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沟畔人家(散文)

精品 【荷塘】沟畔人家(散文)


作者:赵亚亚 秀才,2523.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40发表时间:2016-04-26 15:32:45
摘要:从沟畔人家到省城居民,他们三代人,用了三十年。

【荷塘】沟畔人家(散文)
   倘若问方圆十几里的人,你去谁家院落次数最多?答案肯定一致:石火沟畔任宝家。
   这里是渭北旱塬,县城从东到西,南北走向的大沟壑有五条,衍生出的沟沟叉叉如人身上的毛细血管一样稠密。“远看是平川,几步到沟边。隔沟能说话,相逢得半天。”嗬,概括得好。老人却说,这一道道沟是天蓬元帅当年去西天取经路过时一钉耙耧下把个平川硬生生整得千沟万壑。解放前,为了下沟担水方便,为了防土匪侵扰,人大多沿沟居住,于是就有沟圈、柳沟、沟里、沟东等村名。这村西有一沟,叫石火沟,七十年代兴修水利,拦坝蓄水,养鱼浇地,惹人稀罕。
   那坝水,塬上俯瞰如一块碧玉,绿汪汪嵌在沟底。吸引了大人小孩,顺着之字形土路,绕开雨水冲的渠渠道道,经过两旁茂密的槐树林,乐癫癫扑下去,到坝跟前迫不及待地掬起一捧水,怪了,绿色消失了,只见清冽冽如井水。水浅处有指头长的鱼,黑脑袋的勺把把(蝌蚪),沿坝边是一溜青石板。天晴的日子,女人三五成群的约了下沟洗衣服。一会功夫,花花绿绿的衣物床单被面便盛开在坝面上的草丛里,沟里回荡着女人叽里呱啦的谈笑声,空气里飘散着淡淡的洗衣粉肥皂味。
   农历一四七,总有沟西的人三三两两翻沟去赶集。来来往往的人腿酸了,上了塬就在沟畔的院子歇脚。沟路累得人脸红气喘,眼睛却不闲着,四下打量着。
   院子临沟,从东往西戳了好些窑洞,成型的却只有两孔。窑口尖窑帮偏,门板看不出颜色,烟囱口似乎刷了厚厚的一层柏油,明亮乌黑。挨沟畔有一棵老梨树,一丈远的地方栽了一棵核桃树,树干低而粗,树冠庞大,遮得院子里阴阴的。
   这户人家姓任,解放前赵氏门里的老姑婆嫁到了黄花山,那地界解放军和白军成年搞拉锯战,她拖家带口搬回娘家,打窑垦荒,自立了门户。老太太俩儿子,大的叫任宝,老二叫任察。都爱说话,风格却迥异。
   任宝一辈子游手好闲,是个“链子嘴”,见人睹物,即兴发挥,却郎朗上口。六十年代是农业社,生产队人一起在麦地除锄草,二婶逗趣他说:“宝哥,给咱说一段哦!”“二婆娘,真能行,穿了一身灯芯绒!”一地男男女女都笑了,二婶笑弯了腰,因为她当天着了一身黑灯芯绒衣裤。宝是单身,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可他的侄女侄儿楼梯台阶一样,半桩子,饭桩子,于是任宝经常去偷集体的秋粮,时间久了,难免失手。民兵和看青的把他逮住了,捆了和四类分子一起批斗。村书记李开全红脸膛,做事雷厉风行,斗起来任宝毫不留情。任宝怀恨在心,生产队里打铃开会,会议没开始,任宝一张嘴开始吧嗒:“李开全,实在瞎,他把任宝给得扎。见了任宝脸一吊,任家前世欠了他。稍息立正手吊下,说我任宝不像啥。任宝种粮吃秕糠,人家炒菜我闻香。我拉粪来又放羊,半辈换来溜精炕,日子过得实恓惶……”第二天,全村娃崽一边拍手一边唱,李开全气得一蹦三尺高,“全村集合,开批斗会!斗这坏分子!”其他人劝道:“算啦吧!你给那宝气上啥计较呢?”
   他的弟弟任察和任宝性情相反,干活不挑不拣,也从不到人堆里去说话。一个人走路做活,总是自言自语的。村里娃娃见面问候他,他总是说:“蛋娃,你弄啥去呀?娃乖得很!”任察虽娶了老婆,却长得怪异。一只手小,总揣在怀里;一个奶头也小,另一个却如长布袋,松松垮垮吊着,头发在脑勺后绾了核桃大一个髻,整日里用黑线络络罩着。夏收时每当队长下令可以进地拾麦,她总是冲锋在前,黑络络掉了也不管,那脑勺后的核桃蹦蹦跳跳,她一只手比俩手的人还麻利。
   任察六个孩子,个子都跟他一样高大,模样却都是西葫芦脑袋老鼠眼,看人不正眼瞧,做贼一样的瞥一眼,鬼鬼祟祟走开了。他们两口子给三男三女起的名字也奇特:老安、老产、绸、姑娘、萍和毛娃。小时候一律鼻涕多,老安老产弟兄俩小时候是黄稠鼻涕两筒,三爷爷看见了,捋了杨树叶子,将弟兄俩的鼻根底下打扫干净。那毛娃,却是鼻涕终日糊在脸上,旧鼻涕干成壳子了,又糊上新鲜的,层层叠叠,像糊鞋底的浆子。背地里村里人骂婆娘不讲卫生,就说:“你跟老安他妈一样胡整!”那任家的孩子,也许自卑,从不跟队里的娃娃一起耍闹。
   任宝和任察不识字,那小手手婆娘捏不了针,更别说识文断字了,娃们的书念得一塌糊涂。有一年,他们在村子里打了八孔窑的新院子,过年时请小领写了对联和福帖,结果把“槽头兴旺”贴在了炕墙上,却把“身体健康”贴在了牛栏上。几十年里,辛店村里人只要逢年贴对联,就要那这个典故说笑一番。
   任家是外来户,任宝是懒汉,没媳妇,遭批斗,任察孩子多,卫生差,没文化。他们在这个村子遭人嫌弃,似乎天经地义。可是,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情况慢慢就变了。
   沟畔的老院子还是他们家的,养了六七十只羊、三五头牛。不久任宝死了,任察婆娘也走了。任安任产的媳妇先后进了门,说不上漂亮,长得也还周正,却没有闹分家,十几口一起过活。任察老汉一天两头下沟放羊,牛羊吃草,老汉挖柴,牛羊四下寻了泉水自己喝了。伏天里,父子几个把羊四蹄捆了,一家人蹲在核桃树下剪羊毛。每年秋季,总要出栏三五十只羊和两三头牛。他家的粪堆自然比谁家的都大,几十亩地里的麦子油菜长的乌黑乌绿,人见人夸。人多地广,场院里的麦堆更惹得众人眼红。
   任察爱栽树,沟畔的院子崖上崖下杂木乱生。夏初儿子们挑了一担担的黄杏去街道卖,伏天两个媳妇摘了整筛子的花椒晒着,秋季那些孙子孙女拿他家特有的大荆条笼往家抬核桃,一家老小手脚不闲。任安买了四轮拖拉机,农忙时种地碾场,农闲时去村里的砖厂拉砖挣运费。八十年代末,听从县上号召,栽了六亩果园。三年后,齐刷刷挂果了。大小股的收入,一毛钱的支出,却都归老掌柜任察管理。
   收麦天,老大媳妇手握钢槎翻场挑垛,老二媳妇奶头上吊着娃娃,在家做十几口人的饭食,妯娌之间的长长短短,外人几乎没有听到过。几年间,任察嫁了俩女子,添了六个孙子孙女。女子女婿外孙们常来,人来客去,好不热闹。村里有户人家,弟兄俩为接老父亲的班大打出手,气得他妈脑溢血瘫在床上。谁也无法想到,一辈子鼻淌涎水流的任察,三代同堂、两房儿媳妇却是和睦相处。那任察老汉,在沟畔的院子里听路过的人说这些闲事,一个人嘟嘟囔囔:“那都是文化人弄的事,文盲人学不来啊!”
   两个儿媳妇跟前娃娃相继离了手脚,窑洞里依然黑,院内外还是牛羊粪的气味不散,但是大人小孩走到人跟前,却渐渐清爽了。任察老汉衣服干净多了,听到儿媳妇们常抱怨道:“给我大(陕西方言里,大是父亲)换洗衣服,真难啊!他说天天给土打交道,跟牛羊混在一起,不见净,不用洗。”老汉系了几十年的白布腰带还缠着,村里红白喜事依旧不上桌,厨房里舀了一碗菜,手里拿了蒸馍,吃完抹嘴走人。任凭主人热情招呼,执客生拉硬拽,老汉都不上桌面。在村子人印象中,他肩上差不多没有空着的时候,不是有一捆柴火,就是有一垛青草,或者整担的枣刺,回来栽在菜园子外,挡住鸡狗牛羊和小孩。他的肩冬天没有空着,夏天没有空着,晴天没有空着,雨天也没有空着。他的肩上最轻松的是扛着一把镢头,胳膊上提了一只笼,那一定是儿子在前面扛着一座小山。他跟着,脸上讪讪的,似乎蜗牛少了壳子,很不习惯。走路脚步有些踉踉跄跄,脚抬得很高,他爬沟久了,走平路有些不自然。
   96年,小儿子毛娃结了婚,任察老汉任务完了。15口人的大家庭要分了,猪牛羊果园拖拉机窑洞都是搭配好的,弟兄三个抓阄,不偏不倚,都没意见。最后,在老汉养老问题上,却出现了纷争。
   三媳妇虽然刚过门,她先发了话:“八十老,都随小。大嫂二嫂进门快二十年了,都是你们孝敬老人,这回大该跟我们过!”老大说:“哪有老大不养活老人的道理?我生在前面,长在头里,老人理所应当我管!”老二更是有理:“大和哥给我娶媳妇成家,养活我娃长大。毛娃刚结婚,后面还要添娃,拖累大。都不要说了,大归我两口子养活!”被请去看着分家的舅家人,感动得差点哭了。俗话说:“一个烂老子养活了十个能行儿,十个能行儿养活不了一个死老子。”很多老人晚年,被子女踢皮球一样踹来踹去。任察老汉的这些儿子,仁义孝顺,难得,老汉最终和老二两口子生活在一起。
   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林特税依旧在征,苹果价格却掉到了8分钱一斤。好家怕三分,分家让任家也失去了庞大的基业。就是这时,任家做出了一个另全队人瞠目结舌的决定:拿出一万七千元,供大孙女上已经考取的高价师范。一万七,那可是当时农村娶一个媳妇的全部花费。弟兄们坐在老父亲窑洞里,老安说:“我手头没钱,又是女子,供成公家人了,将来还是人家一口人。算啦,不念了!”老二却说:“娃考上了,必须供!咱任家几辈出不了人,难道个个都是黑脊背闷着干的命?我出五千!”任察老汉激动地直淌眼泪:“我孙女争气,考上了,改咱家门户啦!我棺材不打了,老衣不买了,出三千!”任产第二天赶集,卖了一头老牛、一个牛犊、一窝猪仔、一只奶羊,把家里的存款腾空,凑足了五千元,交给大哥供。任安和毛娃四下筹措,第三天,他们到学校就把学费交了。老三媳妇把结婚时的新褥子新被子,给侄女拿来了,“弟兄们心齐,家分了,心没散哦!”村子里的汉子蹲在老柳树下闲人堆里啧啧称赞。
   后来的十来年间,任察老汉三个儿子先后都盖了新房搬了家。那长孙女教书果然不错,其他孙子孙女们出外打工成家立业,回来大包小包都是给他爷爷买的吃的穿的用的。老汉快八十岁了,一年到头却连个止疼片都不吃,还是日日去沟畔的老院子,这儿挖几下,那儿刨几镢头,一个人干活,自己给自己说着话。
   大概是09年,毛娃媳妇患了癌,六个月后,钱花光了,人殁了。留下大女子十一岁,老二女子不满一岁。“老三的家塌了!”看着怀里的小孙女,任察老汉哭得稀里哗啦。“不哭啦,人死不能复生!有我们呢!”子女们安慰着老父亲。
   老大老二媳妇包了毛娃家里内圈的活,蒸馍做饭洗洗涮涮,大姐抱走了小侄女,亲自抚养。忙不过来的时候,其他俩姑也把小侄女接到家里照管。时光如流水,毛娃的大女儿转眼间上高二了,四季衣服齐全。问她,则说:“姐姐们买的,我没有买过衣服。手机也是她们买的,连话费都交了!”“你妹子呢?”“回家了,现在在乡小学一年级上学。”村里的婆娘们感叹道:“还是兄弟姊妹多了好,你帮一把,我扶一下,可不就过来了!”唉,不是人数多少的问题,是这任家兄弟姐妹情深啊!
   任察老汉前年过世了,做了一辈子活,突然间不干了,老得分外快。他和老二一家住新村,老产去地里了,老汉指派了二媳妇给毛娃家做饭。自己拉肚子,可能担心把儿子的新厕所整脏了,于是就跑到附近修路人搭的厕所去方便,谁知蹲久了,站起来时头晕眼花,一头栽进了茅坑,等旁人发现时,已经晚矣!
   村里人把老汉捞上来洗净了,取了老衣装敛了,才把子女叫道跟前,任产两口子当场哭晕过去,“大啊!我们不孝顺,你死得和人不一样啊!”安葬了老汉,弟兄三却异口同声地拒绝了公路上的赔偿,“我大没了,我们不要那钱!”见惯了天价索赔的公家人,个个面面相觑!
   这些年里,路修好了,翻沟的人少了,聚集的坝水放了,沟里还在改造中,任察老汉走了,但那沟畔的窑洞院子还在。几十年间,任家住的地方搬了好几次,但那吃苦耐劳、仁厚孝顺的家风却代代传承!

共 44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沟畔人家》这一篇散文,作者文写弘扬了中华百善和谐的美德。文中沟畔人家的地理位置介绍,沟畔人家的生活生产叙述,沟畔人家的处世为人描述,沟畔人家的美德记载。作者紧紧抓住了沟畔人家家族的变迁这一主线记叙,任宝、任察人物形象刻画活灵活现,家庭三代变化记录,故事几多感人传奇。山河岁岁新,沟畔人家的厚道纯朴,中华百善美德代代相传,多少情多少爱交给了下一代。作者文写感叹:“从沟畔人家到省城居民,他们三代人,用了三十年。几十年间,任家住的地方搬了好几次,但吃苦耐劳、仁厚孝顺的家风却代代传承!”总之,沟畔人家记叙,中华美德弘扬。欣赏了,倾情推荐共赏,感谢赐稿[荷塘],期待精彩不断!【编辑:程南】【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427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程南        2016-04-26 16:44:56
  感谢赵亚亚老师赐稿[荷塘],[荷塘]有您更精彩!
2 楼        文友:程南        2016-04-26 16:45:17
  问候赵亚亚老师,创作愉快!
3 楼        文友:程南        2016-04-26 16:48:55
  文写沟畔人家,一家三代记叙,人物跃然屏上,中华美德感悟。
回复3 楼        文友:赵亚亚        2016-04-26 19:59:10
  感谢程南老师的编辑。当初大伙眼里瞧不起上的人家,靠着勤劳、团结、孝顺、仁爱得到了乡邻的认可。感谢改革开放,感谢那些葆有美德之人!
4 楼        文友:天龙        2016-04-27 05:18:49
  一户户朴实憨厚的沟畔人家,一代代勤劳善良的沟畔人家,烙着黄河的印记,流着黄河的血脉,传承着黄土情怀,令人肃然起敬!!
5 楼        文友:一声轻叹        2016-04-27 07:07:16
  又读亚亚精彩作品,湖畔人家引人思索,给人一种积极的力量,好作品,支持一个!
听风起,看月明,雪惹窗棂…… ——一声轻叹
6 楼        文友:可美        2016-04-27 12:22:48
  好有正能量的文,他们的品质令人赞叹。祝贺美文成精!
与文字的缘分写不尽说不完,慢慢地,慢慢地,把你暖在心中……
回复6 楼        文友:赵亚亚        2016-04-27 17:51:46
  他们太能吃苦了!
7 楼        文友:酋黄        2016-04-27 16:56:43
  赵老师的这篇文我读了两遍,感觉人物、民俗、世理、语言等方便描写精到,的确为上乘之作。学习了!问好!
挥鞭赶四运,拈笔集华彩
回复7 楼        文友:赵亚亚        2016-04-27 17:51:13
  感谢酉黄老师的点评。回首过往岁月,多少人家,曾被人下眼观。但是,他们坚守了人性本色,有一天,许多自以为是的人突然发现,他们活得精彩!时光过滤的是琐屑,留下的是金子。
8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6-04-27 17:50:41
  祝贺老师美文获精!向老师问好。
回复8 楼        文友:赵亚亚        2016-04-27 17:52:22
  感谢您的持续关注!
9 楼        文友:阿巧        2016-04-27 19:26:41
  沟畔人家,具有浓浓的乡土气息。欣赏学习亚亚老师的精彩美文,祝贺老师美文获精品!精彩无限!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10 楼        文友:天龙        2016-04-27 20:22:08
  祝贺亚亚美文成精,精彩继续哦!!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