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春秋】亲历大观园(散文)

  【春秋】亲历大观园(散文)


作者:梁景春 秀才,2365.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80发表时间:2016-05-26 11:14:38

读过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人,都会对书中描写的大观园印象深刻。《红楼梦》是一部千古奇书,作者曹雪芹。这部书原名《石头记》,书中虽然虚构朝代、地点,而且假借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作为故事的因源,却在不经意中反映了清帝国下贵族的生活纪实。并且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场景。是一部现代社会的百科全书。这部书我看过三遍。
   书中对大观园有很多描写。大观园是贾府为元春省亲而修建的别墅,元春题其园之总名曰“大观园”,正殿匾额云“顾恩思义”。元春省亲后,元春命宝玉和诸钗入园居住。它不仅是红楼人物活动的艺术舞台,也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总结当时江南园林和帝王苑囿创作出来的园林艺术瑰宝。
   作者在《红楼梦》中是这样描写大观园的:“正门五间,上面桶瓦泥鳅脊,那门栏窗,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草花样。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往前一望,见白石,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
   由此可见,贾府为建造大观园,找了不少能工巧匠,花费了大把大把的银子,才把大观园建得这样精致雅观。贾元春为建好的大观园题诗一首:“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她认为,对于这样一个费了多少工夫才建成的天上人间诸景齐备的芳园,不能只是在省亲的时候才用一下,那样就太浪费了。在省亲时曾两次批评“奢华过费”、“奢华糜费”,依她的思想,是不能让这座芳园弃置不用的。就在贾元春回宫以后没有几天,派太监到贾府下了一道谕,命家中几个姊妹进园中居住,命宝玉仍随进去读书。贾政提出,二月二十二这个日子好,贾宝玉和小姐们就是在这一天搬进去的。林黛玉住在潇湘馆,贾宝玉住怡红院,薛宝钗住蘅芜院,贾迎春住缀锦楼,贾探春住秋爽斋,贾惜春住蓼风轩。另外还有一个人,就是李纨,住稻香村。后来围绕大观园发生了许多的故事。从刘姥姥初次进大观园,看到大观园的繁荣,到最后抄检大观园,最终走向衰败,真实地再现了清朝贵族的没落。
   这次来北京旅游,游览了故宫、颐和园,又跟着导游来到大观园,心里着实高兴,以为就是《红楼梦》里描写的那个大观园,谁知不是。这个大观园是按照《红楼梦》里的描述依葫芦画瓢建造的,并非清朝留下来的古迹。这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当我知道是假的,顿时感到兴味索然。生出一种被人捉弄的感觉。据导游小姐介绍,电视剧《红楼梦》就是在这里拍摄的,扮演王熙凤的是名演员邓婕。此时我恍然大悟,原来建造这个大观园,是为了拍电视剧啊。我的游兴又高涨起来,才不管它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大观园的游客还真不少,到处有人照相,心想他们都是和我一样是来看稀奇的。他们当中,有些人也许看过《红楼梦》,有的人没有看过这部书,也可能看过电视剧。不知道他们游览了大观园是什么感受。而我确确实实是有点进入角色了。我来到怡红院,心想可能会遇到贾宝玉,来到潇湘馆,希望能看到林黛玉,来到蘅芜院,又希望薛宝钗能从里面走出来……
   站在潇湘馆前,我不由想起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纯真爱情,可是这对有情人最终没有能成眷属,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外,性格缺陷也是其中的原因。林黛玉性格过于内向,性情不开朗,多愁善感,为恋宝玉忧郁成疾。从“黛玉葬花”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到,她神经过敏,见花流泪,从“葬花词”这两句“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中可以看出。她渴望宝玉的爱情,但是对贾宝玉对自己是不是真心,心里没底,有一次就去试探他。想起书中是这样描写的。黛玉对宝玉道:“宝姐姐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不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前儿和你好,如今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今儿和你好,后来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和他好他偏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不和他好他偏要和你好你怎么样?”宝玉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黛玉道:“瓢之漂水奈何?”宝玉道:“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耳!”黛玉道:“水止珠沉,奈何?”宝玉道:“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风舞鹧鸪。”黛玉道:“禅门第一戒是不打诳语的。”宝玉道:“有如三宝。”
   他们这段对话,是表明对爱情的忠贞。黛玉对宝玉始终在一个不放心,而宝玉为了黛玉的不放心也一直是小心翼翼。两人吵架斗气也都是因此。宝玉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也就是剖白自己心迹,表明他只会爱黛玉一人。但是林黛玉没有等到这一天。在王熙凤实施掉包计,宝玉和薛宝钗成婚的当夜,得知真情的林黛玉气绝身亡。他们的爱情演绎成一场悲剧,对世人是很有警示作用的。
   在离开大观园的时候,导游小姐告诉我们,在南京还有一个大观园,那个大观园才是曹雪芹生活过,在《红楼梦》里描写的真正的大观园。它还有一个名字——江宁织造府。但遗憾也不是真迹,原来的大观园早已破败不堪,据说南京市出巨资7亿元人民币重建的,恢复了大观园的原貌,内设曹雪芹诞生处、曹雪芹故居陈列馆和现场织造云锦博物馆,专门研究文学巨著《红楼梦》的红楼梦文学馆也将设在其中。我想,已经没有必要再去看,因为我已经亲历了大观园。

共 220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半游历、半评书,借游大观园,涉笔入对《红楼梦》的相关思考,包括大观园的真假和宝黛的爱情悲剧。在其中作者先表达了进入大观园后的由喜到惊到喜的心理转变过程,原来北京的大观园是为拍电视剧而建,并非旧朝旧宅,但也渐心安之,便开始自在游赏,并渐入书中之境。如见宝黛等书中人物。这样,文章便顺畅进入了另一个思考话题:宝黛爱情。作者在此提出自己观点,认为二人爱情悲剧是必然的,其主因在黛玉之小性儿,这也是一家之言。作者言简意明,文章清晰流畅,推荐,欣赏。【编译:寻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寻君        2016-05-26 11:15:30
  一个大观园,引出作者对红楼之叹。
寻君
2 楼        文友:三微花        2016-05-27 16:24:14
  亲历大观园,与景无关,旨在游走于红楼梦的世界里,神往于时空的转换,若真能穿越,真迹假景就都不复存在。
   问好梁老师!
三微花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