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那年】歌谣里的养鸡岁月(征文·散文)

精品 【晓荷·那年】歌谣里的养鸡岁月(征文·散文)


作者:柳丝织雨 举人,3007.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53发表时间:2016-06-21 23:39:20
摘要:每当想起那一首首与鸡相关的歌谣,当年养鸡的情景便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在我小的时候,养鸡是老家农村各家各户的主要经济来源,于是便诞生了许多与鸡相关的歌谣。几十年后的今天,偶尔想起那一首首土头土脑的歌谣时,当年农村养鸡的情景便一幕幕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一、鸡雏
   “头朝南,脚朝北,是个公鸡早起来,是个母鸡睡到黑。”这首简短的歌谣,与农村“赊小鸡”有关。
   所谓“赊小鸡”,就是用先欠后还的方式,向卖鸡人购买刚孵出的小鸡,等鸡长大后再付钱。这在当时的农村,是最常见的买鸡方式,因而卖小鸡都叫“赊小鸡”。每年春夏之交,老家乡村的大街小巷里,便会不时响起“赊小鸡来——赊小鸡”的吆喝声。一听到吆喝,各家的女主人们便会不约而同地放下手中的活儿,拿起各种各样的家什,走到街上来赊小鸡。
   赊小鸡的人一般都推着一辆独轮车,车上一边放着一个苇篾编的大箩筐,里面挤满毛绒绒的小鸡,多数呈米黄色,也有少数为黑色。一只只鸡雏张着嫩黄的小嘴,“叽叽叽叽”不停地叫,憨态可掬,似乎是在想方设法引起人们的注意,以便早点找到新的主人。挑小鸡之前,女人们先要向赊小鸡的人问清价钱,并讲好还钱时间。其实这也只是走走形式,因为那时不管谁来卖小鸡,都是二角五分钱一只,既不能更贵,也不会更便宜;收钱自然是在秋后。
   挑小鸡是买鸡苗的重中之重,看似简单,其实很不容易:挑得小鸡既要看起来“旺相”,保证存活率高;又要避免公鸡过多,保证将来有足够多的母鸡生蛋。但问题在于,越是看起来活蹦乱跳的“旺相”小鸡,是公鸡的可能性就越大,这就难坏了挑小鸡的女人们。有经验的主妇会把小鸡拿在手里,翻来覆去不停地仔细端详,看看爪子,瞧瞧冠子,希望能分辨出公鸡母鸡来;没有经验的只好碰运气,或委托别人帮助挑选,甚至干脆让赊小鸡的人给挑,并笑着说公鸡多了少给钱。
   挑小鸡时最认真的是二婶,方法也与众不同。她选中一只较活泼的小鸡,然后用手轻轻按在地上,一边拍一边念:“头朝南,脚朝北,是个公鸡早起来,是个母鸡睡到黑”,念几遍后便把手悄悄放开。如果小鸡立即站起来跑,便认定是公鸡,放回大箩筐里;如果小鸡躺几秒钟再起来,便认定是母鸡,放进自己带来的小筐子里。女人们看到二婶这样挑,也纷纷学着她的样子做,使站在旁边看热闹的我,很快便听会了那句歌谣。听母亲讲,二婶这样认真是有原因的:去年二婶因为陪闺女做月子,把买小鸡的任务交给了二叔。二叔专拣大的挑,成活率倒是不错,十只小鸡长大了九只,但竟然全是公鸡。这本来不算大事,但恰好这一年二叔的两个闺女和一个儿媳妇都赶上生孩子,生的又全是女孩,两件事情凑在一起,气得二叔的脸臭了一年多。
   母亲对挑小鸡从来没有那么多讲究,凭着感觉挑选,看着顺眼的便带回家。母亲每年买回的十只小鸡,平均差不多能长大六、七只,公鸡母鸡各半。长大的公鸡除留一只打鸣外,其它的卖掉足够还上鸡钱;而三、四只母鸡也正符合家庭的养鸡能力。
   当时农村非常讲究诚信,虽然卖小鸡的都是外地人,但各家赊来的小鸡,不管长大后能剩几只,哪怕是全军覆没,也要一分不少地把鸡钱还给人家,否则脊梁骨都会被乡人戳断,无法在左邻右舍中抬起头来。
   二、鸡蛋
   “咯咯哒,咯咯哒,母鸡下了蛋。一天下一个,一月有一篮。大的留着孵小鸡,小的做菜好下饭。下来卖给合作社,支援农业大生产……”这是我读小学时学的一首歌谣,道出了那时鸡蛋在农村乃至农业中的重要性。
   当时的鸡蛋对农家来说,形容是命根子也不为过,因为居家过日子主要就指望着它。记得小时候家里赊来小鸡后,母亲每天都会密切注意小鸡成长的变化,特别注意鸡冠会不会长大长红,因为这是公鸡的重要标志。小鸡一旦分出了公母,母亲看它们的眼神便不再一样,小母鸡越看越爱看,小公鸡越看越讨厌,喂食上也会有所区别,经常为小母鸡开小灶。当小母鸡长得跟成年鸡大小差不多时,母亲过几天就会抓起来,摸摸鸡屁股有没有“开胯”,如果胯骨之间能有两个指头宽,说明离下蛋就不远了;否则,那说明母鸡还没有成熟,只能耐心等待。
   母鸡下蛋一般在当年腊月到第二年麦收之间,那“咯咯哒,咯咯哒”的叫声,是农家最喜欢的音乐,百听不厌。麦收之后,有的母鸡便想做母亲,开始“抱窝”。本来母鸡“抱窝”是好事,孵出的小鸡有母鸡带着也省事,但为了避免所有母鸡都效仿,家里一般不会让“抱窝”的母鸡来孵蛋。有一年,家里的母鸡还都在生蛋,但养的大鹅却率先“抱窝”,母亲便给了它二十多个鸡蛋,让它孵小鸡。那只大鹅也不管蛋是谁的后代,尽心尽职地捂了二十一天,不但把小鸡全部孵出,而且每天还亲自带着进进出出,细心照料,连猫狗都不让靠近。一天雨后,大鹅看到院外有一个积水坑,欣喜若狂,立刻带着小鸡到坑里戏水,结果把领下水的十几只小鸡全部淹死。母亲见此情景,立即剥夺了大鹅当母亲的权利,害得大鹅连续多天都闹情绪。
   当年,鸡蛋称得上是饭菜里的“贵族”,与猪肉相提并论,平时很难吃得到。我清楚地记得,如果哪天听到母亲用碗筷搅蛋的声音,简直就像听到世上最美的音乐!那时家里来了客人,只要菜里有了鸡蛋,便是“硬菜”,就算上了档次,客人高兴,主人也有了面子。农村做月子,每天的营养品就是鸡蛋、面条加麻油,一个月下来,母子都会被养得又白又胖。小时候我如果生病,就盼着母亲给个鸡蛋吃,不管是面条里加个荷包蛋,还是来一个煎鸡蛋,只要一吃,病就好了一大半。那时每年的夏至,各家各户都要吃鸡蛋西红柿凉面,味道终生难忘,如今我仍会经常做来吃。每年清明节当天,母亲会煮两个熟鸡蛋让我带着上学。到了学校,我拿着鸡蛋跟同学比大小,相互碰撞比谁的蛋硬,直到玩够了,才恋恋不舍地吃掉。
   鸡蛋虽然好吃,但被自家吃掉的还是少数,大部分用来卖钱。每天母亲从鸡窝里捡出蛋后,都要小心翼翼地放进瓦罐里,埋进粮食中,避免被蛀虫叮咬。等到攒上十多个时,便拿到村里的供销社卖掉。虽然当时每斤鸡蛋只卖六、七角钱,但已经是家庭重要经济来源了。碰到夏天向供销社卖鸡蛋,有时每斤蛋还可以补贴一斤麦子。鸡蛋除了卖给供销社,再就是卖“抱蛋”。所谓“抱蛋”,就是受精蛋,孵小鸡的人会挨家挨户收购,每个比普通蛋能多卖二、三分钱。不过,“抱蛋”是有严格条件的,首先蛋要比较大,保证孵出的小鸡也大;另外家里一定要有公鸡,否则孵小鸡的人是不会贸然收购的。
   三、鸡叫
   “大公鸡,喔喔叫,上火车,不打票。”这首最简短的歌谣,道出了鸡叫在当时农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在我幼时,一般农村家庭都没有钟表计时,如果需要清晨早起,就只能听公鸡的叫声。那时,各家各户大多养着一只公鸡,凌晨时分,只要村里有一只公鸡先叫,各家的公鸡便跟着叫起来,好像谁也不甘落后,使村里的鸡叫声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村里的鸡叫声虽然多,但要掌握起早的时间,各家听的都是自家鸡的叫声,知道鸡叫头遍是几更,鸡叫几遍该早起下地或早起进城。
   庄户人闻鸡早起主要在夏季,因为夏日白天天气酷热,中午没有办法干活,也不适合拾掇庄稼,于是就要早起晚归。夏日的清早,听到公鸡叫到几遍后,农家人便会起来,扛着农具,到农田里去忙活。走出家门时,有时月亮挂在天上,有时则是一片漆黑,但农家人无所谓,因为路是熟的,田是熟的,农活也是熟的,凭感觉摸索着也能干好。等到东方晨曦初露时,勤劳的庄户人已经忙活好大一阵子了。
   庄户人早起的另一个季节是冬天。那时冬天虽然没有农活,但农家都要起早做点小生意,如拿着自家做的粉丝、粉皮等,到市里或县城去卖。我所在的村庄离市区虽然只有十五公里,但走路也要三个多钟头,必须趁早赶路才行。那时没有直通的公路、大道,要摸黑推车穿过十几个村庄,边走还要边认路,很费时间。记得有一次,我跟着大人到市里为生产队卖粉皮,鸡叫头遍就出门,到达市区已是早上八点多了。
   我们当时的公社所在地有一个小火车站,坐慢车只要两站就可以到达市里,时间大约半小时,车票也只要三角钱。尽管如此方便,但多数人仍然舍不得那几角钱,宁愿早起走路去。还有的村人贪图省钱、省力,早起去车站偷爬运货的火车,天未亮一般发现不了。“大公鸡,喔喔叫,上火车,不打票”这首歌谣,说的就是爬火车这件事。其实,那时爬火车的人只是个别,因为公社车站停靠的火车多是运煤的,爬车难免沾得全身都是煤灰。更重要的是,货车和客车不一样,谁也不知道下一次停在哪个站,只能靠碰运气。有一次,二叔想到市里买东西,便早起爬上了一辆拉煤的火车,结果越过了十多个车站才停下。二叔无奈,只好买张客车票坐回到市里,结果得不偿失,后悔莫及。
   在几十年前的农村,鸡叫对农家来说,不只是催人早起,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那时农村没有通电,夜晚一片漆黑,加上人们的迷信思想比较严重,好像真有鬼祟似的,夜晚轻易不敢出门。在人们看来,公鸡一叫,说明天很快就要亮了,不管做坏事的人也好,传说中的鬼祟也好,都会因此躲开,人们便不用害怕,可以大胆、放心地出门了,真可谓“雄鸡一唱天下白”。
   四、鸡殇
   “公鸡公鸡你别怪,你本是桌上一道菜。有人卖,我才买,买回家中把你宰……”这是家里每次杀鸡时,二哥常念叨的一句歌谣。
   我儿时虽然仍处在贫困年代,但杀鸡是各家各户都少不了的事情。农村过大年,无论祭天、祭祖宗或是接待来客,都要用得着鸡;农村结婚办喜事,鸡更是第一道大菜。
   记得每年大年除夕这天上午,我家都会杀鸡。在我的印象中,家里过年时杀的鸡,都不是自家养的。家里仅有的那只公鸡,一般都会留着打鸣,而且卖“抱蛋”时也还需要。有时家里不想再留公鸡,一般也是把自家养的卖掉,另买一只公鸡来杀。小的时候,我只认为这是由于自家养的鸡有感情,家人下不了手;但长大后我才明白,这样做其实还有更重要的原因,这便是考虑到家里那些母鸡的感受,怕杀公鸡影响到母鸡生蛋。在养鸡的农家人看来,鸡的感情也是应该得到尊重的。
   杀鸡虽然是屠宰中的小儿科,但母亲从来不做,甚至连看都不看,不忍心听那公鸡的惨叫声。于是从我记事时起,家里这一光荣的任务便由二哥承担。二哥年少时,杀鸡干脆利落,常常是一刀毙命,一脸成就感;但成年尤其是结婚之后,杀鸡时反而婆婆妈妈,先要念上一段歌谣:“公鸡公鸡你别怪,你本是桌上一道菜。有人卖,我才买,买回家中把你宰……”这首歌谣后面还很长,我未能记全,只知道大意是公鸡别怪杀鸡的人,要怪就怪卖鸡的人。可能二哥认为这样一念,公鸡就真的不会再怪自己,心里也就没有了杀鸡的内疚。看来,成年后的二哥对杀生也是心有余悸,尤其是面对雄纠纠气昂昂的公鸡时。想想也是,人们高高兴兴地过年、过节、办喜事,公鸡却因此牺牲自己,的确有些残忍和不公平。
   其实如果认真想一想,公鸡的悲剧是必然的,不用怪买家,也不必怪卖家,要怪就怪自己的性别和生存方式,尽管这是无法选择的。在人们看来,公鸡出生后,过的一直是游手好闲、不劳而获甚至妻妾成群的生活,奉献极少,因而不可能长此以往,被摆上餐桌以身奉献自然是迟早的事。

共 439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鸡的歌谣”为线索贯穿全文引出“鸡雏,鸡蛋,鸡叫,鸡殇”作者运用了几个有趣的身边故事深切的叙述出了在那个时代“鸡”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鸡”是乡村的标志,是时间的标志,是生活的标志,作者最后以公鸡的牺牲来反映现实生活就是这样,表达了作者对鸡不一样的情感,作品情感深切真挚,让人很有怀旧的感觉。作品很好,值得拜读,期待作者的更多佳作。【编辑:小星子】【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62200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星子        2016-06-21 23:40:45
  好作品,特别倾情推荐阅读欣赏!十分感谢一直赐稿支持晓荷!非常期待新作!
回复1 楼        文友:柳丝织雨        2016-06-22 05:19:43
  谢谢老师辛苦编稿。
2 楼        文友:你猜        2016-06-22 02:05:23
  又是一篇精彩佳作,祝老师创作愉快。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2 楼        文友:柳丝织雨        2016-06-22 05:22:57
  谢谢老师!
3 楼        文友:柳丝织雨        2016-06-22 05:53:38
  欢迎各位老师指导!!!!
4 楼        文友:茉莉金香        2016-06-22 06:41:28
  的确很新鲜的角度,让我了解了一段历史,一个时代。我小的时候,鸡蛋是我重要的有营养的食物,所以蹲守鸡窝旁等待母鸡下蛋,是我的日常。跟母鸡抢蛋被啄,也是常有的。其实蛮怀念!
回复4 楼        文友:柳丝织雨        2016-06-22 06:49:34
  谢谢老师精心指导!您的文精彩,我每篇都拜读。祝吉祥如意!
5 楼        文友:青梅子        2016-06-22 08:12:41
  很精彩的文,欣赏了!
回复5 楼        文友:柳丝织雨        2016-06-22 09:02:14
  多谢老师!
   祝夏日快乐!
6 楼        文友:双头狼        2016-06-22 09:27:15
  偶像老师写作速度之快,之辛劳,有目共睹,令人钦佩。老师的经典作品,一直是可亲可赞,可圈可点!又一经典作品,特别倾情推荐阅读欣赏!在此再次跟偶像老师敬茶问安!祝福祝好!!!
回复6 楼        文友:柳丝织雨        2016-06-22 09:32:02
  谢谢老师!为您敬茶!
7 楼        文友:塬上草        2016-06-22 13:22:16
  拜读老师精彩佳作,勾起多少儿时回忆!问好老师!
回复7 楼        文友:柳丝织雨        2016-06-22 13:25:54
  谢谢老师来访!
   祝老师夏日快乐,吉祥如意!
8 楼        文友:何叶        2016-06-22 22:08:00
  恭喜精品,祝好!
何叶
回复8 楼        文友:柳丝织雨        2016-06-23 07:44:47
  多谢社长大人!
9 楼        文友:塬上草        2016-06-22 22:08:02
  第一时间祝贺柳丝老师摘精!
回复9 楼        文友:柳丝织雨        2016-06-23 07:47:39
  谢谢老师!因我有个习惯,每晚十时关电脑关手机休息,未能及时回复,实在抱歉!
10 楼        文友:你猜        2016-06-23 09:50:40
  祝贺老师再次斩获精品,期待你更多的精彩。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10 楼        文友:柳丝织雨        2016-06-23 10:19:36
  谢谢老师!祝您万事如意!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