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梧桐】长大(散文)

编辑推荐 【梧桐】长大(散文)


作者:凤凰城 白丁,81.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48发表时间:2016-04-22 15:49:49
摘要:这是一篇成长记录,记录了我们各个年龄段的成长特点,和父母在我们各个年龄段对我们的付出和怜爱。

在父母面前,不管我们多大年纪,取得多大成就,离家多远,回到家,永远都是孩子。那一声声乳名唤起了我们儿时的回忆……
  
   婴儿期
   从一声嘹亮的啼哭声呱呱坠地,我们便开始经历成长。那个时候我们还不会言语,只会用哭声向年轻的父母开始索取。我们的哭声或急促或平缓;或高昂或轻柔;或长或短……(有兴趣的可网上搜索婴儿的几种哭声)被父母翻译成各种语言。母性的光辉包围着我们,有甜甜的乳汁、有温暖的怀抱、还有动听的摇篮曲,啊!多么令人怀念!——那襁褓里甜蜜的小世界!
   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母性的光辉又是另一面了,焦急、紧张、甚至难过得流泪。我们的一举一动仿佛都牵动他们的灵魂,我们难受的哭声在撕扯着他们最柔软的心。我们的不舒服把他们整的寝食难安、身心疲惫。
   当我们晚上难受哭闹的时候,妈妈用最温柔的语言,最轻柔的语气,轻轻地、细细地、慢慢地呵护我们。随着我们难受的哭声,妈妈也难过得流出眼泪。我们的索取达到了极致,母爱的给予也达到了极致,还有在一边忙碌中安慰妈妈的爸爸。
   啊!伟大的母爱,世界上最无私的给予,让我们匍匐在大地,向她膜拜。
  
   儿童期
   儿童期的我们学会了语言,我敢说百分之百的人学会的第一个语言就是妈妈。是的,也有先学会叫爸爸的。可是,当他有需求的时候,他却用乞求的目光望着妈妈竟喊:“爸爸!?”。
   在这个时期我们有许多第一次,第一次学会走路,第一次学会吃饭……当我们每一次学会的时候,父母是何等的欣喜。那惊奇的目光,充满兴奋的脸庞和发自内心的笑容,仿佛我们的每一次进步比盘古开天辟地还要伟大。
   淘气的我们到处乱跑,到处乱摸,到处乱钻,对大千世界充满无穷好奇。妈妈的目光一刻也不能离开我们,追着我们,看着我们,陪着我们,仿佛我们不是孩子,而是母亲那鲜活的心,蹦出体外在探索世界一样。
   爸爸总喜欢在工作之余抱着我们四处乱逛,怕我们闷,怕母亲辛苦。而且还总喜欢把我们高高抛起,让我们体验飞一般的感觉。这个情景如果被母亲看到,她会紧张的,生怕我们会有一丝伤害,生怕父亲那有力的大手会弄疼我们。
   啊!柔软的母爱伴随我们渐渐长大……
  
   少年期
   当我们学会越来越多的本领之后,母爱的给予渐渐转变了。她不再呵护婴儿般那样呵护我们,她开始为了我们以后,为了我们将来,去探索,去付出,去积累财富;想让我们吃得更好,穿得更好。
   少年的我们还是一个对父母依赖性很强的乖孩子。当然,也有总是去惹祸的淘气包。父母总会给我们讲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在这个时期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最好的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循循善诱。
   童年和少年我们的成长没多大分别,对父母的依赖依然很强。有区别的是,早期的童年还没彻底脱离父母的怀抱,还有,少年比童年多了一些对世间的了解。
  
   青春期
   青春期的我们个头快追上父母了。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在慢慢成长,慢慢长大;我们的思想也在慢慢成长,慢慢长大。我们心智的逐渐成熟和渴望独立的心理开始讨厌父母对我们的呵护,总认为把自己当小孩子一样是一种不尊重。父母给予我们早已习惯了,当我们举手说不的时候,他们茫然了,茫然之后自我安慰:“唉,孩子大了……”自我安慰之后高兴地笑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使他们坦然了。
   在青春时期,父母虽然对我们的生活不太在意了,但我们冲动叛逆的性格和新潮幼稚的思想成了他们最大的压力。一个时代一个思想,尤其是现代日新月异的快时代;人类的进步就是思想的进步,由此产生了代沟。毕竟父母是生活在家长权威的年代,所以现在的我们总会说:“又摆父母架子了……”之类的话。
   当父母试着和我们沟通的时候,我们思想里的新潮、幼稚和父母思想里的陈旧、成熟发生碰撞的时候,就会演奏出不同的乐曲,有的高昂,有的低沉;有的激烈,有的舒缓。这完全取决于父母的性格和我们的性格。在这种不断地碰撞中,再加上我们冲动任性的心里,父母渐渐的渐渐的妥协了。因为父母明白了,他们的思想在新生事物上有些落后了。但对于为了生计而整天忙碌的父母,再去了解新生事物,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事。在这个基础上,他们无话可说了,没有发言权了。
   当我们出现反常(父母自认为)情况的时候,他们会用探寻的目光望着我们,却不敢轻易询问,怕冒犯了我们的尊严。因为有时候我们总会用这句话作为回答:“别问了,跟你说了你也不懂。”这句话从我们嘴里轻易说出去的时候,你可曾想到它的后果,它的破坏威力?父母听到这句话后怔在那里,傻傻的愣住了,好半天也缓不过神来……
   这种打击还算是轻的,对于那些歪思想的、放任逐流的人,逃课、网瘾、打架、甚至偷盗、抢劫。父母会是哪一种伤心欲绝的景象。整天以泪洗面,精神恍惚,好想天塌下来一样。对于这种人,请你冷静下来好好想一想,自己的婴儿期如何度过的,自己的少年儿童期如何度过的,父母无私的给予就用这种方式回报么?良心何在!!
   鉴于此,一些单亲家庭或留守儿童会喊:“父母从没管过我们……”这句话成了父母无奈的永远的痛,成了国家的永远的痛……但这些人在喊出这句话作借口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母亲哺育我们的无私。父母只是用另外一种方式来给与我们的爱。为了摆脱贫穷落后,父母无奈的离开自己心爱的骨肉,远走他乡,你可知道那思念的苦,泪流满面的痛苦……
   所谓青春期的成长,就是自己拉远了自己与父母的距离,包括生活,包括思想。
  
   成年期
   成年期的我们和父母一般高了,有的超过了父母,尤其是超过了母亲。想起小时候自己仰望母亲,而现在由母亲开始仰望我们了,心里形成巨大反差。现在的我们成熟了,稳重了,只有少量的好苗子继续在学府深造。大部分人踏入社会,开始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许多新潮的东西开始登上舞台。当我们困惑、迷茫时,父母无法帮助我们了,因为他们对新潮的了解还不如我们。他们只能做一桌好饭,看着我们吃的津津有味,露出会心地微笑,然后轻轻询问:“孩子,你在外边受苦了……”
   在这个年龄段,我们为了在社会上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广交朋友。在工作之余总是和朋友们在一起,倾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困惑和自己的困难。朋友总会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自己走出困境,走向成功。因此社会上出现了这样一句俗话: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正是这个年龄段的真实写照。
   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日子里,和朋友们在一起的时间与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成压倒性的比例。当我们满身酒气回到家的时候,你可曾看到父母还在客厅寂寞的等候。甚至有的父母还在餐桌前等你(有的人连通知父母不回家吃饭了的电话都懒得打)你可曾想到牵挂你的父母正饿的饥肠辘辘。
   有的时候,你很长时间不回家,突然在某天下午做晚饭时回到家,父母会像招待客人一样招待你,母亲闪着明亮的目光期盼地问:“孩子,想吃什么,妈给你做去。”你却回答:“不用了,我在外边吃过了。”母亲一下子像受了天大的委屈一样,变得矮小了,眼睛里的明亮变得暗淡了,轻轻地“哦”了一声,默默地走出去了。
   这是何等的落寞!父母一直不停的给予我们,爱我们,纵容我们,以给予我们为最大的乐趣。为什么我们就不能遂了他们的心愿呢?在这个年龄段,吃好、穿暖是他们唯一能给予我们的东西了。为什么我们不能让他们在看到我们吃他们亲手做的饭菜吃得津津有味时而露出幸福的目光呢?一首《常回家看看》唱出了父母深情地呼唤,你听到了么?
  
   结婚后
   结婚后,有了娇妻(丈夫),有了孩子,尝到了做父母的艰辛,工作也稳定下来了。父母却老了,真的老了,灰白的头发,爬上皱纹的脸,和父亲那不在挺拔的腰背;岁月是那么的无情,皱纹是那么的狠毒。这个时期的我们离父母更远了,整天忙碌在自己的事业和小家庭之间,再加上“快”时代的社会,甚至连陪娇妻和孩子的时间都很紧张。整天重复式的乏味的忙忙碌碌,似乎把那爬上皱纹的父母忘记了。
   等有一天,你抽出时间在传统的日子里,陪同娇妻,带着孩子,大包小裹的回到家时,你可曾想到那激动的父母眼巴巴的倚在门口多长时间了?你可曾想到那桌可口的饭菜,父母是从早上几点开始准备的呢?孩子的一声“奶奶(姥姥)”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世间最美丽最动听的声音。所有的思念,所有的孤单,所有的寂寞,在那稚嫩的童音中彻底融化了。
   当你坐在桌前准备用餐的时候,你会发现桌上的菜全是自己爱吃的,娇妻爱吃的,孩子爱吃的。没有人会比父母更了解我们,没有人会比父母更心疼我们。
   啊!可口的饭菜凝聚了父母多少无私的爱!
   当你在感动之余,泪眼朦胧中发现母亲脸上的皱纹更多了,父亲的头发更花白了,时间是如此的无情,岁月是如此的无义。电视里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唱出了你的心里话,看着年迈的父母,流泪的娇妻,吃得津津有味的孩子,你感动的热泪盈眶。在这一刻,你彻底领悟到母爱的伟大,父爱的无私。然后化感动为力量……
  
   我们的每一步成长都在父母怜爱的包围中。从婴儿期眼泪的呵护,儿童期形影不离的跟随,少年期的循循善诱,青春期的沉默,成人后的唠叨中,不断地,改变着,改变着……
   献给天下所有的父母
   献给天下所有的孩子
   祝愿你们永远幸福、快乐……

共 374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洋洋洒洒的文字,吐露出作者心底话。是的,不做父母,是不知道自己父母养育自己要付出多少艰辛。作者把文字重点放在自己最有清晰记忆的青春期、成年期和自己做了父母之后的感悟期。中国的父母养育孩子是一种无私的呵护、无私的给予,甚至无私的溺爱。相较这一点,与国外的父母育儿经有所不同。这边不是要做尖锐的比较,只是一种传统与另一种传统的差异化。说到如何教育孩子,培养他的独立性,社会适应力,以及创伤后的自愈力,也许大多做父母的并没有深度思考。家是孩子的港湾没错,但,如果做父母的不能够跟着时代步伐同进步、共学习,那么这个家对成年孩子来说也许就是个挂念罢。父母如果能跟不断长大的孩子成为很多话题都能交流的朋友,那孩子对这个家的感恩之心会愈发浓烈。这篇文字看到了作者对自己父母的感恩之心,这是一种成熟的领悟,是一种亲身体会后的肺腑之言,感觉到沉积在他心中的无限思绪有喷涌而出之势。行文流畅,语句通顺,表达清晰,内容深刻,是一篇值得阅读与深思的文字。期待作者分享更多精彩。【编辑:云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云裳        2016-04-22 16:00:32
  既然做到父母,就应该思考如何能做得比自己父母更能跟孩子沟通。希望现代的父母们再不需要期盼成年后的孩子回家多看看,而是当孩子在遇到了什么问题,出现了什么心情,更愿意第一个想到要分享的就是自己的父母。
馨香自心。不求国色天香,只为满园芬芳。
回复1 楼        文友:凤凰城        2016-04-22 21:44:49
  对,云裳老师,我现在和我儿子的关系就像哥们儿,我对他的学习态度是:不以牺牲快乐为前提,但要督促他完成基本学习内容。至于考试考多少分,哼哼,见鬼去吧!另外主要锻炼他的独立能力,和现实生活中的思考能力,只要不犯原则错误,绝不肆意干涉他。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