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石坪风景一二三

编辑推荐 石坪风景一二三


作者:高致贤 童生,681.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73发表时间:2016-03-05 15:27:14

大方有个大石板,而今更名为石坪,石坪风光无限美,屈指数个幺二三。
  
   一水串连八洞天
  
   长石镇石坪片区有个自然风景点,当地人叫锅圈洞,实际上是一个岩溶陷落的天坑。坑口呈圆形,直径100余米,形似锅圈。坑深近百米,状如铁桶。坑底有一阴河流过,古人想取用坑中之水,曾用老鸦喝瓶水的方法,开山炸石填坑底,终于无济于事。1953年,当地政府率众深入洞底,筑坝截流,提高水位,而后沿洞之石壁开凿环形水渠于岩腰,给这只“桶”上了半道内箍,而后穿岩透壁,洞穿腰眼,引水灌田,形成自然景观。人们可以沿着扶手石阶,步步深入坑底,领略那里的夏凉冬暖。
   每当赤日炎炎之时,人们来到那直径百余米的圆形洞底,耳畔流水淙淙,眼前芳草萋萋,身边凉风习习,顿觉暑气全消,清爽宜人。当你享受着那偌大的空调,抬头但见“簸箕那么大一个天”。“天”边藤垂蔓绕,百鸟飞鸣,虽若坐井观天,却也十分有趣。细观洞底阴河,与环壁渠正好形成弯弓搭箭之景。你可沿着崖腰渠岸环行,仰观天宇之小,俯视阴河之深,亦可去阴河边戏水取乐。
   若到冬季,天空滚滚寒流,洞底微微暖风。从“锅圈口”下到坑底河边,绿茵未改,流水不冰,好像严冬已过,置身春日,秋冬至此,气候宜人。难怪即使在那旅游被视为“享乐腐化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革命”年代,方圆数十里的干部、群众,也还是偷偷摸摸,变着法儿到锅圈洞里去消暑、避寒。
   锅圈洞风景虽好,但它仅是“八洞天”景观的一个“天”。何谓“八洞天”?即洞过看天,天过进洞的一洞一天联缀而成。它与大方的另一景观,全省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的“九洞天”遥相辉映。石坪喀斯特山区,地下很多溶洞,岩溶陷落颇多。所陷之迹,或为圆形,抑或曹状,相距不远的“七溶八陷”,被一条河流钻了空子,转弯抹角串联起来,形成洞天景区。倘若我们顺流而下去看看,就会发现:流水从官田大洞入口,出口流经红胡子塘、麻布塘,再入奓口洞内,流经锅底塘、河头上,又钻进双龙洞中,穿行冷坛槽子,过天生桥下,钻进大营洞,一直潜入锅圈洞底,过渡到娃娃洞内,终入三岔河奔向长江。全长约9公里,一起一伏,一明一暗,伏暗为洞,出明为“天”,长藤结瓜,一水将这些溶洞陷坑串成“八洞天”景观。溯源而上,人可通行,进洞需用灯光,入坑便见天明,水随洞转,天随坑口之形变,水流跌宕,形成多级瀑布,皆为溶岩造成。这里的成因与“九洞天”相同,不同的只是它的水流量小,洞狭窄,未经人工开凿,只能人行而过,不像九洞天那样,可以划船畅游;不过,若到一个个单独的天洞游览,却又有其特色。如大营洞中就已建起溶洞电站,大厅可供成百上千人乘凉聊天。整个“八洞天”蕴藏着极大的开发价值。故有“一水串连八洞天,漫游探险胜神仙”之说。
   有水连着一串洞,无水溶洞自相连。20多平方公里的石坪喀斯特山区,已发现大大小小的溶洞30多个,成为一个庞大的地下溶洞群。
  
   二库结为姊妹湖
  
   溶洞西边,青龙山脉绵延而过,“龙”身水源充足,离“八洞天”第一洞约300米的地方,便是一个372亩水面的人工胡泊——官田水库,水深20余米,蓄水285万立方米。湖畔青山环绕,湖内碧水盈盈,静影沉林,水移山动。与其相距仅仅500米的地方,又有另一个225亩水面的新源水库,蓄水155万立方米,状似树根多岔。青山抱水,水绕青山,湖心小岛、半岛多处。山水相衔,绿水青山。荡舟其间,时而山重水复,时而花明柳暗,它有渠与“官田”沟通。联袂成为姊妹湖,鱼水互相调剂,携手共映长天。
  
   三渠龙游美山川
  
   两湖联姻,生出三条干渠。三渠总长39.45公里,分左、中、右三路,依山徬岩,顺势而下。逶迤前行,明暗交替。渠之宽绰,水之深稳,足可供人畅游。当地退休干部李相文领我们观赏时,即兴吟道:“数条小溪积满湖,引入田园结好谷。十里明流两边走,洞内潺湲未萧疏。”虽属顺口溜,倒也有些而情趣。
   一水二湖三条渠,紧紧围绕石坪转。石坪为川、滇、黔三省之通衢要地。奢香驿道从此经过。距此十来公里,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屯土司庄园。相传太平军也经过这里。1935年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四渡赤水也经过石坪(当时叫大石板)。尤其是1984年经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直接指示、亲手定向的大(方)纳(溪)高等级公路经过两湖岸边和“八洞天”首洞之旁,黔川与两广往来的车辆川流不息,为石坪带来了勃勃生机。

共 179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三处景点作为叙述描写对象,把景点各自的特点清楚地展示了出来,写出了各自的风格,写出了各自的魅力,特别是对锅圈洞的描写,更为生动感人。【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6-03-05 19:22:32
  第二则和第三则文字,具体细节不够,表现角度不够,削弱了该文的文学性。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