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时光之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时光】致那些美丽的地名(散文)

编辑推荐 【时光】致那些美丽的地名(散文)


作者:隐冬 布衣,179.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13发表时间:2016-06-10 22:17:19
摘要:再临京城故地,与友人自天安门回酒店时,途经每一个站点,听着那些美好的地名,不由燃起了好奇……

冬夜,从天安门往回行走的地铁上,人群并不拥挤,我得以静静地看地铁上方显示的线路图。
   柳芳街,亮马桥,公主坟……
   每一个地名都别致得引人遐思。我已经不由自主的在人来人往中猜想,各种或气壮河山或缠绵悱恻的情节。相信,人群中不少发出“为什么叫公主坟?”、“金台夕照,好美的名字!”的那些人,也一定有着与我同样的惊异。
   其实,我并不是第一次遇见这些名字。早在五年前,我就已经遇见过它们。只是那会对京城的浓烈新鲜夺走了我的视线,它们于我像是一个个陌生的路人,没容我对它们仔细端详就已错身而过。如今重遇,方才恍然,曾经年少所心心念念的到达与前行太过匆匆,竟是错过了真正动人的美丽。
   我想,一座城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沉积除了体现在人们的言谈举止之间,更多的便是这些人皆能见的名字上了。不同于乡下地名的淡然俚俗,北京城的地名总让人觉着有几分繁华过后耐人咀嚼的余味。或许,因为这里是数个朝代的都城,朝代更迭,濯尽血腥,遍历沧桑。以至于每个地名都染就一片动人的底色,入目就引人遐想。
   就如“柳芳街”,直觉这街道的命名是因为这街道出了个叫“柳芳”的名人,且历史上确有个唤作“柳芳”的史官。他因以编年体重写了一本40卷的《唐历》而留名历史,可他却是唐蒲州河东人,也就是今天的山西永济人,他的居所离北京城十万八千里。
   再查才了解,“柳芳街”是谐音“牛房村”,牛房村是民国时期的称谓。再往前追溯则可追溯到明朝永乐年间,据《明会典》里记载,永乐五年(1407年),这里曾设有牛房仓。问题来了,“牛房仓”莫非是专门养殖牛羊的场所?只是,中国人取名向来是别具深意的。又翻寻百度,才知道,牛房是“春场”的俗称,又叫“春牛房”。而春场在古时的存在意义不亚于天坛或地坛。
   《燕京岁时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尹和官员至东直门外一里迎春。”每年,立春前的一天,顺天府尹(旧京时最高行政长官),都会命人将春牛的神像抬到府衙前,一番祝祷祭祀,便要由府尹亲自鞭打“春牛”,开启迎春仪式,以劝农不误节令,勤于耕种,祈求农事丰收。亦即是说,柳芳街一带原曾作迎春仪式的专门举办地。
   了解了柳芳街的前事之后再看“柳芳街”这个名字,你会发现,除去名字显清新脱俗,诗意逼人外,更多了一份今人对古人古事的追忆与怀念。北京城作为中国的首都之城,现代化的脚步过于匆匆,然而匆忙的脚步仍旧没有遗落这些包含深意底蕴的名字,愈显得北京这座古城“古”得韵味悠长。
   不仅“柳芳街”如是,“亮马桥”、“公主坟”等亦如是。“亮马桥”的由来与东直门外的那条“亮马河”大有干系。相传早年间,来京客商的马队在进城前,都要为马匹洗刷一番,冲掉一路征尘,并将马拴在河边柳树上晾干水渍再进城,以图吉利。于是,此河又叫“晾马河”,后来谐音成“亮马河”。清朝时,河上还建了一座汉白玉石桥,称为“亮马桥”,如今石桥虽然没了踪迹,可“亮马桥”的名字却一直流传了下来。
   公主坟则是由于葬有嘉庆皇帝的两个公主而得名,她们分别是嘉庆的三女儿庄敬和硕公主及四女儿庄静固伦公主。和硕生于乾隆四十六年,固伦生于乾隆四十九年,两人生时隔了三年,亡故却同在嘉庆十六年。故去姐姐和硕才三十一,固伦方二十八。
   若以今世论,两位公主可谓盛年而终。我想,嘉庆帝对这两位公主应是疼惜的。且看两位公主名字里的寓意,和硕为一方之意,固伦乃天下之指,用意之深广,可见一斑。
   只是,嫁出去的女儿终究是不得归入皇陵的,嘉庆帝即便再深爱也只能为她们择地而葬。然公主坟所处离京城并不遥远,只在复兴门外。我且猜测,大概是嘉庆这位父亲,不舍得这两个女儿亡故了还离开他太远的缘故吧。
   读懂了这些地名,再次重逢,好奇之心已然消退,唯有无声的叹息在心底悄然滋长,如同京城老街两旁,被百年老树的树叶剪落的树荫,斑驳,迷离……
  

共 156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大多数人旅游时,都只注意到风景的优美与否。完全忽略了美景下隐藏的历史足迹,更加不会深究地名或路名的来历。作者从游览京城时看到地名引发的联想,由当初的惊异,到猜测,再到领悟,一切都那么顺其自然。然而历史却在作者看似平常地阐述中渐渐重演,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似乎又看见了古人在柳芳街举行隆重的迎春仪式,瞧见了一匹匹鬃毛飘扬的马匹在河里嬉戏,和硕和固轮两位公主依偎在嘉庆帝身旁……作者的情感细腻,文笔唯美。由地名引发的一系列联想,看似不经意,实则意味深长,它重重给了沉迷于垃圾网络讯息快餐中的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对文化的忽视。文章很有警示作用,但如果能抓住一个有代表性的细节展开来写,效果会更好。【编辑:陈小静】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时光城        2016-06-10 23:45:42
  地名,是你能读的最近的历史,是流传下的故事,这是一种文化的传递,也寄予了人们的感情。隐冬散文唯美,喜欢!欢迎隐冬来时光城!
回复1 楼        文友:隐冬        2016-06-10 23:56:43
  感谢,这里都有一群热爱文学的人,我很喜欢。
2 楼        文友:隐冬        2016-06-10 23:56:11
  感谢小静的指点,是应该再细化一些,受教了!O(∩_∩)O~ 感谢!
3 楼        文友:雪飞        2016-06-11 08:42:31
  经过一个个地方,也听过一个个地名。地名中蕴含的历史,美丽,有情节。生活的快节奏里,难有这样的停顿,驻足,来聆听这些美丽的名字,告诉我们什么故事。欣赏这样的心境!欢迎隐冬来时光城!
4 楼        文友:鸿渐于陵        2016-06-11 08:58:58
  作者是一个内心世界很丰富,知识面也很丰富的人,且善于观察和体味。
我没有个性,所以不签名。
5 楼        文友:隐冬        2016-06-11 09:19:27
  感谢雪飞,北京是我心中的念想,很喜欢那里的老人,闲暇时下下棋,唱唱京剧。有别于南方沿海大部分地区,老人,中年,妇女,闲暇皆打麻将,赌钱,忘了日夜,忘了身体,孩子,家庭。
6 楼        文友:陈小静        2016-06-11 12:10:52
  你擅长情感的抒发,在文章中也是一大亮点。
回复6 楼        文友:隐冬        2016-06-12 18:50:32
  确实很多西方都没细化出来。
7 楼        文友:晓文        2016-06-11 13:07:08
  首先,我很喜欢隐冬这个名字;
   读了文章,亦喜欢这种舒缓而来的笔调。
   谢谢盈儿的倾情引荐,我们得遇时光之城,切与文字共久长。
恰好你来,恰好我在。
回复7 楼        文友:隐冬        2016-06-12 18:50:17
  谢谢晓文的认可,O(∩_∩)O~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