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天蓝得让人心碎

编辑推荐 天蓝得让人心碎


作者:孙彩文 举人,3001.3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89发表时间:2016-05-10 07:55:54
摘要:一位教师走来,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由近及远、由远及近。这是教育的秘密,是成长的真谛。

01走近你
  
   密哲在我心里是另一个张爱玲。
   2015年读书叙事匆忙一遇,竟然再也无法忘记,感觉如微风,淡淡拂过,刻记在心底无法抹去。
   密哲说:“我一直从事的是教学而不是我想象的教育,这么近那么远。”
   读来是那般的感觉——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
   明白她选择“禁言”:“只在我的内心,我可以接纳它,那些距离我遥远的东西便可以触手可及。”
   像爱玲,就算她不远不近,只要想到她,就永远会觉得安定,觉得他是,觉得心里有底。甚至连周围的空气,都变得笃定。
   同为写字的女子,相隔多少岁月?有着怎样的渊源?
   只有自己读得懂……
   密哲“所画之竹既非眼前之竹又非心中之竹而是手中之竹”,是“物在化外,意在笔先”,因为她的“天蓝得让人心碎”,那只带了会飞的翅膀会在学生的记忆最深处长埋。哪像爱玲?不远不近,像一只病了的小猫,在黑暗的角落里舔舐,再舔舐。更似郑板桥,胸无成竹,眼中有竹,或月映于寒窗,或倒影于池塘,风中摇曳,尽显竹之天性。画天然动态之竹就是教学不拘泥于所谓理论,之于环境,之于生活,之于文本,正是:教学本非固式,妙手偶得于心。密哲之灵性,更似郑燮的“一枝一叶总关情”。
   误入连环套,吟几段、留情。
   爱玲:燎一壶、沉香屑,却闻茉莉香。绣鸾付与鸿鸾禧,一生只候半生缘。只一桩、戒色。琉璃作瓦,金锁曾记,聚少离多年青时。且品桂花蒸,人生几何倾城恋。撷几枝、郁金香,但见花凋色。心经读罢燃红烛,红烛泪下小团圆。
   密哲:“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
   来不及打量那含满深情的文字,早已被这简单而寓意深远的“这么近那么远”触动了。
   就一眼,那么的感觉:“这个世界不管从宏观来看还是微观品读,都是无极限的世界,都是一个整体一个家。”
   “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这又是张爱玲的经典。
   在等你,等心中的密哲!
  
   02那么远,那么近
  
   我自1997年师专毕业,一直到现在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历时18载。十八年的青春年华都付诸在教学上。谈到“教育”很惭愧,感觉它离我是那么近又是那么远。近,因为我每天都在上课天天从事教学工作。远,是因为我一直从事的是教学而不是我想象的教育。这种痛苦一直相伴相随。
   基于以上原因在加入河北省教育叙事共同体群中我很茫然很无所适从,所以我选择“禁言”,“禁言”的原因实际上是我对于教育理论的匮乏和对于教育专家的敬仰,感觉无法说话。慢慢地才发现,这些理论性质的我所畏惧的是那么远又是那么近。只在我的内心,我可以接纳它,那些距离我遥远的东西便可以触手可及。所以孙彩文老师昨天告诉我可以梳理一篇游离于教育之外又亲近于教育的叙事,刚刚好,有一段时间了,我也该总结总结自己了。
   从2013年十一月份执笔以来,我写作的缘起很简单,就是在外面的同学问我一句:家乡的天气如何?我回答:天蓝得让人心碎。自从一发而不可收。开始QQ日志,以后网站报纸书刊,都有散见,直至今年完成长篇小说。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每一步都和我的教学紧密相关,原来我一直都和《板桥学画》一样,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板桥画竹胸无成竹,所画之竹既非眼前之竹又非心中之竹而是手中之竹,中国画讲究意趣,皆在似与不似之间。那么近那么远的理论知识也在我这里变得似与不似了。当老师问我我的写作为什么大多和我的职业没有关系时。我回答物在化外,意在笔先。其实也是在沿用国画画法的意境。而《板桥学画》就是我所讲授的河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只不过是我在教授学生同时这些内容都可以为我所用而已。
   我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很普通的人。上有老下有小,一天最少三节语文课要上。学习工作生活都要兼顾。有老师问你的时间都是从哪里找出来的?其实都是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每一天都是如此,积累的力量是强大的。我有一个学生特别喜欢朗诵,他曾经两次获得过全国朗诵比赛大奖,我就让他在班级里朗诵李白的《将进酒》,那种颇具播音员素质的声音回荡在教室里,经久不息的掌声是多么难忘的课堂。在这节课上,学生和老师是一种愉悦的享受,我们更是遨游于唐诗宋词的氛围中。就学生个体说他的才艺得以展示,就学生共同来说学生学习了身边的典范,就老师来说完美完成课堂教学,真可谓一石三鸟,一举多得!
   我从来认为学生的成功都是学生自己努力所得,老师只是导引者和分享者。所以在学生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一直会分享他们的喜悦。2015年全班20多个学生参加河北省“雏凤杯”作文竞赛的就有14人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参加语文周报“三驾马车杯”作文竞赛40人,其中30多人获奖。在导引学生的过程中,我也在自己所喜爱写作上小有收获,2015年九月签约江山文学网,十一月成为网络编辑。这一路走来,坎坷曲折与鲜花掌声是并存的,我也曾经彷徨也曾经苦恼也曾经文思凝滞,但是都成为过眼云烟,一切都随风飘散了。对于学生写作的指导从没有刻意去做,也许是言传身教的影响吧。我有一次手腕受伤,学生关切的询问我写成《2015年的第一场雪》,发表于江山文学网和校报上,学生读到文章后说:老师,原来我们说过的话可以写成文章啊!虽然近2000字个的文章只有三五句话和学生有关,但是学生感觉到写作就是和生活如此贴近。再做写作训练时,人物语言更贴近生活了,人物也鲜活了许多。这可能就是我学生写作的优点与长处了。
   那么近,那么远。这一路走来风光旖旎,风景无限。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这一路走来,挫折不断。这么近,已经离我不远。这几天深刻反思,才明白我的苍白源自于教育理论的匮乏。人们都说四十不惑,所幸四十岁之前就可以明白这个问题,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所幸相遇于教育叙事共同体,这个世界不管从宏观来看还是微观品读,都是无极限的世界,都是一个整体一个家,在这里可以感受家的温馨。漂泊的行舟,需要温馨的港湾。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
  
   03且近且远
  
   读密哲,那文字,让人感到是生活经过心的沉淀后汩汩流出,平实而又清亮,平凡之极而又张力十足。叙事的起点,都是当下的经历,三言两语,便沉到表象的背后,直指内心深处的感悟。
   很惊讶密哲写作的缘起,竟是对远方的同学关于家乡天气的提问。“天蓝得让人心碎”,短短七个字,诗意喷薄而出。他说,他的文字,与《板桥学画》暗暗相通:意境已在,就于似与不似之间挥墨。这其实就是教育最大的奥秘,且近且远,心才有足够的空间灵动腾挪。
   密哲说,他在群里“禁言”,是因为他缺乏教育的理论,但他的教学,却处处展示出一个教育家的灵动:他让学生那具有播音员素质的声音回荡在教室里激起经久不息的掌声,他把受伤时学生的问候写成了《2015年第一场雪》。面对生命涌动的心灵,理论是苍白的,只配在激扬的生命乐曲中为心灵伴舞。
   在理论与生命践履之间,生命践履永远最为重要。没有理论而却脚踏实地而践行于每一举手投足之中,这其实是古往今来先贤梦寐以求的境界。《中庸》曰:“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密哲不知而行焉,秉天地之厚爱,让人好生羡慕。
   在教育叙事群里与密哲相遇,是密哲的幸运,也是本群所有人的幸运。密哲的心曲,因为有了众多的伴舞者而不再孤独,群友的读书和践履,因为有了激越的心曲而有了随心挥洒的节奏。
   密哲说,四十岁之前与教育共同体相遇,是人生的一种辛福。我在想,这种辛福,其实是生命践履与理论的促膝对话。在对话中,生命超越了日常的琐碎,理论超越了文字的空洞,于是一切都在水墨的朦胧中改变了其原有的姿态,在似与不似中生命的教育得以复活。
  

共 31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以一个比喻句“天蓝得让人心碎”为线索,讲述了密哲的教育故事,讲述了作者的教育故事。这些故事中,写出了真实,写出了不少教师的心理感受,特别是成长过程中的感受。更写出了一种期盼,一种对教育境界的执着追求。很有启迪意义的教育文章。【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6-05-10 23:04:53
  “天蓝得让人心碎”,这是多美的景致啊!蓝天是有着象征意义的,结合文章讲述的故事,我们品尝到的蓝天味道会更鲜美,更滋润。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