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人间】雨中竹韵(散文)

编辑推荐 【柳岸·人间】雨中竹韵(散文)


作者:启旸天 秀才,2740.1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52发表时间:2016-06-23 09:20:35

【柳岸·人间】雨中竹韵(散文) 当我在南京上大学时,最喜爱的就是校园深处的那片竹林。
   这片竹林位于校园中一处浅浅的湖边,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但每一棵翠竹都生长得郁郁葱葱,焕发出勃勃生机。不管是春暖秋凉,还是酷夏寒冬,它都会为校园带来丝丝绿意。
   我从小就喜爱竹,一方面可能是北方竹林稀少的缘故,另一方面则是受了古代许多诗词大家关于竹的描写的熏陶。苏轼的一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句,很好的将竹林、桃花、江水、群鸭联系在一起,烘托出春天回暖的意境。还有李峤的一句“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的诗句,虽然描写的是风,但却用大江和竹林来衬托。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很多描写竹的诗句,就如同灿烂星河一般,数不胜数。由此可见,竹在古代文人墨客心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我认为,欣赏竹是一种意境,也是一种感情,更是一种心灵的享受。因此,在校园中,每当我有闲暇的时候,总会来到这片竹林,和竹相处,与竹为伴,从心中感受它带给我的赏心悦目的绿荫。我最喜欢赏竹的地方,是在竹林最繁茂的中心,有一个小小的亭子。只要站在里面,既可以饱览周围无尽的景色,又可以伸手触摸到每一片竹叶,体会它光滑和柔软的感觉。
   记得那是一个盛夏的午后,天气异常的闷热。同寝室的那帮家伙耐不住这像汗蒸一样的酷热,全都跑出去,各自找阴凉的地方避暑去了。我依旧像约好了一样,又来到这片竹林。
   当我置身于这片荫荫翠绿之中,立刻感觉浑身无比的清凉,仿佛夏日已经被赶跑。此时,竹林是宁静的。在这里,一切噪音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我慢慢走过曲折幽深的小路,享受着这种的远离喧嚣的感觉,让满眼都盛满绿色的暖意,让鼻孔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置身于竹林的怀抱中,顺手抚摸一下青青的竹枝和碧绿的竹叶,仿佛心被洗涤了一样,顿时就忘却了所有的喜怒哀乐,完全沉醉在融融的竹的天地中。
   我不由得闭上眼睛,让心灵尽情溶化在这一尘不染的超俗世界中。
   突然间,一颗晶莹的水珠不经意落在我的额头上。咦,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竹流泪了?可是,竹怎么会流泪呢?我睁开眼睛,抬起头,四下张望起来。只见原本干涩的竹茎和竹叶,已经变得湿润起来,不少竹叶上还凝结着点点的水珠。随着一阵“莎莎”的声音,竹叶开始慢慢摇摆起来,这些如同珍珠般的水珠便自由自在地滚落下来,落入泥土中不见了。
   透过竹叶间的缝隙观察,我终于恍然大悟,原来是天气在捉弄人。夏季真是捉摸不透,方才还是晴空万里,如今竟然乌云密布,下起雨来。
   看来这场雨还不小。我没有带任何雨具,只好向那个小亭跑去,毕竟那里是附近唯一可以避雨的地方。还好,头顶上有很多茂密的枝叶,就像一张张大手,替我将雨水遮挡住。纵然有些调皮的小雨珠从竹叶缝隙中钻出来,落到我的身上,我也不必太留意。
   我终于赶在大雨下来前跑到了小亭。在这里,我不用担心雨水了,还能借此机会欣赏一下雨中的竹景。
   雨猛烈地下了起来。片刻之后,四周已经笼罩在一片濛濛之中。
   既然不能够回去,我便决定留在这小亭中,正好还能欣赏一下雨中的竹景。当然,这也是我头一次在雨中赏竹。
   我静静的欣赏着雨中的竹,那感觉真像欣赏一副美妙的自然画卷。从前,我曾经读过杜甫的《咏竹》,诗中写道:“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可是,其实我并没有亲身经历过雨中竹林的情景,也无法领略诗中的意境。如今恰逢其时,不正好可以细细品味一番“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的情景吗?
   正如诗中所言,被雨洗净的竹,是婀娜多姿的,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仙女。它早已收敛了阳光下挺拔豪放的姿态,展现出来的却是一种清纯婉约的妩媚。竹枝随着微风起舞,就像在跳一曲迷人的乐舞。它的枝干和翠叶经过雨水的滋润和洗涤,颜色变得深绿深绿的,就像被墨汁浸染了一样。徐徐微风吹来,不时将缕缕幽香送入我的鼻息。这种香气不同于往昔,除了竹自身的香气之外,还加带了泥土的芬芳和雨露的湿润,更加沁人心脾,留有余香。
   如果说单个竹像一位出尘绝新的美女,那么整个竹林就像是一座包裹着轻纱帷幔的墨绿色闺房,显得幽静典雅,富丽深邃。
   当我不经意间,一片竹叶悄然进入了我的眼帘。只见光泽的叶子上面,已经凝结了几颗圆圆的剔透的雨珠。看着这几颗小小的雨珠,我心中忽然一动,想起前几天刚刚读过《红楼梦》中的一首诗,当然也是描写竹的:“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我知道,这首诗其实是写斑竹的,应该与雨珠无关,但是想必曹雪芹也是善于写竹的性情中人,在写这段书时,一定恰巧看到过雨中的竹,突发灵感,这才能把竹叶上的雨滴比喻为泪滴,又结合湘夫人泪洒斑竹的动人故事,演绎出来书中“题帕三绝”这一段亘古缠绵的爱情故事。
   我带着好奇,又细细看了看那片竹叶,发现竹叶上并没有什么真实的斑点,只是由于雨珠的凝结,才形成了“斑点”。我心中突然领略到了斑竹的深意,原来竟然是指竹叶上的水珠。这凝结在竹叶上的水珠,或是雨珠,或是露珠,但恐怕最深的含义却是泪珠。“以涕挥竹,竹尽斑。”,也许只有用高超的文学手法将泪洒之竹化为斑竹,才能让读者产生心灵的震撼和共鸣,也才能让如此感人的故事流传长久……
   就这样,我一直在小亭中站立,陪伴着竹,与它一起享受这场夏雨对心灵的滋润。
   也不知什么时候,当一缕耀眼的阳光从竹叶间照射进来的时候,我知道,雨停了。
   竹叶上的雨珠依旧还停留在上面,经过阳光的折射,发出绚丽的光芒,就像珍珠一般璀璨夺目。我又环顾一下四周,这里的竹林依旧湿润,这里的空气依旧芬芳。又见一阵轻风吹过,满眼的竹影摇曳,就像潇湘妃子正在题帕赋诗的身影一般。那随风落下的雨珠,不就是她为爱而倾情涕落的眼泪吗?
   雨后的竹,是一种晶莹剔透的水灵。那如同出浴般的身姿,显得格外清馨脱俗,高贵典雅。在我面前,它尽情展示着轻柔和娇美的姿态,就像潺潺溪边浣纱的少女,衬托出脉脉含情的诗情画意。
   此情此景,真有一种徜徉其间而留恋忘返的感觉。
   不知不觉中,太阳开始日落西山了,一片红红的晚霞映在天边。竹叶在夕阳的余晖中,就如同披上了一件红色的外衣,愈发显得矫健挺拔。当天空逐渐暗淡下来时,我才恋恋不舍的离开竹林。回头望去,只见每一棵竹都在同我挥动手臂,充满了依依惜别之情。
   从这以后,每逢雨季,我也都要来这片竹林,赏雨,赏竹,更赏雨中竹韵。
   我大学毕业后,又回到了北方工作,从此也就很少再看到竹。但是,竹的身影就像烙印一样,深深印在我的脑海深处。尤其是那雨中的竹景,更是许久难忘。我每次浮想起来,这美景依然在眼前栩栩展现,就如身临其境一般,回味无穷!

共 270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总喜欢一个人静静地来到校园的竹林中,和竹相伴,与竹为邻,从心中感受它带给的赏心悦目的绿荫。雨中之竹,别有风韵:雨蒙蒙中的竹林,如一副美妙的自然画卷,“雨洗娟娟静,风吹细细香”,被雨洗涤的竹林,婀娜多姿,像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展现出一种清纯婉约的妩媚;竹枝随风起舞,竹林像在跳着一曲曲迷人的乐舞;清风微拂,缕缕幽香扑鼻,沁人心脾;凝结在竹叶上的水珠,是雨珠,是露珠,其更深的含义恐怕是泪珠、斑竹吧?在它深厚的人文底蕴中,曾经演绎了一段段亘古绵延的故事,流传长久。雨停了,竹叶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绚丽的光芒,像一颗颗珍珠般璀璨夺目,雨后的竹,是一种晶莹剔透的水灵,显得格外的清馨脱俗,富贵典雅。夕阳西照,竹林如披上了一件红色的外衣,愈发显得矫健挺拔。喜欢雨季到竹林,赏雨、赏竹、品竹韵……文章描绘了雨中、雨后之竹林的情态、景态、神态,以及由它衍生出的人文品位,给人以清新隽永的感受;文章做到了心灵与竹林的共振,景中生情,情中带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动静相映,韵味无穷!好文共赏,推荐阅读!【编辑:张彦青】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张彦青        2016-06-23 09:24:17
  祝启旸天老师,写作愉快,夏日愉快!
2 楼        文友:张彦青        2016-06-23 09:25:20
  作者向读者描绘了一幅雨中之竹的风景,读来韵味无穷,拜读,学习!
3 楼        文友:张彦青        2016-06-23 09:25:58
  祝启旸天老师,文思泉涌,精彩不断,柳岸因您更精彩!
4 楼        文友:异乡的默默        2016-06-23 10:55:06
  欣赏美文美评,一样的精彩。问候作者,写作快乐!
5 楼        文友:如风姐姐        2016-06-23 13:06:39
  看望文友,拜读佳作,点赞佳作!遥祝笔健!
6 楼        文友:启旸天        2016-06-23 19:41:37
  感谢各位编辑老师的精彩点评!
7 楼        文友:刘柳琴        2016-06-23 21:27:09
  欣赏佳作,为佳作点赞,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