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丁香】作文是会呼吸的痛(随笔)

精品 【丁香】作文是会呼吸的痛(随笔) ——我们的语文素养


作者:绝地虾米 秀才,1462.9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85发表时间:2016-06-21 14:41:03
摘要:我们总是希望孩子志存高远,却又总是给他们加上千斤重的包袱并告诉他们,好好干,未来是你们的。


   “作文老是写不好,多半是废了”。
   最近老想起这一段改编过的广告词,在我看来,所有摊上作文的孩子,“肺热”和“废了”没啥本质的区别。
   今天是6月13号,2016年高考结束后的第一周,对于这“万恶”的全国2卷,我脑子里想的还是:“好险,幸亏早生了9年。”
   看到作文里“语文素养”这几个字被出题人用得这样心安理得,我也顾不上他(她)在试卷背后那有恃无恐的笑容,只觉得自己突然被扔到了冬天的西伯利亚,关键还是个裸体。就一个拥有5年经验值的“资深”教书匠而言,这个作文下笔堪比蜀道难,于是在今天的课上,不自觉的,我看孩儿们的眼神都温和了些。
   唉,你让我这整日疲于奔命语文素养严重缺失的语文老师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语文素养?臣妾可真的做不到。
   我只好对他们说,等想明白了再讲,但看他们那幽怨中夹杂着期待的小眼神,像是在说,张翅膀,你又悲观了。
   是啊,我怎么那么悲观呢?
   想来想去,内心一个声音很负责任地站了出来,你知道啥是语文素养吗?
   上班五年,既没读懂“语文”,也没参透“素养”,这是两个让人生畏的概念,当他俩喜结连理之后,伤害瞬间加成。
   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记载,语文素养乃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语文方面?什么叫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再有,什么叫学识?能力和技艺如何区分?所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是语文素养吗?
   你看看,我们总是试图用更多的概念来解释一个概念,而却丝毫没有去触及问题的根本。此刻,我和我的学生们还是眼巴巴盯着这一堆正确而无用的术语,继续着迷茫之旅。
   不过,在迷茫之外,我基本原谅了出题人的“心安理得”。他(她)们没有办法把这个概念讲清楚,索性不讲,并且直直告诉数以万计的考生:“就三条路,怎么走,自己挑咯。”
   于是,这篇高考作文的基本套路就出来了,考生先简单阐述自己对“语文素养”的理解(当然也可以不讲),然后对题干中提到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三条路径进行比较分析,最终选择一条路径表明自己的立场。你想想,这样的写法简直是要偏题比登天还难,你还好意思说难,不好写?
   但一个声音还是发自我的肺腑,难!
   在最开始,我也是建议学生们这样去写,但这千篇一律的思路却让考生陷入了新的八股,更何况这思路还并不那么美丽。
   我相信这是出题人的利弊权衡,如果单就问“如何提高语文素养”,那么势必陷入众说纷纭的境地,只好限定思维,这也是出于控制字数的考虑。所以,学生们拿到这个题目应当是束手无策的,这种无力感就像是拿着一副刀叉,饥肠辘辘地站在南极,面对随处可见活生生的企鹅却无从下刀,每前进一步脊背上都泛起层层寒意。饿死还是冻死,这是个问题。
   我们总是希望孩子志存高远,却又总是给他们加上千斤重的包袱并告诉他们,好好干,未来是你们的。如果今年作文题目换成“你为什么喜欢语文?”“你是怎样学语文的?”“你认为学好语文要注意哪些方面?”等等,学生至少变得有话可说,思维可多元化,关键是深度可深也可浅。
   所以,中国的教育者是不是应该对孩子们善良一点,不要试图用一些理论正确的概念去强迫他们服从。站在他们身边,和他们一起直面成长路上的迷茫与困惑,不是更好?
   虽然吐槽每一年的高考作文成了我的业余爱好之一,但在无休止的批判背后也应该有一点点建设,我只好逼着自己用本就贫瘠的脑袋去试着思考。不是有句话说得好么,再不思考就废了。
   那么,到底什么是语文素养?
   就我这仅有的五年经验值以及长期不注重提升自我的现状来看,我只能得出理论稀薄但却尽可能真实的感受。
   简单来说,就是“读得懂”、“能运用”、“会审美”、“有情怀”。
   首先,“读得懂”,这是一个人拥有语文素养的基本特征。从基础的字音、字形、成语、病句、标点、图文转换到更高阶段的句式、修辞、段落、篇章结构,这些都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但大多数学生在十二年的学习生涯中并没有实现这些知识的梯级发展,导致语文陷入“什么都在教但又感觉什么都没教”的尴尬境地。在小学,除了背诵,你其实并没有读懂几篇文章;在初中,你为了备战中考,天天把《桃花源记》、《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烂熟于胸,哪里去管什么“不以物喜”,哪里去理什么“醉翁之意”;到了高中,高二就把新课上完了,然后是夜以继日的练习练习练习,每天都会遇到诗歌鉴赏,但每次都像是如临大敌。
   读不懂,让你那仅有的学习乐趣也被无尽的时间消耗殆尽,读不懂,还谈什么兴趣?我一直认为,所谓的语文素养,你首先得看懂、听懂、读懂这个民族的先贤们费尽心力想要告诉你的话,继而在先贤的指引下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大人的世界总是利弊的权衡,就像在成绩与考核之间,谁都知道“读没读懂”没那么重要,但你可知道,你所忽略的东西恰恰是孩子的全部。我隐隐感到先贤们在历史深处那无奈而愤懑的叹息声。
   其次,“能运用”,这是语文素养的第二个段位。只有真正搞懂了才有可能灵巧地运用,所谓目无全牛方能游刃有余,庖丁的刀可以十九年不用换,是因为他深谙牛的静脉纹理。语文的运用,可大可小,大到国家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方针,小到书信、借据、通知单,甚至是街头小广告。工作有高下之分,人有三六九等,但语文运用到各个场合便成了各自场合的君王。语文的运用方式,无外乎“读写说”,这样看来,能读的濮存昕,善写的莫言,会说的杨澜都应当是具有较高语文素养的人。
   其三,“会审美”,这是语文素养的高级阶段。当一个人能够读懂知识并灵活运用知识以后,他(她)还应当对这个世界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至少分清楚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生命中最值得珍惜的东西,什么是这个民族引以为傲的财富。“读得懂”,这是你拓展视野的基础,“能读善写会说”,这或许会成为你谋生的技艺,而“会审美”却需要全身心的投入甚至献上一生的时间。陶渊明会扛着锄头、采着菊,对着悠然出现的南山傻笑,因为他知道这是他想要的生活。李叔同会在晚钟与残笛中送别红尘,因为他知道这是他梦寐以求的生命境界。辛弃疾会在垂暮之年听到边塞的号角而兴奋得挑灯看剑,然后高叫一声:“我靠,又有战打?”是因为他知道这才是事情本来应该的样子。这些对生命的独特审美,是我梦寐以求的语文素养。曾经,那些书本上看过的深爱过的各种人物、各种活法,随着时光的流逝和我的日渐平庸,变得越发高不可攀。
   人在物质之外总得有点精神寄托,而语文恰是通过对你审美力的塑造进而升华你的灵魂。
   其四,“有情怀”,这是语文素养的终极阶段。当然,在这个充斥着“诗和远方”、什么都可以被消费的时代,“情怀”这个词也被赋予了贬义的色彩。但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有那种悲天悯人而又自得其乐的人,有那种心里装着老人同时又装着孩童的人,有那种学识、研究、审美、修养、表达都达到至高境界的人。这样的人,我才叫做“有情怀”。这三个字就像是大洋彼岸的灯塔,照亮每一个在红尘里摸爬滚打、遍体鳞伤的人。人总得有个念想,就像孔老夫子说的:“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写到这里,我才慢慢发现,语文素养这四个阶段,其实不就是借助语言文字的魅力去感知世界,感知生命,感知人性,感知灵魂?这样看来,高语文素养会是一个怎样的形态呢?我想,它应该是“视野有广度,思维有深度,看世界有温度,对自己有态度”,仅此而已。
   这是多么美妙的生命形态!
   其实,作为语文老师,我是非常欣赏这样的生命状态的。我曾无数次浮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样的美好画面,可睁眼一看,满坐寂然,孩儿们眼神里写着大写的疲惫。在对着镜子照照自己,天哪,那个视野狭窄而不知学习的粗鄙汉子,居然幻想当孔子。
   我知道谈论任何语文问题到最后都会沦为一声叹息,这个被边缘化的学科早已被流放到银河系,但是它依然肩负着“软实力”和“文化自信”。我是语文老师,我深知自己还不敢自信。
   于是,我拿起了笔,战战兢兢写起了高考作文。文化自信,从我做起。
   【END】
   附上这篇高考作文。
   题目:提升语文素养的“心法”
   正文:
   生活无处不语文,语文是我们感知世界、生命、灵魂的载体。学好语文,既是针对自我的一场修行,又是用日渐习得的学识来确保自己在世间安身立命。这种能让人安身立命的综合素质,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既表现为平常的听说读写,又表现为对一事一物的独到见解,更表现为对自我人格的修炼和对国家民族的关心。中学生朝气蓬勃,正是处于提升自我语文素养的黄金时期,充实自我正当其时。
   对中学生来说,提升语文素养主要有三大途径,即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和社会生活实践。
   其一,课堂有效教学。语文课仅仅传递知识技能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以课文为载体进行独立思考进而形成长久的学习兴趣。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我们可以学习宋词的语言、音韵、典故。也可以在老师讲解辛将军20岁时勇闯敌营活捉叛徒的故事后,构建起对辛弃疾的鲜活印象。我们会很自觉地想起那首《破阵子》,在“挑灯看剑”和“金戈铁马”之间,对他的每一首词都充满了期待,阅读渴望也被迅速激发出来。如果课堂教学“有种、有趣、有料”,学生的思维很容易会被装上轻盈的翅膀,语文素养的提升何愁没有能量?
   其二,课外大量阅读。课外的阅读自由多元,但只有真正触发兴趣之后,带着问题去学习浩如烟海的书籍,才能在历尽千帆之后形成独到的审美力。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增长见识,而不是被知识所累,成为两脚书橱。大量的阅读能够起到大浪淘沙的作用,最终被留下来的作品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提高语文素养,需要泛读,但只有在泛读之后才能给精读留下可能。
   其三,社会生活实践。语文的外延即生活,街上文字典雅的招牌、催人泪下的广告语、贴在房门上的春联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一段坚定自我的人生、一个内心充盈的活法、一种傲然于世的姿态都是语文素养的内涵。社会生活实践是检验人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准,只有对语文有兴趣、够敬畏、敢思考的人才能将大千世界收束于心,将学习变成修行,将见识变为自由独立的态度,将态度变成精神饱满的人格魅力。
   以上三条路径各有侧重,但绝不应当割离开来。语文素养的核心是人,塑造一个热爱语文、善用语文、敬畏语文、捍卫语文的人。
   通过高效课堂去发现世界的美妙,通过课外广泛阅读去甄别精华与糟粕,通过社会实践来检验境界的高低,这或许是中学生在提升语文素养过程中最应该秉持的“心法”。(943个字)
  

共 436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写得很棒!大有‘新概念作文’之风,语言调侃的到位,文章所指出的点,也带有鲜明的指向性。 中国教育所用的概念化的东西多过了实践,本本主义和虚无主义造就了应试考试的绊脚石,许多人却仍然以此为乐,在锚定的圈子内设定语文考试的题目,并以此来显示自己的高深和富有指导意见理论,殊不知,这种愚蠢的方式本身,就是戕害灵感的源泉。 作者深入浅出地批判了怪现象,又指明了语文未来的出路,真可谓用心良苦,本文具有教育意义,指导意义,其思想性和实用性超越了本身的艺术性,推荐各位阅读。【丁香编辑:于国涛】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626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16-06-21 18:04:13
  常听人议论各省的高考作文题目,褒贬不一,身为语文老师的作者对此深有体会。欣赏佳作!
花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灿烂,天自安排。
回复1 楼        文友:绝地虾米        2016-06-21 22:31:24
  谢谢依依姐了,我还要更努力!
2 楼        文友:满天飞舞        2016-06-21 23:04:36
  唉,真心想说。高考作文,就是让人废话连篇。尤其今年的那个漫画作文。专家都说没啥新颖的东西,只是让学生废话连篇。写文章容易,写废话连篇却谈何容易。可苦了学生啦。我散文不错。我高考那年,恰好两个作文里,有一个是描写风景的记叙文。哈哈。
一个写诗的人。
回复2 楼        文友:绝地虾米        2016-06-23 09:52:16
  确实是,语文素养的提升任重道远。谢谢文友点评与鼓励,虾米会更努力。
3 楼        文友:宏声        2016-07-30 07:45:50
  向远方的文友问好!宏声欣赏了老师的佳作,您的文章语言朴实真诚感人,文技水平之髙令我大赞。江山文学网使我们聚会,有缘成文友肩并肩前进!。祝您万事如意!握手!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