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流年】赠书(随笔)

编辑推荐 【流年】赠书(随笔)


作者:别有洞天 举人,5651.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58发表时间:2016-06-13 07:13:18

【流年】赠书(随笔) 这些年,有一部分文字爱好者利用业余时间写了一些作品出版,一些领导干部退休后,搜集整理一些曾经发表过的作品和讲话稿汇集成册自费出版,蔚然成风,风起云涌。自费出书是这个时代的一大特色,如雨后春笋,出现了一种畸形的出版繁华。
   这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觉醒还是个体的精神自醒,或有其它的原因,不好定论。虽说出版各类健康的书籍可以达到繁荣中国文化的目的,可过于热闹的跟风,免不了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各类虚假、空洞、重复、低智、恶趣、媚俗等劣质读物混杂出版市场,一定程度上还是恶化了文化生态。
   广大的自费出书者没有打算将书拿到书店去销售,显然有自知之明,能够成为畅销书的毕竟是少数,相对文学而言,除非出书者有足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书自费出版了,既然不拿去书店销售,怎么办呢?只好将这份精神财产分送给亲戚故旧,老少宾朋,各界友人,街坊邻里,儿女子孙。
   可这种馈赠,有人夸奖,有人口是心非的赞扬,更多的是缺少对赠书者劳动成果的理解、宽容和尊重,有些子弟站起来反对他们这种四处打电话赠书给别人的可怜行为。改革开放发来,人们在经济浪潮中游荡习惯了,那些老故事、老句子、老词汇、老口号式的作品,人们已经司空见惯,或者早已厌倦。作为赠书者,他的动作、语气、声音、目光早已雕刻在邻居中,一下子会写书出版了,我们这个很能摧残优秀基因的民族,赠书的尴尬,不可避免。
   国民捉襟见肘的时候,出版社坚守著作出版的品格。当不差钱成为出书人的口头禅和敲门砖,当年的风骨却一击即溃。随着出版的方便,赠书的泛滥,对赠书者的各种说法也一样席卷起来。
   说某些文字积习者与某些不法企业一丘之貉,不惜为企业写粉饰之文,弄虚作假,获得企业捐款而出书。说这些写作者,平时没事时瞎写一些质量很低、不伦不类的无聊文字,自娱自乐倒也罢了,还遍地送人。别说看了影响心情,甚至不好意思将这些没品味的书存放在书架上,只好作为废料处理。
   说某些领导干部在位时平庸无为,还成天冷落慢待人,退休后四处张罗,八方化缘出书,厚着老脸这送那送,无聊得很。说得最难听的是,拿一些没用的文字来忽悠别人,谁有闲心来读这些孤帆远影和“作秀”的面子工程?
   馈赠,作为一种非语言的重要交际方式,以物的形式起到寄情言意和无声胜有声的作用,给人际交往锦上添花,给人们之间的感情和友谊注入新的活力。可为什么赠书怎么会遭遇这样的尴尬呢?会带来那么多的不愉快呢?
   历史上有千万种馈赠,大一点的有血淋淋金钱馈赠,有娇滴滴的美女馈赠。赠书,是万千种馈赠中最高雅的行为。比那些赠地方特产如茶叶、酒、衬衫、领带等,更适合朋友的纯洁之交。可事实告诉了人们,赠书并不那么乐观。
   原以为赠书给别人之后,可以高枕无忧,梦想某一天再次相遇后会获得受赠者一连串的夸奖和羡慕,安享尊荣。当一系列背后议论传达回旋到的耳边之后,万万没想到赠书会招来那么多交头接耳的嘲笑和嘲讽,遭遇那么多的嘀咕。赠书那一点热情,投出的那一份企盼,为自己摆设那一个亮点,早已被人间以冷对冷的情怀所抹杀,哪敢再继续赠书?
   各类恶浊的语音冲向赠书者,给了小文人轻薄的个性进行一次深刻的洗礼,逼迫他们不要想当然,社会风气不会让他们得意洋洋,相反,要让他们为轻率赠书付出应有的代价。于是,小文人们慢慢苏醒,惊悟到人性根本不像文字中“雪花飘飘,大雁南飞”那么简单,围绕着赠书一事背后的种种议论,是一个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价值系统和阴影部分。
   有几人能真正理解一个文字爱好者的苦乐呢?
   理解他们为什么只能选择以文字的形式,记录默默的回忆与隐隐的痛楚,以及那几行浑浊的泪水吗?理解文字便是他们回首美好、坦白心灵、发泄痛楚、展望未来、自我救赎的自由花园吗?理解在寂寞的午夜,喝着苦涩的咖啡,将那一脉脉心灵的清泉,倾泻在长长的指尖吗?懂得滴在文字里的感觉却是一种难以言说的痛快吗?身临其境的体验过这种又甜又苦的味道是那样分明的交织在一起,荡漾起心底缠绵的感觉吗?
   分析赠书者的内心,出发点是很朴素的,心情应该是平静的,与各类馈赠相比较,赠书者不抱有太多的欲望,不指望见到什么实效。不构成贿赂,不形成收买,不存在施舍,也不打算获得什么大的回报,顶多就是获得别人认为是一个才子的认可,争得半分虚荣,不认可那几分小企盼也没问题。没有想到的是,赠书还会遭遇这样或哪样的阻碍和落差?招来那么多的颐指气使,引来那么多无中生有的攻击。这到底错了哪里?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坚守这份自信也有些冒险,现在的人们对一些传统的观念已经越过了峰尖,开始降温。对那些经济利益之外的东西,遥望一下可以,至于守护只能靠一部分特殊人群来办,难以统一步伐。自费出版书,出钱、出力、出情请人读自己的书,到底能获得什么呢?要别人肯定什么?要作好两手准备,一手是等待阅读者来夸奖,一手是等待阅读者来批评。
   顾客就是上帝,阅读者就是免费的上帝,受赠者会发挥他们的想象,利用他们的思维来称量作品的体量和腰围,评选一下作品的性格和脾气,但很少人会做出一种近距离的呼应。夸奖者中有真心实意的夸奖,有不切实际的抬爱;批评者就复杂多了,有真心的批评,有嫉妒性的背后议论,有的人不用阅读作品,就对作品和作者的人品进行攻击,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文字趣味能够带来高雅,可它却是一个艰深的课堂,稍不小心,容易使轻薄的小文人陷入理性的薄弱和感官的丰裕,不如某种实物来得那么实在,不如某个经济数字的那么俘获人心,更不如某一个任命文本让人垂悬。由此,我想到个体的一些爱好,不要过于热心请求别人来参与和分享,不能过于热络,不能过于暧昧,不要过于执著,处于一种不依无托的状态下,才能因爱好而获得好心情。在很多情况下,人们的饥渴本来是一种文化高度尚未达到认清自我的平衡,追求的却不是这类本质的认知,宁可听一位名人讲不着边际的教条,宁可听某位领导空洞的教诲,宁可出资去书店购书,也不愿意看一本与自己平行的人所著的作品。
   诚然,赠书者也得替别人想想,既是朋友了,在一直吃吃喝喝,家长里短的聊天,这种态势不是很好吗?要知道,很实在的现代人不喜欢听什么大报告,讨厌长篇著述,赔上那么多时间,谁都不愿意承受。人们只愿意承受创业的乐趣、风险和痛苦。你凭什么不加分析和思考就拿书去打扰别人,人家不稀罕书本中那么多辽阔和深刻,人家只想浅浅地过日子,不需要太多的斯文,更不需要太重的学理。你平白无故的送人家书籍,将你的爱好强加于别人,这合适吗?这就像你不喜欢喝酒,别人强逼你喝酒,你愿意吗?
   今天这个社会比划来比划去,颠颠倒倒,迷迷糊糊,追求利益的人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人越来越少;讲待遇的人越来越多,讲理想的人越来越少;富翁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人们在走向社会之际,请慎重守护自己的激情和理想,守住那点别人可能不看好自己却又非常喜爱的东西。别纳闷,别让你的坚守去惹人不高兴,惹自己不高兴。在这个怀疑的时代,不是人人都有相似的爱好,也不是人人都有相似的追求和信仰。
   何况,人们有一种傲慢和偏见,不劳而获的东西,总是不珍惜。宁可随手翻一翻世界名著,即使看不懂记不住,不怪作者,也不恨自己。当然,作为作者,作品如自己的女儿,即使外貌欠佳,内核品味较差,都认为是优秀的且聊以自慰。作为别人,就不会感同身受,世间也没有感同身受。
   不过,反过来想想,作品投放市场,被读者骂一骂,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莫言和余秋雨这样的大作家,报刊、杂志、网络都在骂他们,骂出了他们的轰轰烈烈,骂出了他们的气吞山河,置身骂骂咧咧中,他们走向更成功更成熟,走向永垂不朽。现代有许多电影明星,一天没有人骂他(她)们,就浑身不自在,硬要搞出一点桃色新闻,让世人讨论一下,获得存在感。
   好心赠书,别人不想接受,定会造成你心灵上的伤害,自取其辱。今天,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势利之薮,即便是文化人,他们喜欢书籍,也有他们各自的选择,有几人能安心的阅读?你认为可以算得上比较亮丽的高度,洋洋得意的,有人却不齿;你认为能自成气象的文化字符,颇有见地,别人也许觉得什么都不是;你花费了很多心血写出来的东西,你认为很重要,可别人不那么认为。
   有一位朋友赠书给我二哥的时候,我刚好在场,顺便送了几本给我,随意一翻便知道是二哥给他写的序言,我恭敬地表达一定会认真的阅读。第二次相遇赠书的人,我将夸奖的词汇都用完了,赠书人还在不停的讨论他书中我们一行都不感兴趣的内容,同在一起的朋友们自顾玩着他们的手机不作应答,而我又不可能有点滴的不高兴来对待他的喋喋不休。而他的兴致却很高,显然是忘记观察我了,没有探测到我的应答言不由衷。我只好采用回避的办法来处理,神经系统尚未提醒我上卫生间的时候而选择上卫生间,从卫生间出来之时,这场尴尬的讨论才冷却下来。
   朋友们说,他们这些年相遇过不少出过书的人,一经交流,从他们身上发现他们的痛处和迂腐。活了几十岁,太简单、天真、小气、无聊乏味,一听他们说话,无法相信他们是一个五十多岁的人应具备的城府,无法捡拾到他们在文字中表达的那一缕回声,播撒过的信号。人与文的严重失衡,真叫人不可思议。听朋友们这么一说,让我联想到一些中产阶级以上的文化人,他们严厉告诫子女不要涉足文学,这东西不仅难以成名,一旦过于深入,往往脱离现实不知天高地厚,迂腐欠通,误人误己。说的有一定道理,真正像钱钟书、季羡林、杨绛等这类大家返璞归真的活泼,世间能有几人?
   人们不会排挤新鲜的知识,而且随时都在拿着自己开启新知识点的钥匙。可是,送书给不需要的人,表面上恭恭敬敬,双手接受,实则是差强人意,反倒让人平添一种负担。不读吧,怕辜负朋友的一片美意,读吧,又实在提不起兴趣。也许会随手往哪儿一扔,让它丢在某个角落,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渐生一层薄薄的灰尘。
   细细想想,自己的劳动成果不被人重视,还被随意丢弃时,内心会多么难过,反之,当有人能珍惜,并且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来受用时,心里也会有莫大的鼓舞与安慰。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别以文化人自居,不刻意去赠送和显摆,不自迷不自恋那点文化成果,出书的效果和快感才能获得。
   贾平凹在《笑口常开》中写过一则趣事:“著作得以出版,殷切切送某人一册,扉页上恭正题写:‘赠×××先生存正。’一月过罢,偶尔去废旧书报收购店见到此册,遂折价买回,于扉页上那条题款下又恭正题写:“再赠×××先生存正。”写毕邮走,踅进一家酒馆坐喝,不禁乐而开笑。”
   贾平凹这样的文学大家都会遭遇赠书的尴尬,普通业余的作者,可想而知。山间的鸟鸣,自赏自爱,爱情的芬芳,自得自受,如果将其付诸文字后,赠书的尴尬,很难避免。只有不自欺欺人,才没有反向的连结。
   业余作者的生活,是牺牲了许多业余娱乐的时间,绞尽脑汁,敲打键盘,拼脑力更拼体力书写,无休止的熬夜码格子,把纯粹的脑力劳动的文学创作转变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码格子,成为实质上的“码格机器”。写出的作品,当然希望有人阅读,希望有人理解和共鸣。
   看到许多朋友出书,有些人蠢蠢欲动。可看到一些书的命运,赠书的结果,出书的想法,又很快灰飞烟灭。名利场上,别人送的客套与恭维,有几个拿回去受用?现代人们都在固守自己一家一户的尊荣,有几人能关注天下万众的精神界限,有谁愿意与你等量齐观,同量往返。
   真想对赠书者说几句公道的话,面对那些漠然书本的一族,特别是说风凉话的那一族。可是,世界的大气候早已形成一种激流,淹没着那些朗声言辞,打压着文人轻薄的自得情绪。自己有一些感受正跟大众一样,成为一种心 里隐脉,正与大众遥相呼应。
   书籍,让一部分人出神遐想,开拓了崭新的人格领土,留下了精神财富,既然让那么多的人感觉温暖,隐享满足;也允许人可以觉得不那么的重要,允许他们选择。
   泱泱大国十几亿人口,最不欠缺就是书,遍地是作者,到处是书籍,花上几十上百元就购买到廉价的文学作品,马上就读得晕头脑傻。当然,我们也常常忘记有那么多的书店,有那么多的作者,有那么多的书,还有那么多不愿读书的人。
   想想也是,今天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书籍,有多少是真正有价值的呢?跟文学的传播是有什么关系吗?还是跟我们虚伪的内心紧密相连?把自己心血凝结的文字,轻易地交给了别人,或许还得不到那浅薄的赞许,这样做又有什么意义呢?
   书,既已出版,不可能留存家里自己读,且得权衡一下,不可滥送于人,不必厚着脸皮给那些平时很不往来的人打电话赠书,不必给曾经的下属打电话送书。要掂量谁会善待你的书,谁会珍惜你的情谊和你的精神成果,注视你那些心灵深处长出的花朵,然后就送书给他。不仅不使你蒙受尴尬,书也有个好的归宿。
  

共 513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作者描写的是写者(当然也有作家),赠书遇到的种种尴尬之事。赠书,与赠物赠钱等其他类似的东西不同。受赠者,对于所赠的书,不屑一顾,或是评头论足,虽然有损写者的自尊,但是,再好的东西,都会有两面性。既然有两面性,就会给人留下“评论”的空间。就如一个人,再好,也有不足与缺点。赠书,也分几种情况。有的是情谊之间的赠送,有的出于某种目的性的馈赠。不管是哪一种赠,却常常得不到别人真心的夸奖、理解和尊重。原因何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信读者看了这篇文章,对于赠书遇到的尴尬之事,会有一个清晰的分析和认识。佳作。荐阅!【编辑:舒】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        2016-06-13 07:15:05
  问好作者。早安。
你所走的每一步,都是自己的万里路。
回复1 楼        文友:别有洞天        2016-06-13 20:15:35
  辛苦你花很长时间来编审!谢谢!
   赠书,赠者与被赠者,看似一件人们喜闻乐见的事情,可是,现实使两者都不那么乐观。从赠书这件事情来看,它应该不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它是一转型期的社会问题,不同人群思想落差的真实反馈。
   一叹赠书者,二叹受赠者。说实话,我听到许多受赠者对赠者的言论,真不是滋味。他们说赠书者浮躁、务虚不务实、一文不值。
   受此震憾,不禁反问,为何而赠,为何要骂?
   为此,作文《赠书》。
2 楼        文友:昆仑明月        2016-06-13 13:51:35
  忍受孤独,熬尽心血。书,是出了,面临没人去读,这是作者的悲哀。赠书给人,有获得一片唏嘘的赞叹。有强人所难,虽当时婉转接收而后弃在废品收购站。这就看出书人自己的态度了,认可不认可只是自己的一种潜行。别把期望看得太高,这年头靠文字吃饭太难,求文字享乐的也不乏其人。出书,自享其乐,给自己的爱好一个说词不是不好!爱就爱了,不必在乎反响,总有人看到闪光!
回复2 楼        文友:别有洞天        2016-06-13 20:21:56
  你说得好!清醒的守住自己这点快乐的爱好,别让自己的爱好烦自己,也别让别人来烦自己。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稍洒脱一点,快乐就来了。哈哈!
3 楼        文友:昆仑明月        2016-06-13 14:05:36
  呵呵,洞天老师出书了,不赠于我,我也会自己掏钱去买咯!如今这个时代,能静下来看书的年轻人,真的不多了!手机,是他们的玩物。书,是他们的包袱。
回复3 楼        文友:别有洞天        2016-06-13 20:25:13
  是啊!手机的阅读,成了大众的品味,简单、快速。可惜伤眼睛,我不喜欢用手机阅读。问好!
4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6-06-13 14:42:22
  《笑口常开》中写过一则趣事:“著作得以出版,殷切切送某人一册,扉页上恭正题写:‘赠×××先生存正。’一月过罢,偶尔去废旧书报收购店见到此册,遂折价买回,于扉页上那条题款下又恭正题写:“再赠×××先生存正。”写毕邮走,踅进一家酒馆坐喝,不禁乐而开笑。”
   我笑得很大声,有涩涩的况味入心。
   好在,俺有自知之明,不出书,不自恋,不以文化人自居,不在他们之列,也就少了那份勉为其难的虚礼、怠慢与羞辱。
   洞天的文,一针见血,直面了赠书现象及隐射总总,一切尽在“道”中。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回复4 楼        文友:别有洞天        2016-06-13 20:29:06
  你应该出书,你具备作家的天资。出版后,送给那些喜欢阅读你作品的人。那些吃喝玩乐的哥们,不喜欢读书,别送他们,跟他们跳舞、唱歌、喝茶、聊天就行。哈哈!
5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6-06-13 14:44:31
  “书”,只在痴爱字的人之间流通,方为正途。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回复5 楼        文友:别有洞天        2016-06-13 20:30:47
  有道理,当然,亦然。哈哈!哈哈!
6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6-06-13 14:48:33
  谁会善待你的书,谁会珍惜你的情谊和你的精神成果,注视你那些心灵深处长出的花朵,然后就送书给他。不仅不使你蒙受尴尬,书也有个好的归宿。
   真开心,有网络,也有个人公众号,都是免费的“文化”之餐,何必让自己的“闺女”出阁。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回复6 楼        文友:别有洞天        2016-06-13 20:36:51
  你的作品,可以出书了,别委屈你的作品。富贵而不返乡,犹如锦衣夜行,作品的出色,不让它走向市场,那怎能行呢?花上万元左右的钱,让作品永垂不朽,照耀子孙后代,何乐而不为。哈哈!
7 楼        文友:齐鲁青未了        2016-06-13 15:02:51
  【读后感】
   1:别有洞天老师,在我心里早就想和你说说心里话了。在流年,在江山文学,你和一海明月是我最倾佩,最崇拜的老师!可以说关注你们俩每一次,每一篇文章的留评,再去慢读深读原文,对照你的评论分析理解,其目的就是为了借鉴和学习。因为我就是喜欢作品赏析的读者,自然而然地追求擅长文学评论的老师。后来才发现,你在流年社团没有任何职务,而是自由评论的人,而且是不留余力多评认真留评的人,这一点我更加佩服你了。只有这样才能真诚善意,客观公正。我的理解是文学评论不仅仅要忠于作者,还有面对后面的读者,你能每一次做到实事求是,负责任,不拔高,既有肯定和表扬,又有忠恳的批评。这一点你做到了,这很难得,整个文学圈都罕见像你这样正直真诚的人。这也是我一直默默追随两位老师的真实原因,并且心在流年,情有独钟。
   2;当我看到你的随笔杂谈《赠书》后,对我的震动和警醒太大了。你平时很少发文,只专注于为他人做嫁衣的文学评论,说真话,客观公允。以真诚,独到,锐利的视角,让每一位作者和后面的读者心悦诚服,无比的期待和喜欢。试问之,当今文学圈能有几人?你是我目前发现的第一人,你的这篇文章与你平时为人为品,一脉相承,真实地,现实地剖析一些文人爱慕名利虚荣,自以为是的希望通过赠书获得别人的赞扬和吹捧,而得到多是嘲笑讥讽,自讨没趣,自取其辱,带来的重重的心灵伤害,得不偿失,引入深思和促人猛醒,清醒的认识自己。告诫一些写手作者,慎重守护自己的激情和理想。
   3;不可否认,在功利浮躁的经济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就是金钱和权利。靠文学拯救改变我们的价值观念,只能是梦想了。正如你说名利场上,别人给你的客套和恭维,有几个拿回去顶用。现代人守着是一家一户的尊荣,能有几人善待你的赠书,珍惜你的情谊和精神成果,现实生活中不需要太多的斯文和学理。而我们又是有兴趣爱好和有精神追求的人,那咋办?人与人相交,文与文相遇,还是不期而遇的最美!还是灵魂自然相吸的最好!难得一见的有深刻思想,富有见地的好文,欣赏学习,读后喜欢!深深的领悟!非常感谢与你与文与评的遇见!
回复7 楼        文友:别有洞天        2016-06-13 21:01:22
  你来阅读这篇作品,而且进行那么认真的评论,出乎我的意料。
   你在评论中,对我的夸奖,对我的理解,我表示感谢。的确,我不喜欢单独与某人聊天,也不主动联系别人,这可能是性格使然。而且我不喜欢在陌生作者的文下留下评论,也不在不回复评论的作者的作品下留评论,热情的评论,作者置若罔闻,一副大作家的冷冰冰的派头,何苦去他的文中添加燃烧热闹的柴草。我一旦选择阅读的作品,如果要留下评论,我对作品是忠诚的。尽管我的水平有限,不能解读作品的大意,我却是认真的。
   之所以写这篇作品。前不久,有一位将要出书的人,请求我的二哥帮助写序言。二哥真心的对他说,没有时间阅读他的作品,请他谅解。而对方却说,已经写好了序言,只要略加润色签名即可。二哥看到他的诚意,同意花时间阅读他的作品,不需要他自唱自演的序言,一个星期后将写好的序言交给对方,作品出版后,二哥还答应帮助对方分赠一百本书。
   当时我在他俩的身旁,看到这一幕,我在想,如今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出力、出钱、出情请别人来读自己的书,像街道上散发广告书和广告纸一样,不被人们接受,甚至,还可能遭遇费力不讨好的刺激之声。算一算,每本出版费20元,印1000本也要二万元,钱虽不算多,但用心太苦。何苦这样对待自己的劳动成果呢?难道出书就可被别人冠上“作家”这个头衔?
   守住自己这点文字的爱好而快乐,而已,而已。
8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6-06-13 21:16:57
  洞天的评论别具一格,洞天的文字也别有洞天。此篇赠书,颇有见地。
   自费出书,是这个时代的时尚,且是一种高雅的时常,不是流俗。
   因为文字里有作者的人生,有作者的心路历程,有作者灵魂的香气。
   对于亲人,对于朋友,对于同道者,这是最好的馈赠,是无价之宝。
   自己的心血结晶,决不能明珠暗投,决不能赠给弃之如敝履之人。
   敝帚自珍,也许我也会将自己的文字结集出版,不为名,不为利,
   只想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一份纪念,为亲人、朋友留下一份念想。
   如此,便好。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回复8 楼        文友:别有洞天        2016-06-14 15:03:52
  赞赏你的观点,此文就是表达你所说的这层意思。
   不看好那些不分青红皂白的赠书人,但同情他们那点可怜的劳动成果。不支持妄加非议的受赠者,但同情他们可以不选择阅读那些老掉牙的作品。
   对,喜欢阅读你作品的朋友,就赠书给他。不喜欢阅读的人,跟他们一起逛商场、品美食,陪他们一起打麻将,陪他们聊开心的话,陪他们喝咖啡、听轻音乐。哈哈!
9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6-06-13 21:20:26
  更正:“高雅的时常”应为“高雅的时尚”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回复9 楼        文友:别有洞天        2016-06-14 15:07:48
  出一份错,做一次修改,可以增添一个评论的数字。(我经常出错,有时候修改,有时就随便了)
10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16-06-13 23:48:43
  读洞天君《赠书》有感
  
   1、洞天君此文一定是有感而发。我读到了洞天君对文人的“悲悯”情怀。我曾说过,悲悯,是一泓清泉的水!读后,我也是百感交集!
   2、历史上有千万种馈赠,大一点的有血淋淋金钱馈赠,有娇滴滴的美女馈赠。赠书,是万千种馈赠中最高雅的行为。出书,赠书,只要你的书不是“反动的书”不是“毒药的精神鸦片”,“不是伪劣的广告书”,而是自己的真情实感,是自己的心路历程。出书,赠书,就是一种“高雅的时尚”。这样的时候,我会给你鼓励:走自己的出书之路,让他人去说吧。如果,你是我的朋友,文友,甚至是我空间的好友,我都会以书价双倍的价值购买你的书,而不是你的馈赠。(事实上,我在空间实行了自己的诺言。)
   3、非常欣赏乡友春光的点评:“自费出书,是这个时代的时尚,且是一种高雅的时常,不是流俗。 因为文字里有作者的人生,有作者的心路历程,有作者灵魂的香气。对于亲人,对于朋友,对于同道者,这是最好的馈赠,是无价之宝。敝帚自珍,也许我也会将自己的文字结集出版,不为名,不为利,只想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一份纪念,为亲人、朋友留下一份念想。”
   4、我也赞同春光的另一个观点,告诫出书的朋友,你们要十分小心,“自己的心血结晶,决不能明珠暗投,决不能赠给弃之如敝履之人。”
   5、我们为什么要出书?赫尔岑说过:“书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年轻人的忠告,……种族,人群,国家消失了,但书却保留下来。”
   6、我思故我在。书,就是最好的存在。
   7、在这里,我可以说一些真心话,流年的编辑,流年的评论员出书了,洞天君出书了,我一定以双倍的书价购买。你的馈赠,我内心感激,但我一定要给你书的价值。
   8、当然最后,我也想写一句老子的话自勉:“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老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借用老子这句话,仅仅表明我个人在“赠书、出书”这一话题的偏见。
回复10 楼        文友:别有洞天        2016-06-14 15:05:33
  要说现代人不喜欢阅读,那是假话,只是有更多可供选择阅读的机会罢了。
   现代人的身上总是带着政务和商情,一些人时刻关注着自己的升迁,一些人随时盘算着盈亏利失。轻薄的小文人作品中的那些风声、水声、马蹄声、驼铃声,只能惨淡淡映入现代人的生活。再说,现代左手一拿,右手一抓,都是世界名著,没闲心阅读这些平常的作品,是正常的事情。当然,不喜欢可以理解,但不能采取攻击的方式对待赠书的人。
   现代人不像古人那样,只需带着一双锐眼,一腔诗情,在山水间周旋,写出一行行毫无实用价值的诗句,在朋友间传观吟唱,就心满意足。
   现代人比古人更现实,更重视物质文明,也因此需要追求更高一级的精神文明。那些劣质的作品,不被人们喜爱,符合现代人的追求,也符合现代人的选择而不喜欢。
   譬如,你的作品,我就喜欢阅读,有历史的回味,有现代的感想,特别有你自己切身的顿悟。可是,江山文学网系统编辑那些老伯伯、老伯妈就是不看好你作品这一道亮丽的风景,多数文章不给予加精,这就是他们的选择。当然,我知道你对加精与否并不在意,早已气定神闲,只是将业余的时间来找一份爱好的快乐。
   写作此文,只因为看到一些燥热的赠书人,胡乱赠书,遭遇冷嘲热讽。愿意看到赠书者多几分冷静,愿意看到受赠者多几分敬畏,多几分理解。
共 15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