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王者对决 楚汉悲歌

精品 王者对决 楚汉悲歌


作者:桃李人家 秀才,2973.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10发表时间:2016-04-07 15:52:51
摘要:可是,这一次,虞姬的歌声中充满了无助和绝望;她的舞姿再也没有以前那般轻灵,那般洒脱,那般婀娜多姿,她的步履竟变得迟缓,唱起了一支伤心欲绝的别离之歌。 虞姬舞罢,倒在项羽温暖宽大的怀抱之中,享受了片刻的温情。当她起来的时候,倏地操起身旁边的那佩宝剑,往粉颈一抹,鲜血喷涌而出。项羽大叫一声,出手相救。可是,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了,快如闪电,还没等项羽伸出大手,虞姬的身姿,像一条美丽的彩带,轻轻地飘落,轻轻地飘落。

秦朝末年,统治阶级实施苛政,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被逼得无法生存,草莽英雄陈胜、吴广趁势而起,斩木为兵,揭竿起义,轰轰烈烈地扛起了反抗暴秦的大旗。陈胜、吴广举事后,各地草莽纷纷响应,从者如云。一时间,战火烧遍大秦帝国,曾经无比强大的帝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乱世之中,暗流涌动,英雄呼之欲出。
   楚国项家后裔项羽,身长八尺余,力能杠鼎。史书没有花多少笔墨,对项羽进行外貌描写,只有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但项羽身雄体壮的形象却跃然纸上。在我的想象中,项羽是一位硬汉形象:身披闪闪发光的黄金锁子甲,手执一柄锋利沉重的大戟,跨一匹神俊非凡的千里乌骓马,声若宏钟,势若奔雷,威风凛凛,英气逼人。
   项羽不喜欢读书。小时候,叔父项梁让他读书,可他却坐不住,根本读不进去。项梁只好让他学武,学兵法,期望他长大后能推翻暴秦,为楚报仇,为父雪恨。项羽年轻时说过这样豪迈的话语:”我长大后一定要取代秦始皇。”如此看来,叔父为师,对项羽从小的励志教育相当成功。
   沛郡丰邑县中阳里有个人叫刘季,即后来所说的刘邦。刘邦没有项羽那般威猛,但容貌俊秀,气度不凡。史官们鉴于刘邦最终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在文字上着实把他美化了一番。刘邦出世前,他的母亲刘媪与龙相缠,于是怀上了刘邦。
   刘邦长大后,做了一位小小的亭长,负责替政府征粮收租交税等工作,他经常在乡里的酒家饭店吃吃喝喝。只要刘邦在场,吃客们总是可以瞧见真龙在酒家里现身。刘邦在酒家用餐,店里总是高朋满座,座无虚席。店家老板很喜欢刘邦光临酒店,常常免去他大吃大喝的费用。刘邦的人缘不错,人气挺旺。
   项羽的首席谋士,第一次见了刘邦,便对左右说,刘邦的脸上有一股帝王之气,日后能够跟项羽争夺天下的,必是此人。
   范增屡次出主意,要把刘邦除去,扫清项羽成就霸业的障碍。可刘邦的运气出奇的好,每次都能化险为夷,全身而退。
   这我就有点不解了,范增既然知道刘邦有帝王之气,他就应该知道,刘邦洪福齐天,自有上天庇佑,他怎能侵害刘邦的金枝玉叶呢?
   关于这些事,自然带有神话色彩,是人为编纂的,不可当真。
   在读书方面,刘邦比项羽的学习能力强些。所以,刘邦能够当上亭长,拿现在的话来说,刘邦是最基层的农村干部,最了解底层老百姓的疾苦。
   刘邦每天跟一群死党,在乡村里晃来晃去,每天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日子虽非大富大贵,却也逍遥自在。如果不是陈胜、吴广起义,如果不是刘邦护送乡里的壮男去郦山服遥役,如果不是遍地燃起的反秦狼烟,刘邦的一生,恐怕会老死在沛县。当然,他也不至于被饿死。
   刘邦有胆识,他挥剑勇敢地斩了一只挡道的大白蛇。随行的人更加敬佩刘邦。
   刘邦与项羽原本是一对亲密的战友。在讨伐暴秦的农民战争中,他们并肩作战,相互配合,同生共死,向秦猛攻,并打了不少漂亮的胜仗。他俩都没有料到,走到最后,他们竟挥刀相向,自相残杀,上演了一出英雄争夺天下的悲歌。
   刘邦能够成事,背后依仗了一个贤内助,那就是他的女人吕雉。吕雉是一个美貌女人,又是一个有胆识有远见的女人。刘邦家里穷,而吕雉家富有,是一个大户人家。吕雉与父亲见刘邦虽然家贫,但刘邦为人豪爽,出手阔绰,非一般人可比。他们认定刘邦将来一定会大富大贵,有远大的前途。于是,她主动请人说媒,自愿下嫁到刘邦家里,跟刘邦一起过起了艰难的农家生活。这吕雉并没有小姐任性的脾气,居然能吃苦,把刘家打理得井井有条。这真是难得!
   人们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定有一个精明的贤内助。刘邦正是有了这个强有力的贤内助,才挺过了异常艰难的日子。特别是刘邦一家老少被项羽俘获,作为人质的那段光阴,吕雉鼓励全家上下坚持信念,一定会盼来胜利的曙光。
   吕雉,是一个精明强干的女人。她为刘家的崛起,含辛茹苦,任劳任怨,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过于精明强干的女人有野心,给男家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带来麻烦,甚至带来祸根。后来,刘邦驾崩之后,她操持了朝廷的生杀大权,一言九鼎,她干脆从后台走上前台,分封诸吕,给吕家带来无尽的好处,给刘家带来了灾难。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项羽读书不成材,武功却练得出神入化。他的大半辈子,全被复仇的火焰醺得通红,他做梦也想着报仇,手刃仇人。当他跟叔父举事时,他已然跨入天下第一高手的行列。在一系列的战斗中,项羽冲锋在前,斩将立功,取得了傲人的战绩。
   在巨鹿大战中,各地前来救驾的盟军按兵不动,唯独项羽豪气满怀,破釜沉舟,率领铁骑,率先发起攻击,把秦国一等一的厉害大将章邯,打得落花流水。章邯最后举起了白旗,狼狈地归降在项羽的旗下。
   在一阵阵反抗暴秦的浪潮中,起义队伍越来越强大。楚怀王派遣刘邦和项羽,分两路大军伐秦,为了激励伐秦的最高统帅,楚怀王约定:“无论是谁,只要先进关者,即可以封王。”
   项羽、刘邦高举猎猎大旗,整军出发,向秦朝的军队发起了猛攻。
   刘邦没有料到,他的进军速度太快了,超出了他的预期。他惊喜不已。
   原来,刘邦爱惜人才,虚心听取不同意见,又肯散财花钱,有道是“钱财散尽,人心聚拢”,他的身旁聚集了一大批出生入死的谋士武将。那么多人愿意跟着他,愿意替他出谋划策,愿意替他卖命。刘邦竟一路斩关夺隘,率先顺利地攻进了秦朝的国都咸阳。
   咸阳,秦国经营多年,加上从各国掠夺来的无数稀世珍宝,构成了一个天堂般的世界。宫殿金碧辉煌,重重叠叠,一眼望不到尽头,恰如一片瑰丽的云彩,散落在人世间;亭台楼榭,千姿百态,美得无法用文字来形容。
   触眼所及,宫里到处是绝世美女,到处是闪闪发光的金银财宝。幸福来得如此突然,刘邦心花怒放,以胜利者的姿态自居,他多想抱着如花般的美人,听着飘飘的仙乐,品着甘醇的美酒,立即过上纸醉金迷的生活。可是,他的身后,还有一只猛虎,正虎视眈眈。
   在众人地劝说之下,刘邦才不情愿地收起享乐之心,制定规章制度,约法三章,严束部众。刘邦废除严刑酷法,免征一切税务,还百姓一个太平世界。关中的老百姓,见刘邦如此仁慈,充满爱心,无不箪食壶浆,夹道欢迎刘邦地到来。
   可是,一把锋利的屠刀,已经悄然出鞘,正对准刘邦的后脑勺,眼看就要一刀劈下。刘邦浑然不觉,真是可怕极了。
   项羽听说刘邦已经抢先进关,严明纪律,秋毫无犯,这可不是刘邦一惯的做法。亚父范增趁机进言,以后跟你争天下的,必是刘邦,你要利用这千载难逢的机会,除掉刘邦,以绝后患。项羽采纳了范增的建议。
   项羽摆下鸿门宴,只等刘邦自投罗网,便让他不明不白地死于乱剑之下。当刘邦得知项羽要杀他时,他倒抽了一口冷气,惊得目瞪口呆,好在他的脸皮特别厚,身旁又有高人指点,他只好硬着头皮,只带领仅有限的随从,奔向项羽兵营,亲自向项羽解释产生误会的原由。
   刘邦不愧是一个天才表演家,在项羽的面前,他的嘴像抹了蜜一样甜,左一句兄弟,右一句恩公。项羽终于被刘邦说动了心,打消了既定的暗杀计划,放刘邦一条生路。
   刘邦跨出项羽的大帐,全身被汗水浸透,如一只丧家之犬,急急忙忙逃离了暗藏刀光剑影的是非之地。
   煮熟的鸭子飞走了。
   范增精心在鸿门宴一手炮制的谋杀计划泡汤了。
   范增心头又怒又恨,他恨恨地打碎了刘邦送给他的一块珍贵玉石,仰天叹息说:“唉,根本不能跟这个小子谋划大事!”
   刘邦攻进咸阳,夺得头功,是灭秦的第一功臣。可项羽分封诸候时,却把刘邦打发到最贫瘠的汉中之地。那些将士听说刘邦落得如此下场,不少人竟不肯跟他走进荒凉之地,不辞而别,逃走了一批又一批。
   不过,逃走了的也好,毕竟那些是动摇分子,而留下的则是优秀的种子,它能给人捎来一份春天般的希望。
   没到最后决裂的时候,刘邦还没有资本跟项羽撕破脸皮,不得不暂时委屈地低下了头,把复仇的火焰埋在内心深处。
   刘邦干脆烧掉了通往汉中的栈道,做出了一番“壮士一去不复返”的假像,迷惑项羽。
   项羽果然被刘邦精心设计的假象蒙蔽了。
   刘邦在汉中关起大门,苦心经营。
   功夫不负有心人。
   苦尽甘来。刘邦等来了运筹帷幕、决胜千里之外的大将军韩信。韩信的到来,帮助刘邦打通了一条通往成功的大门。
   韩信,自幼喜爱读书,醉心兵法。当年还是一个毛头小伙的时候,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不修边幅,经常为一日三餐发愁。好在他遇到了一个善良的漂母,漂母见他饿得眼睛发黑,便好心地给他饭菜,让他度过了难关。后来,韩信发达后,亲自带上随从,找到那个供他吃饭的漂母,送给她千金,再三感谢她当年的无私援助。这是“一饭千金”的故事。漂母的善举,令后世津津乐道,韩信知恩必报的义举,也传为千古美谈。
   在韩信落难时刻,有个泼皮见韩信一身文弱,存心要欺负他,令韩信从自己的裤裆下爬过。韩信白了他一眼,二话没说,居然弯下了腰,乖乖地从他的裤裆下钻了过去。
   许多人都说韩信没有大丈夫男子汉的气慨,应该至少跟泼皮理论一番,最好把惹事的泼皮痛打一番,方才解恨。的确如此,如果换作我,我也会忍无可忍,暴跳如雷,一脚踢过去,巴不得一脚把泼皮踹死。
   可韩信是非常之人,非常之人必然有非凡的胆识,非我等小人物可以猜测。
   韩信爬过裤裆之后,默不作声地起来,悄悄地溜开了。
   韩信从军了,他满怀希望地投到项羽的兵营里,满以为凭着真才实学,定可以做一位大将军。可惜,现实是残酷的。项羽只给了他一个执戟郎中的工作,让他专门负责看守大帐。
   好不容易,韩信逮了个机会,见项羽相对清闲些,便抓紧时间向项羽进言,教他如何排兵布阵,如何出奇制胜,如何攻城掠地。可那时的项羽,如日中天,又自信武功第一,他哪能听进小青年韩信的片言只语?他没有叫韩信滚出大帐外,就算很客气了。
   韩信见项羽不肯重用自己,又听说刘邦有爱才之心,便离开了项羽的兵营,历尽千辛万苦,辗转进入汉中,投在刘邦手下,做了一名兵卒。
   韩信时来运转,他有幸遇到了贵人萧何。
   萧何极其赏识韩信卓越的军事才能。
   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吓出了一身冷汗。他亲自骑上快马,硬是把韩信追回来。这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历史典故。
   原来,韩信见刘邦也没有重用他的意思,便想一走了之,再去寻找能重用他的明主。
   萧何把韩信力荐给刘邦,说韩信有大将军之才,拥有了韩信,才可以彻底击败项羽,才可以冲出汉中,才可以问鼎天下。
   刘邦见韩信如此年轻,将信将疑,但他最后还是听从了萧何的劝说,登台拜将,授于韩信最高的军事指挥权。那些跟随刘邦出生入死的老资格将领,一个个心中不服,他们想不通,年纪轻轻的韩信,凭什么坐直升飞机越在他们的前头,做了他们的顶头上司。
   老将们的思维,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需要,有一句名言叫“自古英雄出少年。”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不能按常理来操办的。
   韩信从容地从刘邦手中接过,象征最高军事指挥权的虎符剑印,发号施令,向项羽进军,争夺天下。
   从此,韩信走上了人生的巅峰时刻。
   刘邦得到韩信,就像长了一双强有力的翅膀,他又像一只久困笼中的老虎,终于冲出了汉中。
   此时的刘邦,财大气粗,再也不是先前那个兵微将寡的刘邦了,他联合了反对项羽的诸侯,聚集了五十多万精兵猛将,有了向项羽叫板的底气。他主动向项羽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刘邦没有料到,这次出师,相当顺利,所向披靡,势如破竹。一日之内,便轻松拿下项羽多年经营的老巢彭城。
   刘邦得意洋洋,率军开进彭城,看到身后兵雄马壮,产生了骄傲和享乐思想,在城中尽情地享乐。
   当项羽率领三万铁骑,突然出现在他的眼皮底下,他尚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项羽骤然发起了凌厉的攻击,项羽虽然兵少,可项家军以一当十,人人奋勇,把刘邦的兵将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
   楚军有如神助,越战越勇。
   泗水、睢水,简直成了楚军屠宰汉军的杀人场。鲜血染红了河水,汉军哭爹喊娘,寻兄觅弟,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硬生生地被急流吞噬。泗水、睢水战役下来,刘邦损失二十多万军队,余者四散逃命。
   项羽以大无畏的勇气击败了刘邦。
   刘邦的五十多万大军,就像是一块块积木堆积起来的一道墙,被项羽轻轻一捅,便土崩瓦解,轰然倒塌了。
   项羽再次证明了超群的实力,他仍然是一位名符其实的霸王!这个时候,还轮不上刘邦发话。
   用鲜血换来的教训格外沉痛,刘邦做梦也想不明白,自己浩浩荡荡的五十多万大军,竟然敌不过项羽区区三万之众。

共 10717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如此解读西汉之争,不仅别出心裁,而且使人眼睛一亮!项羽当初起事的目的,原本是要推翻暴秦的,他把暴秦是推翻了,自己却显得比秦始皇更加残暴,他动辄喜欢杀戳,毫不手软。他挥兵战败章邯后,残忍地活埋了秦朝的二十万降卒,令天下人闻之胆寒色变。项羽的多次屠城行径,更是大失了民心民意。他最大的错误是,推翻暴秦之后,不该派人暗杀楚怀王。想当初,项羽跟叔父项梁举事时,为了扩大影响,他们立楚怀王为首领,听从楚怀王的号令。楚怀王虽然没有实权,但他毕竟是你项梁项羽亲手扶植起来的菩萨,不管怎样,这尊菩萨在反抗暴秦的过程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你项羽不该毁了这尊菩萨,再怎么着,菩萨立起来了,就要供给一定的香火。项羽最后的惨败,就败在他手段残暴、目光短浅方面。刘邦本身并不多谋,也不善断,可他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肯虚心听取别人的有益建议,为我所用。刘邦还有一个别人没有的长处,就是不怕失败,失败了,再重来。他在跟项羽的决战中,失败过无数次,连家小也陷在项羽的阵营里,做了人家的俘虏和人质,可是,他照样充满必胜的信念。这是刘邦的过人之处,也是他能成事的关键所在。文章以戏谑的语调,深入浅出地解读了两位盖世英豪的楚汉之争,剖析了他们的成败得失,而且语言精炼,叙述活泼,使读者在阅读这篇万余字的长篇文章,一点也没有冗繁疲累的感觉,反而有意犹未尽之感。此文算得上是随笔中的扛鼎力作,因而极力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0408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6-04-07 17:01:54
  非常喜欢这篇文字,欣赏并收藏着,待后再慢慢地细品几遍。问候桃李人家,向老师致敬学习!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桃李人家        2016-04-07 17:12:12
  感谢湖北武戈的精心编辑,辛苦了!
2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6-04-07 17:23:47
  回复桃李人家,这是我应该做的。(偷笑)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3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6-04-07 17:27:25
  标题中的“王者对诀”的“诀”字,应该是“决”字吧。编的时候没注意题目,怪我马虎了。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3 楼        文友:桃李人家        2016-04-07 18:15:30
  这是我的疏忽,发稿太急切了,我本应该再细致校对一次。
4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6-04-07 19:09:25
  主要是怪我太马虎了,不好意思。(抱拳)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5 楼        文友:山泉        2016-04-08 10:35:07
  一段史实,几行热泪,楚汉相争,垓下悲歌,犹在眼前……
   非常欣赏这篇文章,问好作者朋友!
我来自大山深处,来自心灵彼岸……
回复5 楼        文友:桃李人家        2016-04-08 11:46:47
  谢谢山泉文友,请多多指导!
6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6-04-08 18:01:02
  读桃李人家的文章,是一种最美的享受。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6 楼        文友:桃李人家        2016-04-08 18:15:50
  谢谢武戈老师的鼓励!我总是觉得发稿有点仓促,没有做到更好些。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