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荷塘】雷声殷殷(随笔)

精品 【荷塘】雷声殷殷(随笔)


作者:酋黄 进士,6215.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49发表时间:2016-05-24 21:23:08
摘要:“于无声处”,就是要默默地做好自己的事,不要太在乎“轰轰烈烈”的外在形式。只要对生活充满激情,对工作满怀豪情,对他人不乏热情,即便是没有“呼隆隆”的雷声,又该如何呢?雷声殷殷,铭记心中!

【荷塘】雷声殷殷(随笔)
   最近,在给学生辅导作文的时候,偶然间,我提到了要避免雷同卷。学生问:“啥是雷同?”上学的时候,我学的是文科,这方面的知识,还真是欠缺。不过,我想,风雨雷电,都是一种自然现象。夏季降雨,雷声殷殷,雨水哗哗,山鸣谷应。两耳轰鸣,天地间,仿佛只有一种“呼隆隆”的巨响,这大概就是“雷同”吧。就我目前的认知,我觉得这“雷同”,应该与阴阳离子瞬间的相撞、声音的迅速传播以及万物接受时所形成“共振”等物理现象有关。
   由于受认知能力的拘限,对风雨雷电这些自然现象,人们最初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和神往,便想当然地认为它们都是一个个的天神。从“雷公电母”这一说法来看,人们似乎把“雷”看成了一个性格暴躁的“大力士”。它通常与“电”结伴而行,“电”则如蜻蜓点水,一闪而过,两者在“性格”上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有“公”就有“母”,加之人们的这一惯常思维,“雷公电母”的说法,也就显得非常自然了。不过,这一“公”一“母”,让人听起来还颇有意思。
   记得小时候,每逢夏季,天降大雨,雷声阵阵,天地间白茫茫的一片。父母都下地干活去了,家里只剩下奶奶陪着,我和妹妹看到屋外一闪,都吓得急忙争着往被窝里钻。现在想想,那时的天,雨还真多;说来也怪,一下就是那种急性子的瓢泼大雨。天空黑暗,电闪雷鸣。远看,雨水如雾,白亮亮的。当时,乡人们都叫它“白荡子雨”。其实,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雷阵雨”。这种“雨”,来得急,去得也快。记得宋人苏东坡有一首诗:“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写的似乎就是这种雨。
   还记得,出门赶上雷雨,大人们总是让小孩子要远离大树。说打雷的时候,大树下是最危险的。关于“雷殛”树的现象,我曾见过,那场面可真叫着“惨烈”。有一次大雷雨,老家后街的姜海家门前的那棵高大的榆树就遭了“雷殛”。据说,正好被姜奶奶看见了。一条火龙直扑下来,拦腰斩断了大榆树。随机,一个火炭子滚向了堂屋门口,姜奶奶吓得魂不附体,昏迷了过去。后来,很长时间还是迷迷糊糊的。过后,我们去看那棵树,树身成了一根突兀的木桩子,顶上似乎有烧焦的痕迹。
   这世上的事,说来还真是让人难以理解。明明是雷殛了树,甚至是伤了人,可人们对上天的崇拜,依然是无以复加。世俗毕竟是世俗,谁也别想冲破这罗网。事情过后,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传言。人们始终认为上天是公平的,遭“雷殛”就是“遭天谴”。是人做了昧心的事,才遭来了上天的报应,上天是不会冤枉一个无辜的。五老太说这话时的情景,我至今还记忆犹新。不过,后来听人说,姜奶奶曾经得罪过吴老太,竟然是因为她比吴老太多摘了那棵树上的榆钱。
   所以,即便是今天,在农村或市井,两人有了争执,说不清谁是谁非。于是有人便发起毒誓来,往往先说:“我要是……天打五雷轰!”对方也不肯示弱,或许调放得更高,面对众人,一定会说:“我要不是……天打五雷轰!”一个雷就那么的威力无比,何况五雷轰顶呢?如果真是像他们说的那样,其中的一方不变成肉丝或肉泥,那才怪呢?不过,毒誓发得再狠,可事实是即使有人遭雷殛,那也不可能五雷同时轰顶。赌毒誓者,心里都明白,无论怎么说,上天也不会兑现的。大家也明白,这毒誓也只能看作是一种情绪的宣泄而已。
   早年,看许仲琳的《封神演义》,里面好像有个“雷震子”。而今的电视剧里,则把它描写成了一位无所不能、威力无比的战神。说起这“雷震”,在我国的古老典籍《易经》里,就是把“雷”称作了“震”。八卦口诀里就有“震仰盂,艮覆碗”的说法。“仰盂”是就卦象而言的,在分别代表“天地人”的指示性符号“三爻”中,“震”的上面两爻为阴,靠下面的一爻为阳,大体上就像个开口的器物“盂”的形状。“震”或“雷”,在八卦里,代表着“东方”。据说佛经中,就把中国称为“震旦”,那意思就是中国是“东方日出”的地方。
   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豫剧《穆桂英挂帅》中的那句:“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这里的“雷震”,意思是像“雷”一样地震动,它很明显说的是“炮声”,只是一个比喻而已。炮声如雷,就好像是战鼓在催征。“雷”虽然是一种声音,可人们很早就已经认识到它具有很大的能量。有一个成语,叫做“雷霆万钧”。一“钧”,据说在古代是“三十斤”,“万钧”就相当于现在的三十万斤。“雷霆万钧”常用来形容威力极大,不可阻挡。现代散文大家刘白羽在他的《长江三峡》一文里,就用它来描写瞿塘峡万水奔腾、滟滪险恶的景象。
   古语里,还有一个“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它语出爱国诗人屈原的《楚辞·卜居》,其意思是,黄铜铸造的大钟,被砸碎抛置在了一边;而泥土制作的烂锅,却被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这一古语,反映了一种极不正常的社会现象。看古典小说,我们会经常发现,描写英雄初见,常常用“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一词。它的意思也很明显,是说对方名声很大,自己早就有耳闻,表达了一种仰望和倾慕之情。
   说起“闻雷”,《三国演义》里倒有一段非常有趣的故事。说曹操青梅煮酒,宴请刘备,问天下谁为英雄。这明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当曹操用“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来试探时,刘备闻之大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这不知是上天的安排,还是罗贯中的巧设,反正每每读此,我都会觉得妙不可言。
   记得大学毕业的时候,教我们《古代汉语》的游庆学老师,为我写了一句临别赠言。“桃李不言自成蹊,于无声处听惊雷。”前一句是司马迁在《史记·李广列传》中评价飞将军李广的,这后一句应该是出自鲁迅先生的《无题》诗。全诗的内容为:“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我知道这首诗是鲁迅先生在那个特殊的时代用来表明心志的。老师将古今两位伟人的诗文,结集在一起,并赠送于我,这里面一定寄予一位长者对晚辈的殷切希望。
   说起古诗文,里面写“雷声”的,的确很多。大诗人李白的《蜀道难》里就有“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句诗,明显是写出蜀道“砯崖转石、水流湍急、万壑轰鸣”的景象。宋人张维屏的《新雷》一诗,写得更有情趣。“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在这里,诗人将“造物”拟人化,说它安排好了万紫千红的百花,只待一声春雷响,便全部绽放。此诗给了人们极大的想象空间和无穷的魅力。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在他的《春日》一诗里写道:“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该诗通过拟人的手法,不仅表现了霁光轻浮、碧瓦参差的清新,也写出了雨中芍药含情脉脉、蔷薇悠闲自在的神态。“轻雷落万丝”,短短的几个字,仔细读来,也能给人带来无尽的美好的享受。“雷”前冠以“轻”字,既体现了春天轻柔温婉的特点,也道出了春雷对春雨的体贴。真的是唯恐惊吓了丝丝的春雨,“轻雷”一词,可以说用得恰到好处,妙不可言。
   “雷声”虽然是一种自然现象,但风吹云动、电闪雷鸣,天地都会为之而改变,这不禁引发了诗人们无穷的想象。很多人借“雷”来写社会的变革,抒发了自己内心积郁已久的情感。我认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九州”是指当时的大清王朝,也可看作是“中国”。“生气”就是“生机”与“活力”。国家的生机,不仅要靠自然的风雷,更要靠社会的大变革。社会的变革离不开人才;所以,诗人热情地呼唤,“天公”要不拘一格降人才,这表明了诗人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我很喜欢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我发现在伟人的诗词里,也不乏“雷”的出现。而且,他始终都是把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他在《七律·和郭沫若同志》里写道:“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伟人视野开阔,想象超人,一笔荡开,直指社会发展的根源。诗人把人妖和风雷相提并论,说明妖魔并不可怕,关键是在于人的态度。目光之敏锐,思想之深刻,真的空前绝尘,令人佩服。“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这是毛泽东写给郭沫若的《满江红》里的一句。应该说诗人站得更高,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他却唱出了“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豪迈与放达。
   这世界真的不只是一万年,但人生确实很短暂。从古到今,那轰隆隆的雷声,似乎是在提醒人们:人生要轰轰烈烈,有时虽然做不到,但也要激情满怀,不能愧对自己短暂的一生,更不能像草木一般地腐烂。“革命”是一个大熔炉,在当年的风雨雷声里,走出了一批批英雄好汉。改革的大潮中,更需要迎战风雨的“海燕”。五洲激荡,开拓进取,求实创新,凭实力领跑世界;四海欢腾,振奋精神,劈风斩浪,让我们用热情去迎接新时代的春雷。
   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我们说人论事,还时常提到“雷声”。譬如某人盛怒,大喊大叫,我们说他是“咆哮如雷”;有人拍桌子打板凳,动作强烈,我们说他是“暴跳如雷”;还有人睡觉扯喉咙,声音很大,我们说他是“鼻息”或“鼻音”如雷。当然,还有一些人,只说不做,或者说得多、做得少,我们通常称这样的人为“雷声大,雨点小”;而把那些说做就做、说干就干,办事作风干净利索,叫作“雷厉风行”。同样是一个“雷”,同样是一种声音,可形容起人来,则千奇百怪。面对雷声,我们该做怎样的人,我想大家都清楚。
   再来看看以“雷”说事。形容事情发生的突然,人们连一点准备都没有,常常用“惊天霹雳”来形容。这“霹雳”里,应该包括闪电,但我觉得对人震动最大的还是“雷鸣”。有些事情的来势凶猛,速度极快,使人防不胜防,我们常拿“迅雷不及掩耳”来比方。想想耳朵就在自己的头上,连耳朵都来不及捂上。举手之劳,却变成了手足无措。那意思是说,有些时候,有些事,我们根本就无法反应过来,甚至本能也会失却功能。还有一句“平地一声雷”,它除了表明重大事变发生的突然之外,似乎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的迅速升高。面对雷声,做事看起来还是要及早准备,以防到时怎么也来不及。
   最后,我还想说一俗语,那就是“不敢越雷池一步”。雷池,据说是一个“湖”的名字,它位于当今的安徽省望江县南,因池水来自大雷水而得名。这一典故,语出《晋书·庾亮传》。其故事的大意是,晋成帝时,庾亮执掌朝政,推荐了温峤。历阳太守苏峻反叛,温峤领兵评叛。庾亮对叛兵估计不足,写信给温峤说:“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意思是让温峤坚守阵地,不可冒进。这一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或界限,也有“保守”或“放不开”的意味。雷声殷殷,却有截然不同的理解。
   不知为什么,老家一带,这些年夏天的雨水变得少了,听雷的机会似乎也少了很多。我想,我该怎样理解鲁迅先生的那句“于无声处听惊雷”呢?又该怎样报答毕业时老师那谆谆的教诲呢?“于无声处”,就是要默默地做好自己的事,不要太在乎“轰轰烈烈”的外在形式。只要对生活充满激情,对工作满怀豪情,对他人不乏热情,即便是没有“呼隆隆”的雷声,又该如何呢?雷声殷殷,铭记心中!

共 454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令人拍案叫绝的精彩随笔。“桃李不言自成蹊,于无声处听惊雷。”是对酋黄老师的真实写照。作者博闻强记,就像一部百科全书,读之,让人受益无穷。文章由指导学生作文入手,说到“雷同”,这应该是物理现象。人们常说“雷公电母”在夏季,雷声阵阵,黑云翻墨,爱降雷阵雨。打雷时大树底下最危险,曾亲眼见过“雷殛”树的现象。而人们发生争执时,常用五雷轰顶来发毒誓,当然这只是一种情绪宣泄而已。《封神演义》里面有个“雷震子”是一位无所不能、威力无比的战神。“雷霆万钧”常用来形容威力极大,不可阻挡。古人常用久闻大名,如雷贯耳,来形容,说明对方名声大,表仰慕之情。《三国演义》里曹操青梅煮酒,宴请刘备,两人的对话妙不可言。秦观《春日》一诗里“轻雷”一词,可以说用得恰到好处,妙不可言。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里,也不乏有雷的出现。作者由此想到了人生,人生要轰轰烈烈,有时虽然做不到,但也要激情满怀,不能愧对自己短暂的一生,更不能像草木一般地腐烂。文章语言流畅,联想丰富,层次清晰,过渡自然,竟境深远,充满了对生命的思考,值得细细品茗,倾情推荐共赏!【编辑:阿巧】【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525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阿巧        2016-05-24 21:24:24
  感谢酋黄老师赐稿荷塘!荷塘因您更精彩!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1 楼        文友:酋黄        2016-05-25 06:50:46
  问好老乡,辛苦了!
2 楼        文友:阿巧        2016-05-24 21:28:07
  每一次读酋黄老师的美文,对心灵就是一次净化。真的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文章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2 楼        文友:酋黄        2016-05-25 06:52:02
  过誉了,这些很多就是生活,另外就是书本知识的一点理解。问好!
3 楼        文友:阿巧        2016-05-24 21:29:13
  问候我们的高产作家,祝愿酋黄老师创作开心,生活幸福!!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3 楼        文友:酋黄        2016-05-25 06:53:14
  谈不上作家,练练笔,玩玩而已,老乡高抬了,问好!
4 楼        文友:清菡        2016-05-24 21:59:33
  一个雷声能牵扯出这么多啊?赞一个。今天本来编辑完烟雨的,编辑您的,可是,一看表,不早了,只好赶紧回家了。问候!看到您的文,高兴啊!总惦记着荷塘。问候!快乐!!
回复4 楼        文友:酋黄        2016-05-25 06:57:56
  总编辛苦,问好!祝创作愉快!
5 楼        文友:天龙        2016-05-25 03:28:50
  一个寻常的雷电,经过酋黄老师的神来之笔,演绎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让人大开眼界、大长知识!!
回复5 楼        文友:酋黄        2016-05-25 06:55:01
  社长威武,社长令人敬佩。简直就是神了,每天工作到凌晨,怎么受的了!问好!
6 楼        文友:空空山人        2016-05-25 09:33:51
  文章真是“雷声切切,气贯长虹”,欣赏!现在的国学教育有点乏善可陈,昨天看到QQ里有人发的民国小学生的作文,寥寥几句,情趣高雅,意境优美,内敛深刻,思想深远,真可让我汗颜啊!再看看现在的作文,千篇一律,空洞雷同,无病呻吟,矫揉造作。这都是应试教育模式化的理念惹得祸。要教给下一代什么?是现实中用之甚少的知识?还是素质、道德、民族修养、生存能力、生存意识?这可真得让高高在上的教育部门深思熟虑一下!扯远了,莫怪!祝您写作愉快!
红河
回复6 楼        文友:酋黄        2016-05-25 14:43:24
  佩服先生的高论,忧国忧民啊!社会在变,一切都在变,从前能想到自己用这“空空山人”的网名吗?问好先生!
7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6-05-25 11:08:18
  祝贺老师美文获精!向老师致敬!荷塘一面高扬的旗帜!
回复7 楼        文友:酋黄        2016-05-25 14:46:36
  红叶真会夸人,您才是一面大旗呢!我这小喽啰只管个摇旗呐喊。开个玩笑,别怪,真是为您感动。
8 楼        文友:山林之露        2016-05-25 14:46:16
  酋黄老师简直就是一个百科全书呀!一个字,一个词,一个诗句,在你的笔下都能演绎成一篇篇美文。既长知识又发人深思,欣赏学习。向老师问好!
常磨笔头,心头敞亮。
回复8 楼        文友:酋黄        2016-05-25 14:49:58
  让同行见笑了,望多提宝贵意见,江山里我们一同进步!感谢您一直以来的关注和鼓励!问好!
9 楼        文友:阿巧        2016-05-25 21:25:17
  祝贺酋黄老师美文获精品!精彩无限!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9 楼        文友:酋黄        2016-05-26 06:09:51
  谢谢关注与鼓励,问好阿巧社长!
10 楼        文友:天龙        2016-05-25 22:09:32
  祝贺酋黄老师佳作斩获精品,精彩继续哦!!
回复10 楼        文友:酋黄        2016-05-26 06:11:16
  谢谢社长,让您辛苦了!问好!
共 15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