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三月三登始祖山

精品 三月三登始祖山


作者:钱江晚潮 秀才,1361.6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655发表时间:2016-04-11 19:57:50

家乡有座山,山名叫始祖山。
   实际这座山的原名不叫始祖山,它的官名叫具茨山,属伏牛山脉。它的名字改在一九九七年,是人们突然在此山驼窑村往南看,此山的两个小山峰,很似黄帝、炎帝头像。因此你传我我传你,你看也像,我看也像,政府派人观察,也都说像,因此就改此山名为——始祖山。
   这座山当地老百姓叫风后岭,也叫风雾顶,怎么是风雾顶呢?因为在没有气象预报年代,如果天阴,风后岭主峰被云雾笼罩着,就很有可能下雨,并且十罩九下,于是当地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把这风后岭当成了气象台,只要风后岭被云雾笼罩,就是一定要下雨。
   当地农民把下雨天当成礼拜天,下雨天是干旱缺雨地区的休息天,几乎是当地农民休假的潜规则,这下雨天休息,就是大跃进的人民公社年代,也照休不误。
   千百年来,当地人流传一俗语叫:风雾顶戴帽,长工睡觉。
   风雾顶罩上云雾,扛长工人都可以理直气壮地睡觉,就可以证明这风雾顶预报天气的准确性了。
   风后岭或风雾顶,是家乡人对此山多少年以来的叫法。
   始祖山周围的几十里的居住人,对始祖山还有一个喜好,就是:三月三,去登山!
   这个喜好涉猎有新郑、新密、长葛、禹县。每年的三月三,这始祖山山脚的黄帝岗,兴起很大的古庙会,这天来的赶会人、登山人几乎要站满始祖山的半架山,每年三月三,是始祖山最鼎盛时期。
   今年三月三,老友、老同学许桂发约我,在六十六岁的三月三,重登始祖山,一展暮年雄风,不服老嘛!
   这天一大早起床,看到天气特别的好,晴空万里,无风无云,东方正在冉冉升起初升的太阳,好天气呀!这时许桂发打来电话,问可做好登山准备?八点钟准时开车来接我。
   早晨八点,许桂发准时驾着奥迪车来接,两个老汉坐上车子,奥迪车风驰般的驶离新郑城,往西奔始祖山而去。
   车到黄帝岗,时间才八点四十分,可汽车都停住不走了,我下车观察,前边通始祖山道路被交警封了,只允许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前行,汽车要在此自找停车处。其实这附近许多空地,都被当地农民设为临时停车场,也好!只要有停车地方就好,无非是停车费平时的十元成了二十元。
   我们找地方停了车,从后备厢里取出双肩包、照相机,许桂发还一人准备了一把前边有弯的竹杖,这样我们二人就相跟着向始祖山主峰进发了。
   从黄帝岭从东往西看始祖山,这山犹如一座巨大的金字塔,这塔塔基太大,看它的南山脚到北山脚,大概距离有三、四公里。这金字塔又如一道大屏障,挡住游者往西的视线,这大屏障从山脚到半山腰,斗奇争艳般盛开着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梨花,粉白色的苹果花……花儿给这始祖山穿上了花衣。
   这金字塔三分之一以上,全部是看不见树,看不见绿色的石峰峭壁,成了真正的石头山。人们从这里才看到什么是山?始祖山的伟岸高大,激烈壮怀,巍巍原始,雄姿天下的壮观也就在此了。
   在这里我想到了毛泽东写山的十六字令: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与柱其间!
   从始祖山南面往东,是如一头巨牛卧着的老山坪,老山坪山头上,后人人工修了一条飞龙,龙头巨大,欲欲飞天,煞是壮观。
   两个老汉踽踽前行,往上走到始祖山东山门,一人花十元钱买了张门票,就顺台阶开始上山了,这里有个十字路口,往右走是从嫘祖庙东坡上山,往左走是走黄帝大宗祠从南坡上山。
   两人决定往右走,从东坡上山。
   往上走有一公里,台阶路旁有一石墙、石房、石院子,有标牌注明:皮定均豫西抗日指挥所。
   二人下台阶进到院子观看,院子很小,区区四、五百个平方,许桂发说:”这么小的地方,称指挥所有点言过其实,皮定均将军打游击在此住过倒是事实。”
   我说:“我们没经过那个战争年代,不过当年一个游击纵队的指挥所也不会太大,这么个小院子也会容纳得下的。”
   两人窃窃议论着,重新返回石阶路,往始祖山主峰攀登。
   二人往上攀登有一千多米,在一山峰半腰出现一座小庙,小庙没多大,前边立有一根飘着小黄旗的旗杆,二人知道,这小庙叫嫘祖庙。
   实际这小庙叫王母娘娘洞,就是山峰离地面两、三丈高的崖壁上有一个一人高,两、三米深的岩洞。两人都记得,六五年学校春游,老师带领他们登此山,那时岩洞下没有小庙,只有这岩洞。
   这岩洞在那时很有说道,就是洞里住着玉皇大帝的夫人叫王母娘娘,王母娘娘专门为人间办好事,叫送子娘娘。传说想要子嗣的夫妻,只要来山上拜了王母娘娘,就会要子得子,要女得女,很是灵验,因此这王母娘娘洞下边,经常是香烟袅袅,供品不断。
   到后来王母娘娘在当地神通越来越大,当地人嫁女来求王母,娶亲也来求,升官求,发财求,上大学求,丢了东西要找回也来求……
   这王母娘娘几乎成了万能神仙了。也因此王母洞下,信徒们筹资建了庙,洞下焊了钢梯,求神者会直接到洞里同王母膜拜,当面诉求。
   今天三月三,求神者在庙前排成了队,但却少了香火鞭炮,这是因为始祖山划成国家森林公园,山上禁火又禁炮,这让膜拜者很感遗憾,说拜语时先带上:“王母请原谅,政府不让给您烧香放炮,只能许愿,只要您让我愿望实现,一定唱大戏一台,或放电影三场。”
   两人在小庙外巨石上休息片刻,一人喝了瓶农夫矿泉水,又开始往上攀爬了,从王母洞再往上,上山的石阶路可称为阶梯了。这阶梯穿行在石缝中,穿行在悬崖上,一边嵌有铁索,游人是抚梯攀索。始祖山的险峻在这里显出端貌,一边是危崖,一边是深渊,头上悬着犬牙交错的怪石,那怪石很有压下来的感觉,这让上山人个个心惊胆战,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小心,一个大意,滚下这万丈深渊……
   这石阶梯两人攀上一、二十米就要坐下休息休息,许桂发靠在石壁上,摘下旅游帽,边往流汗的脸上扇风边说:“不服老不行,想当年学生时,从驼窑一口气,一个小时二十分钟就会上到迎日峰上。”
   我说:“好汉莫提当年勇,我们今天都爬了两个小时了,只是爬了到主峰一半的路程,喘口气赶紧上,今天人多,如果爬的时间太长,有人从此下山,把我们堵山半道那就倒楣了,当年华山抢险,可是死人不少哩!”
   许桂发说:“你太杞人忧天了,我们这始祖山下山路好几条,华山是上山、下山一条道呀!”
   我说:“不管怎么说,十二点我们一定到达主峰轩辕庙,在那里吃午餐,午餐可是我揹着的。”
   两个人稍作休息调整,又信心十足向主峰攀登了。
   两人在两个小时后,终于登上主峰峰顶,峰顶轩辕庙,又建有新景天中门,中天轩辕阁。两人在轩辕阁的最上层,在这方圆几百里海拔的最高处,浏览始祖山周围景色,这让我不得不想到古人的两句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当然,此刻登顶的感受绝不止于这两句诗,你经过顽强攀登,流了汗水,付了艰辛,登顶到了最高处,给你的首要感受是胜利的喜悦感,压倒一切的胜利感,松口气的满足感。
   在这峰顶的最高处,往东看:田陌、平川,公路、车流,村庄、楼房,绿色的广告牌,飘动的大红旗,似蝼蚁蠢蠢欲动着的人群……
   往北看同东边一样。
   往南看,峰峦叠障,山山相连……
   往西看,峰隐山显,茫茫绵绵……
   从这山顶往西看,山峰都在远处,而近处几公里内却是丘陵地的庄稼地和村庄,奇怪!费了这么大劲上到山顶,这山顶却是人、畜宜居地。
   我对许桂发说:“这么高的山顶上面,几乎是个山顶平原,大自然是怎么恩赐给这山顶黄土地呢?”
   许桂发说:“山高水也高,可这山高黄土也高了,我解释不了!”
   其实这风后岭山顶能种庄稼能住人,我们六几年就知道。那时这山顶有个生产大队叫风后岭村,有人口三百多,有田地三、四百亩。
   这是因为有个同学叫张国治,是这山顶上人,他是山顶村许多年来唯一下山读中学的人。那时山顶与下面不通公路,只有两条路会同山下沟通,一是山东坡我们攀上来的那条路,二是南坡一个叫八十坎台的路,这八十坎台是爬着上的。
   这个风后岭村古朝历代都不交皇粮,因为粮食运不下山来。
   同张国治同学那几年,同学们都是从家里带馍来上学,一带吃一个星期。平地学生带的馍是玉米馍,红薯干馍,条件好些的是玉米面、红薯干面同小麦面两掺,可人家张国治一年四季带的都是白面馍,这令同学们很羡慕。
   张国治家吃白面,就这学校还让他吃最高的住学金,说是照顾山区读书孩子。
   我和许桂发在山顶吃了自带的午餐,参观了历史悠久,石墙、石梁、石窗、石门、石瓦的轩辕庙,讨论下一步行程计划,桂发说要到黑龙潭再观赏观赏,从黑龙潭下山走幽盛寺回东山坡存车处。
   这个路线很有路程,不过,有人为伴,时间还长,走就走呗。
   我们出了天中门,看到西山坡上散落着大大小小许多石屋,还有一周环绕着的石塞墙,许桂发说:“这就是风后岭寨,解放前这里住有土匪,临解放这寨被解放军攻下了,这里的土匪民愤极大,抓住的都是老匪,惯匪,在辛店开宣判大会,一次就枪毙了一百多个,从此匪患再也没有了。”
   我们下山走在曲曲盘盘的山间公路上,看不到庄稼地,庄稼地里长着树,破旧的民房里看不到居民,我问许桂发这是怎么回事,许桂发说:“你这多年不在家,这整个始祖山划为森林公园,这风后岭村都搬山下住高楼去了,风后岭村一户人都没有了。”
   我说:“住高山一下住上了高楼,这变化太大了,是共产党让老百姓想不到的都做到了!”
   我二人走走说说,下到了半山腰的黑龙潭。这黑龙潭这里的确有一池水,池子不大,也就有一亩地吧。
   池水不见污染,清澈见底,直接就可饮用,池子旁一插黄旗三间瓦房小庙,叫黑龙庙。
   小庙前撑一太阳蓬,蓬下有一卖凉粉小摊,桂发说这凉粉是真正的绿色产品,是这山中产的红薯磨的粉芡,山中红薯山中水,是绝无仅有的绿色。
   我们二人一人要了一碗凉拌凉粉,这凉粉光看十几种佐料,鲜红的辣子油就让人口馋。五十岁左右的男老板,麻利、洒脱地往凉粉碗里放了各种佐料,最后一道程序又滴上几滴小磨香油,这些做完我都流口水了,接过凉粉碗就要扒拉进口,老板又神秘从凉粉摊下取出一个矿泉水瓶说:“客官慢吃,我看你二位是山上稀客,我再加一样味道请客官品尝!”
   老板把瓶子倒过来摇摇瓶子,从瓶子口小麻子眼摇出的是炒好擀成面的芝麻盐,这拌好的凉粉表面又撒上芝麻盐,吃着那真叫香,真叫那个爽。
   我和桂发连吃两碗,吃了叫人难忘的黑龙潭凉粉。
   吃了凉粉,我们就从这里下山,往山北坡的幽盛寺方向走去。
   从黑龙潭到幽盛寺,走的是在山腰间绕来绕去的碎石路,这碎石路上也有景点,那就是几处农家乐饭店了。
   走了不少时间,眼看太阳就挂在西山头了,幽盛寺已经在望。这山中走路,你看见目标了,却因为绕路太长,让你会望望而不可及。
   望着远远的幽盛寺的红墙绿瓦,没有再走多远,我们转过一个山头,眼前却突然一亮,出现在眼前的是:靠路右边的山坡上,竟呈献眼前密密麻麻一大片建筑群。这建筑群可是个大手笔,古色古香的古式建筑,大山颜色的灰墙,金碧辉煌的琉璃瓦顶,亭台楼阁,石桥、石阶……巍巍峨峨占据了半个山坡。
   建筑群前立一石牌坊大门,大门额头有几个鎏金大字:明亮国学院。
   这里正在建一所国学院?我疑惑地问同伴桂发,许桂发说:“明亮是咱辛店镇上的农民教育家,二十年前他在镇上置地九十亩,建了富基明亮外国语学校,这又在这始祖山建这大的国学院,我也是第一次看到。”
   “一个农民办学,办到这么个程度,是不简单呀!试想几年后的始祖山,学子满山,书声琅琅,始祖文化、中华文化得到发扬光大,该是多长我们中华人的志气呀!”
   明亮国学院正在建设阶段,拒绝参观,我们只有遗憾路过,五百米外就是幽盛寺,我们兴致勃勃参观了幽盛寺。
   这时的太阳已被西山头遮住了,是夕阳西下了,该回程了。可从这始祖山北麓转到始祖山的东坡,至少有十华里路程,怎么回去?
   这时一辆轿车开了过来,开车的是位中年、戴眼镜的女士,桂发向女士招了招手,女士停了车,摇下车窗玻璃问:“两位大伯有何事?”
   许桂发说:“我们车子停在东坡,可否带我们一程?我们付油钱。”
   女士说:“我正路过东坡,顺带嘛,说什么油钱,上车吧!”
   很快,女士把我们带到东坡,我们对女士致谢告别。
   当我们坐上自己车子往回走时,我回头又望了望车后如巨大屏风般的始祖山:再见!始祖山!
   明年的三月三,我们会再来!
   2016年春于新郑

共 494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三月三,古称上巳节,相传这一天是黄帝的诞辰,遂成为纪念黄帝的节日。在这一天,两位年过花甲的老人相约重游家乡的始祖山。作者以游历路线为线,侃侃而谈始祖山名字的由来,雄壮奇绝的美景,与之相关的传说、风土人情以及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和当下人们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一篇游记,既有美景悦目,又有真情悦心,还有美好蓝图可展望,好。推荐赏读。【编辑:素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0412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素馨        2016-04-11 21:17:26
  始祖山,有景有传说有文化有底蕴,看了您的文,倒也想去瞧一瞧了。
借用中医手段,切脉世间冷暖。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