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柳岸·花】伤手效应(赏析)

编辑推荐 【柳岸·花】伤手效应(赏析) ——诗歌《破洞》赏析


作者:刘文龙 举人,5254.6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21发表时间:2016-04-17 20:39:00
摘要:常言道,功夫在诗外。诗人由伤手引发感慨,身体的疼痛有药可愈,社会的破洞靠什么来补?亡羊走,补牢迟。拷问人生拷问善恶,这世间受伤的人还少吗?诗成该补洞了。《破洞》这首诗精炼干脆无泥无水可带。赏读有味,屈原应舒心,天问有忧思。

【柳岸·花】伤手效应(赏析) 江山优秀作者素魅在构思文章时,因为太专注,切菜时竟将纤纤玉指划破。那血殷红,开出了一朵花,散开,那血便惊慌失措了。
   心忧文字不成篇,囊中又吼书虫饥。女诗人此时脑中魅影一闪,连饭也顾不上弄,就激情迸发,《破洞》这首诗一气呵成。看来古人聪明,说功夫在诗外。由一个小小的伤口,弄佳句成诗,不愧为江山柳岸社团的诗歌女神。
   梅山不才,将《破洞》这首诗反复揣摩了三遍,认为极具现实意义,所以姑妄解析一下,算是画蛇添足。
   作者以写实手法直入主题,“皮肉破了/体内一些本是激烈分子/再也不肯宁静/它们排山倒海/要逃出肉体的束缚”。这个看似写流血,其实是写人性的。我们投入这个纷乱的红尘,十之八九是不如意的,苦多乐少。人人都有血性,血性有暴烈有粗鲁,比如李白“十步一杀人,千里不留行。”这是胆壮之血性;如杜甫大人诗句“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这是审时度势的血性。比如诗人写“借我三千虎贲,复我浩荡中华。”这又是热血青年的血性了。血有性格,便有“横刀立马”;血性太烈时,便有“汉旗指处,望尘逃循”。
   而可叹的是,我们这个社会还有多少血性壮汉呢?所以我们的血性是宁静的,“只在体内汹涌”。虽有巨浪拍岸,却无岸可拍。因为今人不及古人直率,总是患得患失,要奉承要媚俗。环境造就性格,性格决定血性。
   “而伤一破/却是排山倒海了”。作者就此入题,就是呼唤血性,有如仗剑出鞘,“男儿何不带吴钩”,砍头容易,改变血性难。看历史,多少英雄枭雄被血性牵累。英雄和枭雄都有血性,只是那皮肉破时,流的血不一样而己。血性好象是一个褒义词。比喻为亢奋、铿锵,如果舒缓则是工于心计,城府幽深之辈。这叫藏血性,自然是宁静的。血性多指七尺汉子,而现在的女人也仗剑卓立,妖娆而且激烈,就变成了女汉子。
   “血是红色的”,作者说这是“颤栗的红/没命地逃/仿佛要逃离这具惊慌失措的身体”,由宁静而亢奋,血涌脑门,冲动不得。这还不令身体惊慌失措吗?血性在这里仿佛是洪水猛兽。人们对正义总是尴尬的,开头短短几行,虽指人心,意表却是描写世态。谨慎处世、随波逐流的世俗生活,也是一个身体啊!鲁迅先生嘻笑怒骂解剖世态,笔如匕首,也令世俗惊慌失措;他也是在割破皮肉,为国民放血。
   这血大抵是要止的,不止住,“一滴又一滴的红却是固执了”“你按住破洞/忘了痛感”。我们现在不缺清醒,我们缺的是热血的热情奔涌,“因执而无念/聚结于破洞”,那是麻木,即然麻木就不仁义,所以这个世界上有“碰瓷”有“扶不起”,火车站暴徒行凶时,无人敢奋勇。血性男儿却躲藏进女人开的饭馆里,由女人去庇护了。中国在日据时期,三个日本人可以押囚一万多人。中国人的血性哪去了?一万多中国人每人唾口唾沫也能把三个日本人淹死。可惜无血性,只能任其宰割屠杀了。
   “无知无畏的显浅/一直忽略谨慎的忠告/粗心的暴君/划下致命的一刀/那些蓄谋己久的液体/不请自流”。无知者无畏,作家王朔有句名言:“我是流氓我怕谁?”面对老虎,初生牛犊童稚不惧。而“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却不是无知无畏,而是任杀任剐的我自谪仙了。血性如此张场,是上可摘星辰的气魄。
   “红,如同一朵开得荼蘼的花/几经忘了他人的惋惜”。作者将血比喻成开到荼蘼的花,花开荼蘼,这种花在花谱里属于蔷薇科,落叶小灌木,小叶椭圆形有香气。宋代王淇诗云“一丛梅粉褪红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在《红楼梦》里,十二钗抽取花名签的时候,麝月抽到的就是荼蘼花,叫“韶华胜极”。苏轼写“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也代表青春己成为过去。诗中以此花为喻,暗含血性己随春天无棱无角,不得不令人婉惜啊!
   血即是自流就要疗伤,用卫生纸也好,用创可贴也好,不能让“破洞继续它的阴谋”,否则会令人晕眩不忍目睹,放任自流会致肉体衰竭。云南白药是最好的“补洞”良药。作者在这里不泛幽默,将血性比喻为“亡命之徒”。“创可贴这时浴在血海失去粘性/如同一条淋了雨的湿围巾”。这语言极为形象,充满了人情味。
   “假装凝固的破洞”,这破洞是城府的窗口,亡羊走,补牢迟,“另一只完好的手/不敢去捅破它伪造的假象”。读到这里不能不惊叹诗人比喻之妙。由“破洞”而生出诸多遐想,这是对世俗世态的深刻解剖,文字具有弹性和张力。伤口需要医生,“依靠专业者/毫无知觉地挑开痛的神经”,寥寥几句,突出伤者的“痛”,同时也突显“专业者”医生的冷漠与麻木,全然不顾伤者的“痛”,只以“专业水准”去“挑开”,在伤者看来都不敢去看的“惨状”——“你头转过去/不看破洞的本身/像人习惯趋利避害/表露自己的完美”,“趋利避害”即趋吉避凶。鲁迅先生弃医从文,认为世界上不缺医生,缺的是如何唤醒国民,所以他的骨头是最硬的,他用匕首给国民动手术。作者这里所指,也是世态的一种现象,针对有利得益的、而避自己不愿面对的,人碰逆境时总会产生消极的心理,不去迎对解决,以致退缩没有了退路。
   疗伤,这个社会上谁需要疗伤?作者笔锋一转,对现实社会开始解剖了,这个“手术刀”厉害,“割入骨头的残暴/白森森的怖色”,然后就是体察民众的疾苦。针对现实社会的看病难、分配不均,“由付钱买药”推及我们行走世俗人生,有索取有付出有爱恨情仇,匆匆复匆匆,名与利所纠缠的虽是悲欢离合,但中国人办事是求人办事。出车祸打官司、求升迁找工作等等,托人情好像是人生法则,就连小该小升初考大学都要找熟人。所以中国人是人情债社会,不问经历不问出身,首先看的是这张脸“刷”什么朋友圈。如果“庙堂”有高官撑腰,则有狐臭的狐狸也威风了。
   这首诗有点小说的元素。“医院外伤科人来人往/不是包手就是扎脚/伤重伤轻/破伤风针无可避免/美其名曰是为患者着想”。诗人一般最忌“曰”这个字入诗,因为这个字不好驾驭,况且这个字是说的意思,某人云某人云的有点人为矫情之感。作者以此字入诗,而且无雕琢痕迹,可见对语言运用纯熟。过去白衣天使救死扶伤,今天的白衣天使救死看钞票,因为见惯太多耗尽家产的病人。网上调侃医院,强盗抢钱,你可以报警,医院不仅抢钱还抢掠你的生命,使你倾家荡产无处申诉。有的人宁可人在天堂钱在银行,也不愿意和医院打交道。几角钱的药,医院敢翻上百倍,这是公德力问题,是良心的整体塌方。
   “但他们何曾为患者的口袋着想”,由手伤引出这么多感慨,作者的心是沉重的,体察疾苦之心何其灼热。然后作者笔锋一转,深触社会底层,“有一个民工模样的患者/穿着脏污的工衣”,民工生活在最底层,他们干最苦最重的活,拿最低的工资;若非迫不得已是不会上医院的。医院是烧钱的地方,烧掠的不仅是血汗,还有他们“苟延残喘”的尊严。
   “穿着肮脏的工衣/过了知命之年”。他们真知道自己的命运吗?漂泊在外,倍尝人间冷暖,他们是无奈之群体。“他说工作时砸伤了手指”,此句虽平淡,却显出朴实,让人有切肤之痛之感觉,是感情的凝聚,含藏丰富。本来百元可以搞定的事情,但在医生眼里,简单就变着复杂了。
   “清洗伤口、缝针、拿药、打针/他的表情由始至终/木偶一样任人摆布”。木偶付钱是不容商量的。这是小说元素,寥寥几个字,就将人物刻画着入木三分。惜墨如金,这就是诗歌的长处,精炼干脆无泥无水可带。
   “护士帮他做表皮测试/言语的不耐烦”。由心里活动再到情景,想象空间巨大,为什么不耐烦?将护士的势力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护士故作高贵、优越姿态,鲜明对比,判若云泥。
   “你善言地提醒他/那感激的眼神里有老父亲的影子”。这时,如果有一个人不鄙视他,仅仅是一个同情的善念,也会令他无限感恩。民工人性的光辉一下子灿烂了。这点我深有体会,我曾经为农民讨薪帮他们打过官司,民工的老父亲亲自请我吃饭;而且让他儿子不远千里给我送自家的特产。农民是朴实的,也许没有文化;但他们有“人之初,性本善”的真诚。特别是这句“感激的眼里有老父亲的影子”,诗境呈跳跃状态,有点龙眼活全诗之妙。一下子就把人物写活了、立体起来。
   “背井离乡的心酸,以及/语言沟通的不便”。这也许是个失地的农民,也许上有老母下有儿孙,全靠他双手支撑。手对于他来说极为重要,所以手受伤要上医院,如果是其它地方有病,他是绝对要扛的。
   “他的胆怯并非来自疼痛”。此时,作者为呼应开头,笔锋一转写道:“胆怯更多来自生活的破洞”,是迂回之笔,一语双关。借破洞给人以丰富思考的空间,民工背后、民工的家庭背景、生存的“破洞”是需要挣钱来弥补的。这时的云南白药、创可贴就是补洞的良药。
   “身体的疼痛有药可愈”,但是心灵的疼痛、尊严和屈卑却是无药可医,作者故说“终身的疟疾”,亦暗喻社会的“破洞”靠什么来补?
   “那双饱经风霜的手/伤了缝好/只为了堵住生活的破洞”。诗笔在此嘎然而止,但诗意却是止不住的。这多像一篇小说的结尾。诗人的洞察力,善于挖掘生活矿藏之内的金子,从自己的手受伤,引申出诸多社会问题,拷问人性、拷问善恶,揭露社会现实。将贫富差距、医患关系、城乡差别等社会问题提了出来,并企图寻找医治的良策。《破洞》,社会这个“破洞”如何去堵?呼唤正义的拳拳之心何等殷切。
   由自己受伤感悟成诗,伤!伤!伤!这世间受伤的人还少吗?
   一个八零后的女诗人,能够有如此洞察力,文字有灵性有弹力,善于以平凡小事直抵灵魂,将文字赋于新鲜的骨血。读此诗,仿佛听到伤口的呐喊,可以想象评精组发现此“伤”,便独具慧眼,这不是当今现实社会共有的伤口么?而治愈伤口唤醒人类良知,却不得不刻不容缓。
   “超女捞沉湖,补洞缝楚辞。屈原应舒心,天问有忧思。”梅山读完此诗,余兴未尽,特赋诗一首,权作伤口的一些药力吧。

共 390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编者有幸得到刘老师赏析《破洞》拙作,也斗胆为这篇精妙的赏析编按。“破洞”如同“漏洞”,有疏漏就有破洞,在人的粗心大意、或有意为之之下,“破洞”必然。而我们要做的,是谨慎、提防,或修复、填补。诗和赏析文同样有此心,面对个人的“小破洞”,再到社会机制这个“大破洞”,如何去“缝补”,才是值得深思的忧患。个人力量是单薄不堪一击的,在二零零八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呼吁“众志成城”,这是关系到国家的命运,有人才有家,有家才有国。同样,如果社会机制日益趋于“利”,而疏于“管”,任之随之,冷了人心,又去哪里求暖?每一颗心都是肉长的,底层者背后的“破洞”,只能用自己河流一样的命运去堵塞,“水”能封住命运的咽喉吗?不,只会从“破洞”流干自己一腔无奈的“热血”。作者引经据典将原诗作剖析得非常全面到位,从小众牵出大众,由名人关系国家,这是一个写作者必要具备的精神,为国的发展前途去写,要叫醒“沉睡”的冷漠,让人间多一点爱的温暖。【编辑:素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素魅        2016-04-17 20:41:21
  抢下老师的剖析作来编,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指出。祝写作快乐,文思泉涌。
捕捉幻影,与文字耳鬓厮磨。
2 楼        文友:素魅        2016-04-17 20:43:13
  师长能把素的拙作解剖得这么全面到位,素无言以表,感谢了。
捕捉幻影,与文字耳鬓厮磨。
回复2 楼        文友:刘文龙        2016-04-17 20:49:52
  是诗好,画蛇之足可卸之。否则蛇不完美。感恩。
3 楼        文友:刘文龙        2016-04-17 20:47:59
  编按如此精彩。正能量。
4 楼        文友:刘柳琴        2016-04-17 21:08:48
  不懂诗歌,但通过刘老师的赏析文,受益匪浅,感谢老师诠释,更感谢素魅的美诗,美诗美文美按,珠联璧合,堪称一绝!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5 楼        文友:如风姐姐        2016-04-18 14:35:27
  赏美按,读佳作,强强联手,天下无敌!!!
6 楼        文友:老百        2016-04-18 17:06:39
  柳岸常务社长素魅的一首精彩的诗歌《破洞》,获得江山精品推荐,而柳岸评论部长刘文龙将这首诗认真阅读了三遍,感慨万千,逐字逐句的进行剖析,写下了这篇文采飞扬的作品赏析。接着这篇赏析又由素社写下同样精彩的编。这就是柳岸文友之间作品的互动,在文思的碰撞中,闪耀着智慧的火花。这就是江山文学所提倡的,为这样的文学交流点赞!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