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时光之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时光】戏(同题征文·散文)

精品 【时光】戏(同题征文·散文) ——南国红豆


作者:隐冬 布衣,179.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38发表时间:2016-06-12 22:20:06
摘要:看了一夜的粤剧,忆了一夜的童年。粤剧,这个广东特色戏剧品种,现在正面临着观众老龄化,乡村化的,城市难以立足的困境。粤剧名旦之一的倪惠英说:“培养一个粤剧观众比培养一个演员还难……”心中触痛。

【时光】戏(同题征文·散文)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的《相思》在我还是孩童时,就以粤语曲调的形式存入我的记忆,那时我尚不知有此诗,就已懂哼唱此粤曲小调。
   作为土生土长的广东人,我的童年是在一首又一首的粤曲小调中成长起来的,如红线女的《昭君出塞》《荔枝颂》,白雪仙的《帝女花之香夭》以及《分飞燕》《平湖秋月》等。待上了小学,我对一些曲目已经烂熟于心,以致于父亲的好友火楠叔叔买了音响邀他去试唱时,我也跟着父亲去凑热闹,还和父亲对唱了《分飞燕》。
   小时自不知《分飞燕》是情人之间分别时唱的曲目,而父亲与我对唱大概是权当好玩,又或是想锻炼我的心性,让我能在人前大方一些,自信一些,也同意与我对唱。可惜,记忆中那次对唱,依旧因为太过胆怯,唱了一句“纷飞万里隔千山……”下面那一句终究无以为继。
   但也就从那时起喜欢上了粤曲,自然也喜欢唱。
   那会,约莫是九十年代初,家家户户基本都有一台收音机,收音机一打开,除了能听到徐达(徐达是我们广东著名的主持人、播音员,可惜,也只有我们这一代人能够记住他了)那铿锵有力的声音在讲着古龙或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之外,更多的便是声韵悠长、轻快悦耳的粤曲小调。
   那会,基本人人都会哼上一句“落花满天闭月光……”就好比现在的人,基本都会唱“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一样。可相对来说,粤曲小调更具文化深度及艺术价值,只是那时我还年少懵懂,不知其中真味。直到多年后,总能不自觉的写出一两句捎带古韵的词句,才想起童年时的熏陶。
   九五年的时候,父亲用他开拖拉机赚的钱买了一台电视机,当时我和两个弟弟着实兴奋了好几天,我们终于不用去别人家看电视了,爷爷也很高兴,因为他可以躺在竹椅上看粤剧。
   粤剧相对于粤曲小调,就好比于电视剧相对于其中的插曲,而粤剧分幕推进,带着故事,带着情节,更吸引人。于是,爷爷躺在竹椅上看得入迷,我在一旁也跟着看得入了迷。这惹恼了奶奶,因为入了迷的爷孙俩都没听到她吩咐的事,于是奶奶就指着爷爷骂,说他上梁不正下梁歪,带坏了孙女,都不干活,整天看戏!
   爷爷难得像个赖皮的孩子,冲奶奶笑笑:“还有一点就看完了,正好看呢!”
   奶奶生气归生气,却也不敢上前关电视,只得任由我们看完了了事。时隔至今,我仍记得和爷爷一起看了《贵妃醉酒》《南唐李后主》《唐伯虎点秋香》等粤剧。那会,除了觉得唱戏人的服饰、妆扮很动人之外,记忆较深的便是宋太祖俘虏了李煜及小周后,其弟宋太宗垂涎小周后美色,以焚烧李煜诗稿相逼,令她入宫献舞,不得皱一下眉,不得垂一滴泪的情节。大概也就从那时开始,始终都没能喜欢上李煜这个词人,觉得他太温吞了,别说祖国河山,连老婆孩子都保护不了。
   此外,粤剧还是我们广东人的社戏,尤其是在我的家乡罗定,每到“大社公做醮”,都会上演三天三夜的粤剧大戏。说到此处,得说一说“大社公做醮”。大社公,应是我们邓氏族人敬奉的一位先祖。在爷爷及各位伯爷爷流传下来的各种版本的传说中,大社公是一位能力极大的先祖,只要诚心向他祈祷,都能求财得财,求子得子,同时,愿望实现了一定得还愿,得有口齿,重承诺。
   传说,乡人中有一位兄弟,娶了媳妇五六年都没生得出孩子,听了长辈的话就去求大社公,没多久他媳妇就怀上了,怀胎十月就生了一个男仔,那个兄弟很高兴,高兴到忘了去给大社公还愿表达谢意。没多久,小孩就开始生重病,后来,长辈又提醒他,得去向大社公还愿。那兄弟就买了水果,杀了鸡,准备丰富的贡品去拜谢大社公,随即他小孩的病就好了。
   这个传说一直在家乡流传,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版本,如有人在做醮当天,没管住自己的嘴巴,说了句:“也不知道大社公的话准不准……”话没说完,那人就被突然点燃的鞭炮炸伤了眼睛等等。
   若从科学的角度看待这些故事,肯定都是封建迷信,当不得真。
   可故事有它不好的一面,亦有它好的另一面。
   比如说,听过这些故事的大部分人,对大社公这位先祖都是敬畏的。或许,很多人会觉得敬畏一个子虚乌有的先祖是件很可笑的事。可今之社会,发展太过迅速,科学太过进步,上得了月球,探得了太空,早已不知敬畏是何物,行事往往鲜少顾忌,以致做出很多凶暴残忍的事情来。而知道敬畏先祖的村人,往往都保有一颗行事谨慎的心,鲜少有大凶大恶之徒。
   以上都是题外话。
   而做醮,应是做生日之意,亦即是给大社公庆祝诞辰,且分小生辰及大生辰之分,大醮是三年一次,小醮是一年一次。
   每次做醮,邓氏族人都会按份子交钱,从市里或省里请粤剧团下乡表演粤剧,大醮往往是不休不眠地将粤剧唱上三天三夜,小醮就请电影队下乡来放电影。我们一般都特别向往做大醮,因为做大醮除了唱粤剧还会挑选一些族人去参与巡游表演(一种穿上戏剧人物服装的游行,如西游记里的取经组、神话故事里的八仙等,幸运者还可以骑马)。
   我还是比较喜欢看真人唱粤剧,可父亲母亲总觉得小孩大晚上不睡觉影响发育,一般不让我们晚上去看戏。而为了能够在晚上去看一场戏,我们只能是早早洗澡,早早吃饭,在父亲母亲没注意的时候,偷溜出去,跟着邻居的大哥哥大姐姐一起去。
   可去了,也未必能够看得到,因为很多人老早就搬了凳子去排了队,往往等我们从自己的村子去到看戏的戏台,戏台百步之内早已密密麻麻的挤满了人。我们这种身量不足的小屁孩,只能远远的看个影,听个声。可尽管是这样,我们依旧觉得很过瘾,觉得看到了了不得的事情一样。
   翌日,小伙伴们聚在一起,窃窃的都会问:“昨夜你们去看大戏了么?”去了的都会志得意满地应是,没去的都蔫蔫的像没精神的茄子支支吾吾地说不好一句话。可这边志得意满的尚未够本,一旁歇息的伯父听了去,就尖声怪气的恐吓道:“你呢帮反骨,等下我就去话比你老豆听,睇你老豆打唔打死你!”(你们这些捣蛋鬼,等会就去告诉你爸爸听,看你爸爸打不打你)
   听他这样说,我们自不敢久留,一哄而散,当作什么都没发生。伯父自然也不会真去告诉我们的父亲,因他平日在人前都木讷,唯有在我们这些小孩面前话多罢了。
   随着年岁渐长,我上了初中高中,鲜少回家,自然也鲜少再听粤曲。后来,家家户户的收音机都被音响替代,流行音乐席卷城市乡村,有线电视台出现,节目繁多,大家都看都市剧、抗日剧去了,粤剧成了每年中秋、过年,珠江台走走过场的表演节目,而我也爱上了刘若英、梁静茹。
   我与粤剧渐行渐远,只是当时我沉浸于自己的成长历程中,对之毫无所觉。直到2013年红线女的离世,才恍然惊觉,已很久没听过粤曲,看过粤剧了,看着报端人们哀叹“世上再无女姐”(女姐是广东人对她的尊称,亦是对她红腔艺术的肯定),心中一片凄然。
   红线女,是我们广东人的骄傲,粤剧之所以有“南国红豆”之美誉亦因她之故。她是粤剧“红腔”的创造者,1956年,联手粤剧“红伶”马师曾参加第二届全国戏剧汇演,向刘少奇、周恩来总理及首都观众表演了著名的《搜书院》,一改52年来观众对粤剧的不良观感,在5月17日昆曲《十五贯》座谈会上,周恩来总理对红线女及马师曾两位粤剧大师的表演高度赞赏,并称“昆曲是江南红花,粤剧则是南国红豆”。自此,粤剧“南国红豆”之名不径而传。
   而我与红线女亦有过一面之缘。那会,大学毕业前夕,我在广州的珠吉街实习,街道上搞了个珠吉乞巧女儿文化展,展会是在天河广场搞的,文化展还有一个环节是“乞巧女儿形象大赛”,当时的评委嘉宾之一就是女姐。
   那会,初见真人,我算是她的小粉丝,与她对望含笑,她亦笑而回之。尽管晓得那一眼,她对我不会有任何印象,我之于她无疑沧海一粟,然当时站在她身后,静静望着她,听她客观合理地点评每一个形象大使,心中对她的敬佩有增无减。
   今夜,谈起粤剧又忆起她,再打开电脑,点看她演绎的《昭君出塞》,一身白衣锦袍,怀捧一柄琵琶,哀哀切切地轻弹漫唱:“我今独抱琵琶望,尽把哀音诉,叹息别故乡,唉,悲歌一曲汉女念汉邦……”
   眼泪就不自觉地噙满了眼帘。
   其实,早在二十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小女孩,当她悲悲切切地在收音机里唱:“尽把哀音诉,叹息别故乡……”
   那会,她就已在我心底种下了一颗红豆。
  
  

共 329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戏曲与地域结合,自然会生出有别于他处的特殊味道。粤曲植根于粤,孩子们耳濡目染,于是这腔调也便在作者心中扎下了根。粤曲伴随的童年无疑是快乐的,而粤曲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也熏染了作者的艺术情结。如今的现实生活,传统粤曲也鲜有听见,充斥于耳的都是些流行乐,人们有些淡忘了那些熟悉的曲调了。而作者也是在这种司空见惯中接受着新鲜的东西。散文以王维的红豆诗起笔,引出作者对粤曲满满的情怀,南国红豆,是周总理对红线女演唱的粤曲的美誉。与红线女曾经的一面之缘,以及红女唱词里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作者,这颗南国红豆的播种,与王维的红豆呼应,给读者以遐思。我们原以为早已淡忘了的东西,其实还在,它会在一个不经意的时候冲出记忆的闸门,与父亲的对唱,与爷爷一道看粤剧,以及大社公的传奇……戏,行于舞台,曲,存于心里,而读者,在一曲悠扬中品味南国的粤曲。好文!编者倾情荐阅!【编辑:雪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61300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飞        2016-06-12 22:32:03
  隐冬的粤曲情结渊源很深,这篇散文戏极有味道,我也好像在粤曲的调调里入迷了,问好隐冬!期待更加精彩!
2 楼        文友:隐冬        2016-06-12 22:55:41
  昨夜在看视频资料,提及像很多地方戏剧一样,粤剧也在逐渐走向没落,如何让这种文化瑰宝传承弘扬,是许多粤曲爱好者关心和忧心的问题。鸿渐提出戏的征文,让我重新燃起对粤曲的兴趣,感谢!同时感谢雪飞对此文的认可。
3 楼        文友:隐冬        2016-06-12 23:50:31
  感谢雪飞的盛赞,此文有后来的结尾,皆因你们的指导,感谢!
4 楼        文友:鸿渐于陵        2016-06-13 00:40:08
  隐冬从容不迫、娓娓道来的戏,让我立刻对粤剧和粤曲有了极强的好奇心,我有空一定网上搜搜,也欣赏下!
我没有个性,所以不签名。
5 楼        文友:布衣苏        2016-06-13 02:22:04
  某周末去南方剧院看粤剧,因只能现场购票,故提前了两小时去买票,却仍被告知票已售罄,一时间哭笑不得。
   许是时代的变革,虽然不再普及,但因了物以稀为贵,有些东西依然在纸上,心上。
   若干年后,有价值沉淀的一如既往,无价值的一如过眼云烟,时间是最好的见证。
   欣赏,问好。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回复5 楼        文友:隐冬        2016-06-13 20:33:51
  O(∩_∩)O~ 但愿物以稀为贵吧,那天在可园,看到三四个小女孩在那里学唱戏,妈妈、奶奶伴着一起来,心中也是蛮感慨的。
6 楼        文友:陈小静        2016-06-13 13:17:56
  和隐冬是老乡,粤剧在我小时候就接触了。记忆最深的是《帝女花》,现在无聊时仍然会哼起那些经典的又暴露年龄的曲调。
回复6 楼        文友:隐冬        2016-06-13 20:34:50
  你还很年轻,不怕。真的好久没唱了,现在听流行歌,已经没有那种感动,反倒听老歌,听老曲调,触动会更深
7 楼        文友:晓文        2016-06-13 13:37:03
  读到最后,心突然疼了一下。
   因曲子而由衷地爱慕一个人,足见隐冬是一个性情女子。
   因戏曲言人生,抒缓的格调极易共鸣。
恰好你来,恰好我在。
回复7 楼        文友:隐冬        2016-06-13 20:35:46
  感谢晓文的赏析,我太感性了,时常被人认为不是很好。
8 楼        文友:茉莉金香        2016-06-13 19:21:11
  江山便为您种下一颗红豆!
回复8 楼        文友:隐冬        2016-06-13 20:36:00
  感谢茉莉金香!
9 楼        文友:鸿渐于陵        2016-06-14 23:09:44
  隐冬,你这篇文真的太大气了,忍不住又看了一遍。
我没有个性,所以不签名。
回复9 楼        文友:隐冬        2016-06-14 23:46:52
  是你们指导的结果!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