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菊韵】问题青年(小说)

编辑推荐 【菊韵】问题青年(小说)


作者:昔杨 举人,3501.7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23发表时间:2016-03-06 21:44:41


   我农校毕业后,分配在金鸡公社工作,领导叫我担任文书,这与我学的专业一点都不对口,经过前任对工作的简单指点,我就上岗了。
   没过多久,就有一个人叫我给她开外出证明。那年月,大凡外出要买车票、住旅店、换粮票等等都得凭公社以上的证明,不然的话寸步难行。她一来到我的办公室,就向我点头微笑说:
   “你是新来的文书同志吧?我今天来是要请你帮我开个证明。”
   我问:“你要开什么证明?大队的介绍信呢,我得凭你大队的介绍信才能开相应的证明呀。”
   “我是福新大队第三生产队的队长,叫张小娴,我弟弟在漳州当兵,写信回来说,他患肾结石住院,刚刚做过手术,我想去看看他。因为大队会计不在,而我的事又比较急,明天就得出门,来不及等他回来了,所以就麻烦你给我先开吧”
   我说:“张小娴同志,不好意思,我不是刁难你,因为我不认识你,按规定办事吧,你回大队开个介绍信来。”
   “你是新来的,不认识我不奇怪,但廖书记和陈主任都认得我,我虽然只是个小小的生产队长,可是在我们金鸡公社,我也算小有名气的人呀,要不我请廖书记或陈主任下来和你说说?
   “这样啊,既然这样,那就免了吧,书记主任都很忙,我相信你就是。”
   我听她这么一说,觉得她来头不小,于是我就按照她口头提供的情况给她开了张外出证明。
   难怪,全公社十九个大队,一百多个生产队,只有她一个是女生产队长。我就觉得她是个女强人。听她说话虽然有礼有节,语气却有些咄咄逼人的味道,因此,她给我有着较深的印象。
   过了不久的一个集日,张小娴到我办公室向我反映一个问题,她们队向供销社买的过磷酸钙分量不足,一袋足足少了5 斤。要我去协调一下,叫供销社补足短斤少两的部分。
   农村人不论大事小事,要向政府反映的,很少直接找书记主任,都先到我这儿来,好像我就代表政府。化肥斤两不足的事,该谁去处理,我也不知道,不过既然她找上门了,我又不好一口拒绝,于是我说:“我现在一个人值守办公室走不开,集日很多人要来这办事,你自己先去交涉一下吧,不行再来想办法。”
   过了一会,她拉着供销社王主任来我办公室评理,王主任向我诉苦说:“过磷酸钙是用稻草绳编织的包装袋,上手进来就是这样的,她们用独轮车运回去的时候,过那段石砌小路时路面坑坑洼洼,颠簸着难免就抖漏了些,我们有什么办法?”
   我说:“你们能不能改进一下包装呢,各行各业都要支援农业,你们也多为农民着想一些吧。”
   王主任说:“我们最多也只能向上手反映,看上手能不能改换包装,如果我们改换包装,要加很多成本,我们没法子经营。”
   协调的结果,等福新村最后那一段不到一公里的路开通之后,供销社可以在他们村中设个点,化肥农药都可以用汽车直接运到他们村中。目前为防止抖漏损失,只能叫她们自带箩框运输。张小娴觉得我对王主任说,要多为农民着想,而王主任又说将来会在村中设点,感觉那天的事非常满意,将要离开时对我说了声谢谢,我也礼貌地说:“以后你赶集,不管有事没事,不妨进来坐坐,喝杯水也行!”
   一回生,两回熟,更可能是同为女人有种亲切感,我后来和她成了差不多无话不说的朋友了。
   第二年,我改调到公社农技站当农技员了,恢复了我所学的专业,我好高兴。这下我得经常下到各大队指导生产,福新大队也刚好是我包片的大队之一,于是更多时间和张小娴打交道了。她来赶集的日子,我中午会到食堂多拿份饭菜请她吃,我到福新大队检查生产的时候,中午饭也常常在她家解决。
   有一次我去福新大队,正好碰上张小娴在训一个青年社员:“你有本事订个副业合同上山采松脂去,我的地决不会租给你搞资本主义。”
   只见那个被她训责的青年,长得眉清目秀,斯斯文文的样子,可能刚从学校毕业不久。队长这样对他一口拒绝,他却还是好言好语向她恳求说:“上山采松脂也是要向集体租松树,我种姜向集体租一块地,跟向集体租松树是一样的性质呀!”
   “哪会一样,刘少奇、邓小平搞三自一包不是遭到严厉批判吗?土地哪能跟松树比,别再打这歪主意了。”
   那青年又说:“农田如果不可以,你就租给我一片荒山吧,这总不违背政策呀。”
   “不行,你不割松脂就给我规规矩矩出工干农活,别异想天开,如果再七纠缠八纠缠的,我可对你不客气了!”
   那青年垂头丧气很无奈地走后,张小娴告诉我说:
   ”那个后生名叫王宏彬,一向不大听话,经常给我抬杠,干活总是挑肥拣瘦想找轻松的干,满脑子装着赚钱赚钱的资产阶级思想。前不久他还很自以为是的样子说,‘科学种田,不是单指种水稻,更不是单指水稻的田间管理,科学种田也讲究因地制宜。像我们队北坡那块地,向阳的沙质土壤,又是比较干旱,种水稻年年的收成都不好,我看改为种姜最适合了,现在姜价这么好,多种点姜,多收入啊。’他以为比我多认得几个字,看了几篇报纸杂志就比我强,他哪里知道,什么事都得讲政策,种什么是要符合公社的统一规划啊,我怎么会听他那一套?后来他又想租集体的地种姜,真是异想天开。”
   因地制宜,这话不错啊!但在张小娴看来,这个王宏彬经常向她提这提那,就是个让人头痛的问题青年。
   过了几天又是集日,张小娴赶集,抽空到我那坐坐,我就问她:“王宏彬的事怎样了?他服气没有?”
   “他能不服气吗?不服也得服,福新三队一百多亩地、一百多号人我说了算,他敢不服?”
   我觉得奇怪,一个生产队长竟有那么大权力。她也够泼辣的了。我说:“你得罪人太多,不怕下回选队长不选你吗?”
   “要谁当队长是上面说了算,不是社员说了算的,王宏彬若再敢事事跟我打岔,那我可要对他不客气。你知道吗,他的叔叔当过国民党的伪营长,虽然死在战场,对他家来说还算留下了个污点,要整他还不容易?”
   我听了只有咋舌,但不好在她面前表现出来。我说:
   “年轻人性子比较冲是不奇怪的。你当队长的可以宽大的胸怀,善待他、教育他、团结他。”
   有次,上面推广使用微量原素肥料后,我前往各大队的农田查看使用后的禾苗生长情况。在福新三队靠近马路边的地段,遇上了王宏彬在那里喷农药。因为我知道他的名字了,就向他打招呼,我说:“王宏彬,你喷的什么农药?”
   “喷的杀虫双呀,你不知道我那个刁毛队长总是固执得像头牛,我说这个季节不如用多菌灵好,她偏说要杀虫双,有什么办法!”
   是啊,现在是梅雨天气,最容易患稻瘟病的季节,按理应该是喷多菌灵更合适,对这事,我只好回去对张小娴说,不好在王宏彬面前激化矛盾。我没有向王宏彬表态用什么好,可是王宏彬却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
   “你们上面推广使用微量原素肥料,怎么可以不分地块,不分土壤性质瞎施呢?你们难道不知道对于不缺某种微量原素的地块施了那种肥料,是一点作用也没有,纯粹是白白浪费资金吗?我们本来就农业成本那么高,一个劳动日的分红才三毛钱,如果盲目使用根本不需要的微量原素肥料,岂不是又增加了经济上的负担?”
   我觉得他所说的不无道理,但这是上级推广,我只能照本宣科,我有什么办法呢?我问:“那你的意思怎样,说来听听好吗?”
   “我的意见是要先做试验,然后推广,最好能对各种土壤先行做土壤性质化验分析,该用的用,不该用的不用。”
   我说,“你的意见我看是正确的,不过目前我们的条件还较差,要对土壤进行有效分析,可能还做不到。”
   王宏彬笑了笑说:“办法总是有的,就你们不肯动脑筋罢了,比如说,每个地段拿一块地分成若干个小格,对每个小格分别施上不同的微量原素肥料并做好标记,然后对比一下长势,就能看出哪些微量原素施了有比较显著的效果,哪些效果不大,就能知道那些土壤是缺什么样的微量原素。下年度就可以大力推广使用了!”
   是啊,他说得很有道理, 我不能不佩服他的见解。看来他是个肯动脑子的人,是个人才啊!
   我很诚恳地对他说:“你提的意见很好,我回去会向领导反映。”
   当我回到村中看到张小娴时,问她为什么公路边那片地,叫王宏彬施杀虫双,不是施多菌灵更对路吗?
   她说:“去年这时候稻飞虱很严重,我就用的杀虫双,效果很好,这次我的目的是预防稻飞虱再度猖獗,便叫他施杀虫双,后来他也说,现在梅雨季节,将是稻瘟病来袭的时候,不如改用多菌灵吧。,但我觉得已经说出去的话,不能改口,特别是对于王宏彬这家伙。我说了施杀虫双就得先施杀虫双再说。“
   我奇怪,这是什么逻辑呢?于是我问:“为什么说出去的话不能改口?“
   她听了睁大眼睛对我说:“这是权威性的问题呀,权威一旦动摇了,我以后说话就没人听了,所以我不能改口。“
   我觉得她的想法太没道理了,为了维护所谓的权威,宁可将错就错,难道她把权威、权力就看得那么重要吗?我说:
   “你很看重权威、权力?“
   “那当然啦!权力对于一个人有多重要,你还不懂吗?有权力可以摆布别人,没有权力要受别人摆布。从中央到地方,大大小小的官,大大小小的干部,谁不看重权力?哪怕像我这样一个小小的生产队长,能摆布100 多号人的权力,也是许多人想捞都捞不到的呀。“
   我听了不住地摇头,权力不是一把双刃剑吗?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使用得好,能使自己变得高尚,受人尊敬,为自己带来荣光;使用得不好,则会被人厌恶和痛恨,甚至使自己身败名裂,为自己带来祸害。我做为一名农技干部,把自己的知识技能好好地为农业、为农民服务就是我的本分,平民百姓要的是维护自身的权利和做人的尊严,要权力干吗呢?
   其实权力也有使不上的地方,比如,对于遵纪守法的人,权力能拿他怎么样?像王宏彬养蜂的事,张小娴的权力也不起作用。原来当初王宏彬听老人说“养羊种姜,利息难当“那时姜价很好,他想向队里租块地来种姜,张小娴死活不肯通融,后来他又想利用队里的鱼塘养一群母鸭,又遭到张小娴的阻挠,王宏彬这不能种,那不能养,于是他就养蜂!这蜂群自己会出去采花酿蜜,不占用他出工干农活的时间,不能说他没服从队长派工,蜂群又算不到鸡呀鸭呀的头数,割资本主义尾巴也没被列入这项,他蜂蜜出产了,规规矩矩拿到供销社收购,又套不上投机倒把,张小娴即使想给他找碴也没辙!
   尽管在权力的追求上我无法认同张小娴的观念,但我和她之间的友情一直都是很好的。她很看好我的专业知识和工作劲头,把我当亲姐妹一样对待。我喜欢她的实实在在,心口一致,也很看重她的办事能力和雷厉风行的作风,敢作敢为的性格。
   她很关心我的终身大事,曾向我介绍过好几个对象,只是在我看来,有的是削尖脑袋瓜子一心只想往上爬的人,有的是喜欢冲冲杀杀的非善良之辈,我都觉得不合适。
   王宏彬倒是个了不起的青年,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他一举考取了国家重点大学。我也根本没有意料到,他这个当年被张小娴认为的问题青年,后来竟然成了我的老公。

共 423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从刚进公社工作与张小娴便有了结识,在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守旧,也由此引出了王宏彬这个"问题青年",他敢想敢干,敢于冲破旧的思想理念,用一种全新思维来对待事物,也由此与张小娴有了不少冲突。桎梏人们思想的观念要改变,只有不断进取才能走出新路,通过对张与王的描写,看刭了新旧思维的冲突,但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下,证明了只有推陈出新才可进步,文章用两人对比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青年",有着鲜明的时代性,结局更是出人意料,王与作者成为夫妻。推荐欣赏[责任编辑枫魂帝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枫魂帝星        2016-03-06 21:47:18
  谢谢昔杨赐稿菊韵,文章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与鲜明时代特征,欢迎再次赐稿,问好春安
拈月为诗,清静做文
2 楼        文友:过河卒        2016-03-08 04:18:23
  欣赏佳作,问题青年与张小贤写的很有个性,文中对问题青年着墨不多,读来却印象深刻,从他那里得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埋头苦干,对自己正确的想法敢直言抗争,在那个年代真是挺难得的。
在江山,我是小卒。爱好文学使我驻足菊韵。泥腿子拿起了笔杆子,用真诚的文字诠释对生活的渴望与感悟。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