳雪,不得而知,也许因为那时候全身心都融汇到工作和事业上去了。太阳雪大千奇观,看得我目不转睛。太阳喷薄彤红羞涩,雪花飘舞轻盈喜悦,微风拂枝头湿鸟雀欢庆,金光闪山河壮社会和谐。一场瑞雪兆丰年,万道春光进古稀。
   日上三竿,残雪消散,雪景何其短暂?
   这个冬天烟雨迷茫,却没有多少雨量,雨天同阴天瓜分气候,阴一半,雨一半。
   不知何故,今年冬季的雨天特别多,一场接一场的雨绵延而至,如剪不断的丝线,无止无休,又如女子稠密的心事,重重叠叠。濛濛烟雨,织起江南冬日久违了的一帘幽梦,树叶抖抖索索,边城影影绰绰。
   都说雨是诗意的化身,想来,这个冬天果真与诗有染。
   走在雨中,不禁让人想起戴望舒笔下那个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寂寥雨巷的丁香姑娘;让人想起早春二月,烟雨迷蒙的河岸边,淘米洗衣的农家女子;让人想起暮色四起的河道上,悠然而过的乌蓬船;让人想起江南烟雨的洒脱、豪放、寂冷、绵密,以及许许多多和雨有关的片断。难道冬日还有个和风细雨不须归?
   雨丝缠绕,最容易滋生情愫,若不是打在身上的雨滴或迎面吹来的风带着明显的寒意,会让人忘了季节,怀疑是否置身在初夏时节的梅雨季。
   一蓑烟雨熨平生。江南的梅雨季,也是这绵绵不断的雨丝,也是这水润潮湿的空气,也是这令人感怀的场面。“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正如诗中所言,雨丝轻坠的日子,闲愁轻抛,最是相思难解,尤其对于多愁善感的人来说,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就像一块吸足了水的海绵,湿漉漉的,稍一碰触就能激出水来。
   于潇潇雨夜独自漫步,望着桔黄色灯光映照下那条端端庄庄的大理石板甬道;望着雨水落在地面上折射出来的湿湿的光亮;望着路两旁,那一棵棵繁花落尽的桂花树;望着细密的雨珠顺着叶尖慢慢滑落,心忽然像是被什么击中似的,有那么一瞬间的感觉,仿佛故人到来,忽然那么地怀念起那年仲秋,那一树一树开放在雨中、清香四溢的桂花来。

共 762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也是一篇漂亮的乡土文学。文章以边城的冬夏两季作为描写对象,边城的山,边城的山水风雨霜雪树木等自然景物,自然成了该文的主人公,也是该文的背景。在自然景物中,作者描写了人的活动,劳作,家庭生活,学生生活,孩童生活,人的活动与自然景物融合一起,画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边城冬夏图。文章语言清新流畅,读着文章,品着文字,就如同冬季看雪景,夏天沐凉风。好文章!【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6-01-24 23:07:32
  读着文章,首先闻到的就是那浓郁的乡村山野的景象气息。夏天的,冬天的,这是城市里永远无法得到的景象。语言清新流畅,表现的边城景象温馨迷人。
语文教师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9-13 19:45:46
  雨丝轻坠的日子,闲愁轻抛,最是相思难解,尤其对于多愁善感的人来说,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就像一块吸足了水的海绵,湿漉漉的,稍一碰触就能激出水来。一篇真情之作,如此让人感触,问好作者,拜读。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