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牛车曾带给我自豪与快乐(日子征文·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牛车曾带给我自豪与快乐(日子征文·散文)


作者:王明忠 举人,4852.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44发表时间:2016-05-04 18:02:45

邻居家新买回一辆大货车停在院外,全家人美滋滋地围着汽车忙这忙那,也引得左邻右舍男男女女凑过去欣赏,人人围着汽车转圈看,个个对这个庞然大物指指点点、评头品足,脸上却都呈现出羡慕与好奇的表情。
   如今国民经济确实发展确实很快,特别是近几年来,汽车已经开进了普通百姓家庭,但大多数人家买得都是中卡或是轿车,买如此庞然大物的人在小城还较为稀少,在附近居民中也仅此一家,所以才会引来大家观赏,一边议论,一边摸摸这里、看看那里地感叹不已。
   对汽车我并不外行,因前些年曾当过驾驶员,那时候车辆不如现在多,轿车、载货汽车都驾驶过,包括第一汽车制造厂制造的四个前进档的老解放牌汽车也曾开过,不是小看现如今的驾驶员,那种老解放有油有电无任何故障的情况下,恐怕也有很多人开不走它,因为那种车落后到没有同步器,变档需要提高发动机转速才能和齿轮吻合,否则挂不进档位里去,工地的大型改装汽车也开过,唯独没操纵过载重量如此大的重型卡车,故此也凑过去夹杂于人群里看热闹。
   从车标牌上可以看出这辆车叫斯太尔重卡,是中国重型汽车集团生产的,好家伙,该车就如一节火车车厢那么长,仅前后五排承重轮胎就有二十只,加两个导向轮胎达二十二只之多,是我所见到汽车之中最大的车辆,不由得感叹汽车行业发展之迅猛实在是令人震惊。
   看着邻居一家人那种高兴劲,顿时勾起自己三十多年前的一桩回忆。那时候生活在农村,当时生产资料都是集体所有制,我们村几十户人家牛车马车加起来一共才五辆,无论运输、犁田,及社员家务用车全靠这几辆车运转,人们日常搬运物品都需用肩挑、或者抬、扛……
   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我先他人一步拥有了一辆牛车,牛是不足一岁的小牛犊儿,车则是一辆用手推车改制的两轮车,那时候集体所有制还在正常运行,所以我成了全村、乃至周围村子第一个拥有私人财产的人。
   一辆牛车现在来看觉得没什么,甚至不值得一提,要知道当时还是公有制模式,所有生产资料还都是生产队集体的,人们除了有几间泥草房、和铁锨、镰刀等劳作工具是自己的之外,其他物品可以说一无所有,有一辆自行车的仅是个别人家,所以我拥有这辆小牛车在当时极为少见、甚至是罕见的。
   上世纪一九七八年实行改革开放,一年之后该项政策才在我们这里铺开,记得当时上面派工作组来村里召开会议,传达农村实行改革开放的文件精神,会议要求对集体牛马进行评估作价之后分给社员饲养……
   这项突如其来的改革开放政策,令在集体所有制模式下生活了多年、也习惯了生产队管理方式的村民们难以接受,原因是人们对改革开放政策拿不准,或许受早些年斗地主运动的影响,唯恐分到牲畜之后再被当做地主批斗,所以当工作组要把牛马分给大家时,人们看着标有价格的牛马虽然喜欢却谁也不要。
   满圈的牲畜社员们谁也不要工作组也没办法,他们只好把这一情况向公社(乡)反映,公社领导听完汇报后重新下达指示,各村都必须把牲畜给社员分下去,同时根据这一情况又给各村都加派了工作组力量,于是工作组下来又重新召集社员开大会分牲畜,而且把牲畜价格尽量调低,成龄的马二百多元一匹、牛一百多元一头,一只羊仅十几元钱,可是无论牲畜价格多么低,也无论工作组如何宣传开导,人们看着满圈的牛马只是观看依然没有人要。
   集体的牛马不分下去工作组就无法回去和领导交差,于是工作组便组织村里党员、干部开会学习,要求他们带头分牲畜,每个干部至少要分一头牛(或是马),以此来带动老百姓分牲畜的积极性。
   在工作组压力下干部们行动起来,所有队委会成员、包括妇女队长在内也都要了牲畜,但每人也仅要一头牛、或是马。
   尽管党员干部们带头要了牲畜,可是那些老实本分的村民们依然谁也不要,工作组没办法剩余的牛马只好还由生产队放养。
   牲畜虽然分不下去,其他方面的工作则照常进行,因生产队那时候还没解体,所以大家每天依然都按部就班地出工,慢腾腾地干活,吃着平均主义的大锅饭。
   我既不是党员,也不是干部,可是分牲畜那天却和党员干部们一起要了集体的牛,而且还要了两头(一头老母牛和小牛犊儿)。
   并不是我想要这两头牛,自己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一个,和村民们一样也悟不透当时的政策,之所以要牛是因为生产队欠我年终分红款。
   那时候经济还很落后,当时有一种流行术语叫——三角债(三角债:即社员欠生产队的款、生产队欠社员的款、生产队与生产队之间的债务),开会分牲畜时工作组曾经宣布,生产队欠社员的三角债可以用集体牛马作价抵消,故此我才和干部们一样较普通社员先一步要了牲畜。
   党员干部们要牲畜时都是捡膘肥体壮的,因健壮的牲畜不容易生病,为什么我要得牛老的老,小的小呢?因这两头牛是母子俩,必须捆绑在一起作价,而且它们价格恰好和生产队欠我工分款差不多,当时想法是这些钱在生产队猴年马月能要出来啊,还不如要了牲畜自己养着,故此才牵回了那两头牛,哪知道竟然歪打正着使我获得了很多益处。
   由于还处于生产队管理模式之中,故此生产队的马车也不能随意使用,谁家有大事小情用车都要先打招呼,队长批准之后方可使用,有时候用车需要轮班排号,甚至走后门才能获得批准。
   使用小牛犊儿拉车干活也纯属事出偶然,牲畜分回来不久生产队开始放假搂烧柴,几十人在辽阔的草甸子上拉着耙子搂杂草,搂起来的柴草存于草甸子等待生产队马车往回拉,由于草甸子离家很远外村来往车辆常把烧柴偷着拉走,所以弄得大家叫苦不迭,丢了柴草的人骂声连连。
   当第一天在草甸子搂完烧柴回家时,城里一位亲戚赶着在运输队借来的毛驴车来家串门,也顾不了搂烧柴累得浑身疲乏,赶着他毛驴车去草甸子拉回了烧柴。
   十分想留亲戚在家多住几天,那样就可以使毛驴车把烧柴当天拉回免得被偷走,可是毛驴车是亲戚借的,人家第二天必须回去。
   受毛驴车拉回烧柴呆在家里可以心安理得的启发,突然想到自己在生产队牛群放养的那两头牛,干嘛放着河水不洗船啊?于是打起了牛的主意。
   可是光有牛管什么用啊?车去哪里弄啊?知道亲戚有一辆两轮手推车,和他说明想套牛车搂烧柴的想法之后,亲戚连想都没想就说把手推车送给我了,于是第二天便骑自行车跟着亲戚回了县城,把手推车绑在自行车后面拖着去了生产资料商店,在那里买了绳索、铁条之类的东西以备回来自制牛套,一切置办妥当之后,用自行车拖着手推车高高兴兴地回家了,或许那时候也是年轻的原因,村子距县城近七十里路,况且还都是荒野山路,可是骑到家时居然没感觉怎么累。
   第二天用买来的绳索拴好牛套,又自制了鞍子、鞭子等工具,全部弄齐全之后,牵出上一天晚间在生产队牛圈抓回来的老母牛想套车去搂草。
   通过套车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多么异想天开,母牛虽是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套车时却来了威风,因为它出来也干过活,所以无论我怎么弄也无法把母牛套进车辕,没办法找来邻居帮忙,经过几番周折后却依然不能把老母牛套进车里,最终以弄坏一侧车辕为代价吓得不敢再套老母牛了。
   牛是自己的,车也有了,总不能眼看着它们闲置在家里吧?难道让它们闲着等待生产队马车排号拉烧柴吗?好不容易搂的烧柴在草甸子丢了怎么办?老母牛套不上便在小牛犊儿身上打主意。
   马上对被母牛弄坏的车辕进行维修,修好后重新改拴牛套等工具,因为老母牛量身定做的尺寸牛犊儿用着不合适,忙忙碌碌地足足折腾了一个上午才算弄妥当,午后在邻居帮助下强行把小牛犊儿套进了车辕里。
   小牛犊儿虽然还不足一岁,但长得和小毛驴差不多,有一定力气,刚套进车辕时它不是用头牴,就是用蹄子踢,再不就是赖着不走,用鞭子打时则使劲狂跑不止,总之小牛犊儿从心里不愿意被套进车里,变着法想挣出车辕摆脱主人对它控制。
   尽管牛是一种有力气的动物,但小牛犊儿毕竟才不足一岁,而我当时正值风华正茂的年龄,和牛犊儿较量实乃势均力敌,无论它怎么耍脾气也挣不出车辕子,不走时我挥鞭对它连打带吓唬,打疼时小牛便耍起蛮劲拉着车拼命猛跑,这时候我只好攥紧牛头绳踉踉跄跄地跟着它跑,好在小牛犊儿无长劲,只片刻功夫它就累得跑不动了,跑不动就站下瞪大眼睛看着我愤愤喘粗气,那样子好像还在思考如何与我抗衡。
   小牛犊儿变着法儿竭尽全力和我较量了一阵子之后,可能是折腾累了便不再耍脾气,虽然喘着粗气也只好任由我牵着它头绳,它则拉着装有耙子等工具的车和我去草甸子了。
   到草甸子后把牛犊儿拴在树下,抱了些车上带来的草给它以备饿了时吃,之后便不再管小牛到草甸子里搂烧柴去了。
   套牛车搂烧柴的事情虽然过去了三十余载,此刻却依然可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那天搂完烧柴后去树下牵牛车装烧柴,由于烧柴零散需要走着装车,故此小牛犊儿在装车过程中又耍了几次脾气,尽管如此我也把所有烧柴都装在了车上。
   装完烧柴便牵着小牛车回家,车上因装了烧柴小牛犊儿拉着费劲所以它又开始耍脾气,走了一会儿站在路中央耍赖说什么也不走了,没办法只好对它挥鞭威胁,同时一只手拽车辕帮着它拉车,就这样一路上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总算在近天黑时我牵着小牛车它拉着车走进家门。
   第二天早饭后依然套上小牛犊儿去搂烧柴,它虽然还不依不饶耍脾气,可是套车、及牵着去草甸子时比昨天省了很多劲,或许牛马天生具备被使役基因的缘故,通过几天去草甸子搂烧柴时路上对它训练,后来套车时小牛犊儿居然不再耍脾气了。
   去草甸子时车是空的,见它不再耍脾气我干脆坐在车上赶着走,最初小牛犊儿见我坐车拉起就跑,但我心里有底它绝对逃不出我“掌心”,于是便坐在车里只管操控去草甸子路线不错即可,小牛跑了一阵子见我依然稳如泰山地坐在车里,便也不再逞能放慢步子行走在去草甸子的路上了。
   在近半个月的搂烧柴过程中,我都是把每天搂的烧柴当天拉回家来,而其他社员、包括队长在内也需排号等待生产队马车给往回拉,这期间当然有人丢了烧柴,因而他们便对我的小牛车称赞不已,也羡慕声连连。
   小牛车解放了我很多体力,农村那时候都住泥草房,一间房生产队每年只给拉一马车土维修房子,不够用时便需自己去甸子用土蓝挑,而我则是用小牛车去拉,于是又引来无数羡慕的眼神欣赏小牛犊儿拉车的场面。
   日常生活中好多杂活也都是小牛犊儿替我干,当时全村只有一个磨坊,村民们米面加工来回搬运都是靠人背肩扛,我却是坐着小牛车去磨坊碾米,去地里打猪草、以及去外村串亲戚等都是小牛犊儿拉着我们。
   令我想不到的是小牛车居然还出了一趟公差,那年进入腊月时生产队几辆车都去县城搞副业,家里只留一辆牛车应付日常杂事。
   那时候每逢年节粮食所供应白面,每口人二市斤生产队派车去拉,可是当那天队长分派牛车老板套车去粮食所领白面时,车老板告诉队长大车轮轴承已经碎了,正要告诉他派人去买轴承。
   巧的是通知领面的日期已到最后一天,如这一天领不回白面就需要过完年粮食所上班后才能领,可是全村人除夕包饺子还等着这二斤面呢,不领回来怎么可以啊?生产队马车在县城搞副业远水解不了近渴,于是队长想到了我那辆小牛车。
   此时小牛犊儿已使役近半年时间了,各种活计干起来都不在话下,那天小牛拉着我和队长去了粮食所,把三百多口人的面粉近七百斤装在车上,加上我和队长牛车负荷千余斤,而我的小牛犊儿拉着走路时却显得十分轻松,一路悠闲自得地把我们拉回了家。
   因小牛车顶替了大马车干的活,所以队长答应给我十五元七角做工钱,当天的工分依旧照记不误。
   不要以为十五元七角钱少,那可是当时两个劳动力和一辆马车搞副业一天所得的报酬,社员干一天活好年景才分一元多钱,不好年景一个劳动日连一元钱也分不到,那时候普通工人月工资仅三十几元钱。
   小牛车给我带来如此多便利可把村里人羡慕坏了,羡慕归羡慕大部分人却都没有牲畜,那些分了牲畜的党员干部们,见我使小牛犊儿拉车方便就打起自己牲畜的主意,但他们也只是想想而已根本无法实现,因他们虽有牛马却没有车,再者,他们要的都是成龄的大牲畜,大牲畜体力健壮没经过训练根本无法使役,最主要的是他们没有车,因为大车那时还归生产队所有不随便使用,如同我这种手推车倒是可以弄到,可是他们都是成龄的大牲畜手推车不经改制根本套不进车辕子。
   不知不觉一年时间匆匆而过,当人们见我小牛车确实受益匪浅,改革开放的政策也没什么变化时,一个个才如梦初醒般缓过神来,干部再召集分牲畜会议时人人都积极参加,抓阄时也争先恐后唯恐捞不着。
   可是这些人又打错了算盘,他们应了那句——横垅地撵瘸子,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的话,虽然政策依旧还是继续分掉集体牲畜,但价格却发生了变化,牛马羊都在去年的价格基础上翻了一倍还多。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深入,一年之后我也赶潮流离开了小山村,搬家时那头老母牛卖给了别人,小牛和车却舍不得卖掉一起带走,搬到新地方盖房时小牛车亦贡献颇多,拉土、拉砖……可以说小牛为安新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牛车带给我的利益可以说举不胜举,这头小牛一直为我服务了五年,直到一九八四年由于工作原因才不得已卖了它。
   要卖小牛时心里颇感不忍,无法面对亲眼看着小牛被牵走的情景,无奈之下躲去别处呆了一天,临走时去园子里掰了一筐玉米穗倒给小牛,并告诉家人等它吃完之后再让买牛的人牵走。
   在外面躲了一天,晚间回来时得知小牛中午就已被牵走,看着空旷的牛棚感觉脑子里一片混乱,小牛憨憨的样子立刻在脑海里浮现出来,思绪里不停地回味着几年来小牛和我同甘共苦的画面——拉烧柴的路上、拉白面的路上、拉砖的路上……
   小牛卖了,那辆改制的手推车却一直保留着,直到八七年买了小四轮才闲置起来,九二年买汽车之后也依旧没有舍得扔掉。
   更令我感到奇怪的是,后来搬进城里买了轿车,也住进了高楼,可是在添置这些现代化的东西时,内心深处却从未感到过拥有小牛车时那种快乐与自豪,随着时间推移,随着年龄增长自己慢慢悟到:只有在那种特殊的社会背景下、以及在那种特定的环境中,才可以让人产生出那种意想不到的快乐与自豪。
   尽管如此,每每想起和小牛车林林总总的事情时,心底便会涌出一种甜甜的感觉,虽然那段时光算来已经流逝过去三十余载,此刻想起和小 牛犊儿的那些事情时,却依然感到一种美滋滋的感觉在心底涌动着。

共 572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从邻居买了斯太尔卡车写起,自然引出对给自己带来自豪和快乐的那辆小牛车的回忆。小牛是当年农村实行改革开放时集体分的,为了避免草甸子的草被人拉走而为小牛量身定做了一辆牛车。套车的艰难,小牛的不服管教,都描写的生动细致。拉烧柴,拉砖,拉白面……小牛车给作者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便利,甚至出公差赚取了十几元钱。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牛与人的感情日益深厚,卖牛卖车的总总,让人心中压抑。文章语言朴实真切,生活气息浓厚,朴实无华的描写,让人回味当年那艰苦而快乐的时光。佳作,荐阅。【编辑:素心如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素心如玉        2016-05-04 18:03:58
  很温馨的回忆,欣赏学习。
   问好作者,祝创作愉快。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回复1 楼        文友:王明忠        2016-05-04 18:25:12
  感谢编辑,祝您开心快乐。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