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尖为暖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笔尖】话端阳(散文 征文)

精品 【笔尖】话端阳(散文 征文)


作者:垄上行 童生,987.5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16发表时间:2016-05-09 10:35:56


   休息天清理冰箱,翻出两把去年剩的粽叶。睹物思情,不禁又回想起关于粽子的事。常人意识里,端阳与粽子是约定俗成的连带关系,一说端阳人们便自觉要说吃粽子,我却要从不吃粽子说起。
   生长在偏远的乡村。乡村贫穷落后,生活中相关文化的说道相对少,人们看重的节日也只有过大年和八十五,别的好像都只说说而已,并不着意过。很小的时候,无意间听大人说五月端午这个日子,似乎没听说过这个日子的来历,乡村也没有在这个日子吃粽子的习俗。我想是因为土地上不种粽叶,人们兜里没钱买糯米的缘故吧!只在撕扯日历时说一声又端午了。也只说一声,并没什么活动,我们小孩便不曾有过端阳吃粽子的意识。一乡习俗雷同,人们没有吃粽子的习俗,也便没人能说得来粽子到底为何物。可以说,在乡界人们的意识形态里,端午吃粽子只是传说中的概念。
   知道端阳吃粽子是在上初中时候。那时候,有段时间收音机里播放每周一歌《包粽子》,“糯米白花花,粽叶手中拿,小姐妹包粽子嘛,唱起那个歌呀,乐呀乐哈哈……”青春奔放的同学们学唱着欢快的歌曲,由不得要从歌词中探究粽子的相关问题。应该是那时候太幼稚,更或是太孤陋寡闻吧!同学间只关注这个节日应该做什么,并不懂得打探端午的来历和吃粽子的缘由,所以只打探到这一节日应该吃粽子。不过,偏远的乡村世代承传赖以生存的农耕,少有读书人,更少有人知晓外面的事情。打听端午的来历和吃粽子的原由估计不是很容易,探究屈原的身世、文化程度与思想境界就更是不太现实,在偏远的山村能知道端午吃粽子已经很不错了。青春期的人有一共同特征,便是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知道了端午吃粽子的习俗,由不得还想要知道粽子的模样。与同学们说道中想像,“糯米白花花”,糯米肯定是白色的,形状应该就是如小米的圆粒或是大米的长条状吧!粽叶是什么形状?应该是什么树上的叶子吧!没人听说过。用粽叶来包糯米,这种叶子的面积应该很大,像核桃叶那么大,或者比核桃叶还大吧!用粽叶包成的粽子有多大?是什么样子?像月饼一样的圆形?还是像发糕一样的方块?或是包成什么别样的形状?粽叶包上糯米是煮还是蒸?一遍遍地夹着歌声探讨,但始终是一个个的问号,没人能说得来。甜美的《包粽子》在同学间传唱,可每周一歌换成别的歌曲了也没能说得来粽子到底是何物。一无所知时,企盼有一天能走出乡村到有粽子的地方,见识一回粽子,幸运的话还可以亲口品尝一次粽子的味道。到县城上高中,端午时节,同学们吵嚷着吃粽子。有家里送来的,也有自己到市场买的。家境贫寒,知道父母为供自己上学省吃俭用,本舍不得花钱,但出于好奇,还是狠心从校门口的市场买一个粽子回来尝。粽子不是想像中的圆形或是方块,是包成近似三棱锥的形状,看上去像新石器时代打磨出的武器。粽子拿在手里不知怎么吃,好在这个时节吃粽子的人遍地是,看着学同学们的样子先解开系粽子的细绳,然后一层层剥开,露出里面白米裹着红枣的三棱状。咬一口嚼在嘴里,粽子略带黏性,清甜且爽口。发黏的白米应该就是歌中唱的糯米吧!粽叶原来不是意象中如核桃叶的大片,是长条形,样子和我们村河口长的那片苇叶很相似,不过包粽子的粽叶足有两指宽,而我们村河口长的苇叶不知什么原因,宽度怕是连一指也没有,不知这粽叶和我们村口长的苇叶是不是同一种植物。吃粽子始终,同学们只沉浸在节日品尝美食的喜悦中,好像没人提说端午吃粽子的来由。再加高中学习任务紧,自己又对文史地一窍不通,没心思探究哪个节日的来历,也没意识追寻节日承传的历史与文化。日子过了也就忘了,只一心埋头读书。再以后上学期间的端午时节,因清楚家里供我上学的艰辛,懂得勤俭节约的意义,没再舍得买过粽子吃。不过,在这期间,约略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是为纪念楚臣屈原。但也只知道这一典故,并没意识知晓就理。
   真正吃粽子是在94年参加工作以后。95年端午节前,大街小巷尽是卖粽叶、红枣和糯米的,满城飘着粽子的香味。有心买些学着包,可当时住集体宿舍,宿舍没火与锅灶,包好没地方煮,也便断了学包的念头,只到街市买几个尝鲜。结婚后婆婆每年端午要包粽子,有现成的,我便不再想学,到如今,婆婆去逝十多年了我仍没学会包粽子。去年有心要学,包粽子的材料都买回家,泡好糯米和红枣,煮好粽叶摆出架势要包,可左比划右捏捉都难包出一个像样的粽子,几片粽叶并排好往里裹卷糯米和红枣,卷来卷去糯米大半又挤到粽叶外。一摊食材摆在面前却难揉合成型,没辙时,只好铺展开蒸凉糕。蒸凉糕味道与粽子雷同,但没能包裹出粽子的棱角,吃前少了解带与剥皮的程序,吃起来似乎感觉缺少什么。细思量,凉糕是单纯地食用,与普通的饭菜没两样,没什么说道,什么时候想吃蒸起来就吃,而粽子是为纪念屈原而吃,粽叶也只在端午前后才风靡市场,平时好像不曾见过。吃凉糕没有粽子三棱的形状,少了纪念的成分,也便没了节日的气氛。每一个节日都承载着远古的历史与文化。比如端午节,是人们为纪念为国请命的楚臣屈原而将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以前,只为节日应景而吃粽子,并不着意关注这个节日的来历与吃粽子的原由。不知什么时候,突然想知道端午节日与饮食的就理。如今数字化时代,了解某一历史典故与文化不必再东奔西跑,只需点键便一目了然。打开网页查询,吃粽子由来已久,且很随意,并不固定在端午,只是,屈原死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人们为纪念屈原附会而形成。
   而今,我想人们宁愿相信粽子因端午纪念屈原而来吧!端午节因屈原而来,充满血泪,吃粽子表达善良的人们对伟大爱国诗人的缅怀与呵护。屈原的死因很有争议,民间传说是他抱石自投汨罗江,而另一种说法是被人抓捕刺杀后装进袋子,捆绑后再压石头投入江心。很多地方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后人借赛龙舟隐喻楚王追杀屈原的激烈场面,用包粽子隐喻屈原被投入江中这一事实——糯米象征屈原肉体,粽叶象征装他尸体的袋子,粽绳象征捆绑他的绳索,粽子投入水里,隐喻屈原被淹死的真相。无论哪种死因都难掩盖当时昏君无道,奸佞横行。屈原协助楚王变法,触犯贵族利益,遭受打击,更因他提的对外政策不合奸佞的利益走向,再有君王庸懦昏聩,不辨是非。受谗言挑拨,他被驱逐并流放。报国无门的悲惨际遇中,屈原赋《离骚》,作《九章》,字里行间渗透着他“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无论屈原是自杀还是被人捕杀,都因他的忧国爱民思想与行为触犯贵族利益而遭受打击。他是百姓心中至高无上的丰碑,黎民百姓指靠他协助君王治国,企盼政通人和的好光景,然而,正义终不能施展才干,他因奸佞迫害死于非命。正义屡遭鄙恶残,终将一命绝尘缘。汨罗江畔悲歌起,百姓人家祭屈原。人们把粽子投到水里祭祀心中的神,又担心食物被水里的妖魔鬼怪抢走,还得保证屈原身体不被伤害,刻意把糯米和红枣用粽叶包出三个棱角为心中的神保驾护航。纪念屈原的民俗世代相传,中华儿女承传起端午吃粽子的习俗,也继承起崇尚忠良与正义的传统。吃粽子的传说有好多种,但人们多以纪念屈原为主题,而且,每到这个节日,人们说道间会有意无意地提说屈原这一名字。端午吃粽子涵盖着源远流长的文化,浸透着人们对良善与正义的向往。屈原远去,但他的精神早已在人间生根发芽。由屈原,我们会不自觉地联想到历史长河中的兴衰,联想到各朝代的忠奸与善恶。心细的人还会联系当今社会形态作分析,分析当前的善恶美丑,分析当前形势下各形态的归属。
   又快端午了。过些时候,大街小巷会突然多出卖粽叶、糯米和红枣的摊点,也不少直接卖现成粽子的。每到这个时候,满城会飘散粽子的香味,人们走亲串友的礼物也以粽子为主角。端午,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我们需在浓烈的粽香里传承起伟人的遗志,宏扬博大的爱国情怀。我将两把去年剩的粽叶小心翼翼地收起,准备到端午节时再重新学一回包粽子,认真学包三棱与三角,尽最大努力包出像样的粽子来纪念世代敬仰的伟大爱国诗人。又是端午,纪念屈原日。满腹才学思报效,却料奸臣害事。驱逐流放仍坚,《九章》问世抒怀。又作《离骚》溢志,英名天宇平齐。2016.5.5

共 322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从冰箱里翻出陈旧粽叶开始叙述,由只听到粽子名而未见型,漫无边际的猜测,终于见到粽子,慢慢知道了吃粽子的来历,到街市到处都有粽子,自家也做粽子吃,体现出物质生活的丰富,后来自己做粽子但是包不成样子。文章后来抒发对屈原爱国,仇佞的爱憎分明的态度。散文语言流利,叙述清晰,推荐共赏。 【编辑:翻阅云天】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510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龙飞在天        2016-05-09 21:42:52
  虽传粽子由屈原而起,可今天的人们,更多的是享受这个节日。现在的粽子已做成各种不同的口味满足人们的需求!当然,在这个特定的日子,我们更应珍惜这和平美好,爱国,特别是让正长大的孩子们知道此节的来历,让他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不啻一次较好的爱国教育契机!好文共赏!
回复1 楼        文友:垄上行        2016-05-10 20:40:24
  千真万确!人们只沉浸在节日的欢愉里,少有人探究节日的来历与承传的文化以及该担当的责任。问好!
回复1 楼        文友:垄上行        2016-05-10 20:45:06
  千真万确!人们只沉浸在节日的欢愉里,少有人探究节日的来历与承传的文化以及该担当的责任。问好!
2 楼        文友:翻阅云天        2016-05-10 15:07:01
  欣赏佳作,问好。
回复2 楼        文友:垄上行        2016-05-10 20:37:38
  感谢翻阅云天编辑并点评。问好!
回复2 楼        文友:垄上行        2016-05-10 20:47:00
  感谢阅读并点评!问好!
3 楼        文友:疯妹        2016-05-10 16:24:10
  拜读佳作,问好朋友。文章不仅词句优美洋洋洒洒,立意高也。读过文章还知道中国的乡村居然还有没见过粽子的地方,这让我大为惊愕。按理说,农村对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是更要高于城市的,气氛是更为热烈的。但不知作者的家乡何以僻陋到那种程度。
回复3 楼        文友:垄上行        2016-05-10 20:43:41
  疯妹好!我生活在遥远的大山脚下,山野贫穷落后,文化也滞后,直至如今,人们仍没在端午节吃粽子的习惯,意识里,只是传说。
回复3 楼        文友:垄上行        2016-05-10 20:44:04
  疯妹好!我生活在遥远的大山脚下,山野贫穷落后,文化也滞后,直至如今,人们仍没在端午节吃粽子的习惯,意识里,只是传说。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