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白菜,那些年

精品 白菜,那些年


作者:酋黄 进士,6215.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55发表时间:2016-06-16 17:26:01

白菜,那些年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爱白菜,应该说是很早的事情。
   在我还是一个懵懂的小孩子的时候,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奶奶总是给我做摞子花灯。记得当时,奶奶的手特别地灵巧。她不但会扎花灯,还会剪纸。奶奶用高粱莛子扎好骨架,糊上一层事先准备的白纸,就开始剪一些花鸟人物,贴在上面。至今,我印象还特别深刻,那时奶奶剪得最多的,除了“喜鹊登枝”、“童子拜观音”、“猪八戒背媳妇”之外,就是“小鸡叨白菜”。那小鸡,红红的羽毛,红色的冠子,金黄的爪子,活灵活现;尤其是那颗白菜,青青的叶,白白的帮,还闪着亮光,栩栩如生,煞是可爱。
   稍大后,奶奶走了。每逢灯节,我便和小朋友们一起,制作一种“忽闪灯”。这种灯的灯座,就是一截萝卜或一个白菜根。白菜根结实,不容易坏,最为实用。现在想想,当时制作那种灯的过程也非常简单。拿一个白菜根,在上面挖个窑窝,寻一根白蜡条或荆条,插在白菜根的底部,当作灯把。挑的时候,只需在白菜根的窑窝处加些灯油,找根线绳用作灯芯。当时,灯油多为煤油,我们一般又叫它“洋油”。或许是自己亲手创造的劳动成果,这种灯虽然看起来十分的简陋,但挑起来,随着荆条或白蜡条的振动,灯火摇曳,一闪一闪的,非常有趣。我们就给它取了一个别致而又好听名字——“忽闪灯”。
   在那段艰苦而又难忘的岁月里,在我们乡下老家,萝卜和白菜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两种主菜。至今犹记,每当放学后,或下地割草回来,拿一个水灵灵的大萝卜,在清澈的压杆井水里,一冲一洗;拿刀在案板上剁上一截,准确地说,应该是一鼓轮儿。回头再在筐子或馍篮里,随手摸出一块杂面锅饼子来。不等走出灶火,便一手锅饼,一手萝卜,咬一口饼,啃一口萝卜,左右开弓似地吃上了。萝卜辣辣的、脆脆的,水分充足,吃起来满口生津。
   我爱吃萝卜,但更爱吃白菜。生调的白菜心,鲜亮亮、明光光的,薄薄的、脆生生的,一嚼、一咔嚓,犹如奏着音乐似的;醋溜白菜帮,一根根,一条条的,比豆腐还好看,晶莹透亮,色香味俱佳,往往还未出锅,我就早已垂涎三尺了。时过境迁,岁月悠悠,多少年过去了,但我至今也忘不了母亲当年腌制的蒜白菜,忘不了那用黑菜包成的“角子”,更忘不了年节时才能喝上的“酸辣白菜汤”。
  
   二
   回首当年,在那漫长的冬天里,家乡人吃白菜,常常有两种情况。一是腌制“酸白菜”或“蒜白菜”,二是将萝卜缨子和白菜炸成“黑菜”。酸白菜,一般又叫它“泡菜”或“渍菜”。它是将洗净的白菜,用刀从菜头竖切成十字型,然后放在开水锅内稍煮,放入盆中冷却。事先把要用的小缸或坛子洗净,最好用热水烫一下。待白菜冷凉后,再放入缸内码好,并将冷却的白菜水倒入缸内。这时,如果有发面的面肥或酵母,放入一些。但一定要记住,水要漫过白菜,缸口还要用重物压好。等一切就绪后,将酸白菜缸放到干净的地方,就可以了。
   记得当时,母亲每年还腌制一种“蒜白菜”。“蒜白菜”不同于我们通常所说的“酸白菜”。蒜白菜,顾名思义,它首先要有蒜。蒜是那种冻得青绿的蒜瓣。白菜切成了条状,里面还加入了一些白萝卜、胡萝卜条和青辣椒。它一般也是放在一个酱缸或坛子里腌制。腌好的蒜白菜,吃的时候,用竹筷夹在盘子或碟子里,最好能滴上几滴香油,那可真叫做“神奇”。蒜白菜,香辣津脆,味道美极了。有时来了客人,端上一盘,用作下酒,不失为一种上等的菜肴。记得读中学的时候,学校离家较远,我就用玻璃瓶、塑料袋装上或包着捎些。吃饭的时候,拿出来,买个馍加上,虽然没加“香油”,但那感觉,现在想起来,还是别有风味的。
   再一种吃白菜的方法,就是在白菜初下来的时候,将青青的白菜叶和萝卜缨子一起,放在锅里煮好,然后捞出,搭在绳上或摊在箔材上晾晒。经过水煮和阳光晒过的白菜叶或萝卜缨,黑黑的、瘦瘦的,成了一种条状的干菜,我们通常都叫它“黑菜”。那年月,过日子比树叶还稠。平时,隔三差五,母亲为了给我们改善生活,就把黑菜泡一泡,配些萝卜、粉条之类的,叮叮当当地在案板上剁碎,给我们蒸包子或捏“角子”吃。角子,是一种形状似饺子、但又比饺子大得多的食物。那时,包子或角子通常都是杂面做的,刚蒸好的最好吃。记得有一次,要到外村去看露天电影,我一连吃了三个“角子”,还不足兴。临走,又捎带上一个,准备在路上吃。
  
   三
   “酸辣白菜汤”,那可是难得的佳肴。白菜,外加粉条和豆腐。豆腐,最好是那种油炸豆腐。赶上年节,炸的有丸子,随手抓几个,撒在里面。炖成一锅汤,盛上一碗,喝上一口。那味道,真是美极了,现在想想,那绝对不是一个“爽!”字了得。
   记得早年,我曾听父亲讲过一个“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故事。说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一次率兵打仗,在安徽的某个地方吃了败仗,一路奔波逃命,腹中饥饿难熬,便命随从四处寻找食物。一个随从在草堆里找到了一些剩饭、白菜和豆腐,大概是逃难的百姓临时存放的。因为别无它物,随从只好将剩饭、白菜和豆腐,加水煮了,端给了朱元璋。或许是饿得极了,饥不择食,朱元璋喝了,感觉味道奇美,非常高兴,便问身边的随从说“这是什么美食?”随从顺口答道:“珍珠翡翠白玉汤。”
   据说,这“珍珠翡翠白玉汤”里的“珍珠”,其实就是剩饭里残留的米粒,“白玉”是豆腐块,而所谓的“翡翠”,便是白菜叶。后来,战况发生了逆转,朱元璋取得了胜利,他便下令随军厨师,大量烹制“珍珠翡翠白玉汤”,犒赏三军。从此,这种“汤饭”的做法在百姓中流传开来,便成为了一道名菜。
   长大后读书,我从书中又看到了另一种版本。故事的主人公仍是朱元璋,只是那汤中的白菜,变成了青菜。内容大致是说朱元璋幼年家境贫寒,天下大旱,为求活命,父亲把他送入庙中,当了和尚。寺庙里等级森严,幼小的朱元璋除了干活儿,仍是受饥挨饿,他只好到寺外化缘维生。可大灾之年,何缘好化?朱元璋一连三日,粒米未进,饿得饥肠辘辘,眼飞金花,举步维艰。
   正在他走投无路之时,恰遇一富家办喜事,朱元璋强打精神,走上前去讨食。一位做饭的老婆婆,见他瘦骨伶仃,已饿得奄奄一息,不由得动了恻隐之心,见主人不在,慌忙将碗里和盘中的残羹剩饭,与青菜豆腐一起倒进了锅里,烧热递给朱元璋吃。朱元璋一见有汤喝,便狼吞虎咽,一股脑地喝个精光,眨巴眨巴嘴,仍觉回味无穷,便问老婆婆是什么汤,老婆婆答道:“珍珠翡翠白玉汤。”
   朱元璋做了皇帝后,整天锦衣玉食,美味佳肴,可他觉得这一切都不如当年那“珍珠翡翠白玉汤”的味道。于是,他便派人把那位老婆婆请到了京城,让那婆婆亲手再做一次“珍珠翡翠白玉汤”给自己吃。朱元璋吃后,觉得平淡无味,再也没有先前那样鲜美爽口了。朱元璋问老婆婆,老婆婆答道:“饭食,饿了才好吃。如今你当了皇帝,食尽了天下的美味佳品,那汤只是普通百姓的家常饭,哪里抵得上皇家的御膳。”朱元璋恍然大悟。
   其实,这“珍珠翡翠白玉汤”里,有没有白菜并不重要,青菜和白菜同属于蔬菜,都是一种极为普通的家常菜。它告诉我们,生活来源于创造,劳动得来的东西最有味道。要吃还是家常饭,要穿还是粗布衣,平淡的生活,有一颗平常的心,无论是平民、和尚,还是皇帝,才是最为重要的。
  
   四
   白菜,古时称作“菘”,芸薹属,十字花科。它是一种常见的传统叶用蔬菜,原产于我国北方,通常又叫做“大白菜”。白菜的种类很多,有青青的“油菜”似的小白菜,也有甘蓝变种的“圆白菜”或“洋白菜”。我的家乡豫东南一帯,当年种的大多是那种高桩子白菜。这种白菜,成熟期多在在晚秋或初冬。长成的白菜,紧紧地、自然而然地包在了一起。正如豫剧《朝阳沟》里拴保娘所唱,“棉花白,白生生;萝卜青,青凌凌;麦子个个饱盈盈;白菜长得瓷丁丁。”“瓷丁丁”三字,就是对我家乡“白菜”的最好形容。
   白菜收获的时候,我们这里通常叫做“砍白菜”。虽然说是“砍”,白菜的根并不是太粗大结实,一般用铁锨之类的工具,猛地一刬,也就掉了。只是砍白菜之前,为了便于窖藏,人们还往往用干枯的红薯秧条,将一棵棵白菜细心地捆好。满园子捆好的白菜,放眼望去,像一根根粗大低矮的木桩,又像一颗颗昂然不屈的头颅,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正如刚出土的兵马俑。那严整而凛然的方阵,给人以无尽的遐想。深秋或浅冬的天空,高远而辽阔,收获后的田野,空旷而无际,那大片大片的白菜,绝对是乡村大地上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生产队的时候,收割的白菜,过称后分到了一家一户。家家户户就在自家的庭院里挖上一个长方形的大坑,坑不需太深,大约相当于一棵白菜那么高。坑挖好后,清理平整,再将白菜一棵一棵地紧挨着码好。记得那时,在封存的白菜的正中间,还要栽上一个捆好的芝麻杆,或许是用作标志,也未可知。然后,把挖起的土敷在白菜的上面一层,无需太厚,太厚了,一来出白菜不方便,二来压力会使白菜变形,通常能防冻即可。为了防止牲畜的踩踏,封好的白菜,还时常搽上一些干树枝。院子里,白菜池中,新鲜的土壤或洁白的落雪上面,常常会留下鸡狗书写的密密麻麻的“天文”。
   白菜,放上一冬,除了随吃随扒之外,一般到了年根子上,一下扒出一大批,挑挑拣拣,好的拉到集镇上去换钱。所谓“赖”一点的,也就是有烂叶或变僵的地方,收拾收拾,管吃的,自己留下。一大车子白菜,十几里路,冒着严寒,早早去,蹲守多时,集市才上来。所谓的露水集,太阳一出,露水一干,集市也就散了。时间很短,人们只得抓住机会,讨价还价。有时,供大于求,白亮亮的叶片还要再撕下几张来。当时,白菜的价格很低,三五分钱一斤,忙活了一阵,集市结束,手都冻僵了,也卖不了几个钱。弯腰捡捡剩余的白菜叶片,有人要也就送人了,没人要装在车上。舍不得在集上喝碗热汤,便匆匆地冷呵呵地又跑回了家。
  
   五
   想想七八月份种白菜,正是炎热天气。新翻的土地,平整后打成了畦子。无论是直播或是育苗移栽,由于蒸发量大,刚开始的时候,几乎要天天浇水。生产队的菜园里,方圆十几亩的地盘,只有中心地带有一口井,井上架着一部老水车。想当年,我还不到十岁,就参加了生产队的劳动。很多时候,就是和大人们一起推水车。水车哗啦啦地响,流水淙淙,通过垄沟静静地流进地里。人们挥汗如雨,轮换着班地推,有时趁休息的间隙,才得以鞠一捧清凉的水,喝上一口,抹一把脸。
   即便是如此,眼看着也很难满足旱情下白菜的饥渴。很多时候,人们只好挑起水桶,从几百米外的坑塘里担水。水被颤巍巍地挑来后,再一碗一碗、一棵一棵地浇。看着白菜将要打蔫的叶片,直愣愣地挺了起来,碧绿的水色很好看,人们便会想起《秋天到》里那几句熟悉的歌谣来。“秋天到,秋天到;园里蔬菜长得好。冬瓜披白纱,茄子穿紫袍;白菜一片绿油油,又青又红是辣椒。”这“绿油油”三字,正是白菜生长的正常或最佳状态。
   白菜的管理,除了出苗后的及时查苗补苗、松土除草之外,最重要的是施肥。记得当时,给白菜施肥用的多是“农家肥”。说明白些,这里所谓的“农家肥”,其实就是人的粪便。犹记当年,家家户户的茅厕里,都放有一只或两只粪桶。用的时候,邻居间可以错开,相互转借。因为这种粪肥有异味,挑的时候,一般都是选择在早起或傍晚,出行的人较少。即便是躲不开,迎头碰上,谁也不会太在意,往往是侧侧身、背背脸,让开路也就是了。
   在白菜的生长过程中,通常还要注意打药、治虫。那时的农药,多是敌敌畏、敌百虫之类,很少有太毒的药。有一种叫做“1059”的毒性很大,打过药必须很快清洗。而打药,用的多是那种背式的喷雾器。一桶子的药水,总有几十斤。背在身上,地两头来回跑,大热天,那辛苦的程度是可想而知的。有时,治虫光靠药物还不行,时间长了,虫子有了抗药性,而且有的成虫就在白菜心里或者叶片的下方,需要用手一个个地去捉。白菜,虽然在农村属于通常所说的“懒菜”,即种上之后,无需过多操心;但传统的种植,在我的印象中,几乎就没有轻便活。
   ……
   走出乡村,我仍然吃白菜,也爱白菜,但已经很少接触种白菜了。随着物质的丰富、市场的开放,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大地提高。白菜虽然还常见,但已经不再是一种常吃的菜了。记得早年读鲁迅的《藤野先生》,文中说“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里头,尊为‘胶菜’”,这大概说的是物以稀为贵吧。普通和高贵,平凡与伟大,实质上是相通的。开个玩笑,多好的“白菜”,都被猪拱了。“白菜”已经变作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口头语。当我们坐在办公桌上的电脑前,玩着“种菜”或“偷菜”的游戏时,该作何想呢?白菜,那些年!

共 503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讲述着白菜在记忆中的多种吃法与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关于白菜最初的记忆,源于奶奶的巧手剪出的栩栩如生的剪纸“小鸡叨白菜”。奶奶走了之后,便和小伙伴们用白菜根做“忽悠灯”。萝卜白菜是那时生活的主菜,尤其白菜,生调白菜心、醋溜白菜帮、母亲当年腌制的蒜白菜、酸菜、黑菜包成的“角子”、“酸辣白菜汤”。关于白菜的吃法,还穿插了几种版本的“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故事。作者写出了种白菜的季节,收白菜储存白菜的方法,各种关于白菜的吃法。走出乡村,白菜任然会是生活中的主菜,因为它映射着童年艰苦而快乐的生活,也蕴含着父辈们种菜的辛劳的缩影,同时也见证着自己成长道路上的苦乐年华,蕴含着母亲的笑声,“忽闪灯”的光亮,散发着母亲做的“角子”的香味。白菜也成了那几年菜的度命菜。温馨的佳作,推荐共赏!【编辑:秋天的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0617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6-06-16 17:49:14
  酋黄老师的文章一直以朴实而见长,耐读,经得起咀嚼,收藏了,慢慢细品。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酋黄        2016-06-16 19:58:31
  问好武戈先生,辛苦了您了,谢谢,祝好!
2 楼        文友:秋天的风        2016-06-16 18:06:44
  读者作者的文章,也便想起了白菜在我的生活中的一些故事。作者的文章来源于生活,读着亲切,温馨,给人绵长的回想。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回复2 楼        文友:酋黄        2016-06-16 20:00:47
  辛苦了,感谢编按和润色,上茶,问好!
3 楼        文友:秋天的风        2016-06-16 20:43:32
  不客气。应该的。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回复3 楼        文友:酋黄        2016-06-17 06:58:13
  问好秋天的风编辑,一个“该”字引发了我的联想。该是说理的,理所应当。但该又是一种责任,能担当责任,就是一种了不起,可敬可佩。
4 楼        文友:林志刚        2016-06-16 23:49:38
  这篇散文文字朴实,真挚,通过对白菜的吃法、玩儿法、种法儿、存法儿的详细描述,通过对奶奶、母亲、父亲的童年记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那个年代的生活感悟。文中讲述了特殊年代里农民种菜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但人们那坚强的脊梁却支撑了一代又一代人!也让我想起了莫言先生的那篇随笔《卖白菜》,豫东南与山东高密相隔不很远,我虽然没到过这些地方,但两篇散文却让我对这两地的风土人情有了初步认识。真实可信、细节详尽的叙述,给人以强烈的临场感、信息感并让人受益,我想,这就是文中的正能量所发挥的效应吧。
   我也特喜欢吃白菜,到如今也是这样,白菜馅儿的饺子常吃不厌,而且容易消化;白菜加骨头汤汆丸子,猪肉、粉丝炖白菜等等都是我喜欢的家常菜,尤其是喝酒的时候,就着这些家常菜,不容易醉且不容易伤胃。看到文中讲述的那些我没尝过的吃法儿时,直咽口水,想必那些味道一定不错!
   感谢分享用心之作!问好老师!
与你同行
回复4 楼        文友:酋黄        2016-06-17 07:02:44
  问林先生好,您的点评令我感动。您的文章大多给人另一种期盼和惊喜,表示仰慕,谢谢!
5 楼        文友:秋天的风        2016-06-17 06:03:49
  恭喜获得精品!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回复5 楼        文友:酋黄        2016-06-17 07:04:39
  一大早得到您的祝贺,我很感谢,祝好,问安!
6 楼        文友:秋天的风        2016-06-17 09:42:28
  作为编辑的我,总是先以作者的心态来理解作者之想法,把文章当做自己读文章来对待,然后再去履行编辑的职责,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能做的,能做到的,即便作者不满意,我尽力了,我会进一步努力,以使得自己能有着不断的进步。问候!同时也感动您的褒奖。惭愧呢。呵呵……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回复6 楼        文友:酋黄        2016-06-17 09:59:37
  感谢秋天的风编辑,您说得真好!编辑是一个读者,也是一个再造者!出于让作品更美好的目的编辑,是一种博爱之心,是一种向善之心,同时也是一种激励作者和读者的行为。问好!
7 楼        文友:铁禾        2016-06-17 23:36:54
  文章朴质显真。白菜,蔬菜之王,多少年了,一直很便宜。
铁禾
回复7 楼        文友:酋黄        2016-06-18 05:52:59
  问好铁和先生,白菜就是这样,虽然便宜,但好吃营养丰富。我喜爱白菜!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