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诗经二南》之五:《周南·螽斯》

  《诗经二南》之五:《周南·螽斯》


作者:易的原生态 白丁,97.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06发表时间:2016-07-16 22:07:40
摘要:《诗经二南》是我出版的一本书,解析的是《诗经》中的“周南”与“召南”两部分。目前可以在当当、京东和亚马逊买到。书中通过对汉字原始含义的分析,藉由大胆的想象和缜密的推理,证实了《诗经》中各个诗篇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就内容上而言,《周南》十一篇与《召南》十四篇分别讲述了两个完整的故事;就思想上而言,《召南》又是《周南》的递进式。因此,《周南》与《召南》就犹如一部小说的上下部,是中国版的《飘》。

《诗经二南》之五:《周南·螽斯》 【原文】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释文】
   1.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1)螽斯:蝈蝈。
   刘毓庆、李蹊在其著作《诗经》曰:“一种蝗虫类的昆虫。……《毛诗草木虫鱼疏》说‘幽州人谓之舂箕’。辽宁东部农村儿童在野外捕得蝗类昆虫,执其双腿下部,则该虫会自然上下颠簸,……。‘斯’,《说文》说‘从斤其声’。从其,即古文簸箕之箕字,螽斯、舂箕,当以其动作类似人们簸簸箕,故而得名。古人对自然物的命名,或取其声,或取其形。《诗经》‘鹿斯之奔’,亦言其奔跑时上下颠簸之状,‘蓼彼萧斯’,言高高的蒿草随风起落之状,‘柳斯’益明,不备举。……。一说螽斯为蝈蝈。”
   刘毓庆、李蹊的解释甚是。只有一点,我认为螽斯就是蝈蝈,绝不是什么蝗虫。原因很简单,民间对蝗虫和蝈蝈的态度截然不同也。对于蝈蝈,各种民俗文化中都有它的形象,可见人们的喜爱之情。而对于蝗虫,可说是恨之入骨,又怎会将它写入祝辞中呢?
   (2)诜诜:“诜”,读“shēn”。本义为众人争先向前致辞。“诜诜”,形容螽斯(蝈蝈)争先恐后、此起彼伏的叫声。这充分体现了螽斯(蝈蝈)充沛而旺盛的精力。
   那么,蝈蝈是如何发出叫声的?蝈蝈是靠翅膀的摩擦来发音的。 在蝈蝈雄虫的前翅上,有旋涡纹状的翅膜。一边翅膀长着锉刀状的翅膜——弦器,另一边翅膀长着较硬翅膜——弹器。当这两种发音器相互摩擦,就能发出声音。 雌蝈蝈的翅膀没有发声的构造,不能发音。
   故“螽斯羽,诜诜兮”,描述的就是雄蝈蝈在发出声音时两翅反复交错的情形,看上去就仿佛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一般。这不一定说明古人已经认识到蝈蝈是靠翅膀摩擦发声的,但起码注意到了它发声的同时翅膀会交错运动。另外,由于蝗虫是用后腿与前翅摩擦发出声音的,这也证明了“螽斯”是蝈蝈而非蝗虫。
   由此再反观上一条刘毓庆、李蹊的解释。“斯”,《说文》:“斯,析也”,有“劈,劈开”、“扯裂、撕开”义,或许描述的是其发声时翅膀来回交错状,而非“执其双腿下部,则该虫会自然上下颠簸,……,当以其动作类似人们簸簸箕,故而得名”。
   (3)宜:祭社之名。“社”可指代国家,故此祭祀为公祭。故“宜”表示于人于己皆有利也。可释为“分享”。因为都能各得其利,故可引申为“合适、合理、恰当”。
   具体到本章可释作:“对……合适的;对……有益的;为了……”。表示不仅对自己,对儿孙也有利也。自己的所作所为不仅关乎一己之私,更关乎家族的未来与命运。
   (4)尔:你的。
   (5)振振:振奋貌。与“诜诜”相呼应。是振作精神、开拓进取意。
  
   2.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1)薨薨:有两种解释,一是群飞貌;一是众多状。要我说,这两种含义该是兼而有之。
   蝈蝈种类中只有极少数会飞翔。因此,所谓“薨薨”,应是就蝈蝈们喜爱群居、喜爱采取统一行动的特性而言的。对此,人们认定蝈蝈们能够和睦共处,一致对外,从而赋予了它们高尚的人格特征。
   (2)绳绳:读“mǐn mǐn”。与“薨薨”相呼应。亦有两义:一是无穷不可序,一是谨慎戒惧的样子。此处选第二义。原因在于本篇的后半句都是对男子的祝辞,当然要选能体现这一点且与“薨薨”相呼应的释义。而所谓的“谨慎戒惧”,《易经?乾卦》曰:“尚九:见群龙无首,吉”,就是要不冒尖儿,不脱离集体,注意发挥集体的力量。故“绳绳”让我们想到“一根绳上的蚂蚱”这样的谚语,乃纪律严明、秩序井然、共同进退意。
  
   3.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1)揖揖:“揖”,读“yī”,意为“拱手行礼”,可引申为“逊让”。蝈蝈有着细如丝,长过其自身的触角。而蝗虫类的触角又粗又短。我们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蝈蝈的体态、动作形似作揖:一,它的后腿长而健壮,平时后腿弯曲,整个身体给人低头俯首伏的想象;二,吃东西时会利用前肢作捧物状,还会用前肢作抹脸或捋须(触角)状,这就给人以双手打拱的联想。因此,“揖揖”是对蝈蝈一系列体态特征的拟人化的描述,就仿佛这是一位谦恭有礼的君子。
   (2)蛰蛰:读“zhé”。《说文》:“蛰,藏也。”本义为动物冬眠,可引申比喻隐居不出。“蛰蛰”与“揖揖”呼应,乃谦退不争之意也。
  
   4.“诜诜”、“薨薨”与“揖揖”
   此三者都是对“螽斯”主要特征的描述。民间一般称呼蝈蝈儿为大肚子将军,故“诜诜”描述的不正是一群勇士纷纷捋胳膊卷袖子、群情激愤、奋勇争先地请战的情形吗?而一旦上了战场,又一定会纪律严明地采取统一行动,南征北讨的过程中往往一哄而上、群起而攻之,如蝗虫过境般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让敌人毫无招架之功,此即所谓“薨薨”。战争取得胜利论功行赏时却一个个谦和有礼,纷纷作揖打拱、推功让功,此即所谓“揖揖”。
  
   5.“振振”、“绳绳”与“蛰蛰”
   此三者分别对应的是“诜诜”、“薨薨”与“揖揖”。“诜诜”、“薨薨”与“揖揖”是对“螽斯”主要特征的描述,而此三者则是人们对这些特征抽象概括后上升到的人生哲学。
  
   【总结】
   本篇是一首对新郎的祝辞,绝非祝人多子多孙的诗。那有人会问,若是“周南”诸章确实内容相互连贯的话,为何在此时才出现新婚祝辞呢?其实,这一点儿也不矛盾。作者正是要借此祝辞描述的内容说明男主人公在妻子的劝勉下(见上篇)一步步彻底走上了社会公认的坦坦正途。因此,本篇实际预示了男主人公将来的整个人生轨迹,刻画了其所具备的优异品质。且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本篇的内容:
   第一句,描述的是对男子在青年时代的期许。希望他能够发愤图强、敢想敢为,做一个具有冒险精神、活力四射、奋勇当先的青年才俊。
   第二句,描述的是对男子在中年时代的期许。希望他能够沉稳持重、善于沟通,做一个谨慎戒惧、遵章守纪、团结协作的社会栋梁。
   第三句,描述的是对男子在老年时代的期许。希望他能够知节懂礼、谦退不争,做一个德高望重、开明通达、淡定平和的智慧老人。
   当然,具体领会时我们也可以不划分青年、中年、老年,只将其看作人生的三种境界或要求具备的三种美德也可。即:希望他勇于进取、善于协作且懂得谦让。
   需要指出的是:从本篇中我们完全可以体会到那种浓烈的家国情怀。好男儿积极响应号召踊跃参军,不是为了将相王侯,也不是为了光宗耀祖,而是为了子孙后代,为了保家卫国。所以一切行为都是自发、自觉、自愿的。这体现了在政治清明下人们敢于牺牲、勇于奉献的高尚品质。然而,等到政治腐败时,人们一切善良而美好的愿望就会落空,人们所信奉的这些人生信条和价值观反而会成为人们的桎梏和悲剧产生的根源。为了“家国”这个平凡而伟大的目标,人们如飞蛾投火般的慷慨赴死,虽然彼时这样的牺牲显得那么愚不可及,却也使得我们后文的男主人公身上因此渲染上了一道悲壮而雄浑的色彩。
   关于本篇,我们的阐释先告一段落,未尽之言会在《兔罝》篇及以后篇目中作补充说明。
   【译文】
   蝈蝈抖翅膀,
   摩拳又擦掌——
   为了子孙计,
   发愤且图强!
  
   蝈蝈抖翅膀,
   群起又群落——
   为了子孙计,
   团结并协作!
  
   蝈蝈抖翅膀,
   打拱又作揖——
   为了子孙计,
   谦敬还知礼!
  

共 287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篇提示了真正的人生意义,是对社会和人类的贡献,是对自然与人类的垂爱、保护。富有生活与人生哲理,值得推荐与阅读鉴赏。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桐疏枝寒        2016-07-17 21:47:49
  欣赏精美的古典诗歌赏析文字,问候,欢迎继续赐稿江山文学作品赏析栏目。
回复1 楼        文友:易的原生态        2016-07-20 12:16:36
  多谢!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