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杨柳春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杨德玉杯孝道征文】父亲的精神光芒(散文)

编辑推荐 【杨德玉杯孝道征文】父亲的精神光芒(散文)


作者:脱微娜 布衣,151.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16发表时间:2016-03-20 20:49:07
摘要:轻轻地推开虚掩的门,时间象凝固了,屋里寂静无声。想着父亲以往出门迎我的笑脸,却一眼发现父亲倒卧在地上一动不动。

轻轻地推开虚掩的门,时间象凝固了,屋里寂静无声。想着父亲以往出门迎我的笑脸,却一眼发现父亲倒卧在地上一动不动。“爸,你怎么啦!”我急急上前,欲扶起父亲。但见父亲的身体慢慢向后遁去,越来越小,怎么使劲也抓不着,渐渐地看不到了。我环顾四周寻找,只见一片白茫茫的大雾包裹了我。爸,你在哪?我大喊道。只觉得胸口憋得难受,一使劲,我醒了。眼角挂着泪珠还在淌。这个梦境几乎年年上演,我知道快到清明节了,父亲想我们了。
   孩提时代的我,第一次见到父亲的印象是深刻的。那天,一个穿黄大衣的高个子青年走进家门,母亲惊喜地迎上前。对我说:你爸回来了,快叫爸爸。他目光炯炯有神,伸出手来要抱我。我怯怯地看着他,把手背在后面,不肯让他抱。母亲说,这孩子认生,别理她了。可父亲一把抱起我,高高地举过头顶,我吓得哇哇大哭。难怪,父亲在外地工作,和母亲两地分居。每年春节回来一趟。
   在我快上小学的时候,父亲从外地调回大连。一家人终于团聚了。我很快有了弟弟妹妹。父亲的到来,家里多了欢声笑语,多了许多生活乐趣。因为父亲生性是个乐天派,他的精神世界是富足丰盈的。
   父亲淡泊名利,追求快乐,乐观豁达,热情开朗。年轻时被大家公认为“美男子”:轩昂的眉宇,无可挑剔的五官中流露出一股凛然和英气。他俊秀潇洒,追逐时尚,在那个生活困苦,缺吃少穿的60年代,父亲省吃俭用,家里率先置上“三大件”:收音机、缝纫机、自行车。这于当时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特别是带放唱片的多功能收音机,在我们那趟街是独一份,周围邻居小青年煞是羡慕,天天晚上挤破门的到我家听唱片。什么“敖包相会”、“夜半歌声”、“四季歌”等最流行的歌在我家总能找到,好热闹的父亲也乐得和大家分享快乐;他兴趣广泛,喜欢结交朋友,并敢于仗义执言,许多年轻人把他视为“偶像”,和他来往密切。他象个孩子王和小青年们打成一片,并热情的帮助他们。生活中父亲十分注重仪表,讲究穿戴,精神头十足,是个讲究生活情趣的人。不论怎么忙,他都给我们姊妹亲自编吊得高高的小辫,把我们打扮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记得有一年的端午节,我们还在睡梦中,父亲便给我们系上五彩线,等醒来大家看到双手双脚漂亮的五彩线都高兴地欢呼起来。每到过年,他象一个魔术师,变戏法似地拿出新衣服,给我们意外的惊喜。对新事物的追求是父亲最大的爱好,就是在去世的前夕,还同我们商量准备买电脑、录像机。
   父亲的意志是坚强的,对我们有着耳濡目染的深刻影响。在我的记忆中,从没见过他唉声叹气、愁眉苦脸,好像痛苦与他无缘。其实他的职业境遇并非一帆风顺,这源于他太过正直,不怕得罪人。为此,我常替他担心,劝他不要太认真得罪领导,他总是坚持原则,自然小鞋也没少穿,但这些挫折并没有影响他的乐观情绪。他常说:“车到山前必有路”,不管遇到什么风浪他都处变不惊,有着“天然去雕饰”的随意恬淡,这源于他内心力量的无比强大和自信,我佩服他的才能和水平,看问题思想的深刻,能写能讲能算,被同行所称道。他对我们要求严格,教导我们自立自强,不要有依赖思想,万事不求人。从来不托关系,不找人,要自我奋斗。过去我们不理解还抱怨他,现在我们真得感激他,因为我们也象父亲那样在事业上有不服输的劲头和勇气。
   一个人的魅力往往在他退休后看得更清楚,属于职务的光环被褪去,个人的精神光芒焕发出来了。父亲退休后比在职更加光彩照人,几个单位抢着聘他,他充实而快乐的干到70多岁。母亲去世后,他一下子衰老了,得了帕金森综合症。肢体的颤动给他带来很大的生活不便,连走路都有些困难,但他仍以乐观豁达的态度看待病痛和生死,以顽强的意志忍受病痛的折磨。在我们面前装作若无其事,并与之顽强搏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期望自己走时干净痛快,不拖累儿女,结果不成想一语成谶。2007年深秋的一个周末,他猝然倒地,待到儿女发现时,已驾鹤西去。没有思想准备的我们,难以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心里的失落自责令我们痛不欲生,愧疚无比……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爱,亘古绵长,无私无求,不因季节更替,不因名利沉浮,这就是父母之爱。有哲人说:“精神的财富大于一切”,而父亲精神世界的富足证实了这样的财富,是给我们留下的最好的遗产,让我们终生受用无比。愿父亲的精神光芒永远庇荫护佑着子孙后代……

共 175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   有些人早已经远了,可他就像从来没有远离过。人常说:子欲养而亲不在。其实,亲人一直都在,他们对子女的点滴教诲,他们往日对言行对子女的影响一直都在,而且历久弥深。父亲远了,父爱也远了,可那种爱的精神传递了下来,融入我们的生活,进入到我们的血肉和言行中。如此一想,我们就会觉得,远去的亲人一直与我们同在。[编辑:风残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残云        2016-03-20 21:02:38
  问好作者,感谢赐稿。
写支言片语 记零星感悟
2 楼        文友:风残云        2016-03-20 21:03:11
  文章情感不足。
写支言片语 记零星感悟
回复2 楼        文友:脱微娜        2016-03-22 07:35:47
  写得匆忙,感谢宝贵意见。
3 楼        文友:风残云        2016-03-20 21:03:27
  期待您再闪赐稿。
写支言片语 记零星感悟
4 楼        文友:马华东        2016-03-21 15:00:19
  问好作者。好像还缺乏细节的支撑。
回复4 楼        文友:脱微娜        2016-03-22 07:37:02
  谢谢您的点评!问好。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