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敦煌——莫高窟

精品 敦煌——莫高窟


作者:知行合一 童生,942.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78发表时间:2016-04-08 15:24:39
摘要:游记

敦煌——莫高窟,多少年来,你是我难以企及的向往;多少年来,你是我难以圆的一个梦。今天,我们一行六人,终于踏上了这条遥远而又艰难的旅途。需要说明的是,我在这里所说的“遥远”和“艰难”,并不是说去敦煌真的有多么远,多么难。而是我内心的一种心路历程。随着火车的缓缓行驶,距离敦煌越近,我的心里越是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迫感。敦煌太伟大,我太渺小。敦煌太博大精深,我太孤陋寡闻。一种惶恐感时时攫住我的心。我怕我的渺小与肤浅,亵渎了这一举世瞩目的文化圣地;我怕我的狭隘和无知,亵渎了这一闻名世界的艺术殿堂。就连写这一点文字,我也是踌躇再三,久久不敢下笔。现在,当我拿起笔准备“胡言乱语”的时候,我只能先说一声“抱歉”了!
  
   一、莫高窟之兴
   应该说,自从有人类以来,莫高窟这个地方,就一直是一片荒凉,默默无闻。长年累月,光顾这里的,唯有西风猎猎,黄沙漫漫。只有现在的莫高窟前面这一条宕泉河,波翻浪涌,无语东流。
   时间到了公元366年,一个叫乐樽的和尚云游来到了这里。在某一天的傍晚,这个乐樽和尚正在欣赏西天那瑰丽的晚霞。突然,在与晚霞相对应的东边的三危山上面,威威烈烈,金光四射。乐樽看到,似乎有无数的菩萨在那熠熠金光里显身。他的身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乐樽和尚长跪不起。他觉得,这是神灵对他的昭示。他决心四处化缘,开凿洞窟,在这里潜心修佛。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后,他开始建造第一个洞窟。我想,乐樽和尚做梦也不会想到,正是由于他的这一举动,一发而不可收,引领了一场延续千余年的,轰轰烈烈的开凿洞窟文化的伟大创造。敦煌——莫高窟,作为东方文明的见证,作为世界顶级文化精华荟萃,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开始扬名万方,光照千秋!
   站在莫高窟这座雄视东方,雄视世界的艺术殿堂的大门外面,我久久地沉思默想。如果说,莫高窟是一曲气势恢宏的交响乐的话,那么,乐樽和尚手中举起的锤錾,就是一个顶级的艺术大师手中的指挥棒,从此,一部多声部,多起伏,多变奏,多回环的,声遏云霄的乐曲就在这里上演——时而高亢激越,时而低徊忧伤,时而万马奔腾,时而孤星寥落;如果说,莫高窟是一首辉煌卓越的史诗的话,那么,乐樽和尚就是第一行诗的书写者,从此,起、承、转、合,词、赋、比、兴,一笔笔的描摹,一笔笔的书写——时而华丽耀眼,时而低沉婉转,时而清越激扬,时而荡气回肠。一千年的变奏,一千年的书写,经过多少次的叠加,经过多少年的累积,莫高窟,一个博大的精神宝塔横空出世,一座神圣的艺术宝库巍然耸立。
   我久久地在莫高窟的前面徘徊着,思考着。这样一处宏大的工程,耗时千年之久,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更是难以数计,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才得以完成呢?等我回来以后,查阅了许多资料,又经过反复的思考,似乎终于明白了一点点——也仅仅是一点点而已。
   莫高窟,在刚开始开凿的时候,中国的历史是属于北魏时期。那时候规模还小。莫高窟真正的黄金时期,是在隋唐。那时候,无论从精神上还是物质上,对于莫高窟的开凿都是难得的机遇。因为从隋朝开始,隋文帝杨坚,在他十三岁之前,都是在尼姑庵里面长大的;隋炀帝杨广,被授予菩萨戒的信徒。这些特殊的经历,使他们在骨子里都浸透了浓浓的宗教情结。他们对于佛教,恐怕不仅仅是信仰,简直到了热爱的程度了。所以,在隋朝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里,莫高窟洞窟的开凿,以每年三个的速度增加着。接下来到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委派玄奘到西天取经,这是人所共知的。到了武则天,由于她曾经出家,对宗教的信仰更是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她不仅对莫高窟的开凿大力支持,还在东都洛阳开凿了著名的龙门石窟。而且,无论是莫高窟还是龙门石窟,里面最大的佛像的头像,据说都是按照武则天的容貌进行雕刻的。这就告诉我们,由于这些统治者的重视和支持,给莫高窟的开凿,提供了一个特别宽松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纵观中国历史,历代统治者对于民间的一些事情,能够不干涉,不打压,就是最大的支持。莫高窟的兴起和发展,就得到了这样的一个机会,这是很难得的。
   那么在经济上呢,隋朝虽然是短命的,但它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历史,开创了一个伟大的时代。骄奢淫逸的隋炀帝被推翻了,但他却留下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这对于当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每一个暴君暴政都是短命的,但他们总会给后人留下一些什么。比如秦始皇留下了万里长城,留下了兵马俑;隋炀帝留下了大运河;就连慈禧太后,也留下了一个春和景明的颐和园。我们现在提倡的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可他们恰恰是罪在当代,利在千秋。而且,也许是以史为鉴的缘故吧,每一个暴君暴政的后面,都会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比如秦始皇之后的“文景之治”。现在,隋朝覆灭后,唐太宗李世民凭着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创造了千古传诵的“贞观之治”。好一个大唐王朝,整个一个河清海晏,国泰民安。到了武则天,把这种局面推向了极致。这种岁丰年稔,国富民安的状况,为莫高窟的开凿,在物质上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我们知道,莫高窟的开凿,是需要雄厚的经济来支撑的。因为当时自上而下的对于佛教的迷恋,社会上一些达官显贵,豪门望族纷至沓来,慷慨解囊。这些人,或者一个人出资,或者几个人合资,或者一个家族集资,能够在敦煌开凿一个规模宏大,绘画和雕塑精美的洞窟,是一件非常光彩的事情。当时,在敦煌开凿洞窟,成为了一种时尚。我们在敦煌莫高窟里面,时不时地可以看到一些非神非怪的莫名其妙的人,在这些人旁边写着:供养人。什么是供养人呢,就是出资开凿洞窟的人。就是这些人拿出了大把的金钱,无数的工匠、艺人、画师、雕塑师来到了这里,按照他们的思路或者构想,进行选址,开凿,绘画和雕刻。由于工程的浩大,特别是洞窟里面的精心绘制,精雕细刻,一个洞窟的完成,往往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甚至更长。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莫高窟的洞窟,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增加着。
   在敦煌——莫高窟这一宏大的交响乐中,那叮叮当当的锤錾的击打声,仿佛高亢、激越、强劲的打击乐,成为了当时的主旋律;那饱蘸油彩的画笔,仿佛注满了激情,在敦煌——莫高窟这首宏伟的史诗中,书写着一页页华美、瑰丽的诗篇。
   时间到了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了。战争,无论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也无论发动战争的人冠之以什么冠冕堂皇的说法,让人信服的理由,巧言令色的说辞,战争就是一种罪恶,是万恶之源。所谓龙虎相争,百姓遭殃。但无论我们怎么说,说什么,敦煌,还是不可避免地被拖入了战争的泥潭。后来,敦煌人张仪潮率领敦煌人起义,驱逐叛军,保卫敦煌。等平叛结束后,张仪潮命人到长安表示臣服。在平叛战斗中,莫高窟的洪辩和尚也率领一部分僧人参加了战斗。战乱结束后,洪辩和尚被封为敦煌宗教界最高的管理者。公元851年,洪辩和尚组织修建了现在的第十六窟,又在十六窟入口的地方,开凿了现在编号为十七窟的所谓“窟中之窟”,作为他修禅的地方。十一年后,洪辩和尚去世,他的族人及弟子依照他的真容,在十七窟中,修建了洪辩和尚的塑像。到了1006年,洪辩和尚的塑像被人请了出来,而在里面堆放了数万卷的、密密麻麻的经卷,从此,这个洞窟,被彻底封闭了。至于这些经卷为什么要堆放在这里,有人说是因为没有用了;有人说是为了躲避战乱和兵燹,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正确的结论。
   “安史之乱”结束后,为了开垦和防务的需要,敦煌的居民被大量东迁,敦煌成为了一个纯粹的军事屯区,莫高窟的开凿,从此走向了衰落。那叮叮当当的锤錾声日渐稀疏,日渐寥落。
   到了元朝末年,在智宝法师的主持下,延请了艺人史小玉,准备开凿一个比较大的洞窟,里面雕塑千手千眼的观音经变图。最后完成的,是一座有着42只手,11张脸的经变图雕塑。这个洞窟的开凿,为敦煌——莫高窟画上了最后的、精彩的一笔。
   莫高窟,这一部声彻云霄的宏伟交响乐,终于画上了没有休止的休止符;莫高窟,这一首光照千秋的伟大史诗,终于被点上了省略号。必须强调指出,这里所要标示的,只能是省略号,而绝不是句号。因为,敦煌——莫高窟的故事还很长很长。
   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四年后,明朝在酒泉附近设立了嘉峪关。嘉峪关的设立,把敦煌远远地划出了关外。敦煌,从此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敦煌——莫高窟,也从此进入了“休眠期”,被历史尘封,被人们遗忘。光顾那里的,依然只有西风猎猎,黄沙漫漫……
  
   二、莫高窟之高
   经过一千多年马拉松式的开凿,敦煌——莫高窟,在经历了自然的坍塌、损毁和人为的破坏之后,直到今天,仍然保留了各个年代的的石窟492个;保留了壁画4.5万平方米;还有彩塑2400多身。是当今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内容最丰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文化艺术宝库。如果把各个洞窟中的壁画连接起来,可以组成高1米,长22.5公里的瑰丽的画廊。曾经在藏经洞里面收藏的多种语言文字,多种形式的文物,囊括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科学、民族历史、对外交流等各方面的资料和记载。也正是因为具有这样重要的价值,在全世界许多国家掀起了由各国学者参与的“敦煌学”的研究热。
   莫高窟为什么叫做莫高窟呢?由于乐樽和尚开凿了第一个洞窟,引领了一场一千多年的开凿洞窟的拉力赛。虽然后来开凿的洞窟,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艺术造诣上,都已经远远地超过了乐樽和尚所开凿的洞窟,但他毕竟是第一个开凿洞窟的人,也就是说,第一个洞窟是他开凿的。这个“第一”是永远没有人可以超越,可以改变的,所以叫“莫高窟”。
   敦煌壁画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壁画内容除了佛经故事,本生故事、佛教史迹、神怪传说、帝王生活、装饰图案等重大题材外,还有大量的民风民俗画面。比如狩猎、耕作、打鱼、推磨、舂米、盖房等生产风俗画面;还有婚丧、嫁娶、旅行、行医、剃度、洒扫等生活风俗图景;有车船、梨担、连枷、纺车、织机等交通和生产工具的形象描绘;有学校、酒肆、屠房、旅店、集市等场所的风俗画面;有亭子、楼阁、宫殿、塔寺、院落、桥梁等建筑图样;还有音乐、舞蹈、杂技、节庆等娱乐活动的生动写照,真是一部古敦煌民风民俗的百科全书(这些是资料摘抄)。
   在我们看到的莫高窟壁画中,有九色鹿的故事;有王子饲虎的故事。无论是九色鹿还是以身饲虎的王子,他们都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摩尼前世的故事。正是有了这些善举,释迦摩尼才修成了正果,创立了佛教。壁画中还有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有敦煌人张仪潮平定叛乱后敲锣打鼓游行的故事;有菩萨修禅讲道的故事;有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有五百强盗成佛图。相传这五百个强盗杀人放火,被抓住以后挖去了双眼,他们痛不欲生。是释迦摩尼亲自现身说法,并且用香药治好了他们的眼睛,他们被感化,随即皈依了佛教。真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表现这些故事的,有的是用壁画的形式,有的是用雕塑的形式,有的是我国特有的、从唐朝开始的“经变画"的形式。——所谓经变画,就是把文字记录的佛经内容,用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因为文字记载的东西,往往比较单调、抽象和枯燥。如果用画的方式表现,就会显得形象、具体而且生动,容易被人接受和理解。在所有这些洞窟中,几乎都不同程度地穿插着飞天的故事。那些飞天的故事,表现的就是乐伎菩萨。她们形容姣好,身材婀娜,衣袂飘飘,舞姿曼妙灵动,飘逸洒脱。特别是那一双手,手指尖削而且修长,特别富有女性的特色。九层楼是莫高窟标志性的建筑。她依山而建,气势雄伟。里面有一尊高达35米的弥勒佛像,其头像就是根据武则天的容貌塑造的,是莫高窟营造史上规模最大的一个工程,是世界上最高的室内石胎泥塑。所有这些艺术作品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隋唐时代的——特别是唐代。由于这个时代的富足、和平、安康,这个时代的作品,也恢宏、大气、恬淡、安详。即使是涅槃的菩萨像,也是那样雍容华贵,气宇轩昂,超凡脱俗,恬静安谧。看着那一尊顶天立地,仿佛山一般高大的佛像,我突然想到,山做成的身躯,自然有着山的气象,山的沉静,山的大度和山的厚重。可是,在她的宏大中却不乏细腻;那平静的面容,眉宇间充满会通天地得之于心的灵光,那是从灵魂、从生命流溢出来的光辉;那根修长的手指,当它沿着一定的坡度微微往上一翘时,你感到那上面倾注了多少灵魂的美丽;还有那手臂的自然垂下,衣身上的皱痕,让我们这些后来人惊叹生命的伟大与辉煌……
   就在今天,当我坐在这里,写下这些粗浅的文字的时候,我不能不惊叹于那些洞窟的开凿者的执着与专注。那些人物的绘画,雕塑姑且不说,就是那些洞窟的顶部那些图案的绘制,就不能不让人叹为观止。那些图案的排列,是那样细密、整齐、严谨,简直是无可挑剔的。看到那些图案,我就想起来自己家里贴的壁纸。我们的先人真的是太伟大了!

共 915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满腔热情和崇敬的心情,对于莫高窟做了充分和有理智的叙述,对于莫高窟自第一窟到后来的洞窟开发进行了回放,对于洞窟尤其是藏经洞内的文献内容作了粗略地介绍,也对于个别的体制内作家为了爱国主义需要所做的不实描写,提出了批评。是的。莫高窟,这个被誉为东方的蒙娜丽莎的文化宝库,经历了许多磨难,但是不减当年风姿。莫高窟的历史,莫高窟所保存的遗存,包括在世界各地的文献资料和古文化原件,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和丰富的灿烂历史。作者的文章,对于我们欣赏莫高窟,进而正确认识莫高窟的历史,起到了积极意义。拜读。【编辑:欣雨文萃】【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0409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欣雨文萃        2016-04-08 15:33:08
  拜读这种文章,使我又想起了几十次去莫高窟的历程。欣赏作者的用功!欣赏作者的眼光和思考。我写过《伤心在敦煌》比较详细地说明了王道士这件事,有兴趣可以看看: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136736&pn2=1&pn=1
因眼睛问题已删除数百全部好友有事可飞笺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