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诗经二南》之二:《周南·葛覃》

编辑推荐 《诗经二南》之二:《周南·葛覃》


作者:易的原生态 白丁,97.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59发表时间:2016-05-06 07:57:45
摘要:《诗经二南》是我出版的一本书,解析的是《诗经》中的“周南”与“召南”两部分。目前可以在当当、京东和亚马逊买到。书中通过对汉字原始含义的分析,藉由大胆的想象和缜密的推理,证实了《诗经》中各个诗篇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就内容上而言,《周南》十一篇与《召南》十四篇分别讲述了两个完整的故事;就思想上而言,《召南》又是《周南》的递进式。因此,《周南》与《召南》就犹如一部小说的上下部,是中国版的《飘》。

《诗经二南》之二:《周南·葛覃》 【原文】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澣我衣。
   害澣?害否?归宁父母。
  
   【释文】
   1.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1)葛:多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纤维可用以纺织。通称葛麻。本文女主人公选用这种植物自况,正是要向自己的丈夫表达自己丰富多彩的情调趣味、隐忍柔韧的生活态度及老而弥坚的不羁个性。
   (2)覃:读“tán”。本义为坛中酒味醇厚,香气远引。有“悠长、深入”、“蔓延”之意。
   (3)施:读“yí”。逶迤斜行。体现了一种闲适自在的心境及屈曲伸展、积极适应恶劣环境的生活态度。
   (4)施于中谷:“中谷”,谷中,深谷也,乃人迹罕至处。“施于中谷”,有点儿像《出师表》中的“亮(诸葛亮自称)躬耕于南阳”一句。一方面是说自己确实出身低微(上一篇《关雎》可证),另一方面是说虽然如此,但自己就仿如深谷幽兰,淡泊优雅,简单质朴,不因无人问津而不芳,不因山高水长而卑贱。言外之意:我是独立的,我有我的自尊,我并不低人一等,没有你我也会过得好好的,并且当初也并没有想图你什么,反倒是你不请自来,死皮赖脸纠缠我的(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当然,下一节中还有“葛之覃兮,施于中谷”句,但含义就不同了。是说当初我正青春貌美时不图你什么,现在年老色衰了照样只有你求我的份儿,没有我求你的份儿(“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你日子过得这么舒心畅意,还不是因为有我洗衣服做饭打理家务伺候着你?!)。总而言之就是告诉自己的丈夫:虽然我出身比不上你,但假如你因此下看我,把我当老妈子使唤,而不能给予我相应的尊重,并且认为我贪恋富贵,宁可忍气吞声也舍不得离开,那就大错特错了!你永远给我记住,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从来都是你离不开我而不是我离不开你!
   (5)维:有“纲”也、“纪”也、“经”也、“络”也、“持”也、“系”也等义。
   “维”从“糸”从“隹”。“隹”,在上一篇《关雎》中已有详释,不赘述。故“隹”应是专指雄鸟或好斗的鸟,暗含攻击性。具体到本章,“维”是语助词,乃“维系、联接”意。大概藤蔓的叶子都是叶片厚大而叶柄细长挺直,故用“维”字来表达。这是其一。“维”还有“维系、支持”意。大概藤蔓正值生命力旺盛之时,供得起众多枝叶的营养,故能“维叶萋萋”。故所谓“维叶萋萋”,就是说联接维系供养的叶片很多,体现的是“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的繁茂情状,暗示自己彼时正年轻貌美、风华正茂。故下文所谓的“维叶莫莫”,乃是说自己年老色衰,已经不中用了。
   此字应与后文的“言”字一起细细体会。虽说是语助词,可见也并非毫无意义。另外,此字在其它诗篇中亦多有出现,还需进一步总结。
   (6)萋:《说文》:“萋,草盛。从艸,妻声。”“妻”,可读作四声。有“以女嫁人为妻”、“娶女子为配偶”之意。
   形容草盛的词语很多,此处选用“萋”字,不能排除有暗示:女主人公回忆的是年方二八,饱满多汁,宜于婚嫁之时。
  
   2.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1)黄:甲骨文像佩璜形。是种半环状佩玉。合则为壁,分则为璜。往往形容夫妻为一对“壁人”。
   本文以“黄”饰鸟,除让我们想到拥有动听歌喉的黄鹂鸟外,还能让我们联想到这是严丝合缝的另一半儿,是理想的结婚对象。
   (2)于飞:什么叫“于飞”呢?“于”,甲骨文像一种吹奏乐器,本义为乐音婉转悠扬。所以,我们可以想见:“于飞”,就是盘旋着飞,悠游地飞。说明男子为了追求女子天天都去找她,没事儿就围着她献殷勤。
   (3)集:停留、落在。
   (4)小结:本句描写的是男子当初为了追求女子不仅天天约她,更有说不尽的甜言蜜语,令女子心花怒放。这是一段令人无限回味的恋爱时光。
  
   3.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莫”,有“晚,时间将近”、“薄、淡漠”、“消散”等意。本句用此字,既是在写葛藤凋零、叶片稀疏之状,也是在抒发女主人公美人迟暮之慨:当年你喊人家小甜甜,现在却不理人家了!
   是真的“美人迟暮”了吗?当然不是。这只是女人在新婚激情退潮后的自怨自艾、自怜自伤。
  
   4. 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1)刈:读yì。割也。以刀批麻也。
   (2)濩:读huò。煮也。取其纤维也。
   (3)是:表肯定。有“认为正确”、“答应”之意。因为以“葛”自喻,故“是刈是濩”是指你说啥是啥、任尔宰割之意。
   (4)为:成为。
   (5)絺:读chī。细葛布。
   (6)綌:读xì。粗葛布。
   (7)为絺为绤:乃或是做成粗布、或是制成细衣之意,没有丝毫的自主权。
   (7)服:此字在《关雎》中有详释,具体到本篇,有两义。一是指“穿用”,即将织好的粗衣细布穿在身上之意。二是指“操劳”,即:不仅是指服服帖帖你说啥是啥,而且还要机灵乖巧心有灵犀,不等你说便主动按照你的心意去办了。
   (8)斁:读yì。“睪”即“译”字右半边的繁体,读“亦”,是狠劲儿瞪、用眼剜之意。“攵”即“攴”,甲骨文像手持刑杖棍棒形,会击打之意。故“斁”乃厌憎意。
   (9)服之无斁:与“服”所具有的两义相对应,“服之无斁”亦有两义。一是女人对丈夫的讥讽语:织成的粗衣和细布让你穿在身上得劲儿了你就不瞪眼了!言外之意:只有把你伺候舒服了你才高兴。二是女人的怨愤语:只有不等你说,痛快地、麻溜儿地照你的心意去办了,这样才不会遭到你的痛斥和白眼儿。可见男主人公的要求还挺高,不仅老婆要听话,还要有默契,知冷知热。
   (10)“是刈是濩”、“为絺为綌”与“服之无斁”:此三者呈递进关系。亦有两义。首先,“是刈是濩”是说对葛藤施以刀剥水煮;“为絺为綌”是说将煮好的葛皮藤筋制成衣、布;“服之无斁”是说将制成的衣布舒舒服服地穿到身上。其次,“是”有“赞成”意;“为”有“作为”意;“服”有“操劳”意。暗示丈夫对妻子的要求越来越高。“是刈是濩”表示口服,要求说啥是啥,不许顶嘴,不许反对;“为絺为綌”表示不仅要在思想意识上服从他,在具体办事儿的时候还非得要照他说的办才行。那这样其实就很讨厌了。那比方说丈夫教育妻子:女人都得做饭洗衣服。女人唯唯诺诺,这就叫“是刈是濩”。可当女人洗衣服做饭时,他又站旁边絮絮叨叨、指手画脚,说应该这么做应该那么做,总之是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当妻子的能耐着性子不急眼照他说的去做,这就叫“为絺为绤”。然而这还不够。教育和指点太累了,更何况也不能啥事儿都说呀,所以丈夫还要求妻子能不用他说不用他督促就主动把事儿按他的心意妥妥地办好,一旦差强人意,便横眉立目,用白眼儿丢她。如果妻子够机灵呢?那就能“服之无斁”,才总算蒙他开恩,得到一副好脸色。
   (11)小结:本句描写的是女主人公的愤愤不平语:“嫁到你家,我可倒了八辈子霉了!当牛作马,任你支使宰割还不算,必须啥事儿都替你预先想好了办妥了,才能勉强不受你的白眼儿和闲气!” 由这个细节我们也就可以理解,这个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少爷在下一篇《卷耳》中为啥会表现得那么吃不起苦、受不起罪了。
  
   5.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1)言:语助词。《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尔雅》:“大箫谓之言。”以此字起首,乃怒气冲冲、高声大气之谓也。所以名义上是让侍女给传话,实际有可能老公正在隔壁跟她怄气呢!因此故意大声要让对方听到。
   这个字需要我们注意:有些语助词并非毫无意义,而是暗示了一种情绪、态度、状况,就如同“他为难地说道……”,“为难”二字就是一种情态,“言”起的作用大抵也是如此。
   (2)告:有“古时休假或退休”、“宣布或通报某种情况”等意。甲骨文从牛从口,有像牛那样粗声大气、广而告之的意味,并不针对特定对象。所以有“告示”、“布告”等词语。并且事实上,古时官府凡贴出告示时,总会吹牛角长号或敲锣以引人注意。因此休假、请假时面对上级往往也是低眉俯首,不敢直视,作对地陈述之谦卑状。并且还要给出一个能为公众理解、规章制度许可的理由,以接受群众监督。这让我们不由想象:丫鬟跑到男主人屋,也不拿正眼儿嘞他,大声说完“我家小姐今天回娘家”后转身就走,好似他是空气一般。
   (3)师:老师。是女子对老公的嘲讽语:整天对我指手画脚,一会儿我这儿做错了,一会儿那儿又不对了,不就像个老师吗?
   (4)氏:甲骨文像种子初萌长出一根一芽形,有根柢之意。古代人们用以记录传承、表示宗族系统的称号(乃“亲传、嫡传”的标记),可以是封邑(解氏)、住地(东郭氏)、官名(司马氏)、职业(陶氏)等。氏表示历史悠久之传承,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关于此字,还可参见《麟之趾》中的详释。
   女子用“师氏”二字,貌似尊重,实含揶揄。
   但仅仅是对丈夫一人的嘲讽吗?我想这里面还是有些夹枪带棒的成分的。
   单看“师氏”二字,表面含义是否是“姓师的子弟”?是否会让我们联想到这一家子的职业都是“老师”,即所谓“教师世家”呢?所以,“师氏”二字在对丈夫嘲讽的同时,顺带也对丈夫家的家风进行了取笑。意谓:啧啧,看你们这一家子,都像老师!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大概男方家的传统就是大男子主义。耳濡目染下,丈夫自然也会摆出一家之主的架势对她粗声大气、颐指气使,完全不似当初的甜言蜜语、温情脉脉。这就使得爱情至上,追求两情相悦、心心相印的女主人公深受打击。那么,既然“师氏”二字说明女主人公对丈夫的表现是理解的(家教如此,夫复何言),为什么还会对两人的爱情产生疑虑呢?我想应该是考虑到自己出身较低(见《关雎》篇)的缘故。所以女主人公不由敏感地联想到是不是还有丈夫下看轻贱甚至已经厌倦了自己的因素在内呢?为了验证这一点女主人公才要以回娘家的方式要挟或说是考验丈夫一把,以期获得应有的尊重,改善自己目前的处境,并确立将来在家中“女主人”(是要真正能顶半边天的“女主人”而不是唯唯诺诺的“粗使丫鬟”)的地位。
   若是我们将本篇中的女主人公与《召南》中的女主人公相对比,便会发现:本篇女主人公虽然出身低微,偏就显得那么个性独立、不卑不亢;而《召南》中的女主人公虽然出身富贵,却偏就显得那么低眉顺眼、懦弱优柔。为了争取平等的爱情,出身低的努力站稳站直,出身高的不惜委曲求全,读来真让人嗟吁感叹。
   在《周南》诸篇中,涉及采摘植物的诗篇有三处,分别是《关雎》、《卷耳》及《芣苢》。此三篇中,本篇女主人公都有出现。说明无论婚前或婚后,无论年轻或年老,出身低微的女主人公都将勤劳节俭、艰苦朴素的作风保持下去了。特别是在《芣苢》一篇,已经晋级为婆婆的本篇女主人公,对“刁蛮任性”、娇生惯养,一副大小姐作派(何以见得?连采芣苢都需要指点,就充分证明嫁过来之前她是啥也不会)的儿媳言传身教,悉心传授采摘芣苢的技巧(体现在“采”、“掇”、“袺”这三个光辉的字眼上),说明在她的带动下,勤劳朴素、亲力亲为的家风必将得以树立并传承。
   而且还不仅仅如此。正是在她的努力争取下,家中再无大男子主义的现象。所以后来她个性张扬、性情激烈的儿媳才能为她家容忍和接纳,她的儿子更是与之嬉笑怒骂,百无禁忌(见《汉广》、《汝坟》),一点儿也不专横霸道。
   (5)归:回娘家去也。这是小两口吵架后,女方惯用的伎俩。既可使矛盾得到冷处理而不至于升级,又能撒撒娇,拿一把男方,让他搞明白离了自己没人洗衣服做饭暖被窝儿是不行滴!
   (6)小结:本句描写的是女主人公让侍女给老公传话:去,告诉那个没良心的,本小姐要走了,不伺候他了!
  
   6. 薄污我私,薄澣我衣
   (1)薄:少也。可引申为“别,不要”。
   (2)污:弄脏、污染。乃沾染上水渍、汗渍之意也。
   (3)私:私人物品。应是指嫁妆中的贵重物品,即金银首饰之类的东西。
   (4)澣:读huàn。人们皆释其为“浣”,认为是浣洗之意,不太确切。“幹”为“干”的繁体,乃古代筑墙时在夹板两边所装的起固定作用的木柱,也泛指筑墙时两边用来障土的板。
   所以,“澣”或是指洗完衣物之后将其挤压、拧干的过程。尤其对于大件的床单、被罩,可用棒槌反复捶打,并将其对折勒到树上,执在手中使劲儿拧,将水分逼出来。用在此处,是指侍女要将女主人的衣物装到箱子中去,为了多装些,故有一个折叠、挤压的动作。
   (5)小结:本句描写的是女主人公看见侍女当真去收拾她的首饰和衣物,急忙喝止,但又怕老公听到,所以话说得很婉转:别弄脏了我的首饰,别压坏了我的衣服。实际是告诉她:快别整了,谁让你动的?

共 629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朗朗上口的《诗经》的句子,流传数千年,给后人无限的遐想,把我们祖先男耕女织、淳朴美好的生活场景通过唱歌的形式留给了后来人 。这些民间作品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可能算不上高雅上乘,有的词语现代人看不懂。这篇文章把《诗经.葛覃》的句子中的字、词、句结合自己的理解准确细致地进行了解读,表达了远古时代女人的思想感情和内心追求。作者的译文简洁明快,通俗易懂,推荐朋友们阅读欣赏。【编辑:琴声悠扬】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琴声悠扬        2016-05-06 08:03:59
  老师对《诗经》的钟爱和研究,读后很感动。一直以为《诗经》虽然展示祖先生活场景和思想感情,读者唱歌一样,但是句子中出现的很多词语距现代比较遥远,不好理解。老师把远古诗歌翻译我们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诗歌,有助于我们了解《诗经》。谢谢老师,期待下一篇译文。
精神领域的宽广远比物质力量的强大更令人叹服
2 楼        文友:易的原生态        2016-05-06 21:29:15
  “老师”二字不敢当!谢谢您的推荐。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