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外公

精品 外公


作者:溪水叮咚 秀才,1759.2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89发表时间:2016-04-30 16:22:15


   外公是湖南省湘乡县莲花村的地主,新中国成立后,湖南省斗地主是最为严厉的。外公家的田土、山林、牲畜、农具、衣物、碗碟等所有的东西都被没收,小到一根针都没有留下。外公将储存的银元,装进一个酒坛里,埋在后山的一棵大松树下,结果,还是被抄家的群众找到,把这些银元倒进箩筐里,有大半箩筐。外公家的房产也被没收,成了村公所。
   其实,外公是勤奋白手起家。十岁时,外公的父亲贫病而死,外公去了当地的大户人家当长工。他省吃俭用,把积攒下来的工钱用来买地,慢慢地,他置下了二三十亩田产。虽然日子慢慢富裕了,但外公还是特别节俭,一年到头,也只有在过年过节能闻到肉味。多余的粮食卖了,一篓一篓的鸡蛋,外公不舍得吃,也都卖了。卖来的钱,他又去买田买土。
   一年天气大旱,大部分农户的水稻都干死了。但外公日日夜夜地挑水灌溉,累了,他就躺在田埂上小睡一会儿,外公家几十亩的水田竟保了下来。当年,家家歉收,甚至绝收,但外公家却粮食大丰收。面对饥民和流民,外公用粮食换土地,土地增至100亩左右。当时,村里有两户人家,穷得实在没法过,要把他们的女儿给外公做丫鬟,但外公生性精明吝啬。他琢磨,养丫鬟是要支工钱的,他没答应。这两户人家便把他们的女儿卖给外公做偏房。对外公来说,这可是一本万利的投资,不只是可以多两个老婆,更重要的是,家里可以增添两个免费的长久的精壮劳动力。不知什么原因,二外婆和三外婆都没有生育儿女,外公的一个儿子和五个女儿,都是出自大外婆。外公不舍得请长工,就自己亲自带着大姨和三个外婆起早贪黑,马不停蹄地经营着上百亩土地。
   很多地主在买田置地的同时,还喜欢建豪宅,外公一辈子不懂得享受,也不喜欢炫富,他只是热衷于土地,外公家一直只有几间简单的砖瓦房。
   舅舅读过私塾,新中国刚成立时,他正在湖南长郡中学读书。虽然舅舅年龄不大,但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他就知道时代要变了。他建议外公散尽家财保平安,但外公不舍得辛辛苦苦挣下来的家业。新中国成立后,外公被打成恶霸地主,舅舅认为,这与当时的国家政策不符,因为,地主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雇长工、养丫鬟、放高利贷。这三条,外公一条也不具备。舅舅认为,外公最多只能划为富农。
   舅舅想回家了解情况,结果,他这个“地主仔”一回到家就被抓了。外公跪在一个高台上,头上戴着高帽子,帽子上写着“向某某某狗地主讨还血债!”外公的名字上,还打着一个大大的刺眼红叉。外公低垂着脑袋,脖子上挂着一个装着半桶尿的尿桶。大外婆、舅舅、姨妈和妈妈跪在一旁陪斗。
   台下聚着全村的村民,准备开始对外公一家的“控诉大会”和“批斗大会”。在此之前,村里已经斗过几个恶霸地主。在对这些恶霸地主的“控诉大会”上,“苦主们”声泪俱下地诉说着他们被恶霸地主欺压的故事,整个“控诉大会”变成了村民们的“诉苦”大会。控诉会上,诉者哭、听者哭,男人哭、女人哭、老人哭、孩子哭,干部和群众哭成一团,有的甚至哭得晕死过去。
   可是,对外公的控诉大会和批斗大会上,没有村民站起来“算苦账”。干部想到了二外婆和三外婆,他们认为,二外婆和三外婆属于被外公欺压的对象,苦大仇深。干部撺掇她们和外公一家划清界限回娘家,并要求她们揭发她们在外公家“受苦受难”的事实。可是,她们看着台上跪着的一家人,不但没有诉一句苦,还哭着请干部放过外公。
   一群半大的孩子,没有见到他们想要见到的热闹景象,便冲上高台,对外公一家人拳打脚踢。大外婆瘦小,被人一推,就滚下了高台,摔死了。
   外公和舅舅被分别关押,第二天,有三名地主被拉出去执行枪毙,外公和舅舅也一同被绑了去。当时,外公和舅舅都作好了死的准备,可是没想到,几响枪声过后,外公和舅舅毫发未伤,原来外公和舅舅是“陪毙”的。
   虽然外公和舅舅免于一死,但他们每天都要接受批斗。三九寒冬天气,经常有人泼冷水到外公和舅舅身上,外公身体好,扛得住。舅舅只是个谦谦书生,经不起折腾,舅舅患上了支气管炎。后来,舅舅被发配到一个没人愿去的石灰厂,染上了肺结核,活活地在石灰厂折磨而死。
   那段时间,多亏了二外婆和三外婆,她们没有响应干部号召回娘家,她们无怨无悔地,带着妈妈和姨妈等几个还没有成年的孩子住在牛棚里。她们每天下地剜野菜,上树捋树叶,凡是能吃的野菜和树叶,她们都采回来煮着吃,诸如马齿苋、苦菜、野芹菜、野荞麦、马神菜、醋酸菜、灰灰菜、柳芽、榆叶、榆钱等等。即使这样,一家人也是饥一顿饱一顿,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五六岁的四姨妈因为饿得慌,到地里扒拉生产队的红薯,被人追着打,一急,她便往路边的池塘里跳,淹死了。妈妈和大姨也因为成分不好,不能继续读书了,妈妈十岁左右就开始抬水、拾柴、拉磨、推碾子。外公家一度穷困到了讨饭的边缘。有一次,村东头有一家办喜事,宴请亲友摆酒席,二外婆和三外婆不好意思出面去讨要,就想叫大姨和妈妈两个孩子去。因为嫌丢人,大姨和母亲也不愿去。当时,母女们僵持了好一会儿,母亲说,那种无奈难过的心情,真是难以名状。最后,妈妈和大姨还是坚持不去讨要。
   舅舅的死,给了外公很大的打击,原来的批斗,再残酷他都能忍受,舅舅死后,外公逃跑了。他来到湖南与江西的交界处,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山谷地带,建茅草房,开荒种地,养鸡养牛,外公很快就安顿下来了。新中国成立前,妈妈跟着舅舅念过私塾,并且读完了初小和高小,在当时算是有文化的人了。外公逃到江西的第二年,十二岁的妈妈带着十岁和四岁的姨妈,以及二外婆和三外婆,一路乞讨来到江西,找到外公,一家人团圆了。
   外公勤劳能干的本性,马上又表现出来,整条山谷都被外公开辟成了良田,鸡鸭鹅成群,牛儿满山坡。
  
   二
   不敢说外公阅人无数,但他看人颇准。新中国还没成立的时候,村里有一户刘姓人家穷得叮当响,但外公认定,这家人的长子刘成述忠厚老实有出息。当时刘成述只有十来岁,大姨只有八九岁,外公托媒人到刘家提亲,刘家受宠若惊,满口答应了这门娃娃亲。一辈子节俭抠门的外公,对刘家很是大方,逢年过节,总是三斗五斗地把白花花的大米和肥硕的鸡鸭鱼肉送给刘家,平时,刘家揭不开锅,外公也总是送谷送米送番薯的。
   为了培养舅舅这个唯一的儿子,抠门的舅舅在家里办起了私塾,私塾里的一切费用,由外公一人承担。刘成述也在私塾里一起念了几年书,村里其他农户的孩子,想到私塾里念书,外公也高兴地答应,并且都是免费的。
   外公还真没有看错人,新中国成立后,外公被打为恶霸地主,刘家没有和外公划清界限,没有悔婚,大姨和成述长大后,刘家娶了大姨。后来,大姨夫凭着他根正苗红的身份、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厚道的为人,从生产队长干到乡主席、湘乡县的县委书记,后来湘乡改县为市,大姨夫升任为湘乡市市委书记,一直干到退休。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外公快八十岁了,没有劳动能力了。俗话说,叶落归根,外公想回湖南老家。大姨夫把外公接回了湖南,大姨夫和大姨无微不至地侍奉着外公,直到外公以一百零一岁的高龄无疾而终。
   外公家在深山里的“世外桃源”,很快被外人发现,当时,国家清算“流窜”人口,一群人冲进外公家,对这个“流氓家庭”又是一番打砸抢。但在这一群人当中,外公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人,这人其貌不扬,大概只有150厘米的身高,少言寡语,但他下手没有其他人狠,他对外公家的所有物件,好像存有一份疼惜和敬畏。这人就是我父亲。
   事后,外公打听到,父亲出身赤贫,虽然28岁了,但还没结婚,外公便托人到父亲家说媒。母亲年轻时很是漂亮,所以,父亲对母亲有好印象。我家的兄妹,凡是长得像母亲的,男孩帅气,女孩漂亮。更重要的是,母亲不但漂亮,她还遗传了外公优良的基因,外公身高在190厘米左右,是我在现实生活当中,见过的最高的男人。母亲长得像外公一样,非常高大结实。这很是符合当时农村男子的择偶标准:健康结实,吃苦耐劳,生育能力强。更何况父亲这么一个矮子,更是想要找个高个子老婆。
   父母成家后,父亲不但给了母亲一个安稳的家,他还从来没有嫌弃过母亲“地主婆”的身份,生活一直幸福美满。母亲跟着父亲,也算得上衣食无忧,父亲从生产队长一直干到了乡长的位置。前些年,父亲去世了,如今,母亲还享受着每月几百元钱的遗属补助。
   后来,外公爱上了相人,他没事就拿起《易经》和相书来研究,外公第一次站在我家新房的屋坪前时,他兴奋地对着父亲说:“好风水,你家一定能出大学生!”
   正是冲着外公的这句话,在重男轻女的年代,在“女孩迟早是别人家的人”观念盛行的时代,我硬是成了我们村的第一个大学生。从此,村民们开始认识到,坑山旮旯出大学生,并不是不可能,村里的学习风气日渐好转,村里的大学生源源不断地涌现。
   但外公相面也有让人痛苦的时候。每个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出生后,母亲总喜欢请外公掐掐算算。大哥的二女儿出生后,外公说,这孩子必须认一对干父母,否则,孩子很难活过三岁。但哥哥不相信这些,侄女儿二三岁时,她到屋边的小溪玩水,掉进水里淹死了。那时的溪水真的很浅很浅,只有没膝深。
  
   三
   外公非常喜欢劳作,他对农事的热爱,近乎到了疯狂的程度。
   外公的农活做得非常精细,不只是田里,哪怕是田埂上和田岸上,都没有杂草。外公做水田,不但要犁田,要耙田三次(一般的农户只耙田一次),秧田还要用一把楼梯(楼梯上面压上几块大石头)来来回回地在田里拖拉。用楼梯压过秧田还不够,外公还要用一个比锅盖稍重的圆盘,在秧田里“磨田”,他做出来的秧田,光洁平整得像漆过的桌面。
   不管有事没事,外公每天要到田间地头转很多次,看见嫩嫩的秧苗,探头探脑地冒出嫩芽,看见禾苗拔节生长,看见禾苗像怀孕的少妇,羞羞赧赧地抽穗,看见谷穗上挂满霜白的花粉,看见稻穗变得沉甸金黄,外公比喝了蜜还更高兴。到了谷子快要成熟的时节,经常有野猪和麻雀糟蹋水稻。外公不但一天三餐在田间地头解决,连晚上他都睡在野外,身边燃起一堆篝火吓野猪。时常有人嘲笑外公,就是一个“移动的会说话的稻草人”。
   那个年代,外公已经颇懂生态养殖的道理。他把牛栏和猪圈设在了水田的上方,以便把猪牛的粪便引入水田肥田。外公从不用化肥,秋冬时节,他没事就割草,把草沤在水田里发酵肥田。
   外公不但喜欢种田,他还喜欢饲养各种家禽和家畜。当年,对一般的农户来说,一头牛就相当于半个家,但外公家随时养着一大群的牛,包括公牛、母牛和牛崽。外公对这些家禽家畜,像孩子一样疼爱,刚到江西时,外公住茅草房,可是,他的宝贝牛群却住土胚房。外公出门随时带着一把镰刀,看见绿油油的青草,他就顺手把它们割回来喂牛。
   外公不但爱牛,他更懂牛。有一次,母牛产小牛,母牛也像妇女一般难产,先出来的不是牛头而是牛腿。母牛痛苦地哞哞叫,眼角流着两行泪水。慢慢地,母牛没有力气哞哞叫了,像人一般发出低沉粗重的呻吟。刚开始,外公只是无奈地抱着母牛的脑袋,和母牛一起掉眼泪,看着母牛奄奄一息,外公轻轻地把小牛的牛腿塞回去,他把手伸进母牛的肚子,拽着小牛牛头,把小牛慢慢地拔出来。后来,小牛和母牛都很健康。
   外公家曾经有一头母牛不肯给牛崽喂奶,小牛蹭到它的腹下,母牛就用牛角顶小牛。外公抚着母牛的背,摸着母牛的头,对着母牛又是温柔地说,又是轻轻地唱。奇迹出现了,听着外公温柔的说唱,母牛竟然流泪了,温顺了,终于肯喂奶了。
   分田到户之初,农户既要交公粮,还要交定购粮,每个村子还要给公社上交一两头猪。所有的村民,都不愿意承担摊派下来的交猪的任务,外公曾经是地主,所有的农户,都想到了外公。外公也怕别人再把地主的帽子扣在他头上。每年年底,家家户户杀年猪过年,外公家也杀年猪,但不是为自家,而是杀了交给公社。有时,猪长得还不够大,外公也只能忍痛把猪杀了上交。
   有一年,生产队长又来外公家杀猪上交给公社。一般的农户在杀猪的前一天,就开始停止喂食,但外公相反,不管杀鸡、杀鸭、杀猪、杀牛,总是先要把他们喂饱。外公照例倒了一大盆猪食到食槽里,外公看着猪儿欢快地吃着猪食,他忍不住伸手摸着猪儿的背、脑袋和耳朵,眼里满是温柔和不舍。外公摸猪的样子,真的像摸着自己的孩子一般。
   猪儿吃完食,外公转身离开。队长示意屠夫上前,屠夫和几个村民走进猪栏,将猪儿团团围住。猪儿半蹲在身子,警惕地盯着这一群人,屠夫向猪儿扑去,猪儿机灵地闪在了一边,屠夫趴在了猪栏粪里。猪儿站住了,四条腿直愣愣地杵在了地上,耳朵直愣愣地竖在了空中。一旁的村民一拥而上,一个人率先抓住了猪的一条前腿,猪立马咬着他的手臂不放。一旁的人都吓呆了,谁也不敢靠近,颤栗地看着这一幕。
   人和猪就这么对峙着,时间好像凝固了一般。
   突然,有人想到了外公,大声喊了一句外公的名字。外公从里屋走出来,往猪圈走去。猪一边咬着村民的手臂,一边机警地竖着耳朵。马上,它松开了村民的手,撒欢地朝外公跑去,嘴里发出“哕哕哕——”的叫声。走近外公,它抬起头,一边对着外公哕哕哕地叫,一边在外公的裤腿上蹭来蹭去。
   外公蹲下身子,在猪儿的背上抚来抚去,慢慢地,猪儿站着不动了,也不哼哼唧唧了。又过了一会儿,猪儿像狗狗一般,趴在了地上。
   外公向屠夫使了个眼色,屠夫和村民一拥而上制住了猪。猪顿时发出尖厉的嚎叫声,外公摸了一下猪的脑门,说了句:“谁叫你要变头猪呢?”他缓缓地站起身,背过脸向里屋走去,那场面,他不敢看。
  
   四
   小时候,最喜欢去外公家,虽然,外公家很远,要翻过一座又一座山头,要路过一个又一个村庄,要走五六个小时,才能到外公家。每次走得筋疲力尽,我就会在心里想,下次再也不去外公家了。但每次父母要去外公家,我总是会忘记上一次的“教训”。
   在那没吃没喝的年代,外公家好东西真多,腊肉、牛肉干、腊鹅、咸鸭蛋等应有尽有。虽然二外婆和三外婆,不是我们嫡亲的外婆,但她们对我们这些外孙和外孙女很是疼爱。每次看见我们,总是把我们搂在怀里,叽里呱啦地说一些我们一点也听不懂的湖南话。接下来就杀鸡又杀鹅。我们解了馋要回家,外婆总是装着大包大包好吃的东西,让我们带回家,鸡蛋和鸭蛋怕我们会摔烂,我们出门的当天早晨,外婆总是要煮好几十个熟鸡蛋和熟鸭蛋,让我们带回去。
   虽然外公有三个老婆,但三个外婆都先他而去。外公越来越老、越来越孤独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大姨夫接他回湖南养老时,外公家不但谷子满仓,猪牛满圈,外公的存折里,还有上万元存款,是当时难得的万元户。这么多钱,在当时足够建很好的砖瓦房,但外公在江西,一直没有建像样的房子。他离开江西时,住的仍然是自己动手建的低矮潮湿的土胚房。也许,外公从来没有想过,要永远地留在江西,因为,他的根在湖南。

共 592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好一个勤奋的外公!文章中的外公,不像其他地主那样,靠剥削穷人发家,他是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一点点积攒起殷实的家业。外公勤劳得近乎苛刻,他连长工都舍不得请,有两户村民穷得实在没法过,要把他们的女儿给外公做丫鬟,但外公生性精明吝啬。他琢磨,养丫鬟是要支工钱的,他没答应。这两户人家,便把他们的女儿卖给外公做偏房。对外公来说,这可是一本万利的投资,不只是可以多两个老婆,更重要的是,家里可以增添两个免费的长久的精壮劳动力。外公不舍得请长工,就自己亲自带着大姨和三个外婆,起早贪黑,马不停蹄地经营着上百亩土地。对外公的控诉大会和批斗大会上,没有村民站起来“算苦账”。干部们便撺掇二外婆和三外婆,和外公一家划清界限回娘家,并要求她们揭发她们在外公家“受苦受难”的事实。可是,她们看着台上跪着的一家人,不但没有诉一句苦,还哭着请干部放过外公。文章语言流畅,情感朴实,描述客观,叙述自然,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0501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6-04-30 16:57:09
  老外公真是一面勤劳善良的镜子啊!欣赏佳作,问候作者。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溪水叮咚        2016-04-30 17:46:39
  谢谢武戈老师的编辑和细致改稿!连标点符号都改得这么认真细致!敬茶!
2 楼        文友:一戈        2016-04-30 17:54:29
  你外公和我老家很近。外公经历有传奇色彩。赞一个!
或激石求浪,或破釜沉舟,人要活出一点动静来!
回复2 楼        文友:溪水叮咚        2016-04-30 19:07:35
  谢谢一戈老师的阅读和留评,问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