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世故之说

编辑推荐 世故之说


作者:姬宇 进士,7720.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09发表时间:2016-04-15 00:32:54

平时经常听人说这个人不懂世故,怎么怎么;又有时听人说那个人很世故,不该怎么怎么。这世故到底是个什么东东?为什么人们喜欢用它来衡量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做人是世故一点好,还是不世故好呢?真是左右为难,搞得人头都大了,不知该怎么做。
  
   “世故”一词由来已久,而且所表达的意思也有好几种。在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中有这么一句话:“机务缠其心,世故烦其虑。”这句话中的“世故”指的是世上的一切事。我们都知道嵇康是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这是他写给朋友山涛(字巨源)的一封信,也是一篇名传千古的著名散文。这封信是嵇康听到山涛在由选曹郎调任大将军从事中郎时,想荐举他代其原职的消息后写的。信中拒绝了山涛的荐引,指出人的秉性各有所好,申明他自己赋性疏懒,不堪礼法约束,不可加以勉强。他强调放任自然,既是对世俗礼法的蔑视,也是他崇尚老、庄无为思想的一种反映。大儒们处理事情就是这么洒脱,没有瞻前顾后。我们后人看了此文后一定会有人说嵇康不知世故,人家山涛是好意,你却不领情。在这之前,“世故”指的是生产,生计。《列子·杨朱》中有一句:“卫端木叔者,子贡之世也,……不治世故,放意所好。”另外“世故”还有变乱,世交等意思。现在的“世故”基本上是指处事待人接物,也就是指熟习世俗人情习惯,待人处事圆通周到;泛指世间一切的事务。
  
   前段时间,读到鲁迅先生的《世故三味》,其文开头有这么一段:“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世故’似乎也像‘革命之不可不革,而亦不可太革’一样,不可不通,而亦不可太通的。”按先生的话说在这个世上做人世故也不好,不懂世故也不好,人就是矛盾地活着。后来先生又说“然而据我的经验,得到‘深于世故’的恶谥者,却还是因为‘不通世故’的缘故。”这人活着真累,左右为难啊!
  
   平时,在单位都会遇到以下一些情况。单位里一些工龄比较深的人,他们处事看上去比较圆滑,他们从来不和领导正面交锋,领导说什么,他们要么附和,要么低头不语不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类人给人感觉是深于世故,他们在单位上下都能达,好像是个老好人。这类人领导不会讨厌,自然同事也不会憎恶。他们处事的原则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做事没什么原则,但他们深懂世故,处事老练富有经验,只要不是老奸巨猾之辈还是深受大家欢迎的。同样,在单位也会有一些愣头青,他们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喜欢使着自己的小性子,锋芒毕露。我们都会认为他们是不懂世故,但他们不会做出一些危害别人的事。这类人往往不受领导的欢迎,而同事喜欢,那些老于世故者喜欢利用他们,拿他们当枪使。但我们能说这些不懂世故的愣头青不好么?一个单位如果没了这样的力量,那么就会失去活力。做什么事都是和稀泥,就是一坛子死水,工作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
  
   实际上,我们都知道那些世故的人城府深,不好交往,和他们相处是要提防着。而那些不懂世故的人,好交往,没多少心机。但在事实之中,吃亏的是那些愣头青。这样的结果就导致很多人都倾向世故一点,那样至少没亏吃。也就越来越多的人变得世故起来。
  
   看来,活在这个世上,要想做个完人就应该深谙世故而不世故。那么,我们人活在这个世上,该怎么做才会让别人说自己不世故,而且懂世故呢?
  
   我们生活在一个儒家思想占主导的国度里,要想能够自由地驾驭,就必须深谙世故而不世故。中国人是十分重视处世之道的。俗话说的好——要想钓到鱼,就要像鱼那样地思考。生活中,强者之所以会成为强者,就是因为他在人际交往中,能够明确地知道对方脑子里在想什么,能够用生活中得潜规则来规格自己的言行。这样的人,会在人际交往中投其所好,在不动声色中轻易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说明他们深谙世故,而一个不懂世故的人,他们做事一开始就注定着失败,即使做出百倍的努力,耗费了自己的精力也不会得到好的结果。而那些聪明的人做人做事会恰到好处、滴水不漏,不仅收获了实利,也落下了美名。
  
   徐晓的《半生为人》里面有这么一句:“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我想大致的意思是让世人要知道世故对于为人的重要,但也不要过于世故,也就是懂世故不让自己变得世故。这说起来简单,要是做起来可相当的难。在这个世上,世故是现实存在着的,有着其存在的土壤和必然性。那么,我们为人处世可以先不去管它。我们要按一定的行为准则去做事,自己做事不能世故,要做到君子坦荡荡。言宜慢,心宜善。增广贤文里有一句名言:“见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是历史的总结。做到了,就说明你世故了。但是,如果你从这里知道怎么去听人家的话,说明你“知世故”,同时你还是真心帮助人,不怕别人辜负你,说明你“不世故”。
  
   知世故而不世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必须要这样去做。人情世故是一门大学问,要想做的左右逢源,肯怕要耗其一生的精力才能弄懂。没办法,谁叫我们生在这个国度,吾辈要想做个完人,就当尽力而为吧!
  
   (20106年3月27日晚)

共 206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好一篇《世故之说》,作者抛砖引玉的见解,读来匪夷所思,受益不浅。身处社会这个大家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融洽否都与世故有关。为人是世故点好还是不世故的好?这都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世故”一词由来已久,所表达的意思也有很多种。本文中的“世故”,基本是指待人接物的处事哲学。一个人,如果熟悉世俗人情习惯,那么待人处事就会圆滑,人们也会说他是懂得世故的人。一个人,如果不懂人情世故,就会像个愣头青,遭人指责说他不懂世故也有可能。鲁迅先生在《世故三味》中说得好,“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世故’似乎也像‘革命之不可不革,而亦不可太革’一样,不可不通,而亦不可太通的。”这是一篇深奥的人情世故社会学,道德的准则警醒着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事。谢谢赐稿!祝才情飞扬,精彩无限!【编辑:婉溪清扬】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婉溪清扬        2016-04-15 00:34:20
  抛砖引玉的见解,读来受益不浅。问好作者!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