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字友情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文字】红色之旅(随笔)

编辑推荐 【文字】红色之旅(随笔)


作者:阮兴珠 布衣,323.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29发表时间:2016-04-27 12:42:45
摘要:回想走进7个不同级别、不同主题的纪念馆或展馆,一幕幕场景,一段段壮举,心里时而泛起阵阵红色的波澜,仿佛回到了那个充满红色、正义与激情战争年代,此情此景足能让人深深感受到应当有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联想我们参观的目的和职责,由衷地赞佩县委的英明决策,建设“鲁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恰逢其时,意义重大。


   在中共建党不久的1924年,我县安头乡后里仁庄成立了鲁北第一个党支部,属于全国较早的基层党组织。为进一步传承这一红色能量,将这一重大事件铭记下来,弘扬广大,县委拟将规划建设“鲁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以充分发挥这一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时期的巨大激励作用。值此,我有幸参与馆内布展的前期筹备,并随行外出参观考察相关展馆,以期受到启发,开阔视野,提高境界,进而把我县“纪念馆”办的更好。
  
   赴高唐、茌平“党史馆”考察记
   冒雨高唐行,折转又茌平。两进纪念馆,红色烙心中!
   11月13日,小雨下个不停,原来安排好外出考察计划正点出发,8:30在怡心园集合,一行8人乘高级面包车赶往高唐县。到这里主要是考察参观“中共高唐历史展览馆”,接待我们的是县党史研究室徐主任,他热情的引领我们走进展馆。
   “展览馆”位于高唐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纪念广场西侧,坐西面东,建筑面积大概1000平米,有两层高大的台基,汉白玉护栏,柱上雕以云纹,栏板浮雕梅兰竹菊图案。馆体巍然屹立于台基之上,威严庄重。展览馆整体为平顶,顶部中间为圆形穹窿顶,钢架结构,覆以玻璃幕。正门两侧墙壁上饰有表现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斗争内容的四幅大型铜制浮雕。
   馆内展览是一层大厅,面积近600平方米,展板居中分为两面隔断迂回,展出图片700余幅,分为平原日出、革命新篇,顺利过渡、探索前进,改革开放、铸就辉煌,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高唐儿女五个部分,全面系统地反映了高唐党组织诞生、发展、壮大,并带领全县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历程,并陈列珍贵革命历史文物100余件。另外,为配合党建活动还辟设了不同主题的特色展馆,展出内容会随时进行补充和完善。据了解,该馆始建于2004年5月,次年4月竣工,2008年7月1日正式开馆。目前已成为全省第一家县级党史展览馆和全国同级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党史展览馆,已被列为聊城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上的重要景点,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上午10点多,我们又赶往茌平县博平镇袁楼村,参观考察“袁楼党史纪念馆”。据介绍,袁楼党支部成立于1927年8月,是茌平县历史上第一个党支部,在整个鲁西地区革命斗争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为牢记历史,缅怀先烈,2008年6月,博平镇党委在靠近原支部旧址上建设“纪念馆”,坐南朝北,占地面积1740平方米,建筑为5间平房的展室,展厅500多平米,主体采用仿唐风格现代建筑设计,墙体下部和基座为青砖衬砌、上部为乳白色,门、窗、立柱、牌匾均为红色,顶部为飞檐齐脊青瓦,造型庄重肃穆,彰显革命主题;馆的西侧是原支部旧址,采用鲁西典型民居格局复建,室内外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忠实再现了当年场景特色,尤其是院里的两棵古榆参天,更有特别的历史记忆。纪念馆内按时间脉络分为支部建立、革命洪流、英雄儿女等9个部分,展出图片100多幅、革命文物80多件。茌平县委党史研究室韩主任始终陪同我们,并且安排午餐招待,对此深表感谢。
   奔赴高唐、茌平两县,行驰308、309两路,参观县级、村级两馆,紧张的行程,颇丰的收获,受到了教育,也增长了类似工作的经验。总体认为,两馆符合当地实际,主题突出,特色明显,布置紧凑,简洁朴实,稍显不足的是缺乏现代化手段的利用和画面的立体感,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亮点记忆。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工作中所要学习和提高的。
  
   赴德州、乐陵“展馆”参观记
   11月17日,在德州市内考察参观有关“展馆”,学习提高布展经验,为办好我县“第一党支部纪念馆”提出建议、做好筹备。
   第一站来到乐陵市,在市党史研究室宋主任的陪同下,先后参观了该市的2个史馆。
   “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 坐落于乐陵市朱集镇枣林旅游路东侧。据介绍,抗战时期,以乐陵为核心的冀鲁边区包括冀南、鲁北24个县(市区),是山东六大战略区之一,为开创华北敌后抗战新局面、促进全国解放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为保护和传承好“冀鲁边”这一宝贵的红色历史文化,铭记先烈、保护历史、教育后人,乐陵市依托“枣乡红韵”红色文化体验区,建设了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总占地面积3000亩,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为“纪念设施工程”,占地186亩,包括入口牌坊、挺进广场、主题雕塑、纪念馆(主馆)、烈士碑林、人民英雄纪念碑、烈士墙、常大娘展馆(包括常大娘地道)、景观喷泉等, 2012年开始基础建设,2013年进行布展运作,2014年9月开馆展览。这次我们参观的重点是 “纪念馆”。一走进园区,首先映进眼帘的是牌坊和主题雕塑,宽阔的广场,豪华的灯柱,很显气魄。随讲解员细步展厅了解到,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馆内设计突出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和著名人物,以图板、文字、实物及绘画、模型、场景、展柜、多媒体等形式,全面反映了边区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纪念馆分为序厅和五个相对独立的单元,第一单元主要展示边区所辖区域在中国共产党创立、“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的历史,其中对我县“后里仁庄党支部”的建立及贾迺埔简介进行了突出展示;第二单元全面展示边区抗日斗争历史;第三单元重点展示边区所辖区域解放战争史;第四单元对边区革命英模及其典型事迹进行介绍;第五单元主要展示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历程和成果。目前,这里已获批山东省统一战线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首批抗战类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等称号。
   中午,乐陵市党史研究室给予盛情接待,午饭后随即赶往大孙乡,参观刚开馆不久的“大孙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这里是作为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的副馆新建的,整个展馆分主体展馆、“千人坑”遗址和死难烈士纪念碑三个部分,馆内面积约1500平米,用图板、文字、圆雕、浮雕、多媒体、场景复原等形式,全面反映了大孙乡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遭受的伤害、损失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反抗、英勇杀敌的英雄事迹。馆展精致紧凑,主题突出,特色明显,作为一个乡镇级、事件性的展馆,还是很不错的。
   下午4点多,我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德州博物馆”,到这里主要是开阔眼界,学习布展的形式和手段。博物馆位于德州市东方红东路文体中心内,占地72亩,主体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布展面积7785平方米。功能区由序厅、4个基本陈列厅、2个临时展厅,另有学术报告厅、3D影视厅、库房、技术室等。其中 ,以“历史足迹”、“文明遗珠”、“城市记忆”、“继往开来”为主题的四个陈列厅是馆内重点,立足于历史文脉回顾、文物精品展示、文化遗存及民俗风情再现,对德州各个历史时期做纵向全景式展示。我们重点参观了第四展厅,该厅主要展示1946年6月德州解放以来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取得的伟大建设成就,并对德州的未来进行展望。在这里不仅看到对我县“后里仁庄党支部”的展示,还看到较多有关齐河县成就展板。总体感觉,市级的展馆确实与基层的展馆不一样,可谓“高端大气有档次”,尤其是所采用的布展手段和形式,体现了“融传统展陈方式与现代化手段于一体,将场景模拟再现与大型浮雕墙展示而互补”,在布展效果上能够拓展信息含量,渲染参观氛围,强化艺术效果,给人视觉上的震撼。
   离开展馆,城市已经华灯通明,暮色中急速回赶。坐在车上,纪念馆的场景仍然浮在脑海,革命先驱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艰难的革命历程,顿感受鼓舞获教益,尤其是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始终对共产主义满腔赤诚,忠贞不渝,这种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理应感染我们,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为建设好我们的纪念馆而努力!
  
   赴“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观瞻记
   11月19日一大早,我们再次外出参观学习有关“纪念馆”布展经验,这次选择的是“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这里不仅具有很高的特殊地位,也与我们要开展的工作极为相近,因而崇敬和向往的心情尤为迫切,尽管天色阴沉,寒气弥漫,仍是一路北上!
   “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位于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城西南的台城村,距安平县城约3.5公里。沿京台高速急驰前行,越德州,跨衡水,上午10点半到达安平县。
   “纪念馆”建在台城村中心街路北的方形院内,展馆筑台隆起,坐北朝南,单层展厅,高耸的火炬标志颇有气势,展馆前矗立着鲜红的党徽塑雕,辅以绿化点缀,主次分明,相应生辉。走进展厅,我们边看边思,该记的记,该照的照,敬仰先烈,学习经验,置身于布满各类革命照片和革命遗物的展室里,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那个艰难的岁月。观览后得知,馆内共展出老一辈革命家的照片、信件、书籍、自传材料、原始档案、影视资料、生活用品等珍贵文物1793件,文字资料20多万字,分别运用声、光、电、多媒体和场景复原等现代化手段进行展陈,其教育效果直观、形象、生动。整个布展可以说“经纬清晰,纵横相适”,主题突出,特色明显。在主线上,以党的历史为脉络,共分为“火种 觉醒(大革命时期)”、“成长 斗争(土地革命时期)”、“砥柱 抗战(抗日战争时期)”、“燎原 解放(解放战争时期)”、“执政 发展(建设改革时期)”五部分,另附廉政建设等专题;在内容上,以党的创建为背景,突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成立、发展和作用,再从该支部延展至整个党的成长壮大,特别突出了安平县党领导安平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战斗历程,以及安平县人民在“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鼓舞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在这里,我们还很欣喜的发现了有关“齐河县后里仁庄党支部”的信息,其成立时间明确标示为“山东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全国列第四位,从而进一步为我县建馆提供了依据支持。
   为了进一步了解有关展馆建设情况,我们又请“纪念馆”王芳芹馆长给我们作了详细介绍,进而得知,该馆始建于2002年,当时规模小、内容单薄;为唱响这一政治品牌、红色品牌,2010年又实施了新一轮改造提升工程,重新迁址新建,现占地面积6160平米,主体建筑面积890平米,展览面积607平米,并通过深挖史料、增加实物、提升布展手段和形式,使该馆展览有了极大改善,年接待能力达到10万人次,在爱国主义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廉政教育及红色旅游等工作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关于“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来龙去脉,她告诉我们,1919年,出身农民家庭的弓仲韬从北京法政大学毕业后,曾在北京沙滩附近的一所小学任教,因而结识了李大钊。1923年4月,李大钊介绍弓仲韬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派他回故乡安平县发展党员,着手建立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弓仲韬回到老家台城村后,首先在村中创建了“平民夜校”,并发展本村青年农民弓凤洲、弓成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3年8月的一天,弓仲韬和这两名新党员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共安平县台城特别支部”简称“台城特支”,直接受中共北京区委领导。这个支部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农村党建的先河,从而也就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此基础上,次年组建了河北省第一个县委——中共安平县委。台城特别支部和中共安平县委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我们党的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天过正午,我们离开纪念馆。行车不几里突然发现路边有块巨石,上书“文学大师孙犁故里”,好个意外收获。既然途径,时间充足,随即进村拜访,一睹为快。孙犁是我国文学史上荷花淀派的创始人,他的家乡就是安平县孙辽城村。为纪念这位文学泰斗,有关部门将其年轻时的故居进行原址复建保护,莫言题字的“孙犁故居”镶嵌在大门上方。带着 “品读大师、走近大师”的意念走进故居,但愿我也增长点“文学因子”。走过故居发现,其建筑布局为大院套小院的复合式四合院,具有明显的20世纪30年代的北方民居特色,大概有1200多平米。在样式风格、功能摆设上基本还原了历史场景:外院有牲口棚、磨坊、佣工屋等;内院有五间正房,“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对联特具意义,在孙犁与妻子王小立的居室内,土炕上被褥铺设整齐,炕头的“躺柜”上放着《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旧书,在两间耳房里放置有犁杖、铁锨、铁耙、农耙等农具和杂物等。内院西侧是三间“织耕室”,摆放着老式的纯手工织机等,墙上悬挂着大师的著名语句;东面是炊饮房摆置锅碗瓢勺等。在这里留下印象深刻的是外院的“孙犁作品碑”,见其名思其书,蓦然间又想到曾经读过的孙犁作品。来此仅是看看,时间很短,随即打道回府。

共 771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通过走访7个不同级别、不同主题的纪念馆或展馆,抒发了自己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心中泛起阵阵红色的波澜。通过走访,为即将建设的“鲁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打下深厚基础。作者字句严谨,数据真实,字里行间都用笔扎实,可见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7个展馆有相似又有不同的地方,可以引鉴和学习,也期待“鲁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继承传统又独具特色。作者好文,值得一读!如有理解不到的地方,还望谅解。【编辑:王秩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王秩美        2016-04-27 12:47:02
  作者用词严谨,行文严肃。问好作者!
回复1 楼        文友:阮兴珠        2016-04-27 22:15:22
  感谢编辑理解透彻,辛苦你了!
回复1 楼        文友:阮兴珠        2016-05-05 11:28:10
  该文已经被编入“文字友情微信平台!再次谢谢编辑1
2 楼        文友:樱桃树下的微笑        2016-04-27 21:14:54
  拜读老师佳作,文章对几个不同主题纪念馆的描述,语言表达巧妙,读后恰如身临其境,拜读佳作,感谢分享。
回复2 楼        文友:阮兴珠        2016-04-27 22:15:55
  谢谢关注和赞扬!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