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绿野】老村与戏楼 (散文)

编辑推荐 【绿野】老村与戏楼 (散文)


作者:稳健 秀才,1625.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13发表时间:2016-01-24 22:37:28

【绿野】老村与戏楼  (散文) 老村当年的中心是戏楼,小时候,它对我是一个神秘地方,威严而难于靠近。
   每逢节假日,大人小孩们不约而同地从家里赶过来。妇女们带着凳子,老人们赶着牛车,年轻人推着自行车,像参加一场盛大典礼似的穿着崭新。我们这些小孩子便在人群里嬉笑追打,不时还耍两下自创的武艺出来,偶尔摔倒也令大人们忍俊不禁,也会成为小伙伴们的笑点。
   戏楼正前方是广场,只有农忙时才用作打麦场。当时的我只比戏台高处半头,比我们稍大的孩子赶在大幕拉开前就已骑在了树杈,飞出的口哨多是从他们那里来;年龄再大些的爬上几个圆顶形麦堆,我还猜麦场着火的事多是坐上面抽烟的杰作。 准确说,他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建成。我家那时是三间已经有些年头的瓦房,新气的是每年春节前糊在火炕周围的“音乐、美术和思想品德书页”,老爸当时说:这些书没啥用,都是假的,只要有语文和数学就行。我想有这两样至少说明我还有希望,再加上贴墙上确实显得喜气和时尚,便从没哭过鼻子(结果证明我老爸这一行动结果适得其反,我没事对着墙看,一来二去培养了不少艺术细胞)。三间里一间做库房,一间做灶房,一间住人。院前院后当时种了许多树,要说的重点是房子由砖土混合而成。一米五高的砖墙,剩余部分是当时农村自制的泥土模,院落的围墙则看不到一块砖。戏楼在我当时心中之所以称得上气派就因为好多农家人房屋如此。
   它坐南朝北,一色大青砖垒砌而成。楼基高出地面有六十公分,层层递减直至与墙平行。这也是我们常去玩耍的地方之一,抬右脚上去,下来再换左脚,反复如此再比出谁的耐力好。戏楼后台有东西两个出入口,呈拱形状,这在平时是不许闲人进出,两个出口外面是之字形走廊,平时玩耍也就止步于此。 正面是敞亮的舞台,舞台上有十六根圆柱,也就是我们常讲的顶梁柱,上面的朱漆甚是夺眼。遇到演戏时,大幕会从东西两边隔开,做为演员准备或中间休息的地方。大厅东半部分有一排房,腾出一间供看门人住,其余都有窗棂和门翎栅格,有两三间中间相通,是留做演员换装、换服休息的地方。大厅后半部分总计十来间,做为村上集体事物讨论与决策,执行的场所,仅有一个正门和东西两个侧门。 正门沿用旧社会时期风格,古朴中透露些典雅。我每次从外面向里望进去,由于处于大厅后方,加之背阳而建,遇上阴天时的神秘感不自觉地就添去几分。从上学到工作,我没有向里面走进去过一次,仅从外面看到正中墙上挂一大幅毛主席相,房子中间摆一长条形桌,里面显得很肃静。
   还有一个好玩的地方,戏台前端开口出的两堵边墙上各开了一个较大的圆洞。我稍大些时会和小伙伴偷偷爬上去向外望,那是一种不同视觉下的奇妙感受,外面的景物充满特点,而我仿佛是那唯一可以看得到的发现者。戏楼两侧当时种了许多树,秋天可以在里面捉知了,回去烧或炸着吃。夏天可以在里面摘上满满一筐槐花,回去再央求母亲做槐花饭。
   大幕扯开,生旦净末丑将轮番上阵,戏台下面的眼睛齐刷刷涌来,锣鼓家伙有秩序地动起来,唢呐突破这些重音亮出了嗓子!
   噔咯哩咯嚨咚,呛! “未开园来哭泪落/叫声相公小哥哥/深山寂静少人过/虎豹豺狼常出没/你不救我谁救我/二老爹娘无下落……”唱得当真是如泣如诉,还有些老奶奶们不时用手绢抹眼泪。我当时并不懂这些戏词,看大人们目不转睛地表情,想这肯定不坏,再看演员们举手投足与眉目的变化倒也令我感到好看。
   那时的村里仅有几户人家有电视,还经常爱停电。夏天的夜晚,人们带着自家凉席往地上一铺,看一眼星空就能睡着,成年人烦恼还是少的。有年纪稍大的给年轻人一聊就是以前有多穷,人都吃皮带,吃树皮过日子,树上能摘的,地上长的和上一点面就算伙食不错了。现在多好,有白面馍馍,粮食不愁,还想买磁带,还想去县城卡拉一OK,就知足吧,年轻人这时就不好再吱声的。我当时还猜想:我们村,我们乡应该算是最好地方,最有文化的地方。 所以每到唱戏的晚上,邻里乡亲从四面八方涌来,邻村的也不会嫌远地赶来。我在戏台下面也有赶上热闹时候。有人聚集的地方就有生意,卖甘蔗的,卖冰棍的,卖糖和瓜子的,还有卖凉粉,肉夹馍和醪糟的……让人好是眼馋。我和小伙伴实在听不懂时就在人群周围玩捉迷藏,我藏的地方一般都很隐蔽,以至于我躲了半天,出来发现小伙伴们都跟着父母回家了。
   后面有一堵非常厚实的土墙,村里老人说是以前的城墙。城墙如今已几乎不存在,舞台里面住了人家,换上了铁门,周围树木被砍净,已落上几座新房。原先牌匾上的“溢度大队”四字就剩下几个笔画,圆柱上的朱漆早已剥落,现出木头裂纹。晚上黑七嘛呼,有人路过也不再多看上一眼。
   戏楼曾经的热闹辉煌已一去不复返,我的童年曾在那里留下许多欢乐。他曾有汇聚人心的功能,当新大队取代老戏楼后,人心就已渐渐分散,村里便再也没有一个场所能像他曾经那样深得人们敬畏与热爱。 我现在离开老村已很久很久,每每回去就有一种新的陌生感,人们见面必谈钱,以贫富决定人品,决定着好恶。
   戏楼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但他早已成为我心灵的伙伴!

共 201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作者的这一篇散文,通过对村上小戏台的回溯性的描述,而引申出自己童年中,对于小戏台的美好回忆。其实,是作者用小戏台和童年的回忆,从而印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作品具有相当的可读性!文字行云流畅,细节描摹入微。细渎很让人入味。推荐发表了!谢谢赐稿绿野社团,问好作者。【编辑 醉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醉爱        2016-01-24 22:55:07
  作品欣赏了,小编编辑不到位之处,敬请不吝指正!问好.
于夜,独品江南暗香的浮动
2 楼        文友:一杯可乐醉人心        2016-08-22 10:25:51
  好句啊,感言的好句太少了。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