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春秋】文章憎命达,魍魉喜人过(随笔)

编辑推荐 【春秋】文章憎命达,魍魉喜人过(随笔) ——白平教授《孔子传》随思录


作者:水银月亮 秀才,1663.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26发表时间:2016-05-26 21:11:40
摘要:白平教授的《孔子传》,内容以史为据,旁征博引;文字简练平易,如话家常。读其书如行走在历史文化的丛林中,如拾贝于风光无限的海岸线,随处与哲人、大家灵魂交汇,将孔子生平、孔子思想及与之相关联的文化经典中的精华内容,通过恰如其分的对接,敏学于思的阐述,在每一章简短的文字中,不枝不蔓,切中要害,引人入胜。令人深深感到白平教授学识之渊博,学问之严谨,尤其是穿梭于历史经典思想的星河间,将艰涩久远的古文字转化为具有现代气息的浅易白话文,贯通了古今,给人以高屋建瓴之感。

白平教授的《孔子传》,内容以史为据,旁征博引;文字简练平易,如话家常。读其书如行走在历史文化的丛林中,如拾贝于风光无限的海岸线,随处与哲人、大家灵魂交汇,将孔子生平、思想及与之相关联的文化经典中的精华内容,通过恰如其分的对接,敏学于思的阐述,在每一章简短的文字中,不枝不蔓,切中要害,引人入胜。令人深深感到白平教授学识之渊博,学问之严谨,尤其是穿梭于历史经典思想的星河间,将艰涩久远的古文字转化为具有现代气息的浅易白话文,贯通了古今,给人以高屋建瓴之感。
   下面是我读《孔子传》的眉批,试从孔子人生的几个角度谈谈我读过的这几章内容的感受,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 孔子的家世
   一个人的成长与他的家族渊源有无关系,我想是有关系的。
   家庭身世是他人生的起点,无论那个起点是什么,都会对人的成长起直接影响。所以研究某一个人时,不要忽略关注他的家世。有时有必要追溯到祖先或前三代。
   正如我们不能割断历史去看待时代发展一样,一个人的成长也不能独立于他的家世背景,不然就会失去根的支撑,没有了根的历史是摇摇欲坠的大厦。
   孔子称自己为殷人,说明孔子本身是尊重历史的,正因为如此,孔子不自卑于自己的单亲人生,敢于堂堂正正地走进士子的行列,他的祖先是世袭的宋国贵族,其中一位叫正考父的得到过周太师的帮助,整理过《诗经商颂》12篇。对商朝历史的传承做出过贡献。后家族因避祸至鲁,改殷商“子”姓为“孔”。虽家族遇祸端,但家世情节必然对孔子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至于后来孔子也整理了《诗经》等经典,与祖上有正考父那样的历史名人不无关系吧。
  
   二、 孔子的家庭
   孔子的父亲是个大英雄,臂力过人,非常勇武,胆识超乎寻常。曾双手托住即将落下的城门,使以晋为首的多国部队撤出险境,因而在诸国中闻名。自古美人爱英雄。年方十五的颜氏爱慕叔梁纥的英武,不顾家人反对,与已有妻儿的大英雄私奔,他们曾在尼丘山向山神求子,生下了孔子。孔子的母亲颜氏的勇敢还不只是表现在对爱情的追求上。孔子三岁而孤,孔子父亲辞世后,颜氏选择了独立带着儿子生活的人生道路,并把孔子培养成一代圣人。如果说当初与叔梁纥私奔可比宋庆龄追随孙中山,那么叔梁纥去世后选择离开孔家更不附就颜家而独立生活,并把儿子培养成顶级的人才,恐怕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亚圣之母——孟母——不可比的。颜氏的婚姻是不合传统习俗的,所以颜氏必然会受到社会的歧视,一个弱女子,带着儿子在冷眼中独立求生,还立志让儿子读书出人投地,可知她性格之刚强,见识之长远。而孔子能从单亲生活的平民地位通过读书成为高层次的人而为母亲争回一口气,也正是对自己母亲最好的回报。孔子的成长正证明了“寒门出贵子”之说。艰苦的环境是最好的人生课堂。孔母颜氏是个不平凡的女性,她的思想意识已经远远超出了她所处的那个时代。
  
   我不明白的是,她到死也没有告诉过孔子其父亲的坟墓位置,以至她死后,孔子想把父母合葬在一起时大费周张。白平教授以为可能她怨恨叔梁纥没有把她们母子的生活安排好就弃他们而去吧。我想从颜氏的个性上分析,颜氏并非是这样小气的人。嫁给叔梁纥是她心甘情愿的,丈夫大自己几十岁,先自己而去应该是有思想准备的,怎么会产生这样的怨恨。我想,也许是家族门阀的排斥与对这种不合规矩的婚姻的不认可等等原因,造成颜氏到死都没有说出叔梁纥埋葬的位置,或者是没来得及说出的原因。总之,这样的人生经历,让饱尝了生活艰辛的孔子学到了许多生存的办法,磨炼了毅力,成为多才多艺又有文化的人。
   这足以证明,养尊处优的贵族环境往往会导致子弟无能,母亲的溺爱往往会让子女懦弱。逆境是古之圣贤成长历程中的磨刀石。
  
   三、孔子的前半生
   身材高大的孔子被称为“长人”。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十月庚子,在这一天全国乃至全世界会举办很多纪念活动。
   一个人的成长轨迹与他的童年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所以千万不可忽视了对孩子童年的培育。许多的潜质都是在这个时候萌芽的。 孔子儿童时玩的游戏与平常儿童不同,反映了他对于礼学的兴趣,后来他成为礼学专家也就不难理解。游戏的不俗正好是他天赋的与众不同之处。当然也从另一侧面了解到他年幼时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的孤独。如果有一些玩伴,能玩起孩子们当时喜欢玩的游戏,也许他和其他的孩子的成长也就别无二样了。原本贵族的血统却身处低贱的社会地位,使他比别人更多一些对贵族生活的向往。“陈俎豆,设礼容”这样的场景如果梦境一般只能出现在儿童的游戏中,也是身世之秘的反映。
   因为奋斗的起点低,也就没有失败的后顾之忧。反而是多一分努力的自信。边劳动边读书,使他与普通的平民不同。读书让他懂得如何去争取自尊。而处处碰壁是他成长的动力。鲁国执政大臣的家臣阳货对他的歧视,并没有消灭他心中的一份傲气。他是殷商贵族的后裔,是大英雄叔梁纥的儿子且品学兼优理应得到士子的待遇。他的未来一定和一般平民不一样的信念使他在30岁时就取得了相当的社会地位和影响。这中间奋斗的努力肯定比别人要多出许多倍,而他的成功肯定靠得是自己的学识与能力。因此,孔子走的一直是实力派的路子。
   招徒授学是业余时间做的事吧,学生们送他点见面礼就可以确立师徒关系。他的教学方式非常独特足以为后人借鉴,应该是今天的一对一个别指导或多人点拨的引导方式。总之,他是学生的知识顾问。学生的学习是带着问题而来的,他也是有问必教的。只不过教的方式因人而异。
   学生中有鲁大夫孟僖子的两个儿子,因为这个原因,他得到鲁昭公资助赴周学习的机会,见到了当世最有哲学思想的人物——老子,还向最好的音乐家——苌弘——学习了音乐。这次进修让他的学识上了很高的台阶,成为超越时代所有学者的巨子。
  
   白平教授在此段中提到老子时,难抑自己的无限敬仰之情,称老子为当世最高层次的文化境界、知识最为渊博的哲人。
  
   四、 人生定位的转折
  
   挫折可能是人生的转机。
   孔子不被齐景帝任用。他的主张得不到实现,为了生计,只好退而求其次,做了齐王大臣的家臣。孔子又沦为了打工仔。这表面上看是仕途不顺,又似乎是大材小用了。
   “人尽其职,不奢侈浪费。”仅仅是这样的两句话。就让齐景帝的保守大臣们所畏惧。大夫们只关心自己利益是否受损,君主只关心自己的国家利益是否受损,君臣之间实是离心离德的。这个国家不能富强可知矣。连历史上著名的国相晏婴都不能容他。其他人就不用指望有大公无私的觉悟了。
   孔子不被重用的原因和历史上其他激进改革者们是一样的,必然受到怕自己利益受损的自私大臣们的排挤。可是大臣们只为个人计,齐景王难道不为自己的国家计吗?但最终,齐景王还是无法摆平那些自私的大臣们而不能任用孔子,只止于了对他的非常赏识。因此,孔子久困于才高。孔子的主张得不到实施,又有余闲开课授徒了。
  
   孔子的主张不能实现也就算了,可是他必须立即离开齐国,他的离开似乎是因为生命受到了威胁。据说淘好的米都来不及下锅,慌张地带着淘好的米上路。可能正是因为这一次的受挫,孔子似从梦中惊醒,开始正视自己的能力,而不再安于谋到一份安稳小康的职位。新的理想和目标也就在这种情况下发芽了,对于孔子似乎成为管仲、晏婴那样的一代名臣还有些大材小用了。因为他除了有个人的才力外,他还掌控着一支师徒团队。这支队伍不是简单的求学修身,而是可以改天换地、重塑乾坤的中央党校级别的人才库。
   因此白平教授说:当重臣之欲而当不得,温饱解决又无俗务缠身,作为一个高素质却有追求的闲人,在学术上日益丰厚而卓越,这样的特殊条件下成就了一代圣人。人生有许多境遇,关键的时候,聪明人总会重新审视自我。可能如果安分守己,不过是泗水亭长,如果风云际会,就是开国国君了。所谓“文章憎命达,魍魉喜人过。”不幸而更能成就大才,幸而成就中才。孔子如果一生顺利,不过管仲、晏婴之才,正因为总在不顺中,才成就了一代圣人。
  

共 324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是一篇书评,也可称为读后感。主要内容包括对《孔子传》一书作者白平教授的赞扬和敬佩,更多的篇幅作者用来阐释对传记传主孔子一生的点评上。在这一部分,作者分四个层次探讨,分别是孔子的家世、家庭、前半生及人生定位的转折。据此脉络,作者分别谈了孔子对自己出身的肯定和自信,这是他后来不甘于平庸的某种精神力量源头;在家庭成长方面,作者重点赞扬了孔子母亲的伟大,认为这也是孔子不平凡的一个根源;在孔子前半生部分,作者分析了孔子招徒授学的开创之举,并随意一笔带出了孔子与老子相见的伟大意义;在最后人生定位转折这一部分,作者认为,孔子最后正视自己的能力,调整自己的人生定位,不再周游的原因,有与众不同的见解。整体看来,文章条理清晰,为我们展示了孔子的经历、奋斗、思想及历史地位等很多内容,处处可见作者独创的见解,这也使这篇文章不仅是读后感,更有点像人物评论。推荐欣赏。【编辑:寻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寻君        2016-05-26 21:14:27
  在孔子与老子见面这一部分,我也觉得意义非常重大,就如闻一多先生说李白与杜甫的相识相遇相交,如天空中太阳与月亮同时出现,人间万物也只好仰起头来对这一神圣的景象顶礼膜拜了。那真是一个伟大的时刻。
寻君
2 楼        文友:萧关        2016-05-27 07:59:09
  能从一本书中读出思想,读出史识,读出智慧,读出新意,臧否人物,纵论古今,敏学于思,令人敬佩!
萧关
3 楼        文友:长竹        2016-06-02 23:36:21
  阅文长知识了!
长竹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