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天涯】心灵之道(散文)

编辑推荐 【天涯】心灵之道(散文)


作者:吴润涛 秀才,1311.3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20发表时间:2016-02-27 21:16:46
摘要:于丹在百家讲坛侃侃而谈《论语》心得。说是心得,其实是在布道,布孔子之道。


   于丹在百家讲坛侃侃而谈《论语》心得。说是心得,其实是在布道,布孔子之道。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她一连串就布了七个道。听罢讲座,遂买了于丹的书来细读,接着又浏览了原著。似乎觉得《论语》的实质与核心,就是在布一个道,即心灵之道。这也算心得之心得吧。
   所谓心灵之道,就是人们的内心世界如何面对客观的外部世界。孔子的观点,是用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缺欠和遗憾。缺憾、不如意的事情人人都有。首先要学会承认和面对,然后再通过努力去弥补。自信无疑是最最关键之所在。没有自信,心灵最容易受创伤。自信赖以淡定和坦然。可谓“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心灵的境界是分层次的,力量也是无穷尽的。《论语》中说“君子泰而不骄”,“君子坦荡荡”。苏轼也说“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我们也常说心胸开阔、与人为善、顺其自然、从容笃定、不骄不躁等等。无论在物质匮乏时,还是温饱无忧后,心灵的作用,都是第一位的。尤其在面对物欲横流之时,心灵上的毛病,极可能置人于死地。保持心灵的纯洁与健康,任何时候都是头等大事。
   人是社会中人,人生就是在不断的处世中走过。心灵必须把握好处世的原则与分寸。孔子提倡“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的观点,真有点出乎意料。可细细品味,方悟其中真谛。平常所讲的“以德报怨”,其实才是虚伪迂腐,经不起推敲的。处世是心灵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成于掌握规律,顺其自然;贵在公正耿直,光明磊落。东郭先生是万万做不得的。更没有必要去浪费自己有限的生命。这既是原则,又是分寸。我们应尽力好生地去把握。原则之下,分寸的把握尤显重要。过犹不及,适得其反。须知人要有独立的人格,决不能丢失了自我。再亲密的人,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才有期待、憧憬和追求,永远处于“花未全开月未圆”的最佳境界。人生在世,道义为上,诸事当有方圆;位置关键,不可越俎代庖;谨言慎行,方能少忧无悔;修身养性,才会心想事成。早一天明白这些道理,就会早一天开始快乐人生。
   修身养性,就是要把自己修养成为君子。短短两万多字的《论语》,“君子”一词竟出现了一百多次。孔子除了把仁、智、勇作为对君子的基本要求外,还描述了君子的具体标准,即善良的人、高尚的人、很好相处的人、重行轻言的人、有崇高理想的人。孔子自谦,他本人达不到这些要求和标准。圣人况且如此,可见世上真正能称为君子的人,实在寥寥无几。世上绝大多数人,并不非此即彼,而是介于君子与小人之间的普通人。不少被标榜为君子的人,其实只是伪君子而已。与小人难打交道,却容易识别。伪君子披着庄严的外衣,道貌岸然,欺骗性极强,更难以对付。
   我们要向君子的要求和标准靠拢,关键在于培养自己的恒心与定力。没有恒心,就会见难即退,半途而废;就会见异思迁,朝三暮四;就会常立新志,等待明日。这种人从不打算从今日开始,永远都在原地踏步。没有定力,其实就是根基不牢。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左右摇摆。随之便对心中那一点点正确的主意,产生怀疑。面对各种诱惑,很容易改变初衷,误入歧途,一失足成千古恨。表面看仅仅那么一念之差,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实则是根基不牢,缺少定力,走上歧途是早晚的事。
   孔子教育自己的学生要交好的朋友,不要交不好的朋友,就是希望他们学好,以后能成为君子。他提出了“益、损三友”的标准。正直、诚实、广见博识的朋友为益者,谄媚拍马、两面派、夸夸其谈的朋友为损者。孔夫子的良苦用心,当然要领情,却不可过于拘泥。人类的种族区别,社会的层次差异,行业的领域分割,岗位的分门别类,早已把人们划分到无以数计的不同圈子中。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这是自然规律。在人生的圈子里,谁都不可能只与好人来往,而要学会与各种人共事打交道。如果太清高介意,势必就成了孤家寡人。况且现如今朋友的概念,早已变异,越来越俗气,越来越没有含金量。谁见面不是以朋友相称,可谁心里都明镜似的,真正名副其实的朋友并不多。“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算一句名言,也很有几分道理。关键还是要自己去把握。对朋友不要期求过多过高,否则你肯定会失望的。
   我觉得孔子对理想的看法,非常的明智。他不好高骛远,不强求所难,而是十分注重实现理想的起点。这个起点是以自身人格的完善为前提,以万物各得其所为理想,充分体现了心灵的呼声。看似胸无大志,其实非常清明。但凡是个正常的人,谁不想有所作为呢?可明智之人,从不好高骛远,也不锋芒毕露,更不怨天尤人;而是脚踏实地,先把当前的事情做好。他无论在哪个行业和层次工作,心灵都是愉快充实的。同时,也绝不像定型的容器,就此终了一生;而是随时听从时运的召唤,为社会去做新的担当。他的心灵永远是年轻自信、充满活力和有所准备的。
   心灵是人生的航标和灯塔。孔子把人生分为三个大阶段:少年、壮年和老年,又具体概括为六个阶段。“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所说的从十五到七十的人生里程,其实讲的就是不同阶段的心灵状态。他所描述的人生境界,越到后来越强调内心,越到后来越从容和缓。而在这从容之前,是要经历千锤百炼的。人生有限,自然永恒。几千年过去,今人已非古人。况且人各有志,哪能一概而论。人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还有社会年龄。有的二、三十岁时,能够提前感悟到四、五十岁的境界。有的到死也是懵懵懂懂,糊涂一生。
   学而不思,等于没学,哪还能长进提升;懂而不精,还是什么真本事也没有,这样的人又有何用?“而立”的内涵,即是建立心灵的自信。心灵的指向决定行为的方向。心灵应该是清明内省、从容不迫和坚定不移。“不惑”需要大智慧。要开始学着用减法生活。占有的物质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犯糊涂。学会舍弃是做到不惑的关键。“知天命”,关键是那个“知”字。孔子讲知命、知礼、知言,其实就是知道规律。心灵中有了一定之规,还有什么难题应付不了,还有什么烦恼能困扰住自己!知道了天命,再上一个台阶,就是“耳顺”的境界。悲人悯天,包容宽厚,理解万岁!“耳顺”之后的“从心所欲”,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心灵经过了千锤百炼、去伪存真,已经炉火纯青,由必然王国升华到了自由王国。真可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世界有定律,人生皆自然。这时候的心底是淡定后的清明,坦然中的笃定。对外面世界的一切,都能从容面对,宽厚一笑。再也没有过不去的坎、想不通的事。这才是真君子之所想所为也!从心所欲的境界,不一定非得等到七十岁才能达到。只要注重修身养性,就会早一天实现从心所欲。
   我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积极人生。
  

共 268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心灵感悟之道的美文,也是一篇启迪智慧的美味心灵鸡汤,让人们在前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进而做到淡然处世,坦然待人。作者由于丹解析的论语,感悟到哪些是君子之道,哪些是不为之道。诚然我们多数人没有修炼到君子的境界和高度,但是我们至少可以让自己远离小人之道,做介于二者之间的普通人,拥有宁静、豁达、宽容的心,才能更好地生活,更快乐地前行。纵观古今,各家的观点自有他们不同的道理,但是不管是孔子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也好,还是苏轼的“不惊不怒”观点也罢,无不劝诫人们要有平和的心态,做到与人为善和淡定从容。其实这些也正和现在所提倡的“以德报怨”大同小异,真正能达到这样境界的人,是少之又少,是不为外界所左右,不为环境所影响,不为世事所干扰,坚定自己的内心,达到忘我和空无的境界,是难得的,是让人敬仰的。愿我们都能在尘世中悟出自己的立世之道,做个正直无私的人,向君子靠拢。感谢作者分享精彩,推荐共赏!祝行文愉快!精彩纷呈!!【编辑:袁梦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袁梦雪        2016-02-27 21:18:28
  欣赏老师带来的美文,启迪心灵,耐人寻味,也是立世之道的真知灼见,赞!问好!祝才情飞扬!幸福快乐!!
2 楼        文友:明山秀水        2016-02-27 22:25:08
  问好老师!遥祝猴年吉祥!
探索文学,谨为《呜咽的柳沟河》积蓄能量……
3 楼        文友:落晚逸        2016-02-28 18:13:20
  欣赏老师作品,以一颗积极阳光的心,笑对人生。问好
落晚逸
4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6-02-29 21:59:56
  处世之道,心灵的感悟。
热爱文学的人永远年轻,热爱文学的人永远是奔放的,激情的、灵气的、智慧的、执着的,永远是生活的探索者……
5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6-03-01 11:45:05
热爱文学的人永远年轻,热爱文学的人永远是奔放的,激情的、灵气的、智慧的、执着的,永远是生活的探索者……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