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群文阅读——拜读《温儒敏论语文教育》浅思

编辑推荐 群文阅读——拜读《温儒敏论语文教育》浅思


作者:孙彩文 举人,3001.3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754发表时间:2016-05-13 13:58:25
摘要:在大师的引领下思考自己的教育实践收获的坚定的研究方向和价值观。

收到北大赠书《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一口气读完,好似天降祥瑞,爱不释手。全书共7辑,收文64篇,温儒敏教授从课标课改、教材编写、高考语文、语文教学、研修文化、大学本义、文学生活诸多方面,为我们打开一条通道,解决了长期禁锢思想的四个层面的问题:
   首先是大多数教师问询的教育“是什么”的问题――我们应该教什么。
   其次深入一点“如何做”的问题――好的教学需要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
   再深入一步“为什么”的问题――我们教学是为了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
   还有少有人问询的“谁”的问题――教师的自我是什么样的?自我的“精神自留地”是如何形成或缺失变形的?教育怎样联系于经典、文学、文化以及我们的整个世界?教育体制如何能够支持和增强孕育优秀教学的自我?
   很早知道温儒敏教授是语文课标修订组的召集人,是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的所长,如今,有机缘用温教授的“语文教育”修炼自己,心怀敬慕和感恩。
   反思自我课堂,庆幸自己一直以来并不是在技术层面停留或徘徊。
   记得给四川地震灾区孩子送精品课时,孩子们说听我的课是享受。用温教授“在语文课和‘语文生活’之间疏通一条通道”理论给予观照,现在想来,“打通”应该是我当时的所思所想。那节课我讲的是老舍的《林海》,分四个环节,读景,发现美;画景,体会美;说景,感悟美;看景,欣赏美。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画、说,用自己熟知的生活画面联想、想象,在情境中与文本、与作者对话,感悟林海的美和美的不空洞。孩子们说:“站在课堂上,我就是林海!”听课的专家们说孩子们站在了生活的通道上。
   “站在生活的通道上”,在语文教育语境是回归童心本位的教学。我们采用“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恰好应温教授所言“语文的本质就是多读书”,与他“指向语用”进行探究性学习相一致。“群文阅读”与单文阅读的本质区别在于告别“内容分析式阅读”,通过多个文本进行审辨思维,在比较、猜测、推论、反思中对文本进行语义重构。
   温教授说:“教育,须以价值观铸魂。”这坚定了我的研究方向——童真课堂——教师、学生、文本形成生命共同体。共同体课堂,师生、生生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是从知识到生命的价值诉求。“对话”理论的始祖巴赫金指出:“一切莫不都归结于对话,归结于对话式的对立,这是一切的中心。”
   群文阅读首先要与新课标对话。新课标对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有明确要求。提出要“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要求高度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这是从单篇阅读向“群文阅读”发展,其意义在于回到阅读的本原,作用显而易见。一是自主愉悦地阅读、理解、质疑、发现,在阅读中学习阅读;二是模拟和回应现实阅读情状,尝试更真实、更实用的类生活化阅读;三是改变教学方式,不是又深又细地讲析文章、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教学”,而是多读书,丰盈精神,丰富生活积累。这正是温教授所倡导的语文教育的精髓。
   在省专家送课下乡中我曾讲过一节《群文阅读:我是谁》,是五年级的复习课,尝试以群文阅读对人性本真的“爱”给予极大尊重和重视,对学生内在热情以智慧引领和激发。课堂扭住“我”这一核心要素,起、承、转、合自主生成教学环节:一送礼物,引发生活对话;二读群文,引领文本对话;三抒真情,引导生生对话。这节课“对话”顺畅自由,情感在对话中融合,原因之一是师生以文本为中介进行平等的精神交流。课堂上呈现的文本有四类:人物简介、诗辞、散文、读后感。作为平等对话的“首席”——教师,或激发兴趣、或启迪思维,对学生倾注“爱”的关怀。教学流程中,先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质疑,诱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再引导拓展思维,启发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激活创意灵感。原因之二是以特定情境为载体感悟生命的撞击。入课环节,以“同心结”引起情感共鸣,使师生迅速形成学习共同体,心打开了,爱激活了,师生进入对话状态。
   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国国民有阅读习惯者仅占5%?这是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曾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一年平均每人是64本;上海在中国排名第一,只有8本。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一本都不到。
   我们知道,阅读经验无法由他人替代,个人的阅读策略一定是亲身操作、应用后内化而成。“群文阅读”无疑使学生的主动阅读占取很大比例,有利于学生自主将阅读过程处理为探索和发现的过程。20世纪初,前苏联的克鲁普斯卡娅有一个“石破天惊”的教育观点,他说在学校里往往只发现记忆力:读课文,讲述、背诵。我们定位“群文阅读”为研究方向,就是要在阅读中让学生学习提问题,提真的问题,真的解决问题,最终有所发现,这是审辨思维的训练,而非仅仅是知识至上的记忆力的培养。
   这是《温儒敏论语文教育》给我的启发。

共 200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鲜明的阅读观念——群文阅读。群文阅读要注意什么?文章引述了温教授的观念,融入了作者的看法,提出了明确的观点和看法,这些观点的出现,对我们理解群文阅读,实施群文阅读,是很有帮助的。文章观点明确,层次清晰,阐述具体明确。【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6-05-13 22:11:31
  群文阅读是一个不错的阅读理念和方式,值得我们更多的语文老师,甚至父母去实践,然后合理地引导孩子们运用,提高阅读效率和效果。
语文教师
2 楼        文友:孙彩文        2016-05-14 11:50:15
  群文阅读看起来是理念的升华,其实是为什么读书和读书为了什么的问题,我们应该跟进研究。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