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草木小记(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草木小记(散文)


作者:伊草 布衣,121.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07发表时间:2016-03-31 22:26:08

【流年】草木小记(散文) 多少年都不曾想起的名字,忽然在脑海里闪现一段往事,不知道那年的他,现在好不好……
   ——题记
  
   一、洋姑娘
   清晨,鸟儿叫我醒来。
   门前的花草挂着昨夜的露珠,我习惯地看向绿意葱茏的牵牛花藤,笑盈盈去数一数粉嫩嫩的小喇叭又吹起几朵,用目光量一量缀着洁白小花的吊兰又长了几寸;提起小喷壶,细细洒水,让这些小可爱们稳稳渡过烈日烘烤。这小小的一方泥土里种着许多植物,同样就种下了一段清浅时光里的美好!南瓜、西瓜、山药、花生、绿豆、辣椒,太阳花、海棠花、长寿花,还有一棵是萱妈妈栽的叫不出名字的小苗,也已经长大,开出了小小的花儿。
   忽然觉得它是洋姑娘,赶快去百度详情。正是漂亮美味的洋姑娘!
   洋姑娘又叫红姑娘,别名酸浆,含羞果,灯笼果。是美味果蔬,果实艳美清香,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洋姑娘不仅好吃,而且叶面碧绿,开小黄花,霜降以后,它的果实就会变得红彤彤的,就像一盏小小的灯笼,整个生长过程都非常美。浆果富含维生素C,对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一定疗效。果实有清热利尿功效,外敷可消炎,酸浆膨大的宿存萼可入药,有清凉、化痰、镇咳、利尿之功效。
   1982年秋天,我在镇上读初中了。
   开学第三天排位子,他就坐在我的左边。那时的他个子不高,穿草绿色军便服,蓝裤子,脚上是一双黑色布鞋,干净整体。胖乎乎的班主任又点了一遍名字,说是让大家加深记忆,相互认识,我知道了他叫文虎。我暗笑,这人怎么叫虎呢,叫猫还差不多!印象里在农村叫虎的男孩子都是黑脸膛,虎背熊腰大高个子,声音如钟,走路生风……这个文虎白白净净,满眼含笑,像个腼腆的小姑娘,谁看他一眼都还人一个微笑。
   周一到校,文虎双手捧了一大捧红果果放到我的桌子上,轻声说:这是给你的洋姑娘。我家种的,很好吃!我有点愣怔,我们还没有说过话呢,我不好意思地看向他,真不知道是收下还是拒绝。他极自然地微笑,小眼睛闪着亮光,真诚和气如故友!笑着大声说:你是娟的姐姐呀,我早就认识你!你每次去她家的时候就从我家场院里走,你小姨昨天说让我这周带你去她家呢!
   我细看洋姑娘,和樱桃差不多大小,圆圆的,鲜艳的橘红色,真是诱人!放进嘴里咬一口酸酸甜甜好味道,似乎还有一点点似有似无的淡淡苦味,里面有籽,有点像西红柿,却比西红柿味道更好吃一些。总之,是那种难忘的无法描述的特殊美味。
   文虎说这可是稀罕物,现在甭说十里八乡,就是整个县里也没有种洋姑娘的,他家也是今年试种,成功了就会大面积推广,会挣个好价钱的!种子和栽培技术是他爸爸去省城开会的时候从农科院带回来的,据说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种植它们前景很不错,是发家致富的好路子!……文虎说明年春天等家里育了洋姑娘苗,一定送给我一些回家栽种。
   我记得刚刚分田到户,农民吃饱了肚子,仓里也有了余粮;改革开放,提倡搞活经济,穷了太久的农民都跃跃欲试。我爸爸也是走在前面的农民,栽植多种中药材,挖池养鱼;他订了好几份报纸,学技术,学先进,读新闻,了解新理念新经济,记得那时候的《陕西农民报》、《科技报》、《致富信息报》《陕西日报》等,有时候我也会看一看,权当课外阅读。
   在班里我一直都是那种眉头锁着浅愁的小人儿,不优秀,不美丽;少言寡语,低眉读自己的书,自顾自写作业,想自己的心事。没有特别要好的朋友,也没有厌恨的同学,能偶尔聊几句的只有几个人,文虎也算。讨论一下考试题,讲一讲新看了的电影或者读到的金庸小说,再说些从大人们那里听来的故事之类。
   一学期很快就结束了,新学期开学时,没见到文虎。我也从没打听过他为什么没有来上学,后来听一个女同学说文虎家是万元户,万粮户,他爸爸是县里评的致富能手,科学种田专业户,要文虎回家学种田。……从此我少了一个可以说说话,偶尔送炒花生、葵花籽的同学!……无言忧伤过一小阵子后,他就在我的记忆里淡了!
   终究还是没心没肺的小孩子,一些遇见,一些感动都不会太在意,也不懂得去珍惜!
   春雨滴滴答答下了三天,校园的小路泥泞不堪,我的网球鞋沾满黄泥浆,低头走过女生宿舍的院门时,有个声音在叫我的名字,一抬头,我看见了文虎明亮的眼睛。他的脸有些黑里透红,身材明显的比去年结实了一些,身上披着蓑衣,高高卷着裤腿,光着脚板,旁边放着一个竹蓝;一小撮碧绿的小苗,大概有十厘米高,整整齐齐摆放着,椭圆叶边上带着锯齿状的绿叶子上有雨珠往下滴,每根小苗的根部裹着一小块湿漉漉的泥土。我惊呀:文虎,你在这里?
   他拿起竹篮里的小苗就往我手里塞,急急地说,你怎么才来,我等了你好半天了;这几棵洋姑娘苗是专门给你拿来的,回家就赶快栽上;就和家里栽辣椒、西红柿一样就行,趁着好天气,泥土湿透了最容易活。好好照顾,果子很好卖的,下学期你的学费就不用愁了!文虎说完转身低头走在细雨里了,我举着碧绿盈盈的洋姑娘苗发呆!……(我知道他家洋姑娘苗很值钱,一棵苗至少买五毛,这20几棵苗比我一学期的学费都多!)
   秋天里我先后卖了两篮子鲜美的洋姑娘,满心欢喜备好了开学要交的学费,买好了作业本和英雄牌钢笔,家人和邻居也尝了新鲜美味!那些感激和念想曾经在小小的心里翻腾了很久很久……
   时光它不停步,青春就忽悠悠消逝;少年心事无人问,那些没有结局的故事,那些没有答案的疑问,或清楚或迷茫都随落花流水去!
   我继续念书,小姨家搬到市里做买卖,后来买楼房置家业,在市里落户,我就再没有机会见过文虎,连消息也没有过。
   三十几年后的这个夏日清晨,我在漂泊的城市角落里忽然对着一株小小植物泪眼婆娑,是真的老了,脆弱的这般无用?
   我不再清澈的双眸抚过这棵洋姑娘,我要精心养着它,熬过京城的酷热干裂,希望在秋天结出鲜艳的红果果……
  
   二、刺刺菜
   那天去郊区的项目办事,车子停在工地南门里的简易工棚边。这处在建工程还需要一段时间竣工,厂房已经初具规模,通往办公区和车间的道路还没修整,坑坑洼洼,尘土飞扬,空地里有零星的杂草郁郁葱葱;一开车门,伸脚下去,一朵紫莹莹花儿就在脚边颤颤巍巍抖动。是我的脚碰疼它了吗?还是它在为我的到来欢喜?我不得而知!可是,我确是因为在此见到它们很开心。已经有好多年没有看见过刺刺菜了,心头掠过一丝喜悦,抬眼望望这些开着紫色花朵的刺刺菜,一如久违的故乡村邻,淳朴、亲切、温情。
   我立即拿起手机,蹲在地上拍了两张照片,一点也没有顾忌同行同事的感受。新来的年轻经理带点不屑笑着说:王姐,这荒草野花也有可拍的?咦,这是什么花?颜色倒挺还好看的。我告诉他是刺蓟菜,我老家叫刺刺菜。没想到同行的几位都不知其名,对它们一无所知。我本不善言,只简单说了句,刺刺菜,可以吃,味道不亚于荠菜。刺刺菜性味甘凉,有止血凉血,消炎止痛,利尿消肿的功效。具有恢复肝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所以,春天多吃一些刺刺菜有好处。几位同事呵呵应着,说王姐对花草了解很多呀!……我也不会介意,这时候的赞美是真诚的还是敷衍的,我依然很高兴。写上小字,“荒园无人独自开”点击一下分享到说说。
   看着这一片开着紫云似的刺刺菜,于是,我想念故乡的田野,想那里的山水草木,白发至亲。
   回城的高速路上,车内空调是极舒适的温度,轻快的音乐一直在车内荡漾,身旁的同事已经迷迷糊糊睡去。我没有丝毫倦意,看着玻璃窗外的夕阳,看着一闪而过的树木花草,眼前一幕幕出现的是儿时乡村的景象……
   初春的田间地头,一丛丛刺刺菜的嫩芽冒出地面,用不了几天,到处长满了碧绿萋萋的刺刺菜。早春的刺刺菜,鲜嫩肥厚,叶片饱满,根茎柔嫩,叶片边缘的刺儿,也还是柔柔的,不刺口,不扎人,整株刺儿菜,都是极好的美食。那时候常用刺刺菜熬菜粥、蒸菜包,凉拌着吃。
   那个时侯,熬刺刺菜粥,并不是赏野味,而纯粹是为了填饱肚子。一般是大米、玉米糁、刺刺菜一起煮,新采的刺刺菜,用水洗净放一边,先把大米、玉米糁洗净一起放进铁锅中,然后加入适当的水烧煮,待米粥煮好,再将新鲜刺刺菜放进锅中,煮沸,滚煮过几次后,即可食用。熬煮好的刺刺菜粥,色香极佳,大米洁白,玉米糁金黄,刺刺菜嫩绿,色彩对比鲜明,真真是活色生香呢,这秀色美食是极其撩人胃口的。喝一口刺刺菜粥,满口香甜,特有的乡野味道唇齿留香,仿佛,吃进的不是一口普通的野菜粥,而是整个的春天。
   凉拌刺刺菜也是另一种美味,开水焯过的刺刺菜里放上食盐,姜末、蒜泥、辣椒油,醋,拌均即食,鲜辣脆嫩,酸爽可口,是极好的下饭菜。要是再加几滴芝麻香油,更是提味。大多时候我们吃的下饭菜都是缺少调味料的,有食盐放就已经很不错了,偶尔放了辣椒油、香油,那简直就是过节一样的待遇了。
   小时候,爸爸常常会给我讲一个小故事。1958年,响应号召“大炼钢铁”,爸爸去了镇巴县挑“矿石”,经常饿着肚子,食堂里每顿的饭菜根本就吃不饱。每天挑着近二百斤的“矿石”要走三四十里的崎岖山路,经常饿得头晕眼花,两腿哆嗦。月底的时候,一连下了好几天雨,供给不上,眼看着食堂无粮下锅,十几个农民勒紧裤带,还是难以熬到粮食运来,眼看着有一位倒下了,爸爸也是快要坚持不住了。
   这一天,爸爸路过一片收完玉米的空地,看见一片开满紫花的刺刺菜,立刻好像看见了救星,激动喜悦一下子涌上心头。放下竹筐,爸爸极速用他粗糙的大手拔起一颗颗已经很老的刺刺菜,绒绒的小刺一下子扎的爸爸老茧纵横的手生疼,初见得欢喜一下子消失了,爸爸迟疑了,这么扎人的刺刺菜还能吃吗?可是如果不吃,几个人是要等着饿扒下吗?
   饥肠辘辘,容不得爸爸迟疑。匆匆拔起长满尖刺的刺刺菜,满满装了两大竹筐挑回食堂去。炊事员一看也是极高兴,赶快和爸爸一起淘洗干净,烧水焯过,在大瓷盆里放上食盐拌拌,几个人围着两大盆盐拌刺刺菜,吃得津津有味。爸爸说那是最好吃的一顿饭,多少年都忘不掉的美味。
   每每讲这故事的时候,多半是五六岁的我挑食,不吃妈妈煮的玉米红薯粥,不吃腌制的白萝卜条,红薯叶泡的浆水菜;挨了妈妈的骂,委屈地抽抽泣泣,抹鼻涕眼泪的时候。爸爸会抱起我和蔼可亲地笑,把我放在他的膝盖上坐好,用食指刮刮我的小鼻梁,爱怜地说,不哭、不哭,爸爸给你讲故事,讲五八年吃的开花的刺刺菜,讲六零年吃的观音土、榆树皮……
   爸爸会把腌萝卜嚼的咯吱吱脆,把玉米稀粥喝的呼噜噜响,一边还笑着对我做鬼脸,说真香啊,不信现在你吃吃,肯定好吃极了!……那时候我常常会目不转睛地盯着爸爸的嘴,看他吃的那么有味,总是怀疑他吃的腌萝卜、浆水菜和我碗里的不一样,最终我会眉开眼笑,吃掉我小碗里的饭菜。
   今年七十五岁的爸爸,依然身体健康,四亩田地依旧耕作的井然齐整。油菜籽榨油,水稻兑大米,药材换现钱,菜园子更是绿肥红廋,五彩斑斓,应季菜蔬样样有,吃不完就送亲邻。爸爸从艰苦的年代一步步走过来,所经受的苦痛绝非我们这代人能想象,所以爸爸深深懂得知足,珍惜,感恩;这些年,我们在远方,爸爸和妈,依然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几乎很少用儿女给的钱。他总是说,现在你们的担子也不轻,在外面生活不易,不要牵挂我们,常打电话就好,有时间回家一趟我们就特高兴。
   城市喧嚣,职场纷争,有时候会很累,从心到身。清风明月夜,夕阳红亭旁,朝晖晨露里,一株草木,一朵野花,都会让我想起乡村亲人。给爸妈打一个电话,聊几句家常,抚慰我心,长我志气,整理心绪,好好开始新一天。
   偶尔我也会在空闲时去地里摘野菜回来,捡最鲜嫩的荠菜、苦菜、刺刺菜、灰灰菜、麦瓶瓶……细细做好,慢慢咀嚼。想爸爸那咀嚼饭菜的脆响,那满足的笑容;想那遥远的年代,故乡的味道!
  
   2015.08.17

共 46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洋姑娘》《刺刺菜》或许很多人都认识,或许很多人不认识但却吃过,也或许,很多人是真的没吃过,也真的不认识。品读作者此文,首先会从绘声绘色的描写中,认识“洋姑娘”“刺刺菜”,或许会有一种“哦,原来是那个”的感慨;其次,作者透过这些常见或者并不常见的植物,开始讲述植物背后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有作者的父亲,还有和作者很短暂同窗的同学文虎。 文虎这个大男孩,不仅外表,还有他的内心,以及他留给作者的印象,还有经过多年时光沉淀到如今回味的味道,都像极了洋姑娘。 刺刺菜有刺,会割伤人,但将它采集,熬煮,同样可以果腹。这正如父亲曾经历的艰苦岁月,回首间倍感刺痛,回味中满是浓香。 草木小记,草木人生。佳作,流年推荐赏阅!【编辑:平淡是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16-03-31 22:27:13
  我见过水果摊上的洋姑娘,却没吃过,见过刺刺菜,也没吃过。看过您的文章,我下次见到,一定要尝尝。对于我来说,是文字的味道,亦是您时光的味道。
   感谢您的分享,祝福您!
2 楼        文友:柳丝织雨        2016-04-01 09:56:48
  其实菜跟人一样,每一种后面往往都有不少故事。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都应尊重它们。谢谢老师的精彩奉献,祝老师新月吉祥,春日安康,生活快乐!!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